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三十一 志第十二 禮四
關燈
小
中
大
奏告儀 皇帝恭謝儀 皇後恭謝儀 皇太子恭謝儀 薦新 功臣配享 陳設寶玉 雜儀
奏告儀。
皇帝即位、加元服、受尊號、納後、冊命、巡狩、征伐、封祀、請謚、營修廟寢,凡國有大事皆告。
或一室,或遍告及原廟,並一獻禮,用祝幣。
皇統以後,凡皇帝受尊號、冊皇後太子、禘祫、升祔、奉安、奉遷等事皆告,郊祀則告配帝之室。
大定十四年三月十七日,詔更禦名,命左丞相良弼告天地,平章守道告太廟,左丞石琚告昭德皇後廟,禮部尚書張景仁告社稷,及遣官祭告五嶽。
前期二日,太廟令掃除廟內外,設告官以下次所。
前一日,行事官赴祀所清齋。
告日前三刻,禮直官引太廟令帥其屬,入殿開室戶,掃除鋪筵,設幾於北墉下,如時享儀。
禮直官帥祀祭官陳幣篚於室戶之左,陳祝版於室戶之右案上。
及設香案祭器,皆藉以席。
每位各左一籩實以鹿脯,右一豆實以鹿臡。
犧尊一,置於坫,加勺、幂,在殿上室戶之左,北向,實以酒,每位一瓶。
設燭於神位前。
又設盥爵洗位橫街之南稍東。
設告官褥位,於殿下東階之南,西向,餘官在其後稍南。
又設望燎位於西神門外之北。
告日未明,禮直官引太廟令、太祝、宮闈令入,當階間北面西上立定。
奉禮贊「再拜」,訖,升自西階,太祝、宮闈令各入室,出神主設於座,如常儀。
次引告官入,就位。
禮直官稍前,贊「有司謹具,請行事」,又贊「再拜」,在位者拜,訖,禮直官引告官就盥洗位,盥手,訖,詣神位前,搢笏,跪,三上香。
執事者以幣授奉禮郎,西向授告官。
告官受幣,奠訖,執笏,俛伏,興,退就戶外位,再拜。
詣次位行禮如上儀,訖,降復位。
少頃,引告官再詣爵洗位,讀祝、舉祝官後從。
至位,北向立,搢笏,洗拭爵,訖,授執事者。
執笏升,詣酒尊所,西向立,執爵,執尊者舉幂酌酒,告官以授執事者。
詣神位前,北向,搢笏,跪,執爵三祭酒,執笏,俛伏,興,退就戶外位,北向立俟,讀祝文,訖,再拜。
詣次位行禮如上儀。
訖,與讀祝官皆復位。
禮直官贊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
次引告官以下詣望燎位,執事者取幣帛祝版置於燎,禮直官曰「可燎」。
半柴,禮直官贊「禮畢」,告官以下退。
署令闔廟門,瘞祝于坎。
貞元四年正月,上尊號。
前三日,遣使奏告天地,於常武殿拜天臺設褥位,昊天上帝居中,皇地祇居西少卻,行一獻禮。
大定七年正月十三日,上尊號。
前三日,命皇子判大興尹許王告天地,判宗正英王文告太廟。
於自來拜天處設昊天上帝位,當中南向,皇地祇位次西少卻,並用坐褥位牌及香酒脯臡等。
祝版三,學士院撰告祝文,書寫訖,進請禦署,訖,以付禮部,移文宣徽院,并差控鶴官用案舁,覆以黃羅帕,隨所差告官詣祀所。
前一日,告官等就局所緻齋一日。
告日質明,宣徽院、太常寺鋪設供具如儀。
閤門舍人一員、太常博士一員引告官各服其服,以次就位。
禮直官、舍人稍前,贊「有司謹具,請行事」。
贊者曰「拜」,在位者皆再拜。
禮直官先引執事官各就位。
舍人博士次引告官詣盥洗、爵洗位,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洗爵,拭爵。
執笏,詣酒尊所,搢笏,執爵,司尊者舉幂酌酒,告官以爵授奉爵酒官,執笏詣昊天上帝、皇地祇神位前再拜,每位三上香,跪奠酒,訖,以爵授奉爵官,執笏,俛伏,興。
舉祝官跪舉,讀訖,俛伏,興。
告官再拜。
告畢。
引告官以下降復位,再拜,訖,詣望燎位,燔祝版,再拜。
半燎,告官已下皆退。
皇帝恭謝儀。
大定七年正月,世宗受尊號,禮畢恭謝。
前三日,太廟令帥其屬,灑掃廟庭之內外及陳設。
尚舍於廟南門之西,設饌幔一十一室。
殿中監帥尚舍視大次殿,又設皇帝版位於始祖神位前北向,又設飲福位於版位西南少卻,又設隨室奠拜褥位於神座前。
大樂令設登歌於殿上,宮縣於殿下。
又設皇太子位於阼階東南,又設親王位於其南稍東,宗室王使相位於其後。
又設太尉、司徒以下行事官位於殿西階之西,東向,每等異位。
又設文武群官位於橫階之南,東、西向。
又設禦洗位於阼階之東,又設太尉洗位於西階下橫階之南。
又設齋郎位於東班群官之後。
又設盥洗等官、并奉禮、贊者、大司樂、協律郎、大樂令等位,各如祫享之儀。
又設尊彜祭器等於殿之上下,如時享之儀。
前一日,禮官禦史帥其屬,省牲,視濯滌,如常儀。
其日質明,禮官禦史帥太廟官、太祝官、宮闈令出神主,如時享儀。
有司列黃麾仗二千人於應天門外。
尚輦進金輅於應天門內。
午後三刻,宣徽院奏請皇帝赴齋宿殿,文武群官並齋宿於所司。
謝日質明,俟諸衛各勒所部屯門列
皇帝即位、加元服、受尊號、納後、冊命、巡狩、征伐、封祀、請謚、營修廟寢,凡國有大事皆告。
或一室,或遍告及原廟,並一獻禮,用祝幣。
皇統以後,凡皇帝受尊號、冊皇後太子、禘祫、升祔、奉安、奉遷等事皆告,郊祀則告配帝之室。
大定十四年三月十七日,詔更禦名,命左丞相良弼告天地,平章守道告太廟,左丞石琚告昭德皇後廟,禮部尚書張景仁告社稷,及遣官祭告五嶽。
前期二日,太廟令掃除廟內外,設告官以下次所。
前一日,行事官赴祀所清齋。
告日前三刻,禮直官引太廟令帥其屬,入殿開室戶,掃除鋪筵,設幾於北墉下,如時享儀。
禮直官帥祀祭官陳幣篚於室戶之左,陳祝版於室戶之右案上。
及設香案祭器,皆藉以席。
每位各左一籩實以鹿脯,右一豆實以鹿臡。
犧尊一,置於坫,加勺、幂,在殿上室戶之左,北向,實以酒,每位一瓶。
設燭於神位前。
又設盥爵洗位橫街之南稍東。
設告官褥位,於殿下東階之南,西向,餘官在其後稍南。
又設望燎位於西神門外之北。
告日未明,禮直官引太廟令、太祝、宮闈令入,當階間北面西上立定。
奉禮贊「再拜」,訖,升自西階,太祝、宮闈令各入室,出神主設於座,如常儀。
次引告官入,就位。
禮直官稍前,贊「有司謹具,請行事」,又贊「再拜」,在位者拜,訖,禮直官引告官就盥洗位,盥手,訖,詣神位前,搢笏,跪,三上香。
執事者以幣授奉禮郎,西向授告官。
告官受幣,奠訖,執笏,俛伏,興,退就戶外位,再拜。
詣次位行禮如上儀,訖,降復位。
少頃,引告官再詣爵洗位,讀祝、舉祝官後從。
至位,北向立,搢笏,洗拭爵,訖,授執事者。
執笏升,詣酒尊所,西向立,執爵,執尊者舉幂酌酒,告官以授執事者。
詣神位前,北向,搢笏,跪,執爵三祭酒,執笏,俛伏,興,退就戶外位,北向立俟,讀祝文,訖,再拜。
詣次位行禮如上儀。
訖,與讀祝官皆復位。
禮直官贊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
次引告官以下詣望燎位,執事者取幣帛祝版置於燎,禮直官曰「可燎」。
半柴,禮直官贊「禮畢」,告官以下退。
署令闔廟門,瘞祝于坎。
貞元四年正月,上尊號。
前三日,遣使奏告天地,於常武殿拜天臺設褥位,昊天上帝居中,皇地祇居西少卻,行一獻禮。
大定七年正月十三日,上尊號。
前三日,命皇子判大興尹許王告天地,判宗正英王文告太廟。
於自來拜天處設昊天上帝位,當中南向,皇地祇位次西少卻,並用坐褥位牌及香酒脯臡等。
祝版三,學士院撰告祝文,書寫訖,進請禦署,訖,以付禮部,移文宣徽院,并差控鶴官用案舁,覆以黃羅帕,隨所差告官詣祀所。
前一日,告官等就局所緻齋一日。
告日質明,宣徽院、太常寺鋪設供具如儀。
閤門舍人一員、太常博士一員引告官各服其服,以次就位。
禮直官、舍人稍前,贊「有司謹具,請行事」。
贊者曰「拜」,在位者皆再拜。
禮直官先引執事官各就位。
舍人博士次引告官詣盥洗、爵洗位,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洗爵,拭爵。
執笏,詣酒尊所,搢笏,執爵,司尊者舉幂酌酒,告官以爵授奉爵酒官,執笏詣昊天上帝、皇地祇神位前再拜,每位三上香,跪奠酒,訖,以爵授奉爵官,執笏,俛伏,興。
舉祝官跪舉,讀訖,俛伏,興。
告官再拜。
告畢。
引告官以下降復位,再拜,訖,詣望燎位,燔祝版,再拜。
半燎,告官已下皆退。
皇帝恭謝儀。
大定七年正月,世宗受尊號,禮畢恭謝。
前三日,太廟令帥其屬,灑掃廟庭之內外及陳設。
尚舍於廟南門之西,設饌幔一十一室。
殿中監帥尚舍視大次殿,又設皇帝版位於始祖神位前北向,又設飲福位於版位西南少卻,又設隨室奠拜褥位於神座前。
大樂令設登歌於殿上,宮縣於殿下。
又設皇太子位於阼階東南,又設親王位於其南稍東,宗室王使相位於其後。
又設太尉、司徒以下行事官位於殿西階之西,東向,每等異位。
又設文武群官位於橫階之南,東、西向。
又設禦洗位於阼階之東,又設太尉洗位於西階下橫階之南。
又設齋郎位於東班群官之後。
又設盥洗等官、并奉禮、贊者、大司樂、協律郎、大樂令等位,各如祫享之儀。
又設尊彜祭器等於殿之上下,如時享之儀。
前一日,禮官禦史帥其屬,省牲,視濯滌,如常儀。
其日質明,禮官禦史帥太廟官、太祝官、宮闈令出神主,如時享儀。
有司列黃麾仗二千人於應天門外。
尚輦進金輅於應天門內。
午後三刻,宣徽院奏請皇帝赴齋宿殿,文武群官並齋宿於所司。
謝日質明,俟諸衛各勒所部屯門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