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三十 志第十一 禮三
關燈
小
中
大
,如式。
前一日,諸太祝與廩犧令以牲就東神門外。
司尊彜與禮直官及執事皆入,升自西階,以俟。
禮直官引太常卿,贊者引禦史,自西階升,遍視滌濯。
執尊者舉幂告潔,訖,引降就省牲位。
廩犧令少前,曰「請省牲」,退復位。
太常卿省牲,廩犧令及太祝巡牲告備,皆如郊社儀。
旣畢,太祝與廩犧令以次牽牲詣廚,授太官令。
贊者引光祿卿詣廚,請省鼎鑊,申視滌溉。
贊者引禦史詣廚,省饌具,訖,與太常卿等各還齋所。
太官令帥宰人以鸞刀割牲,祝史各取毛血,每室共實一豆,又取肝膋共實一豆,置饌所,遂烹牲。
光祿卿帥其屬,入實祭器。
良醞令入實尊彜。
享日質明,百官各服其品服。
禮直官、贊者先引禦史、博士、太廟令、太官令、諸太祝、祝史、司尊彜與執罍篚官等,入自南門,當階間,北面西上,立定。
奉禮曰「再拜」,贊者承傳,皆再拜。
訖,贊者引太祝與宮闈令,升自西階,詣始祖室,開祏室,太祝捧出帝主,宮闈令捧出後主,置於座。
帝主在西,後主在東。
贊者引太祝與宮闈令,降自西階,俱復位。
奉禮曰「再拜」,贊者承傳,在位官皆再拜,訖,俱各就執事位。
大樂令帥工人入。
禮直官、贊者分引三獻官與百官,俱自南東偏門入,至廟庭橫街上,三獻官當中,北向西上,應行事執事官并百官,依品,重行立。
奉禮曰「拜」,贊者承傳,應北向在位官皆再拜。
其先拜者不拜。
拜訖,贊者引三獻官詣廟殿東階下西向位,其餘行事執事官與百官,俱各就位。
訖,禮直官詣初獻官前,稱「請行事」。
協律郎跪,俛伏,興,樂作。
禮直官引初獻詣盥洗位,北向立定,樂止。
搢笏,盥手,帨手,執笏。
詣爵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瓚,拭瓚,以瓚授執事者,執笏,升殿,樂作。
至始祖室尊彜所,西向立,樂止。
執事者以瓚奉初獻官,初獻官搢笏,執瓚。
執尊者舉幂,太官令酌鬱鬯,訖,初獻以瓚授執事者,執笏,詣始祖室神位前,樂作,北向立,搢笏,跪。
執事者以瓚授初獻官。
初獻官執瓚,以鬯祼地,訖,以瓚授執事者,執笏,俛伏,興,出戶外,北向,再拜,訖,樂止。
每室行禮,並如上儀。
禮直官引初獻降復位。
初獻將升祼,祝史各奉毛血肝膋豆,及齋郎奉爐炭蕭蒿黍稷篚,各於饌幔內以俟。
初獻晨祼訖,以次入自正門,升自太階。
諸太祝皆迎毛血肝膋豆於階上,俱入奠於神座前。
齋郎所奉爐炭蕭蒿篚,皆置於室戶外之左,與祝史俱降自西階以出。
諸太祝取肝膋,洗於鬱鬯,燔於爐炭,訖,還尊所。
享日,有司設羊鼎十一、豕鼎十一於神廚,各在鑊右。
初獻旣升祼,光祿卿帥齋郎詣廚,以匕升羊於鑊,實于一鼎,肩、臂、臑、肫、胳、正脊一、橫脊一、長脅一、短脅一、代脅一,皆二骨以並。
次升豕如羊,實于一鼎。
每室羊豕各一鼎,皆設扃幂。
齋郎對舉,入鑊,放饌幔前。
齋郎抽扃,委于鼎右,除幂。
光祿卿帥太官令,以匕升羊,載于一俎,肩臂臑在上端,肫胳在下端,脊脅在中。
次升豕如羊,各載于一俎。
每室羊豕各一俎。
齋郎即以扃舉鼎先退,置于神廚,訖,復還饌幔所。
禮直官引司徒出詣饌幔前,立以俟。
光祿卿帥其屬,實籩以粉餈,實豆以糝食,實簠以粱,實簋以稷。
俟初獻祼畢,復位,祝史俱進徹毛血之豆,降自西階以出。
禮直官引司徒,帥薦籩豆簠簋官、奉俎齋郎,各奉籩豆簠簋羊豕俎,每室以序而進,立於南神門之外以俟,羊俎在前,豕俎次之,籩豆簠簋又次之。
入自正門,樂作,升自太階,諸太祝迎引於階上,樂止。
各設於神位前,訖,禮直官引司徒以下,降自西階,樂作,復位,樂止。
諸太祝各取蕭蒿黍稷擩於脂,燔於爐炭,還尊所。
禮直官引初獻詣罍洗位,樂作,至位,北向立,樂止。
搢笏,盥手,帨手,執笏。
詣爵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爵,拭爵,以爵授執事者,執笏,升殿,樂作,詣始祖室酌尊所,西向立,樂止。
執事者以爵授初獻。
初獻搢笏執爵,執事者舉幂,太官令酌犧尊之泛齊,訖,次詣第二室酌尊所,如上儀。
詣始祖神位前,樂作,北向立,搢笏跪,執事者以爵授初獻,初獻執爵,三祭酒於茅苴,奠爵,執笏,俛伏,興,出室戶外,北向立,樂止。
贊者引太祝詣室戶外,東向,搢笏,跪讀祝文。
讀訖,執笏,興。
次詣第二室。
次詣每室行禮,並如上儀。
初獻降階,樂作,復位,樂止。
禮直官次引亞獻詣盥洗位,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執笏。
詣爵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爵,拭爵以授執事官。
執笏,升殿,詣始祖酌尊所,西向立,執事者以爵授亞獻。
亞獻搢笏,執爵,執尊者舉幂,太官令酌象尊之醴齊,訖,次詣第二室酌尊所,如上儀。
詣始祖神位前,樂作,北向立,搢笏,跪,執事者以爵授亞獻。
亞獻執爵,三祭酒于茅苴,奠爵,執笏,俛伏,興,出戶外,北向再拜,訖,樂止。
次詣每室行禮,並如上儀。
降階,樂作,復位,樂止。
禮直官次引終獻詣盥洗、及升殿行禮,並如亞獻之儀,降復位。
次引太祝徹籩豆,少移故處。
樂作,卒徹,樂止。
俱復位。
禮直官曰「賜胙」,贊者承傳曰「賜胙,再拜」,在位者皆再拜。
禮直官引太祝、宮闈令奉神主,太祝搢笏,納帝主於匱,奉入祏室,執笏,退復位。
次引宮闈令納後主於匱,奉入祏室,並如上儀,退復位。
禮直官、贊者引行事、執事官各就位,奉禮曰「再拜」,贊者承傳,應在位官皆再拜。
禮直官、贊者引百官次出,大樂令帥工人次出,太官令帥其屬,徹禮饌,次引監祭禦史詣殿監視卒徹,訖,還齋所。
太廟令闔戶以降。
太常藏祝版於匱。
光祿以胙奉進,監祭禦史就位展視,光祿卿望闕再拜,乃退。
其七祀,夏竈、中霤,秋門、厲,冬行,鋪設祭器,入實酒饌,俟終獻將升獻,獻官行禮,并讀祝文。
每歲四孟月并臘五享,并如上儀。
前一日,諸太祝與廩犧令以牲就東神門外。
司尊彜與禮直官及執事皆入,升自西階,以俟。
禮直官引太常卿,贊者引禦史,自西階升,遍視滌濯。
執尊者舉幂告潔,訖,引降就省牲位。
廩犧令少前,曰「請省牲」,退復位。
太常卿省牲,廩犧令及太祝巡牲告備,皆如郊社儀。
旣畢,太祝與廩犧令以次牽牲詣廚,授太官令。
贊者引光祿卿詣廚,請省鼎鑊,申視滌溉。
贊者引禦史詣廚,省饌具,訖,與太常卿等各還齋所。
太官令帥宰人以鸞刀割牲,祝史各取毛血,每室共實一豆,又取肝膋共實一豆,置饌所,遂烹牲。
光祿卿帥其屬,入實祭器。
良醞令入實尊彜。
享日質明,百官各服其品服。
禮直官、贊者先引禦史、博士、太廟令、太官令、諸太祝、祝史、司尊彜與執罍篚官等,入自南門,當階間,北面西上,立定。
奉禮曰「再拜」,贊者承傳,皆再拜。
訖,贊者引太祝與宮闈令,升自西階,詣始祖室,開祏室,太祝捧出帝主,宮闈令捧出後主,置於座。
帝主在西,後主在東。
贊者引太祝與宮闈令,降自西階,俱復位。
奉禮曰「再拜」,贊者承傳,在位官皆再拜,訖,俱各就執事位。
大樂令帥工人入。
禮直官、贊者分引三獻官與百官,俱自南東偏門入,至廟庭橫街上,三獻官當中,北向西上,應行事執事官并百官,依品,重行立。
奉禮曰「拜」,贊者承傳,應北向在位官皆再拜。
其先拜者不拜。
拜訖,贊者引三獻官詣廟殿東階下西向位,其餘行事執事官與百官,俱各就位。
訖,禮直官詣初獻官前,稱「請行事」。
協律郎跪,俛伏,興,樂作。
禮直官引初獻詣盥洗位,北向立定,樂止。
搢笏,盥手,帨手,執笏。
詣爵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瓚,拭瓚,以瓚授執事者,執笏,升殿,樂作。
至始祖室尊彜所,西向立,樂止。
執事者以瓚奉初獻官,初獻官搢笏,執瓚。
執尊者舉幂,太官令酌鬱鬯,訖,初獻以瓚授執事者,執笏,詣始祖室神位前,樂作,北向立,搢笏,跪。
執事者以瓚授初獻官。
初獻官執瓚,以鬯祼地,訖,以瓚授執事者,執笏,俛伏,興,出戶外,北向,再拜,訖,樂止。
每室行禮,並如上儀。
禮直官引初獻降復位。
初獻將升祼,祝史各奉毛血肝膋豆,及齋郎奉爐炭蕭蒿黍稷篚,各於饌幔內以俟。
初獻晨祼訖,以次入自正門,升自太階。
諸太祝皆迎毛血肝膋豆於階上,俱入奠於神座前。
齋郎所奉爐炭蕭蒿篚,皆置於室戶外之左,與祝史俱降自西階以出。
諸太祝取肝膋,洗於鬱鬯,燔於爐炭,訖,還尊所。
享日,有司設羊鼎十一、豕鼎十一於神廚,各在鑊右。
初獻旣升祼,光祿卿帥齋郎詣廚,以匕升羊於鑊,實于一鼎,肩、臂、臑、肫、胳、正脊一、橫脊一、長脅一、短脅一、代脅一,皆二骨以並。
次升豕如羊,實于一鼎。
每室羊豕各一鼎,皆設扃幂。
齋郎對舉,入鑊,放饌幔前。
齋郎抽扃,委于鼎右,除幂。
光祿卿帥太官令,以匕升羊,載于一俎,肩臂臑在上端,肫胳在下端,脊脅在中。
次升豕如羊,各載于一俎。
每室羊豕各一俎。
齋郎即以扃舉鼎先退,置于神廚,訖,復還饌幔所。
禮直官引司徒出詣饌幔前,立以俟。
光祿卿帥其屬,實籩以粉餈,實豆以糝食,實簠以粱,實簋以稷。
俟初獻祼畢,復位,祝史俱進徹毛血之豆,降自西階以出。
禮直官引司徒,帥薦籩豆簠簋官、奉俎齋郎,各奉籩豆簠簋羊豕俎,每室以序而進,立於南神門之外以俟,羊俎在前,豕俎次之,籩豆簠簋又次之。
入自正門,樂作,升自太階,諸太祝迎引於階上,樂止。
各設於神位前,訖,禮直官引司徒以下,降自西階,樂作,復位,樂止。
諸太祝各取蕭蒿黍稷擩於脂,燔於爐炭,還尊所。
禮直官引初獻詣罍洗位,樂作,至位,北向立,樂止。
搢笏,盥手,帨手,執笏。
詣爵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爵,拭爵,以爵授執事者,執笏,升殿,樂作,詣始祖室酌尊所,西向立,樂止。
執事者以爵授初獻。
初獻搢笏執爵,執事者舉幂,太官令酌犧尊之泛齊,訖,次詣第二室酌尊所,如上儀。
詣始祖神位前,樂作,北向立,搢笏跪,執事者以爵授初獻,初獻執爵,三祭酒於茅苴,奠爵,執笏,俛伏,興,出室戶外,北向立,樂止。
贊者引太祝詣室戶外,東向,搢笏,跪讀祝文。
讀訖,執笏,興。
次詣第二室。
次詣每室行禮,並如上儀。
初獻降階,樂作,復位,樂止。
禮直官次引亞獻詣盥洗位,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執笏。
詣爵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爵,拭爵以授執事官。
執笏,升殿,詣始祖酌尊所,西向立,執事者以爵授亞獻。
亞獻搢笏,執爵,執尊者舉幂,太官令酌象尊之醴齊,訖,次詣第二室酌尊所,如上儀。
詣始祖神位前,樂作,北向立,搢笏,跪,執事者以爵授亞獻。
亞獻執爵,三祭酒于茅苴,奠爵,執笏,俛伏,興,出戶外,北向再拜,訖,樂止。
次詣每室行禮,並如上儀。
降階,樂作,復位,樂止。
禮直官次引終獻詣盥洗、及升殿行禮,並如亞獻之儀,降復位。
次引太祝徹籩豆,少移故處。
樂作,卒徹,樂止。
俱復位。
禮直官曰「賜胙」,贊者承傳曰「賜胙,再拜」,在位者皆再拜。
禮直官引太祝、宮闈令奉神主,太祝搢笏,納帝主於匱,奉入祏室,執笏,退復位。
次引宮闈令納後主於匱,奉入祏室,並如上儀,退復位。
禮直官、贊者引行事、執事官各就位,奉禮曰「再拜」,贊者承傳,應在位官皆再拜。
禮直官、贊者引百官次出,大樂令帥工人次出,太官令帥其屬,徹禮饌,次引監祭禦史詣殿監視卒徹,訖,還齋所。
太廟令闔戶以降。
太常藏祝版於匱。
光祿以胙奉進,監祭禦史就位展視,光祿卿望闕再拜,乃退。
其七祀,夏竈、中霤,秋門、厲,冬行,鋪設祭器,入實酒饌,俟終獻將升獻,獻官行禮,并讀祝文。
每歲四孟月并臘五享,并如上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