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十七 本紀第十七 哀宗上
關燈
小
中
大
卯,親享于太廟。
郕國夫人車經禦路,過廟前,馭者乘馬,二婢坐車中,俱不下,詔繫獄杖之。
辛醜,以旱,遣官禱于濟瀆。
癸卯,祈于太廟。
禁傘扇。
河南大雨雹。
己酉,遣使慮囚,遣使捕蝗。
五月己未,大雨。
宋兵掠壽州境。
癸亥,永州桃園軍失利,死者四百人。
乙醜,大雨。
壬申,詔諭隩州趙甫等,能以土地來歸,當任使之。
六月辛卯,京東大雨雹,蝗盡死。
壬子,詔諭高麗及遼東行省葛不靄,討反賊萬奴,赦脅從者。
秋七月庚午,平章政事英國公胥鼎薨。
八月,移剌蒲阿復曲沃及晉安。
辛卯,詔設益政院于內廷,以禮部尚書楊雲翼等為益政院說書官,日二人直,備顧問。
冬十月丁酉,夏使來報哀。
十一月庚申,議與宋修好。
戊辰,又議之。
己巳,宋忠義軍夏全自楚州來歸,楚州王義深、張惠、範成進以城降,封四人為郡王。
辛未,改楚州為平淮府,以夏全等來降,赦諸路從宋及淮、楚官吏軍民,并其家屬。
甲戌,遣使夏國賀正旦。
丙子,夏以兵事方殷來報,各停使聘。
大元兵征西夏,平中興府。
召陝西行省及陝州緫帥完顏訛可、靈寶緫帥紇石烈牙吾塔赴汴議兵事。
詔諭陝西兩省,凡戎事三品以下官聽以功過賞罰之,銀二十五萬兩從其給賞。
遣中奉大夫完顏履信等為弔祭夏國使。
四年春正月辛亥朔。
壬戌,增築中京城,浚汴城外濠。
二月,蒲阿、牙吾塔復平陽,執知府李七斤,獲馬八千。
三月,簽勞效官充軍,有怨言,不果用。
以銀贖平陽虜獲男女,分賜官軍者聽自便。
大元兵平德順府,節度使愛申、攝府判馬肩龍死之。
大元兵復下平陽。
己巳,徵夏稅二倍。
夏五月丁醜,議乞和于大元。
大元兵平臨洮府,緫管陀滿胡土門死之。
陝西行省進三策:上策自將出戰,中策幸陝州,下策棄秦保潼關。
不從。
六月戊申朔,遣前禦史大夫完顏合周為議和使。
丙辰,地震。
太白入井。
賜詞賦經義盧亞以下進士第。
秋七月,大元兵自鳳翔徇京兆。
關中大震。
工部尚書師安石為尚書右丞。
壬辰,以中丞烏古孫蔔吉、祭酒裴滿阿虎帶兼司農卿,簽民軍,勸率富民入保城聚,兼督秋稅,令百姓知避遷之計。
丁酉,赦陝西東、西兩路,賜民今年租。
八月庚戌,詔有司罷遣防備丁壯、修城民夫,軍須差發應不急者權停。
己巳,萬年節,同知集賢院史公奕進大定遺訓,待制呂造進尚書要略。
是日,大風落左掖門鴟尾,壞丹鳳門扉。
隕霜,禾盡損。
李全自益都復入楚州據之,遣緫帥完顏訛可、元帥慶山奴守盱眙,與全戰于龜山,敗績。
冬十月辛酉,右拾遺李大節、右司諫陳規劾同判睦親府事撒合輦姦贓,不報。
壬戌,外臺監察禦史諫獵,上怒,以邀名賣直責之。
詔贈德順府死事愛申、馬肩龍等官。
以淮南王爵招李全。
十一月乙未,未時,日上有二白虹貫之。
丁酉,獵于近郊。
十二月,真授李蹊參知政事。
大元兵下商州。
壬子,遣使安撫陝西,以牛千頭賜貧民。
五年春正月丁醜,親祭三廟。
庚辰,遣知開封府事完顏麻斤出如大元弔慰。
丙戌,議擊盱眙。
辛卯,以龜山之敗,降元帥慶山奴為定國軍節度使。
二月乙巳朔,大寒,雷,雨雪,木之華者盡死。
癸醜,詔有司以臨洮緫管陀滿胡土門塑像入褒忠廟。
書死節子孫于禦屏,量材官使之。
三月甲戌朔,群臣請依祖宗故事,樞密院聽尚書省節制,不從。
乙酉,監察禦史烏古論不魯剌劾近侍張文壽、張仁壽、李麟之受饋遺,曲赦其罪而出之。
夏四月甲辰朔,以禦史言三姦不已,凡四日不視朝。
八日,議放還西夏人口。
丙寅,右丞師安石薨。
親衛軍王咬兒酗酒殺其孫,大理寺當以徒刑,特命斬之。
五月癸巳,定國軍節度使慶山奴以受賂,奪一官。
六月壬戌,以旱,赦雜犯死罪已下。
秋七月戊子,同判睦親府事撒合輦出為中京留守,行樞密院事。
八月乙卯,以旱,遣使禱于上清宮。
甲子,參知政事白撒為尚書右丞,太常卿顏盞世魯權參知政事。
增築歸德行樞密院,擬工役數百萬,詔遣權樞密院判官白華喻以農夫勞苦,減其工三之二。
以節制不一,併衛州帥府於恒山公府,命白華往經畫之。
九月庚寅,雨足,始種麥。
冬十一月辛巳,進宣宗實錄。
十二月庚子朔,日有食之。
完顏麻斤出以奉使不職,免死除名。
壬子,完顏奴申改侍講學士,充國信使。
以陝西大寒,賜軍士柴炭銀有差。
京兆、鳳翔府司竹監退竹,令分給之。
六年春二月丙辰,樞密院判官移剌蒲阿權樞密副使。
耀州刺史李興有戰功,詔賜玉兔鶻帶、金器。
以丞相完顏賽不行尚書省事于關中,召平章政事完顏合達還朝。
移剌蒲阿率忠孝軍緫領完顏陳和尚忠孝軍一千騎駐邠州。
遣白華馳諭蒲阿以用兵之意。
詔樞密更給忠孝軍馬疋,以漸調發都尉司步卒及忠孝馬軍屯京西。
以白華專備軍須。
三月乙亥,忠孝軍緫領陳和尚有戰功,授定遠大將軍、平涼府判官,世襲謀克。
夏五月,隴州防禦使石抹冬兒進黃鸚鵡,詔曰:「外方獻珍禽異獸,違物性,損人力,
郕國夫人車經禦路,過廟前,馭者乘馬,二婢坐車中,俱不下,詔繫獄杖之。
辛醜,以旱,遣官禱于濟瀆。
癸卯,祈于太廟。
禁傘扇。
河南大雨雹。
己酉,遣使慮囚,遣使捕蝗。
五月己未,大雨。
宋兵掠壽州境。
癸亥,永州桃園軍失利,死者四百人。
乙醜,大雨。
壬申,詔諭隩州趙甫等,能以土地來歸,當任使之。
六月辛卯,京東大雨雹,蝗盡死。
壬子,詔諭高麗及遼東行省葛不靄,討反賊萬奴,赦脅從者。
秋七月庚午,平章政事英國公胥鼎薨。
八月,移剌蒲阿復曲沃及晉安。
辛卯,詔設益政院于內廷,以禮部尚書楊雲翼等為益政院說書官,日二人直,備顧問。
冬十月丁酉,夏使來報哀。
十一月庚申,議與宋修好。
戊辰,又議之。
己巳,宋忠義軍夏全自楚州來歸,楚州王義深、張惠、範成進以城降,封四人為郡王。
辛未,改楚州為平淮府,以夏全等來降,赦諸路從宋及淮、楚官吏軍民,并其家屬。
甲戌,遣使夏國賀正旦。
丙子,夏以兵事方殷來報,各停使聘。
大元兵征西夏,平中興府。
召陝西行省及陝州緫帥完顏訛可、靈寶緫帥紇石烈牙吾塔赴汴議兵事。
詔諭陝西兩省,凡戎事三品以下官聽以功過賞罰之,銀二十五萬兩從其給賞。
遣中奉大夫完顏履信等為弔祭夏國使。
四年春正月辛亥朔。
壬戌,增築中京城,浚汴城外濠。
二月,蒲阿、牙吾塔復平陽,執知府李七斤,獲馬八千。
三月,簽勞效官充軍,有怨言,不果用。
以銀贖平陽虜獲男女,分賜官軍者聽自便。
大元兵平德順府,節度使愛申、攝府判馬肩龍死之。
大元兵復下平陽。
己巳,徵夏稅二倍。
夏五月丁醜,議乞和于大元。
大元兵平臨洮府,緫管陀滿胡土門死之。
陝西行省進三策:上策自將出戰,中策幸陝州,下策棄秦保潼關。
不從。
六月戊申朔,遣前禦史大夫完顏合周為議和使。
丙辰,地震。
太白入井。
賜詞賦經義盧亞以下進士第。
秋七月,大元兵自鳳翔徇京兆。
關中大震。
工部尚書師安石為尚書右丞。
壬辰,以中丞烏古孫蔔吉、祭酒裴滿阿虎帶兼司農卿,簽民軍,勸率富民入保城聚,兼督秋稅,令百姓知避遷之計。
丁酉,赦陝西東、西兩路,賜民今年租。
八月庚戌,詔有司罷遣防備丁壯、修城民夫,軍須差發應不急者權停。
己巳,萬年節,同知集賢院史公奕進大定遺訓,待制呂造進尚書要略。
是日,大風落左掖門鴟尾,壞丹鳳門扉。
隕霜,禾盡損。
李全自益都復入楚州據之,遣緫帥完顏訛可、元帥慶山奴守盱眙,與全戰于龜山,敗績。
冬十月辛酉,右拾遺李大節、右司諫陳規劾同判睦親府事撒合輦姦贓,不報。
壬戌,外臺監察禦史諫獵,上怒,以邀名賣直責之。
詔贈德順府死事愛申、馬肩龍等官。
以淮南王爵招李全。
十一月乙未,未時,日上有二白虹貫之。
丁酉,獵于近郊。
十二月,真授李蹊參知政事。
大元兵下商州。
壬子,遣使安撫陝西,以牛千頭賜貧民。
五年春正月丁醜,親祭三廟。
庚辰,遣知開封府事完顏麻斤出如大元弔慰。
丙戌,議擊盱眙。
辛卯,以龜山之敗,降元帥慶山奴為定國軍節度使。
二月乙巳朔,大寒,雷,雨雪,木之華者盡死。
癸醜,詔有司以臨洮緫管陀滿胡土門塑像入褒忠廟。
書死節子孫于禦屏,量材官使之。
三月甲戌朔,群臣請依祖宗故事,樞密院聽尚書省節制,不從。
乙酉,監察禦史烏古論不魯剌劾近侍張文壽、張仁壽、李麟之受饋遺,曲赦其罪而出之。
夏四月甲辰朔,以禦史言三姦不已,凡四日不視朝。
八日,議放還西夏人口。
丙寅,右丞師安石薨。
親衛軍王咬兒酗酒殺其孫,大理寺當以徒刑,特命斬之。
五月癸巳,定國軍節度使慶山奴以受賂,奪一官。
六月壬戌,以旱,赦雜犯死罪已下。
秋七月戊子,同判睦親府事撒合輦出為中京留守,行樞密院事。
八月乙卯,以旱,遣使禱于上清宮。
甲子,參知政事白撒為尚書右丞,太常卿顏盞世魯權參知政事。
增築歸德行樞密院,擬工役數百萬,詔遣權樞密院判官白華喻以農夫勞苦,減其工三之二。
以節制不一,併衛州帥府於恒山公府,命白華往經畫之。
九月庚寅,雨足,始種麥。
冬十一月辛巳,進宣宗實錄。
十二月庚子朔,日有食之。
完顏麻斤出以奉使不職,免死除名。
壬子,完顏奴申改侍講學士,充國信使。
以陝西大寒,賜軍士柴炭銀有差。
京兆、鳳翔府司竹監退竹,令分給之。
六年春二月丙辰,樞密院判官移剌蒲阿權樞密副使。
耀州刺史李興有戰功,詔賜玉兔鶻帶、金器。
以丞相完顏賽不行尚書省事于關中,召平章政事完顏合達還朝。
移剌蒲阿率忠孝軍緫領完顏陳和尚忠孝軍一千騎駐邠州。
遣白華馳諭蒲阿以用兵之意。
詔樞密更給忠孝軍馬疋,以漸調發都尉司步卒及忠孝馬軍屯京西。
以白華專備軍須。
三月乙亥,忠孝軍緫領陳和尚有戰功,授定遠大將軍、平涼府判官,世襲謀克。
夏五月,隴州防禦使石抹冬兒進黃鸚鵡,詔曰:「外方獻珍禽異獸,違物性,損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