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三十五 志第十六 禮八

關燈
符。

    比即輿情,載修故事。

    顧先皇帝駐蹕之地,揖累世承平之風。

    迓續遺休,式甄神祐。

    肆象德以畀號,仍班台而闡儀。

    宇像一新,采章具舉。

    今遣使某、副某,持節備物,冊命神為鎮安公,仍勑歲時奉祀。

    於戲!容典焜燿,精明感通,惟永億年,翊我昌運。

    神其受職,豈不偉歟。

    」 瑞聖公。

     即麻達葛山也,章宗生於此。

    世宗愛此山勢衍氣清,故命章宗名之。

    後更名胡土白山,建廟。

    明昌四年八月,以冕服玉冊,封山神為瑞聖公。

    建廟,命撫州有司,春秋二仲,擇日緻祭為常。

     其冊文曰:「皇帝若曰:國家之興,命曆攸屬。

    天地元化,惟時合符。

    山川百神,無不受職。

    粹精薦瑞,明聖繼生。

    著丕應於殊禎,啟昌期於幽贊。

    裒對信猶之典,鹹修望秩之文。

    嘉乃名山,奠茲勝地,下綿乾分,上直樞輝。

    盤析木之津,達中原之氣。

    廓除氛祲,函毓泰和。

    仰惟光烈昭垂,徽音如在,即高明而清暑,克靜壽以安仁。

    周廬安寧,厚澤浹洽。

    朕祗循祖武,順講時巡,感美號以興懷,佩聖謨而介福。

    言念誕彌之初度,抑由翊衛之效靈。

    然猶祀秩無章,神居不屋,非所以盡報功崇德之義,副追始樂原之心。

    爰飾名稱,載新祠宇。

    勒忱辭於貞琰,涓良日於元龜,彰服采以辨威,潔庪縣而緻祭。

    闡揚茂實,敷繹多儀。

    今遣使某、副某,持節備物,冊命神為瑞聖公,仍勑有司歲時奉祀。

    於戲!尚其聦明,歆此誠意,孚休惟永,亦莫不寧。

    」 貞獻郡王廟。

     明昌五年正月,陳言者謂「葉魯、谷神二賢創製女直文字,乞各封贈名爵,建立祠廟。

    令女直、漢人諸生隨拜孔子之後拜之」。

    有司謂葉魯難以緻祭,若金源郡貞獻王谷神則旣已配享太廟矣,亦難特立廟也。

    有旨,令再議之。

    禮官言:「前代無創製文字入孔子廟故事,如於廟後或左右置祠,令諸儒就拜,亦無害也。

    」尚書省謂「若如此,恐不副國家厚功臣之意」。

    遂詔令依蒼頡立廟于盩厔例,官為立廟于上京納裡渾莊,委本路官一員與本千戶春秋緻祭,所用諸物從宜給之。

     祈禜。

     大定四年五月,不雨。

    命禮部尚書王競祈雨北嶽,以定州長貳官充亞、終獻。

    又蔔日於都門北郊,望祀嶽鎮海瀆,有司行事,禮用酒脯醢。

    後七日不雨,祈太社、太稷。

    又七日祈宗廟,不雨,仍從嶽鎮海瀆如初祈。

    其設神座,實樽罍,如常儀。

    其樽罍用瓢齊,擇甘瓠去柢以為尊。

    祝闆惟五嶽、宗廟、社稷禦署,餘則否。

    後十日不雨,乃徙市,禁屠殺,斷傘扇,造土龍以祈,雨足則報祀,送龍水中。

     十七年夏六月,京畿久雨,遵祈雨儀,命諸寺觀啟道場祈禱。

     拜天。

     金因遼舊俗,以重五、中元、重九日行拜天之禮。

    重五於鞠場,中元於內殿,重九於都城外。

    其制,刳木為盤,如舟狀,赤為質,畫雲鶴文。

    為架高五六尺,置盤其上,薦食物其中,聚宗族拜之。

    若至尊則於常武殿築臺為拜天所。

     重五日質明,陳設畢,百官班俟於毬場樂亭南。

    皇帝靴袍乘輦,宣徽使前導,自毬場南門入,至拜天臺,降輦至褥位。

    皇太子以下百官皆詣褥位。

    宣徽贊「拜」,皇帝再拜。

    上香,又再拜。

    排食拋盞畢,又再拜。

    飲福酒,跪飲畢,又再拜。

    百官陪拜,引皇太子以下先出,皆如前導引。

     皇帝回輦至幄次,更衣,行射柳、擊毬之戲,亦遼俗也,金因尚之。

     凡重五日拜天禮畢,插柳毬場為兩行,當射者以尊卑序,各以帕識其枝,去地約數寸,削其皮而白之。

    先以一人馳馬前導,後馳馬以無羽橫鏃箭射之,旣斷柳,又以手接而馳去者,為上。

    斷而不能接去者,次之。

    或斷其青處,及中而不能斷,與不能中者,為負。

    每射,必伐鼓以助其氣。

     已而擊毬,各乘所常習馬,持鞠杖。

    杖長數尺,其端如偃月。

    分其衆為兩隊,共爭擊一毬。

    先於毬場南立雙桓,置闆,下開一孔為門,而加網為囊,能奪得鞠擊入網囊者為勝。

    或曰:「兩端對立二門,互相排擊,各以出門為勝。

    」毬狀小如拳,以輕韌木枵其中而朱之。

    皆所以習蹺捷也。

     旣畢賜宴,歲以為常。

     本國拜儀。

     金之拜制,先袖手微俯身,稍復卻,跪左膝,左右搖肘,若舞蹈狀。

    凡跪,搖袖,下拂膝,上則至左右肩者,凡四。

    如此者四跪,復以手按右膝,單跪左膝而成禮。

    國言搖手而拜謂之「撒速」。

     承安五年五月,上諭旨有司曰:「女直、漢人拜數可以相從者,酌中議之。

    」禮官奏曰:「周官九拜,一曰稽首,拜中至重,臣拜君之禮也。

    乞自今,凡公服則用漢拜,若便服則各用本俗之拜。

    」主事陳松曰:「本朝拜禮,其來久矣,乃便服之拜也。

    可令公服則朝拜,便服則從本朝拜。

    」平章政事張萬公謂拜禮各便所習,不須改也。

    司空完顏襄曰:「今諸人衽髮皆從本朝之制,宜從本朝拜禮,松言是也。

    」上乃命公裳則朝拜,諸色人便服則皆用本朝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