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世紀補
關燈
小
中
大
事利害重者遣使馳奏,六品以下官、其餘常事,並聽裁決。
每三日一次於集賢殿受尚書省啟事。
京朝官遇朔望具朝服問候。
車駕在路,每二十日一遣使問起居。
已達上京,每三十日一問起居。
世宗曰:「今巡幸或能留一二年,以汝守國。
譬之農家種田,商人營利,但能不墜父業,即為克家子也。
」帝對曰:「臣在東宮二十餘年,過失甚多,陛下以明德皇後之故未嘗見責。
臣誠愚昧,不克負荷,乞備扈從。
」世宗曰:「凡人養子皆望投老得力。
朕留太尉、左右丞、參政輔汝,彼皆國家舊人,可與商議。
且政事無難,但用心公正,無納讒邪,一月之後政事自熟。
」帝流涕堅辭,左右為之感動。
三月,世宗如上京,帝守國留中都。
初,帝在東宮,或攜中侍步于芳苑。
中侍出入禁中,未嘗限阻。
此輩見帝守國,各為得意,帝知之,謂諸中侍曰:「我向在東宮不親國政,日與汝輩語話。
今旣守國,汝等有召命然後得入。
」五月,世宗至上京,賜勑書曰:「朕以前月八日到遼陽,此月二日達上京,翌日祀慶元廟。
省方觀民,古之制也。
汝守國任重,夏暑方熾,益當自愛,無貽朕憂。
」帝謂徒單克寧曰:「車駕巡幸,以國事見屬。
刑名最重,人之死生繫焉。
凡有可議,當盡至公。
比主上還都,勿有廢事。
」自是,凡啟稟刑名,帝自披閱,召都事委曲折正,移晷忘倦,或賜之食。
近侍報瑤池位蓮開,當設宴。
帝曰:「聖上東巡,命我守國,何敢宴遊廢事?採緻數花足矣。
」七月,遣子金源郡王麻達葛奉表問起居,請世宗還都。
十一月壬寅,帝冬獵。
辛亥,還都。
二十五年正月乙酉朔,免群臣賀禮。
帝自守國,深懷謙抑,宮臣不庭拜,啟事時不侍立,免朔望禮。
京朝朔望日當具公服問候,並停免。
至是,群臣當賀,亦不肯受。
甲寅,帝如春水。
二月庚申,還都。
丁卯,遣子金源郡王麻達葛奉表賀萬春節。
四月,久不雨,帝親禱,即日霑足。
六月甲寅,帝不豫。
庚申,崩于承華殿。
世宗自上京還,次天平山好水川,訃聞,為位臨奠于行宮之南,大慟者久之。
親王、百官、皇族、命婦及侍衛皆會哭,世宗號泣還宮。
比至中都,為位奠哭者凡七焉。
世宗以豳王永成為中都留守,來護喪,遣滕王府長史再興、禦院通進阿裡剌來保護金源郡王,遣左宣徽使唐括鼎來緻祭,詔妃徒單氏及諸皇孫喪服並如漢制。
帝在儲位久,恩德在人者深,每日三時哭臨,侍衛軍士皆爭入臨,伏哭于承華殿下,聲殷如雷。
中都百姓市門巷端為位慟哭。
七月壬午朔,賜謚宣孝太子。
九月庚寅,殯于南園熈春殿。
己酉,世宗至自上京,未入國門,先至熈春殿緻奠,慟哭久之。
比葬,親臨者六。
帝事世宗,凡巡幸西京,涼陘,及上陵、祭廟,謁衍慶宮,田獵觀稼,拜天射柳,未嘗去左右。
上有事于圓丘,及親享于太廟,則行亞獻禮,不親祀則攝行祀事。
國有大慶則率百官上表賀。
正旦、萬春節則緫班上壽。
冬十月庚戌朔,宰相以下朝見于慶和殿,太尉完顏守道上壽,世宗追悼悽愴者久之。
十一月甲申,靈駕發引,世宗路祭于都城之西。
庚寅,葬于大房山。
世宗欲加帝號,以問群臣,翰林修撰趙可對曰:「唐高宗追謚太子弘為孝敬皇帝。
」左丞張汝弼曰:「此蓋出于武後。
」遂止。
乃建廟于衍慶宮後,祭用三獻,樂用登歌。
二十六年,立子璟為皇太孫。
二十九年,世宗崩。
太孫即位,是為章宗。
五月甲午,追謚體道弘仁英文睿德光孝皇帝,廟號顯宗。
丁酉,祔于太廟,陵曰裕陵。
帝天性仁厚,不忍刑殺。
梁檀兒盜金銀葉,憐其母老,李福興盜段匹,值坤厚陵禮成,家令本把盜銀器,值萬春節,皆委曲全活之。
亡失物者,責其償而不加罪。
聞四方饑饉,輒先奏,加賑贍。
因田獵出巡,所過問民間疾苦。
敬禮大臣,友愛兄弟。
葬明德皇後于坤厚陵,諸妃皆祔,自磐寧宮發引,趙王惟中以其母轜車先發,令張黃蓋者前行,帝呼執蓋者不應,少府監張僅言欲奏其事,帝止之。
嘗作重光座銘,及刻座右銘于小玉碑,并刻其碑陰,皆深有理緻。
最善射而不殫物,嘗奉詔拜陵,先獵,射一鹿獲之,即命罷獵,曰「足奉祀事,焉用多殺?」好生蓋其天性雲。
贊曰:遼王杲取中京,宗翰、宗望皆從,景宣別領合紮猛安。
合紮猛安者,太祖之猛安也。
宗翰請立熈宗,宗幹不敢違,太宗不能拒,其義正,其理直矣。
舊史稱睿宗寬恕好施惠,熈宗不終,海陵隕斃,自時厥後,得大位者皆其子孫,有以夫。
顯宗孝友惇睦,在東宮二十五年,不聞有過。
承意開導,四方陰受其賜。
天不假之年,惜哉。
每三日一次於集賢殿受尚書省啟事。
京朝官遇朔望具朝服問候。
車駕在路,每二十日一遣使問起居。
已達上京,每三十日一問起居。
世宗曰:「今巡幸或能留一二年,以汝守國。
譬之農家種田,商人營利,但能不墜父業,即為克家子也。
」帝對曰:「臣在東宮二十餘年,過失甚多,陛下以明德皇後之故未嘗見責。
臣誠愚昧,不克負荷,乞備扈從。
」世宗曰:「凡人養子皆望投老得力。
朕留太尉、左右丞、參政輔汝,彼皆國家舊人,可與商議。
且政事無難,但用心公正,無納讒邪,一月之後政事自熟。
」帝流涕堅辭,左右為之感動。
三月,世宗如上京,帝守國留中都。
初,帝在東宮,或攜中侍步于芳苑。
中侍出入禁中,未嘗限阻。
此輩見帝守國,各為得意,帝知之,謂諸中侍曰:「我向在東宮不親國政,日與汝輩語話。
今旣守國,汝等有召命然後得入。
」五月,世宗至上京,賜勑書曰:「朕以前月八日到遼陽,此月二日達上京,翌日祀慶元廟。
省方觀民,古之制也。
汝守國任重,夏暑方熾,益當自愛,無貽朕憂。
」帝謂徒單克寧曰:「車駕巡幸,以國事見屬。
刑名最重,人之死生繫焉。
凡有可議,當盡至公。
比主上還都,勿有廢事。
」自是,凡啟稟刑名,帝自披閱,召都事委曲折正,移晷忘倦,或賜之食。
近侍報瑤池位蓮開,當設宴。
帝曰:「聖上東巡,命我守國,何敢宴遊廢事?採緻數花足矣。
」七月,遣子金源郡王麻達葛奉表問起居,請世宗還都。
十一月壬寅,帝冬獵。
辛亥,還都。
二十五年正月乙酉朔,免群臣賀禮。
帝自守國,深懷謙抑,宮臣不庭拜,啟事時不侍立,免朔望禮。
京朝朔望日當具公服問候,並停免。
至是,群臣當賀,亦不肯受。
甲寅,帝如春水。
二月庚申,還都。
丁卯,遣子金源郡王麻達葛奉表賀萬春節。
四月,久不雨,帝親禱,即日霑足。
六月甲寅,帝不豫。
庚申,崩于承華殿。
世宗自上京還,次天平山好水川,訃聞,為位臨奠于行宮之南,大慟者久之。
親王、百官、皇族、命婦及侍衛皆會哭,世宗號泣還宮。
比至中都,為位奠哭者凡七焉。
世宗以豳王永成為中都留守,來護喪,遣滕王府長史再興、禦院通進阿裡剌來保護金源郡王,遣左宣徽使唐括鼎來緻祭,詔妃徒單氏及諸皇孫喪服並如漢制。
帝在儲位久,恩德在人者深,每日三時哭臨,侍衛軍士皆爭入臨,伏哭于承華殿下,聲殷如雷。
中都百姓市門巷端為位慟哭。
七月壬午朔,賜謚宣孝太子。
九月庚寅,殯于南園熈春殿。
己酉,世宗至自上京,未入國門,先至熈春殿緻奠,慟哭久之。
比葬,親臨者六。
帝事世宗,凡巡幸西京,涼陘,及上陵、祭廟,謁衍慶宮,田獵觀稼,拜天射柳,未嘗去左右。
上有事于圓丘,及親享于太廟,則行亞獻禮,不親祀則攝行祀事。
國有大慶則率百官上表賀。
正旦、萬春節則緫班上壽。
冬十月庚戌朔,宰相以下朝見于慶和殿,太尉完顏守道上壽,世宗追悼悽愴者久之。
十一月甲申,靈駕發引,世宗路祭于都城之西。
庚寅,葬于大房山。
世宗欲加帝號,以問群臣,翰林修撰趙可對曰:「唐高宗追謚太子弘為孝敬皇帝。
」左丞張汝弼曰:「此蓋出于武後。
」遂止。
乃建廟于衍慶宮後,祭用三獻,樂用登歌。
二十六年,立子璟為皇太孫。
二十九年,世宗崩。
太孫即位,是為章宗。
五月甲午,追謚體道弘仁英文睿德光孝皇帝,廟號顯宗。
丁酉,祔于太廟,陵曰裕陵。
帝天性仁厚,不忍刑殺。
梁檀兒盜金銀葉,憐其母老,李福興盜段匹,值坤厚陵禮成,家令本把盜銀器,值萬春節,皆委曲全活之。
亡失物者,責其償而不加罪。
聞四方饑饉,輒先奏,加賑贍。
因田獵出巡,所過問民間疾苦。
敬禮大臣,友愛兄弟。
葬明德皇後于坤厚陵,諸妃皆祔,自磐寧宮發引,趙王惟中以其母轜車先發,令張黃蓋者前行,帝呼執蓋者不應,少府監張僅言欲奏其事,帝止之。
嘗作重光座銘,及刻座右銘于小玉碑,并刻其碑陰,皆深有理緻。
最善射而不殫物,嘗奉詔拜陵,先獵,射一鹿獲之,即命罷獵,曰「足奉祀事,焉用多殺?」好生蓋其天性雲。
贊曰:遼王杲取中京,宗翰、宗望皆從,景宣別領合紮猛安。
合紮猛安者,太祖之猛安也。
宗翰請立熈宗,宗幹不敢違,太宗不能拒,其義正,其理直矣。
舊史稱睿宗寬恕好施惠,熈宗不終,海陵隕斃,自時厥後,得大位者皆其子孫,有以夫。
顯宗孝友惇睦,在東宮二十五年,不聞有過。
承意開導,四方陰受其賜。
天不假之年,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