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二十 志第一 天文

關燈
日薄食煇珥雲氣 月五星淩犯及星變 自伏羲仰觀俯察,黃帝迎日推策,重黎序天地,堯曆象日月星辰,舜齊七政,周武王訪箕子,陳洪範,協五紀,而觀天之道備矣。

    易曰:「天垂象見吉兇,聖人象之。

    」故孔子因魯史作春秋,於日星風雨霜雹雷霆皆書變而不書常,所以明天道、驗人事也。

    秦漢而下,治日患少,陰陽愆違,天象錯迕,無代無之。

    金百有十九年,而日食四十二,星辰風雨霜雹雷霆之變不知其幾。

    金九主,莫賢於世宗,二十九年之間,猶日食者十有一,日珥虹貫者四五。

    然終金之世,慶雲環日者三,皆見於世宗之世。

     羲、和之後,漢有司馬,唐有袁、李,皆世掌天官,故其說詳。

    且六合為一,推步之術不見異同。

    金、宋角立,兩國置曆,法有差殊,而日官之選亦有精粗之異。

    今奉詔作金史,於志天文,各因其舊,特以春秋為準雲。

     日薄食煇珥雲氣 太祖天輔三年夏四月丙子朔,日食。

     四年冬十月戊辰朔,日食。

     六年春二月庚寅朔,日食。

     七年秋八月辛巳朔,日食。

     太宗天會七年三月己卯朔,日中有黑子。

    九月丙午朔,日食。

     十三年正月丙午朔,日食。

     熈宗天會十四年十一月丙寅,日中有黑子,斜角交行。

     天眷三年七月癸卯朔,日食。

     皇統三年十二月癸未朔,日食。

     四年六月辛巳朔,日食。

     五年六月乙亥朔,日食。

     八年四月戊子朔,日食。

     九年三月癸未朔,日食。

     海陵庶人天德二年正月甲辰,日有暈珥,白虹貫之。

    十一月丙戌,白虹貫日。

    十二月乙卯,慶雲見,狀如鸞鳳,五彩。

     三年正月丁酉,白虹貫日。

     貞元二年五月癸醜朔,日食。

     三年四月丁醜朔,昏霧四塞,日無光,凡十有七日乃霽。

     五月丁未朔,日食。

     正隆三年三月辛酉朔,司天奏日食,候之不見。

    海陵勑,自今日食皆面奏,不須頒告中外。

     五年八月丙午朔,日食。

    庚午,日中有黑子,狀如人。

     六年二月甲辰朔,日有暈珥,戴背。

    十月丙午,慶雲見。

     世宗大定二年正月戊辰朔,日食,伐鼓用幣,命壽王京代拜行禮。

    為制,凡遇日月虧食,禁酒、樂、屠宰一日。

     三年六月庚申朔,日食,上不視朝,命官代拜。

    有司不治務,過時乃罷。

    後為常。

    四年六月甲寅朔,日食。

     七年四月戊辰朔,日食,上避正殿、減膳,伐鼓應天門內,百官各於本司庭立,明復乃止。

    閏七月己卯午刻,慶雲環日。

    八月辛亥午刻,慶雲環日。

     九年八月甲申朔,有司奏日當食,以雨不見。

    為近奉安太社,乃伐鼓于社,用幣于應天門內。

     十三年五月壬辰朔,日食。

     十四年十一月甲申朔,日食。

     十六年三月丙午朔,日食。

     七年九月丁酉朔,日食。

     二十三年十月己未,慶雲見於日側。

    十一月壬戌朔,日食。

     二十八年八月甲子朔,日食。

     二十九年正月乙卯巳初,日有暈,左右有珥,上有背氣兩重,其色青赤而厚。

    復有白虹貫之亙天,其東有戟氣長四尺餘,五刻而散。

    丁巳巳初,日有兩珥,上有背氣兩重,其色青赤而淡。

    頃之,背氣於日上為冠,已而俱散。

    二月辛酉朔,日食。

    甲子辰刻,日上有重暈兩珥,抱而復背,背而復抱,凡二三次。

    乙醜,日暈兩珥,有負氣承氣,而白虹亙天,左右有戟氣。

     章宗明昌三年十二月丙辰,北方微有赤氣。

     四年九月癸未,日上有抱氣二,戴氣一,俱相連。

    左右有珥,其色鮮明。

     六年三月丙戌朔,日食。

     承安三年正月己亥朔,日食,陰雲不見。

     五年十一月癸醜,日食。

    宋史作六月乙酉朔。

     泰和二年五月甲辰朔,日食。

     三年十月戊戌,日將沒,色赤如赭。

    甲辰,申酉間,天色赤,夜將旦復然。

     四年三月丁卯,日昏無光。

     五年九月戊子戌時,西北方黑雲間有赤氣如火,次及西南、正南、東南方皆赤,中有白氣貫徹,乍隱乍見。

    旣而為雨,隨作風。

    至二更初,黑雲間赤氣復起於西北方,及正西、正東、東北,往來遊曳,內有白氣數道,時復出沒。

    其赤氣又滿中天,約四更皆散。

     六年正月,北京申,龍山縣西見有雲結成車牛行帳之狀,或如前後摧損之勢,晡時乃散。

    二月壬子朔,日食。

    七月癸巳,申刻,日上有背氣一,內赤外青,須臾散。

    九月乙酉,夜將曙,北方有赤白氣數道,歷王良下,徐行至北鬥開陽、搖光之東而散。

     八年四月癸卯,巳刻,日暈二重,內黃外赤,移時而散。

     衛紹王大安元年四月壬申,北方有黑氣如大道,東西竟天,至五更散。

    十二月辛酉朔,日食。

    三年三月辛酉辰刻,北方有黑氣如堤,內有白氣三,似龍虎之狀。

    十月己卯,東北、西北每至初更如月將出之狀,明至夜半而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