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三十三 志第十四 禮六
關燈
小
中
大
實以鹿脯,左一豆實以鹿臡。
又設盥洗、爵洗位于橫街之南稍東。
罍在洗東,加勺。
篚在洗西,南肆,實以巾。
執罍篚者位于其後。
太廟令又設神位於室內北墉下,當戶南向。
設直幾一、黼扆一、莞席一、繅席一、次席二、紫綾厚褥一、紫綾蒙褥一并幄帳等,諸物並如舊廟之儀。
又設望燎位于西神門外之北,設燎柴于位之北,預掘瘞坎于燎所。
所司陳儀衛於舊廟門之外。
奉安日未明二刻,所司座方扇燭籠於舊廟殿門外,設腰輿一、傘一於殿階之下,南向。
質明,皇太子公服乘馬,本宮官屬導從,至廟門外下馬,步入廟門,至幕。
次引親王百官常服由廟門入,於殿庭北向西上、重行立定。
次引皇太子於百官前絕席位立,贊者曰「再拜」,皆再拜。
宮闈令升殿,捧昭德皇後神主置于座,贊者曰「再拜」,皆再拜。
次引內常侍北向俛伏,跪奏「請昭德皇後神主奉安于新廟,降殿升輿」,奏訖,俛伏,興。
捧幾內侍先捧幾匱跪置於輿,又宮闈令接神主,內侍前引,跪置于輿上幾後,覆以紅羅帕。
內常侍已下分左右前引,皇太子步自舊廟先從行,親王次之,百官分左右後從,儀衛導從,至別廟殿下北向。
內常侍於腰輿前俛伏,興,跪奏「請降輿升殿」。
內侍捧幾匱前,宮闈令捧接神主升殿,置于座。
禮直官引皇太子以下親王百官入殿庭,北向西上、重行立,皇太子在絕席立,禮直官贊曰「再拜」,皆再拜。
又贊曰「行事官各就位」。
禮直官引皇太子西向位立定。
禮直官少前贊曰「有司謹具,請行事」。
即引皇太子就盥洗位,北向,搢笏,盥手,帨手,執笏。
詣爵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爵,拭爵以授執事者。
執笏,升,詣酒尊所,西向立,執事者以爵授皇太子,搢笏,執爵。
執事者舉幂酌酒,皇太子以爵授執事者,詣神位前北向,搢笏,跪。
執事者以爵授皇太子,執爵三祭酒,反爵于坫,執笏,俛伏,興,少立。
次引太祝、舉祝官詣讀祝位東北向,舉祝官跪舉祝版,太祝跪讀祝,訖,置祝于案,俛伏,興。
舉祝官皆卻立北向。
贊者曰「再拜」,皇太子就兩拜,降階復位。
舉祝、讀祝官後從,復本位。
禮直官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
宮闈令納神主于室,贊者曰「再拜」,皆再拜,禮畢,退。
署令闔廟門,瘞祝于坎,儀物各還所司。
十一年,郊祀前一日朝享,與太廟同日,用登歌樂,行三獻禮,有司攝事。
二十六年,勑別建昭德皇後影廟于太廟內。
有司言:「宜建殿三間,南面一屋三門,垣周以甓,外垣置靈星門一,神廚及西房各三間。
然禮無廟中別建影廟之例,今皇後廟西有隙地,廣三十四步,袤五十四步,可以興建。
」制可。
仍於正南別創正門,門以坤儀為名。
仍留舊有便門,遇禘祫祔享由之。
每歲五享并影廟行禮於正南門出入。
又於廟外起齋廊房二十三間。
宣孝太子廟。
大定二十五年七月,有司奏:「依唐典,故太子置廟,設官屬奉祀。
擬於法物庫東建殿三間。
南垣及外垣皆一屋三門,東西垣各一屋一門,門設九戟。
齋房、神廚,席地之宜。
」又奉旨,太子廟旣安神主,宜別建影殿。
有司定擬制度,於見建廟稍西中間,限以塼墉,內建影殿三間。
南面一屋三門,垣周以甓,無闕角及東西門。
外垣正南建三門一,左右翼廊二十間,神廚、齋室各二屋三間。
是歲十月,廟成,十一日奉安神主,十四日奉遷畫像。
神主用栗,依唐制諸侯用一尺,刻謚于背。
省部遣官於本廟西南隅面北設幄次,監視製造,於行禮前一日製造訖。
其日晚,奉神主官奉承以箱,覆以帕,捧詣題神主幄中。
次日醜前五刻,題神主官與典儀并禮官詣幄次前,題神主官詣罍洗位,盥手、帨手訖,奉神主官先以香湯奉沐,拭以羅巾。
題神主官就褥位,題謚號於背雲「宣孝太子神主」,墨書,用光漆模,訖,授奉神主官,承以箱,覆以梅紅羅帕,藉以素羅帕,詣座置於匱,乃下簾帷,侍衛如式。
俟典儀俛伏,跪請,備腰輿傘扇詣神位。
導引侍衛皆減昭德廟儀。
祭儀,有司言:「當隨祖廟四時祭享。
初獻於皇孫皇族、亞獻於皇族或五品以下差。
樂用登歌,今量減用二十五人,其接神用無射宮,升降徹豆則歌夾鍾。
牲羊、豕各一,籩豆各八,簠簋各二,豋鉶各一,其餘祭食亦量減之。
」 二十六年十一月一日,奏「神主廟,牲牢樂縣官給。
影廟,皇孫奉祀」。
又設盥洗、爵洗位于橫街之南稍東。
罍在洗東,加勺。
篚在洗西,南肆,實以巾。
執罍篚者位于其後。
太廟令又設神位於室內北墉下,當戶南向。
設直幾一、黼扆一、莞席一、繅席一、次席二、紫綾厚褥一、紫綾蒙褥一并幄帳等,諸物並如舊廟之儀。
又設望燎位于西神門外之北,設燎柴于位之北,預掘瘞坎于燎所。
所司陳儀衛於舊廟門之外。
奉安日未明二刻,所司座方扇燭籠於舊廟殿門外,設腰輿一、傘一於殿階之下,南向。
質明,皇太子公服乘馬,本宮官屬導從,至廟門外下馬,步入廟門,至幕。
次引親王百官常服由廟門入,於殿庭北向西上、重行立定。
次引皇太子於百官前絕席位立,贊者曰「再拜」,皆再拜。
宮闈令升殿,捧昭德皇後神主置于座,贊者曰「再拜」,皆再拜。
次引內常侍北向俛伏,跪奏「請昭德皇後神主奉安于新廟,降殿升輿」,奏訖,俛伏,興。
捧幾內侍先捧幾匱跪置於輿,又宮闈令接神主,內侍前引,跪置于輿上幾後,覆以紅羅帕。
內常侍已下分左右前引,皇太子步自舊廟先從行,親王次之,百官分左右後從,儀衛導從,至別廟殿下北向。
內常侍於腰輿前俛伏,興,跪奏「請降輿升殿」。
內侍捧幾匱前,宮闈令捧接神主升殿,置于座。
禮直官引皇太子以下親王百官入殿庭,北向西上、重行立,皇太子在絕席立,禮直官贊曰「再拜」,皆再拜。
又贊曰「行事官各就位」。
禮直官引皇太子西向位立定。
禮直官少前贊曰「有司謹具,請行事」。
即引皇太子就盥洗位,北向,搢笏,盥手,帨手,執笏。
詣爵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爵,拭爵以授執事者。
執笏,升,詣酒尊所,西向立,執事者以爵授皇太子,搢笏,執爵。
執事者舉幂酌酒,皇太子以爵授執事者,詣神位前北向,搢笏,跪。
執事者以爵授皇太子,執爵三祭酒,反爵于坫,執笏,俛伏,興,少立。
次引太祝、舉祝官詣讀祝位東北向,舉祝官跪舉祝版,太祝跪讀祝,訖,置祝于案,俛伏,興。
舉祝官皆卻立北向。
贊者曰「再拜」,皇太子就兩拜,降階復位。
舉祝、讀祝官後從,復本位。
禮直官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
宮闈令納神主于室,贊者曰「再拜」,皆再拜,禮畢,退。
署令闔廟門,瘞祝于坎,儀物各還所司。
十一年,郊祀前一日朝享,與太廟同日,用登歌樂,行三獻禮,有司攝事。
二十六年,勑別建昭德皇後影廟于太廟內。
有司言:「宜建殿三間,南面一屋三門,垣周以甓,外垣置靈星門一,神廚及西房各三間。
然禮無廟中別建影廟之例,今皇後廟西有隙地,廣三十四步,袤五十四步,可以興建。
」制可。
仍於正南別創正門,門以坤儀為名。
仍留舊有便門,遇禘祫祔享由之。
每歲五享并影廟行禮於正南門出入。
又於廟外起齋廊房二十三間。
宣孝太子廟。
大定二十五年七月,有司奏:「依唐典,故太子置廟,設官屬奉祀。
擬於法物庫東建殿三間。
南垣及外垣皆一屋三門,東西垣各一屋一門,門設九戟。
齋房、神廚,席地之宜。
」又奉旨,太子廟旣安神主,宜別建影殿。
有司定擬制度,於見建廟稍西中間,限以塼墉,內建影殿三間。
南面一屋三門,垣周以甓,無闕角及東西門。
外垣正南建三門一,左右翼廊二十間,神廚、齋室各二屋三間。
是歲十月,廟成,十一日奉安神主,十四日奉遷畫像。
神主用栗,依唐制諸侯用一尺,刻謚于背。
省部遣官於本廟西南隅面北設幄次,監視製造,於行禮前一日製造訖。
其日晚,奉神主官奉承以箱,覆以帕,捧詣題神主幄中。
次日醜前五刻,題神主官與典儀并禮官詣幄次前,題神主官詣罍洗位,盥手、帨手訖,奉神主官先以香湯奉沐,拭以羅巾。
題神主官就褥位,題謚號於背雲「宣孝太子神主」,墨書,用光漆模,訖,授奉神主官,承以箱,覆以梅紅羅帕,藉以素羅帕,詣座置於匱,乃下簾帷,侍衛如式。
俟典儀俛伏,跪請,備腰輿傘扇詣神位。
導引侍衛皆減昭德廟儀。
祭儀,有司言:「當隨祖廟四時祭享。
初獻於皇孫皇族、亞獻於皇族或五品以下差。
樂用登歌,今量減用二十五人,其接神用無射宮,升降徹豆則歌夾鍾。
牲羊、豕各一,籩豆各八,簠簋各二,豋鉶各一,其餘祭食亦量減之。
」 二十六年十一月一日,奏「神主廟,牲牢樂縣官給。
影廟,皇孫奉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