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十四 本紀第十四 宣宗上
關燈
小
中
大
直。
辛醜,侯摯言:「紅襖賊掠臨沂、費縣之境,官軍敗之。
獲其黨訊之,知其渠賊郝定僭號署官,已陷滕、兗、單諸州,萊蕪、新泰等十餘縣。
」時道路不通,宰臣請諭摯為備。
仍詔樞密院招捕。
蔡、息行元帥府兵拔木陡關,斬首千級。
甲辰,有司言,扶風、郿縣有{甘〈蟲蟲〉}傷麥。
五月癸醜朔,禮官言:「太廟旣成,行都禮雖簡約,惟以親行祔享為敬,請權不用鹵簿儀仗及宮縣樂舞。
」從之。
山東行省上沂州之捷。
甲寅,鳳翔及華、汝等州蝗。
辛酉,以尚書右丞侯摯行省事于東平。
己巳,來遠鎮獲夏諜者陳岊等,知夏人將圖臨洮、鞏州,闚長安。
命陝西行省嚴為之備。
丙子,上將以七月行祔享禮,慮時雨有妨,詔改用十月。
夏人修來羌城界河橋。
元帥右都監完顏賽不遣兵焚之,俘馘甚多。
戊寅,京兆、同、華、鄧、裕、汝、亳、宿、泗等州蝗。
六月戊子,詔凡進奏帖及申尚書省、樞密院關應密大事,私發視者絞,誤者減二等,制書應密者如之。
壬辰,遼西偽瀛主張緻遣完顏南合、張頑僧上表來歸。
詔授緻特進,行北京路元帥府事,兼本路宣撫使,南合同知北京兵馬緫管府,頑僧同知廣寧府。
丙申,木星晝見于奎,百有一日乃伏。
癸卯,詔有司祈雨。
丁未,河南大蝗傷稼,遣官分道捕之。
罷河北諸路宣撫司,更置經略司。
壬子,以旱,詔參知政事李革審決京師冤獄。
秋七月癸醜朔,昭義軍節度使必蘭阿魯帶復威州及獲鹿縣。
飛蝗過京師。
甲寅,山東行省檻賊郝定等至京師,伏誅。
乙卯,以旱蝗,詔中外。
己未,勑減尚食數品及後宮歲給縑帛有差。
辛酉,監察禦史陳規上章條陳八事。
閏月壬午朔,日有食之。
辛卯,復深州。
癸巳,翰林學士完顏孛疊進中興事迹。
甲午,命掌軍官舉奇才絕力之人,提控、都副統等官互舉其屬。
頒舉官賞罰格,許功過相除。
品官及草澤人有才武者,舉薦升降亦如之。
庚子,詔河南、陝西鎮防軍應廕及納粟補官者,當役如舊,俟事定乃聽赴銓。
八月甲寅,太子少保兼禮部尚書張行信定祔享親祀之儀以進。
上嘉納之。
三原縣僧廣惠進僧道納粟多寡與都副威儀及監寺等格,從其言鬻之。
夏人入安塞堡,元帥左監軍烏古論慶壽遣軍敗之。
壬戌,賜張行信寶券二萬貫、重幣十端,旌其議禮之當。
乙亥,詔諭中都民,命大名招撫使募人持詔以往。
丙子,大元兵攻延安。
己卯,夏人入結耶觜川,官軍擊走之。
九月辛巳朔,大元兵攻坊州。
以簽樞密院事永錫為禦史大夫,領兵赴陝西,便宜從事。
壬辰,大元兵攻代州。
經略使奧屯醜和尚戰沒。
以中衛尉完顏奴婢等充賀宋生日使。
冬十月己未,親王、百官奉迎祖宗神主于太廟。
招射生獵戶練習武藝知山徑者分屯陝、虢要地。
命元帥左監軍必蘭阿魯帶守潼關,遙授知歸德府事完顏仲元軍盧氏。
大元兵攻潼關。
西安軍節度使泥厖古蒲魯虎戰沒。
辛酉,上親行祔享禮。
甲子,祔享禮成。
赦。
乙醜,詔諭河南官吏軍民,以賞格募立功之士。
命參知政事徒單思忠提控鎮撫京師,移剌周剌阿不屯關、陝。
丙寅,詔京師具防城器械,多鑿坎阱,築垣牆於隙地。
徙衛紹及鎬厲王家屬于京師。
丁卯,以奉安社稷,遣官預告。
戊辰,命張行信攝太尉,奉安社稷,禮樂鹹閷其數。
詔吏、禮、兵、工四部尚書董防城之役。
大元兵徇汝州。
己巳,沿河唯存通報小舟,餘皆焚之。
庚午,詔宿糧州縣屯兵,其簽民為兵者就署隊長,以自防遏。
河東行省胥鼎,遣潞州元帥左監軍必蘭阿魯帶以軍一萬,孟州經略使徒單百家以軍五千,由便道濟河趣關、陝,自將平陽精兵援京師。
命樞府督軍應之。
辛未,置官領招賢所事。
命內外官採訪有才識勇略能區畫防城者具以聞,得實超任,仍賞舉主。
內負長才不為人所知者,聽赴招賢所自陳。
壬申,以龍處衛上將軍裴滿羊哥知歸德府事,行樞密院事。
癸酉,詔罷遣有司所拘民間輸稅車牛以運軍士衣糧者。
甲戌,諭附京民盡徙其芻糧入城,官儲併運之。
丙子,行樞密院知河南府事完顏合打以徵兵失應,坐誅。
戶部郎中魏琦以沒王事,官其子。
己卯,議禁京師靡穀,近侍以寶券方行,恐滯其用,不果。
吏部令史韓希祖陳言,曾以戰功緻身者盡拘京師備用,從之。
十一月庚辰朔,增定守禦官及軍人遷賞格。
辛巳,詔止附京農民自撤其廬舍。
壬午,河東行省胥鼎入援京師,用其言以知平陽府王質權元帥左監軍,同知完顏僧家奴權右監軍,代鎮河東。
拜鼎為尚書左丞兼樞密副使,知歸德府完顏伯嘉簽樞密院事。
以完顏合打伏誅,詔中外。
乙酉,元帥右都監完顏賽不來獻其提控石盞合喜、楊斡烈等大敗夏人于定西之捷,命行省視其功賞之。
大元兵至澠池,右副元帥蒲察阿裡不孫軍潰而逃,失其所佩虎符。
丙戌,前臨潢府推官權元帥右監軍完顏合達率官軍老幼自北歸國,升鎮南軍節度使,進官三階。
詔出公帑綿絹付有司償所括民服以衣軍者。
是夕,月暈木星,木在奎,月在壁。
己醜,定毀防城器具法。
辛卯,詔立功五品以上官賜饌禦前,六品以下官賜饌近侍局。
癸巳,上諭皇太子:「京城提控官有以文資充者,彼豈知兵?其速易之。
」甲午,放免諸職官傔從及諸司局射糧兵卒嘗選充軍者。
戊戌,勑諸州縣簽籍軍民,以備土寇。
華州元帥府復潼關。
庚子,罷在京防城民軍。
遣禦史陳規等充河南宣差安撫捕盜官。
河南路統軍使紇石烈掃合以發兵後期,坐誅。
甲辰,以尚書工部侍郎和尚等充賀宋正旦使。
丙午,河南行樞密院從坦言,其族人道哥願隸行伍以自效。
上嘉其忠,許之。
內族承立進所獲馬駝。
上曰:「此軍士所得,即以予之可也,朕安用哉。
」因遍諭諸道將帥,後勿復如是。
十二月辛亥,平章政事朮虎高琪加崇進、尚書右丞相。
參知政事李革罷。
癸亥,大元兵攻平陽。
丙寅,皇太子議伐西夏。
大元兵徇大名府。
壬申,大元兵進自代州神仙橫城及平定承天鎮諸隘,攻太原府。
宣撫使烏古論禮遣人間道齎礬書至京師告急。
詔發潞州元帥府,平陽、河中、絳、孟宣撫司兵援之。
乙亥,高琪請修南京裏城。
上曰:「民力已困,此役一興,病滋甚矣。
城雖完固,朕亦何能獨安此乎。
」
辛醜,侯摯言:「紅襖賊掠臨沂、費縣之境,官軍敗之。
獲其黨訊之,知其渠賊郝定僭號署官,已陷滕、兗、單諸州,萊蕪、新泰等十餘縣。
」時道路不通,宰臣請諭摯為備。
仍詔樞密院招捕。
蔡、息行元帥府兵拔木陡關,斬首千級。
甲辰,有司言,扶風、郿縣有{甘〈蟲蟲〉}傷麥。
五月癸醜朔,禮官言:「太廟旣成,行都禮雖簡約,惟以親行祔享為敬,請權不用鹵簿儀仗及宮縣樂舞。
」從之。
山東行省上沂州之捷。
甲寅,鳳翔及華、汝等州蝗。
辛酉,以尚書右丞侯摯行省事于東平。
己巳,來遠鎮獲夏諜者陳岊等,知夏人將圖臨洮、鞏州,闚長安。
命陝西行省嚴為之備。
丙子,上將以七月行祔享禮,慮時雨有妨,詔改用十月。
夏人修來羌城界河橋。
元帥右都監完顏賽不遣兵焚之,俘馘甚多。
戊寅,京兆、同、華、鄧、裕、汝、亳、宿、泗等州蝗。
六月戊子,詔凡進奏帖及申尚書省、樞密院關應密大事,私發視者絞,誤者減二等,制書應密者如之。
壬辰,遼西偽瀛主張緻遣完顏南合、張頑僧上表來歸。
詔授緻特進,行北京路元帥府事,兼本路宣撫使,南合同知北京兵馬緫管府,頑僧同知廣寧府。
丙申,木星晝見于奎,百有一日乃伏。
癸卯,詔有司祈雨。
丁未,河南大蝗傷稼,遣官分道捕之。
罷河北諸路宣撫司,更置經略司。
壬子,以旱,詔參知政事李革審決京師冤獄。
秋七月癸醜朔,昭義軍節度使必蘭阿魯帶復威州及獲鹿縣。
飛蝗過京師。
甲寅,山東行省檻賊郝定等至京師,伏誅。
乙卯,以旱蝗,詔中外。
己未,勑減尚食數品及後宮歲給縑帛有差。
辛酉,監察禦史陳規上章條陳八事。
閏月壬午朔,日有食之。
辛卯,復深州。
癸巳,翰林學士完顏孛疊進中興事迹。
甲午,命掌軍官舉奇才絕力之人,提控、都副統等官互舉其屬。
頒舉官賞罰格,許功過相除。
品官及草澤人有才武者,舉薦升降亦如之。
庚子,詔河南、陝西鎮防軍應廕及納粟補官者,當役如舊,俟事定乃聽赴銓。
八月甲寅,太子少保兼禮部尚書張行信定祔享親祀之儀以進。
上嘉納之。
三原縣僧廣惠進僧道納粟多寡與都副威儀及監寺等格,從其言鬻之。
夏人入安塞堡,元帥左監軍烏古論慶壽遣軍敗之。
壬戌,賜張行信寶券二萬貫、重幣十端,旌其議禮之當。
乙亥,詔諭中都民,命大名招撫使募人持詔以往。
丙子,大元兵攻延安。
己卯,夏人入結耶觜川,官軍擊走之。
九月辛巳朔,大元兵攻坊州。
以簽樞密院事永錫為禦史大夫,領兵赴陝西,便宜從事。
壬辰,大元兵攻代州。
經略使奧屯醜和尚戰沒。
以中衛尉完顏奴婢等充賀宋生日使。
冬十月己未,親王、百官奉迎祖宗神主于太廟。
招射生獵戶練習武藝知山徑者分屯陝、虢要地。
命元帥左監軍必蘭阿魯帶守潼關,遙授知歸德府事完顏仲元軍盧氏。
大元兵攻潼關。
西安軍節度使泥厖古蒲魯虎戰沒。
辛酉,上親行祔享禮。
甲子,祔享禮成。
赦。
乙醜,詔諭河南官吏軍民,以賞格募立功之士。
命參知政事徒單思忠提控鎮撫京師,移剌周剌阿不屯關、陝。
丙寅,詔京師具防城器械,多鑿坎阱,築垣牆於隙地。
徙衛紹及鎬厲王家屬于京師。
丁卯,以奉安社稷,遣官預告。
戊辰,命張行信攝太尉,奉安社稷,禮樂鹹閷其數。
詔吏、禮、兵、工四部尚書董防城之役。
大元兵徇汝州。
己巳,沿河唯存通報小舟,餘皆焚之。
庚午,詔宿糧州縣屯兵,其簽民為兵者就署隊長,以自防遏。
河東行省胥鼎,遣潞州元帥左監軍必蘭阿魯帶以軍一萬,孟州經略使徒單百家以軍五千,由便道濟河趣關、陝,自將平陽精兵援京師。
命樞府督軍應之。
辛未,置官領招賢所事。
命內外官採訪有才識勇略能區畫防城者具以聞,得實超任,仍賞舉主。
內負長才不為人所知者,聽赴招賢所自陳。
壬申,以龍處衛上將軍裴滿羊哥知歸德府事,行樞密院事。
癸酉,詔罷遣有司所拘民間輸稅車牛以運軍士衣糧者。
甲戌,諭附京民盡徙其芻糧入城,官儲併運之。
丙子,行樞密院知河南府事完顏合打以徵兵失應,坐誅。
戶部郎中魏琦以沒王事,官其子。
己卯,議禁京師靡穀,近侍以寶券方行,恐滯其用,不果。
吏部令史韓希祖陳言,曾以戰功緻身者盡拘京師備用,從之。
十一月庚辰朔,增定守禦官及軍人遷賞格。
辛巳,詔止附京農民自撤其廬舍。
壬午,河東行省胥鼎入援京師,用其言以知平陽府王質權元帥左監軍,同知完顏僧家奴權右監軍,代鎮河東。
拜鼎為尚書左丞兼樞密副使,知歸德府完顏伯嘉簽樞密院事。
以完顏合打伏誅,詔中外。
乙酉,元帥右都監完顏賽不來獻其提控石盞合喜、楊斡烈等大敗夏人于定西之捷,命行省視其功賞之。
大元兵至澠池,右副元帥蒲察阿裡不孫軍潰而逃,失其所佩虎符。
丙戌,前臨潢府推官權元帥右監軍完顏合達率官軍老幼自北歸國,升鎮南軍節度使,進官三階。
詔出公帑綿絹付有司償所括民服以衣軍者。
是夕,月暈木星,木在奎,月在壁。
己醜,定毀防城器具法。
辛卯,詔立功五品以上官賜饌禦前,六品以下官賜饌近侍局。
癸巳,上諭皇太子:「京城提控官有以文資充者,彼豈知兵?其速易之。
」甲午,放免諸職官傔從及諸司局射糧兵卒嘗選充軍者。
戊戌,勑諸州縣簽籍軍民,以備土寇。
華州元帥府復潼關。
庚子,罷在京防城民軍。
遣禦史陳規等充河南宣差安撫捕盜官。
河南路統軍使紇石烈掃合以發兵後期,坐誅。
甲辰,以尚書工部侍郎和尚等充賀宋正旦使。
丙午,河南行樞密院從坦言,其族人道哥願隸行伍以自效。
上嘉其忠,許之。
內族承立進所獲馬駝。
上曰:「此軍士所得,即以予之可也,朕安用哉。
」因遍諭諸道將帥,後勿復如是。
十二月辛亥,平章政事朮虎高琪加崇進、尚書右丞相。
參知政事李革罷。
癸亥,大元兵攻平陽。
丙寅,皇太子議伐西夏。
大元兵徇大名府。
壬申,大元兵進自代州神仙橫城及平定承天鎮諸隘,攻太原府。
宣撫使烏古論禮遣人間道齎礬書至京師告急。
詔發潞州元帥府,平陽、河中、絳、孟宣撫司兵援之。
乙亥,高琪請修南京裏城。
上曰:「民力已困,此役一興,病滋甚矣。
城雖完固,朕亦何能獨安此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