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二十九 志第十 禮二
關燈
小
中
大
東門,當壇南,重行,北向,西上,立定。
奉禮郎贊「拜」,獻官以下皆再拜,訖,以次分引各就壇陛上下位。
次引監祭、監禮按視壇之上下,訖,退復位。
禮直官分引三獻官以下行事官俱入就位。
行禮官皆自南壝東門入。
禮直官進立初獻之左,白曰「有司謹具,請行事」。
退復位。
協律郎高舉笏,執麾者舉麾,俛伏,興。
工鼓柷,樂作坤寧之曲,八成,偃麾,戞敔,樂止。
俟太常卿瘞血,訖,奉禮郎贊「拜」,在位者皆再拜。
又贊「諸執事者各就位」,禮直官引諸執事各就其位俟。
太祝跪取玉幣於篚,立於尊所。
諸位太祝亦各取玉幣立於尊所。
禮直官引初獻詣盥洗位,樂作肅寧之曲。
至位,北向立,樂止。
搢笏,盥手,帨手,執笏,詣壇,樂作肅寧之曲。
凡初獻升降,皆作肅寧之曲。
升自卯階,至壇,樂止。
詣皇地祇神座前,北向立,樂作靜寧之曲。
搢笏,跪。
太祝加玉於幣,西向跪以授初獻。
初獻受玉幣奠訖,執笏,俛伏,興,再拜,訖,樂止。
次詣配位神座前,東向立,樂作億寧之曲,奠幣如上儀,樂止。
降自卯陛,樂作,復位,樂止。
初獻將奠配位之幣,贊者引第一等分獻官詣盥洗位,搢笏,盥手,帨手,執笏,由卯陛詣神州地祇神座前,搢笏,跪。
太祝以玉幣授分獻官,分獻官受玉幣,奠訖,執笏,俛伏,興,再拜,訖,退。
初,第一分獻官將升,贊者引第二分獻官詣盥洗位,盥手,帨手,執笏,各由其陛升,唯不由午陛,詣於首位神座前,奠幣如上儀。
餘以次祝史、齋郎助奠訖,各引還位。
初獻奠幣將畢,祝史奉毛血豆,各由午陛升,諸太祝迎於壇上,進奠於正、配位神座前,太祝與祝史俱退,立於尊所。
進熟:初獻旣升奠玉幣。
有司先陳牛鼎二、羊鼎二、豕鼎二於神廚,各在鑊右。
太官帥進饌者詣廚,以匕升牛、羊、豕,自鑊實於各鼎。
牛、羊、豕各肩、臂、臑、肫、胳、正脊一、橫脊一、長脅一、短脅一、代脅一,皆二骨以並,幂之。
祝史以扃各對舉鼎,有司執匕以從,陳於饌幔內。
從祀之俎實以羊,更陳於饌幔內。
光祿卿實以籩豆簠簋。
籩實以粉餈,豆實以糝食,簠實以稷,簋實以黍。
實訖,去鼎之扃幂,匕加於鼎。
太官令以匕升牛羊豕,載於俎,肩臂臑在上端,肫胳在下端,脊脅在中。
俟初獻還位,樂止。
禮直官引司徒出詣饌所,同薦籩豆簠簋俎。
齋郎各奉皇地祇配位之饌,升自卯陛,諸太祝各迎於壇上。
司徒詣皇地祇神座前,搢笏,奉籩豆簠簋,次奉俎,北向跪奠,訖,執笏,俛伏,興,設籩於糗餌之前,豆於醓醢之前,簠簋在豋前,俎在籩前。
次於卯陛奉配位之饌,東向跪奠於神座前,並如上儀。
各降自卯陛,還位。
太官令又同齋郎奉神州地祇之饌,升自卯陛,太祝迎於壇陛之道間,奠於神座前,在籩前,訖,樂止。
太官令進饌者降自卯陛,還位。
禮直官引初獻官詣盥洗位,樂作。
至位,樂止。
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執笏,詣爵洗位,至位,北向立,搢笏,洗爵,拭爵以授執事者。
執笏,詣壇,樂作。
升自卯陛,至壇上,樂止。
詣皇地祇酌尊所,西向立。
執事者以爵授初獻。
初獻搢笏,執爵。
司尊舉幂,良醞令跪酌太尊之汎齊,酌訖,初獻以爵授執事者,執笏,詣皇地祇神座前,北向立,搢笏,跪。
執事者以爵授初獻,初獻執爵,三祭酒於茅苴,奠爵,三獻奠爵,皆執事者受以興。
執笏,俛伏,興,少退,跪,樂止。
舉祝官跪,對舉祝版。
讀祝,太祝東向跪,讀祝訖,俛伏,興。
舉祝奠版於案,再拜,興。
次詣配位酌尊所,執事者以爵授初獻,初獻搢笏,執爵。
司尊舉幂,良醞令跪酌著尊之汎齊,樂作太簇宮保寧之曲。
初獻以爵授執事者,執笏,詣配位神座前,東向立,搢笏,跪。
執事者以爵授初獻,初獻執爵,三奠酒於茅苴。
奠爵,執笏,俛伏,興。
少退,跪,樂止。
讀祝,訖,樂作,就拜,興,拜,興。
降自卯陛,讀祝、舉祝官俱從,樂作
奉禮郎贊「拜」,獻官以下皆再拜,訖,以次分引各就壇陛上下位。
次引監祭、監禮按視壇之上下,訖,退復位。
禮直官分引三獻官以下行事官俱入就位。
行禮官皆自南壝東門入。
禮直官進立初獻之左,白曰「有司謹具,請行事」。
退復位。
協律郎高舉笏,執麾者舉麾,俛伏,興。
工鼓柷,樂作坤寧之曲,八成,偃麾,戞敔,樂止。
俟太常卿瘞血,訖,奉禮郎贊「拜」,在位者皆再拜。
又贊「諸執事者各就位」,禮直官引諸執事各就其位俟。
太祝跪取玉幣於篚,立於尊所。
諸位太祝亦各取玉幣立於尊所。
禮直官引初獻詣盥洗位,樂作肅寧之曲。
至位,北向立,樂止。
搢笏,盥手,帨手,執笏,詣壇,樂作肅寧之曲。
凡初獻升降,皆作肅寧之曲。
升自卯階,至壇,樂止。
詣皇地祇神座前,北向立,樂作靜寧之曲。
搢笏,跪。
太祝加玉於幣,西向跪以授初獻。
初獻受玉幣奠訖,執笏,俛伏,興,再拜,訖,樂止。
次詣配位神座前,東向立,樂作億寧之曲,奠幣如上儀,樂止。
降自卯陛,樂作,復位,樂止。
初獻將奠配位之幣,贊者引第一等分獻官詣盥洗位,搢笏,盥手,帨手,執笏,由卯陛詣神州地祇神座前,搢笏,跪。
太祝以玉幣授分獻官,分獻官受玉幣,奠訖,執笏,俛伏,興,再拜,訖,退。
初,第一分獻官將升,贊者引第二分獻官詣盥洗位,盥手,帨手,執笏,各由其陛升,唯不由午陛,詣於首位神座前,奠幣如上儀。
餘以次祝史、齋郎助奠訖,各引還位。
初獻奠幣將畢,祝史奉毛血豆,各由午陛升,諸太祝迎於壇上,進奠於正、配位神座前,太祝與祝史俱退,立於尊所。
進熟:初獻旣升奠玉幣。
有司先陳牛鼎二、羊鼎二、豕鼎二於神廚,各在鑊右。
太官帥進饌者詣廚,以匕升牛、羊、豕,自鑊實於各鼎。
牛、羊、豕各肩、臂、臑、肫、胳、正脊一、橫脊一、長脅一、短脅一、代脅一,皆二骨以並,幂之。
祝史以扃各對舉鼎,有司執匕以從,陳於饌幔內。
從祀之俎實以羊,更陳於饌幔內。
光祿卿實以籩豆簠簋。
籩實以粉餈,豆實以糝食,簠實以稷,簋實以黍。
實訖,去鼎之扃幂,匕加於鼎。
太官令以匕升牛羊豕,載於俎,肩臂臑在上端,肫胳在下端,脊脅在中。
俟初獻還位,樂止。
禮直官引司徒出詣饌所,同薦籩豆簠簋俎。
齋郎各奉皇地祇配位之饌,升自卯陛,諸太祝各迎於壇上。
司徒詣皇地祇神座前,搢笏,奉籩豆簠簋,次奉俎,北向跪奠,訖,執笏,俛伏,興,設籩於糗餌之前,豆於醓醢之前,簠簋在豋前,俎在籩前。
次於卯陛奉配位之饌,東向跪奠於神座前,並如上儀。
各降自卯陛,還位。
太官令又同齋郎奉神州地祇之饌,升自卯陛,太祝迎於壇陛之道間,奠於神座前,在籩前,訖,樂止。
太官令進饌者降自卯陛,還位。
禮直官引初獻官詣盥洗位,樂作。
至位,樂止。
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執笏,詣爵洗位,至位,北向立,搢笏,洗爵,拭爵以授執事者。
執笏,詣壇,樂作。
升自卯陛,至壇上,樂止。
詣皇地祇酌尊所,西向立。
執事者以爵授初獻。
初獻搢笏,執爵。
司尊舉幂,良醞令跪酌太尊之汎齊,酌訖,初獻以爵授執事者,執笏,詣皇地祇神座前,北向立,搢笏,跪。
執事者以爵授初獻,初獻執爵,三祭酒於茅苴,奠爵,三獻奠爵,皆執事者受以興。
執笏,俛伏,興,少退,跪,樂止。
舉祝官跪,對舉祝版。
讀祝,太祝東向跪,讀祝訖,俛伏,興。
舉祝奠版於案,再拜,興。
次詣配位酌尊所,執事者以爵授初獻,初獻搢笏,執爵。
司尊舉幂,良醞令跪酌著尊之汎齊,樂作太簇宮保寧之曲。
初獻以爵授執事者,執笏,詣配位神座前,東向立,搢笏,跪。
執事者以爵授初獻,初獻執爵,三奠酒於茅苴。
奠爵,執笏,俛伏,興。
少退,跪,樂止。
讀祝,訖,樂作,就拜,興,拜,興。
降自卯陛,讀祝、舉祝官俱從,樂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