金史卷五十七 志第三十八 百官三
關燈
小
中
大
,巡捕盜賊,提控禁夜,糾察諸博徒、屠宰牛馬,緫判司事。
副都指揮使二員,正六品,貳使職,通判司事,分管內外,巡捕盜賊。
軍典十二人,掌本庫名籍、差遣文簿、行署文書、巡捕等事,餘軍典同此。
司吏一人,譯人一人,公使十人。
指揮使一員,從六品,鈐轄四都之兵以屬都指揮使,專署本指揮使事。
軍使一員,正七品,指揮之職,左右什將各一人,共管一都。
軍典二人,營典一人,左、右承局各一人,左、右押官各一人。
以上軍員每百人為一指揮使,各一員分四都,每都設左右什將、承局、押官各一。
若人數不及,附近相合者,並依上置。
如無可相合者,三百人以上為一指揮,二百人以上止設指揮使,一百人止設軍使,仍每百人以上立為一都,不及百人設什將、承局、押官各一。
其指揮下軍使,什將下軍典、營典、各同此置。
惟北京、西京止設使、副各一員。
諸府鎮都軍司 都指揮使一員,正七品,節鎮軍都指揮使則從七品。
掌軍率差役、巡捕盜賊,緫判軍事,仍與錄事同管城隍。
軍典二人,公使六人,凡諸府及節鎮並依此置。
諸防刺州軍轄一員,掌同都軍,兼巡捕,仍與司候同管城壁。
軍典二人。
諸府州 兵馬鈐轄一員,從六品,掌巡捕盜賊。
若有盜,則緫押隨處巡尉,併力擒捕。
司吏二人。
京兆、鹹平、濟南、鳳翔、萊、密、懿、鞏州並依此置。
惟京兆、鹹平府置兵馬都鈐轄,餘並省。
諸巡檢 中都東北都巡檢使一員,正七品,通州置司,分管大興、漷陰、昌平、通、順、薊、盈州界盜賊事。
司吏一人,掌行署文書。
馬軍十五人,於武衛馬軍內選少壯熟閑弓馬人充。
西南都巡檢一員,正七品,良鄉縣置司,分管良鄉、宛平、安次、永清縣並涿、易州界盜賊事。
諸州都巡檢使各一員,正七品。
副都巡檢使各一員,正八品。
司吏各一人。
右宿、泗、唐、鄧、察、亳、陳、穎、德、華、河、隴、泰等州並西北路依此置,餘不加「使」字。
散巡檢,正九品。
內泗州以管勾排岸兼之。
皆設副巡檢一員,為之佐。
右地險要處置司。
唐、鄧、宿、泗、穎、壽、蔡等州及緣邊二十五處置。
大定二十二年,廣寧府大斧山置巡檢司。
明昌五年七月,升蔡州劉輝村置巡檢。
潼關關使兼譏察官,正七品,掌關禁、譏察姦偽及管鑰啟閉。
副譏察,正九品,掌任使之事。
司吏二人,女直、漢人各一。
居庸關、紫荊關、通會關、會安關及他關皆設使,從七品。
大慶關 管勾河橋官兼譏察事一員,正八品,掌解繫浮橋、濟渡舟楫、巡視河道、修完埽岸、兼率埽兵四時功役、栽植榆柳、預備物料、譏察姦偽等事。
同管勾一員。
司吏二人,女直、漢人各一人。
九鼎、大陽津渡,惟置譏察官一員。
孟津渡 譏察一員,正八品,掌譏察姦偽。
副譏察一員,正九品。
司吏二人。
提舉譏察使,正五品。
副使,從五品。
陝西一員,河南二員。
南遷置譏察使,從七品。
副使,正八品。
南遷後,陝西置於秦州,河南置於唐、鄧、息、壽、泗五州。
提舉秦、藍兩關,提舉,從五品。
同提舉,正六品。
南遷後置。
提舉三門、集津南北岸,正六品。
南遷後置。
沿淮譏察使,從五品。
管勾泗州兼排岸巡檢,正九品。
諸邊將 正將一員,正七品,掌提控部保將、輪番巡守邊境。
副將一員,正八品。
部將一員,正九品,輪番巡守邊境。
隊將,正九品。
鄜延九將,慶陽十將,臨洮十四將,鳳翔十六將,河東三將,並依此置。
統軍司河南、山西、陝西,益都。
使一員,正三品,督領軍馬、鎮攝封陲、分營衛、視察姦。
副統軍一員,正四品。
判官一員,從五品,紀綱庶務、簽判司事。
大定九年置。
知事一員,從七品。
知法二員,從八品,女直、漢人各一。
書史十三人,女直八人。
漢人五人,掌行署文牘、上名監印。
守當官四人,譯書四人,通事一人,抄事一人,公使五十人。
河南依此置,山東不設判官,知法以益都府知法兼之。
招討司三處置,西北路、西南路、東北路。
使一員,正三品。
副招討使二員,從四品,招懷降附、征討攜離。
判官一員,從六品,紀綱職務、簽判司事。
勘事官一員,從七品。
知事一員,正八品。
知法二員,從八品,女直、漢人各一。
司吏十九人。
譯人三人。
通事六人,內諸部三人、河西一人。
移剌三十人,以上各充都管。
抄事一人。
公使五十人。
西北路增勘事官一員。
東北路不置漢人知法。
諸猛安謀克隸焉。
猛安,從四品,掌修理軍務、訓練武藝、勸課農桑,餘同防禦。
司吏四人,譯一人,撻馬、差役人數並同舊例。
諸謀克,從五品,掌撫輯軍戶、訓練武藝。
惟不管常平倉,餘同縣令。
女直司吏一人,譯人一人,撻馬。
諸部族節度使 節度使一員,從三品,統制各部,鎮撫諸軍,餘同州節度。
副使一員,從五品。
判官一員。
知法一員。
司吏四人,女直、漢人各半。
通事一人,譯人一人,撻馬。
右部羅火部族、土魯渾部族並依此置。
諸糾 詳穩一員,從五品,掌守戍邊堡,餘同謀克。
皇統八年六月,設本班左右詳穩,定為從五品。
麼忽一員,從八品,掌貳詳穩。
司史三人,習尼昆,掌本糾差役等事。
撻馬,隨從也。
咩糾、唐古糾、移剌糾、木典糾、骨典糾、失魯糾並依此置。
惟失魯糾添設譯人一名。
士民須知某年有慈謨典糾、胡都糾、霞馬糾,無失魯糾、移典糾。
諸移裡堇司 移裡堇一員,從八品,分掌部族村寨事。
司吏,女直一人、漢人一人。
習尼昆,掌本糾差役等事,撻馬。
右土魯渾部族南北移裡堇司依此置。
部羅火部族左右移裡堇司置女直司吏一人。
諸禿裡 禿裡一員,從七品,掌部落詞訟、防察違背等事。
女直司吏一人,通事一人。
諸群牧所,又國言謂「烏魯古」。
提控諸烏魯古一員,正四品,明昌四年置。
是年以安遠大將軍尚廄局使石抹貞兼慶州刺史為之,設女直司吏三人,譯一人,通事一人。
使一員,從四品。
國言作烏魯古使。
副使一員,從六品。
掌檢校群牧畜養蕃息之事。
判官一員,正八品,掌簽判本所事。
知法一員,從八品。
女直司吏四人,譯人一人,撻馬十六人,使八人,副五人,判三人。
又設埽穩脫朶,分掌諸畜,所謂牛馬群子也。
惟闆底因、烏解、忒恩、蒲鮮群牧依此置。
副都指揮使二員,正六品,貳使職,通判司事,分管內外,巡捕盜賊。
軍典十二人,掌本庫名籍、差遣文簿、行署文書、巡捕等事,餘軍典同此。
司吏一人,譯人一人,公使十人。
指揮使一員,從六品,鈐轄四都之兵以屬都指揮使,專署本指揮使事。
軍使一員,正七品,指揮之職,左右什將各一人,共管一都。
軍典二人,營典一人,左、右承局各一人,左、右押官各一人。
以上軍員每百人為一指揮使,各一員分四都,每都設左右什將、承局、押官各一。
若人數不及,附近相合者,並依上置。
如無可相合者,三百人以上為一指揮,二百人以上止設指揮使,一百人止設軍使,仍每百人以上立為一都,不及百人設什將、承局、押官各一。
其指揮下軍使,什將下軍典、營典、各同此置。
惟北京、西京止設使、副各一員。
諸府鎮都軍司 都指揮使一員,正七品,節鎮軍都指揮使則從七品。
掌軍率差役、巡捕盜賊,緫判軍事,仍與錄事同管城隍。
軍典二人,公使六人,凡諸府及節鎮並依此置。
諸防刺州軍轄一員,掌同都軍,兼巡捕,仍與司候同管城壁。
軍典二人。
諸府州 兵馬鈐轄一員,從六品,掌巡捕盜賊。
若有盜,則緫押隨處巡尉,併力擒捕。
司吏二人。
京兆、鹹平、濟南、鳳翔、萊、密、懿、鞏州並依此置。
惟京兆、鹹平府置兵馬都鈐轄,餘並省。
諸巡檢 中都東北都巡檢使一員,正七品,通州置司,分管大興、漷陰、昌平、通、順、薊、盈州界盜賊事。
司吏一人,掌行署文書。
馬軍十五人,於武衛馬軍內選少壯熟閑弓馬人充。
西南都巡檢一員,正七品,良鄉縣置司,分管良鄉、宛平、安次、永清縣並涿、易州界盜賊事。
諸州都巡檢使各一員,正七品。
副都巡檢使各一員,正八品。
司吏各一人。
右宿、泗、唐、鄧、察、亳、陳、穎、德、華、河、隴、泰等州並西北路依此置,餘不加「使」字。
散巡檢,正九品。
內泗州以管勾排岸兼之。
皆設副巡檢一員,為之佐。
右地險要處置司。
唐、鄧、宿、泗、穎、壽、蔡等州及緣邊二十五處置。
大定二十二年,廣寧府大斧山置巡檢司。
明昌五年七月,升蔡州劉輝村置巡檢。
潼關關使兼譏察官,正七品,掌關禁、譏察姦偽及管鑰啟閉。
副譏察,正九品,掌任使之事。
司吏二人,女直、漢人各一。
居庸關、紫荊關、通會關、會安關及他關皆設使,從七品。
大慶關 管勾河橋官兼譏察事一員,正八品,掌解繫浮橋、濟渡舟楫、巡視河道、修完埽岸、兼率埽兵四時功役、栽植榆柳、預備物料、譏察姦偽等事。
同管勾一員。
司吏二人,女直、漢人各一人。
九鼎、大陽津渡,惟置譏察官一員。
孟津渡 譏察一員,正八品,掌譏察姦偽。
副譏察一員,正九品。
司吏二人。
提舉譏察使,正五品。
副使,從五品。
陝西一員,河南二員。
南遷置譏察使,從七品。
副使,正八品。
南遷後,陝西置於秦州,河南置於唐、鄧、息、壽、泗五州。
提舉秦、藍兩關,提舉,從五品。
同提舉,正六品。
南遷後置。
提舉三門、集津南北岸,正六品。
南遷後置。
沿淮譏察使,從五品。
管勾泗州兼排岸巡檢,正九品。
諸邊將 正將一員,正七品,掌提控部保將、輪番巡守邊境。
副將一員,正八品。
部將一員,正九品,輪番巡守邊境。
隊將,正九品。
鄜延九將,慶陽十將,臨洮十四將,鳳翔十六將,河東三將,並依此置。
統軍司河南、山西、陝西,益都。
使一員,正三品,督領軍馬、鎮攝封陲、分營衛、視察姦。
副統軍一員,正四品。
判官一員,從五品,紀綱庶務、簽判司事。
大定九年置。
知事一員,從七品。
知法二員,從八品,女直、漢人各一。
書史十三人,女直八人。
漢人五人,掌行署文牘、上名監印。
守當官四人,譯書四人,通事一人,抄事一人,公使五十人。
河南依此置,山東不設判官,知法以益都府知法兼之。
招討司三處置,西北路、西南路、東北路。
使一員,正三品。
副招討使二員,從四品,招懷降附、征討攜離。
判官一員,從六品,紀綱職務、簽判司事。
勘事官一員,從七品。
知事一員,正八品。
知法二員,從八品,女直、漢人各一。
司吏十九人。
譯人三人。
通事六人,內諸部三人、河西一人。
移剌三十人,以上各充都管。
抄事一人。
公使五十人。
西北路增勘事官一員。
東北路不置漢人知法。
諸猛安謀克隸焉。
猛安,從四品,掌修理軍務、訓練武藝、勸課農桑,餘同防禦。
司吏四人,譯一人,撻馬、差役人數並同舊例。
諸謀克,從五品,掌撫輯軍戶、訓練武藝。
惟不管常平倉,餘同縣令。
女直司吏一人,譯人一人,撻馬。
諸部族節度使 節度使一員,從三品,統制各部,鎮撫諸軍,餘同州節度。
副使一員,從五品。
判官一員。
知法一員。
司吏四人,女直、漢人各半。
通事一人,譯人一人,撻馬。
右部羅火部族、土魯渾部族並依此置。
諸糾 詳穩一員,從五品,掌守戍邊堡,餘同謀克。
皇統八年六月,設本班左右詳穩,定為從五品。
麼忽一員,從八品,掌貳詳穩。
司史三人,習尼昆,掌本糾差役等事。
撻馬,隨從也。
咩糾、唐古糾、移剌糾、木典糾、骨典糾、失魯糾並依此置。
惟失魯糾添設譯人一名。
士民須知某年有慈謨典糾、胡都糾、霞馬糾,無失魯糾、移典糾。
諸移裡堇司 移裡堇一員,從八品,分掌部族村寨事。
司吏,女直一人、漢人一人。
習尼昆,掌本糾差役等事,撻馬。
右土魯渾部族南北移裡堇司依此置。
部羅火部族左右移裡堇司置女直司吏一人。
諸禿裡 禿裡一員,從七品,掌部落詞訟、防察違背等事。
女直司吏一人,通事一人。
諸群牧所,又國言謂「烏魯古」。
提控諸烏魯古一員,正四品,明昌四年置。
是年以安遠大將軍尚廄局使石抹貞兼慶州刺史為之,設女直司吏三人,譯一人,通事一人。
使一員,從四品。
國言作烏魯古使。
副使一員,從六品。
掌檢校群牧畜養蕃息之事。
判官一員,正八品,掌簽判本所事。
知法一員,從八品。
女直司吏四人,譯人一人,撻馬十六人,使八人,副五人,判三人。
又設埽穩脫朶,分掌諸畜,所謂牛馬群子也。
惟闆底因、烏解、忒恩、蒲鮮群牧依此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