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九 本紀第九 章宗一
關燈
小
中
大
章宗憲天光運仁文義武神聖英孝皇帝,諱璟,小字麻達葛,顯宗嫡子也。
母曰孝懿皇後徒單氏。
大定八年,世宗幸金蓮川,秋七月丙戌,次冰井,上生。
翌日,世宗幸東宮,宴飲歡甚,語顯宗曰:「祖宗積慶而有今日,社稷之福也。
」又謂司徒李石、樞密使紇石烈志寧等曰:「朕子雖多,皇後止有太子一人。
幸見嫡孫又生於麻達葛山,朕嘗喜其地衍而氣清,其以山名之。
」群臣皆稱萬歲。
十八年,封金源郡王。
始習本朝語言小字,及漢字經書,以進士完顏匡、司經徐孝美等侍讀。
二十四年,世宗東巡,顯宗守國,上奉表詣上京問安,仍請車駕還都,世宗嘉其意,賜勑書荅諭。
二十五年三月,萬春節,復奉表朝賀。
六月,顯宗崩,世宗遣滕王府長史〈高,冋改堂〉、禦院通進{高二自,去口}來護視。
十二月,進封原王,判大興府事。
入以國語謝,世宗喜,且為之感動,謂宰臣曰:「朕嘗命諸王習本朝語,惟原王語甚習,朕甚嘉之。
」諭旨曰:「朕固知汝年幼,服制中未可付以職,然政事亦須學,京輦之任,姑試爾才,其勉之。
」 二十六年四月,詔賜名璟。
五月,拜尚書右丞相。
世宗謂曰「宮中有輿地圖,觀之可以具知天下遠近阨塞。
」又謂宰臣曰:「朕所以置原王於近輔者,欲令親見朝廷議論,習知政事之體故也。
」十一月,詔立為皇太孫,稱謝於慶和殿。
世宗諭之曰:「爾年尚幼,以明德皇後嫡孫惟汝一人,試之以事,甚有可學之資。
朕從正立汝為皇太孫,建立在朕,保守在汝,宜行正養德,勿近邪佞,事朕必盡忠孝,無失衆望,則惟汝嘉。
」 二十七年三月,世宗禦大安殿,授皇太孫冊,赦中外。
丁巳,謁謝太廟及山陵。
始受百官牋賀。
二十八年十二月乙亥,世宗不豫,詔攝政,聽授五品以下官。
丁亥,受「攝政之寶」。
二十九年春正月癸巳,世宗崩,即皇帝位于柩前。
丙申,詔中外。
賜內外官覃恩兩重,三品已上者一重,免今歲租稅,并自來懸欠係官等錢,鰥寡孤獨人絹一匹、米兩石。
己亥,遷大行皇帝梓宮于大安殿。
癸卯,以皇太後命為令旨。
甲辰,以大理卿王元德等報哀于宋、高麗、夏。
乙卯,白虹貫日亙天。
丁巳,參知政事宗浩罷。
山東統軍裔以私過都城不赴哭臨,笞五十,降授彰化軍節度使。
戊午,名皇太後宮曰仁壽,設衛尉等官。
二月辛酉朔,日有食之。
癸亥,始聽政。
追尊皇考為皇帝,尊母為皇太後。
甲子,命學士院進呈漢、唐便民事,及當今急務。
乙醜,白虹亙天。
勑登聞鼓院所以達冤枉,舊嘗鎖戶,其令開之。
戊辰,更仁壽宮名隆慶。
詔宮籍監戶舊係睿宗及大行皇帝、皇考之奴婢者,悉放為良。
己巳,勑禦史臺,自今監察令本臺辟舉,任內不稱職亦從奏罷。
丁醜,增定百官俸。
乙酉,詔有司稽考典故,許引用宋事。
是月,宋主內禪,子惇嗣立。
三月壬辰,朝于隆慶宮,是月凡五朝。
己酉,詔以生辰為天壽節。
癸醜,夏國遣使來弔。
夏四月己巳,夏國遣使來祭。
辛未,宋遣使來弔祭。
乙酉,葬世宗光天興運文德武功聖明仁孝皇帝於興陵。
戊子,朝于隆慶宮。
五月庚寅朔,太白晝見。
壬寅,宋主遣使來報嗣位。
夏國遣使來賀即位。
丙午,以祔廟禮成,大赦。
丁未,地生白毛。
庚戌,詔罷送宣錢,今後諸護衛考滿賜官錢二千貫。
壬子,勑收錄功臣子孫,量材於局分承應。
戊午,朝于隆慶宮。
以東北路招討使溫迪罕速可等為賀宋主即位使。
河溢曹州。
閏月庚申朔,封兄珣為豐王,琮鄆王,瓌瀛王,從彜沂王,弟從憲壽王,玠溫王。
辛酉,制諸飢民賣身已贖放為良,復與奴生男女,並聽為良。
丙寅,觀稼于近郊。
庚午,以樞密副使唐括貢為禦史大夫。
壬申,封乳母孫氏蕭國夫人,姚氏莘國夫人。
丙子,進封趙王永中漢王,曹王永功冀王,豳王永成吳王,虞王永升隨王,徐王永蹈衛王,滕王永濟潞王,薛王永德瀋王。
庚辰,宋遣使來賀即位。
癸未,朝于隆慶宮。
詔學士院,自今誥詞並用四六。
乙酉,詔諸有出身承應人,係將來受親民之職,可命所屬諭使為學。
其護衛、符寶、奉禦、奉職,侍直近密,當選有德行學問之人為之教授。
六月己醜朔,有司言:「律科舉人止知讀律,不知教化之原,必使通治論語、孟子,涵養器度。
遇府、會試,委經義試官出題別試,與本科通定去留為宜。
」從之。
詔有司,請親王到任各給錢二十萬。
辛卯,修起居注完顏烏者、同知登聞檢院孫鐸皆上書諫罷圍獵,上納其言。
拾遺馬升上儉德箴。
乙未,初置提刑司,分按九路,並兼勸農採訪事,屯田、鎮防諸軍皆屬焉。
丁酉,幸慶壽寺。
作瀘溝石橋。
己亥,朝于隆慶宮。
甲辰,罷送赦禮物錢。
朝于隆慶宮。
乙卯,高麗國王皓遣使來弔祭及會葬。
勑有司移報宋、高麗、夏,天壽節於九月一日來賀。
丁巳,命提刑官除後於便殿聽旨,每十月使副內一員入見議事,如止一員則令判官入見,其判官所掌煩劇可升同隨朝職任。
秋七月辛酉,減民地稅十之一,河東南、北路十之二,下田十之三。
甲子,朝于隆慶宮。
乙醜,勑近侍官授外任三品、四品,賜金帶一,重幣有差。
丁卯,以太尉、尚書令東平郡王徒單克
母曰孝懿皇後徒單氏。
大定八年,世宗幸金蓮川,秋七月丙戌,次冰井,上生。
翌日,世宗幸東宮,宴飲歡甚,語顯宗曰:「祖宗積慶而有今日,社稷之福也。
」又謂司徒李石、樞密使紇石烈志寧等曰:「朕子雖多,皇後止有太子一人。
幸見嫡孫又生於麻達葛山,朕嘗喜其地衍而氣清,其以山名之。
」群臣皆稱萬歲。
十八年,封金源郡王。
始習本朝語言小字,及漢字經書,以進士完顏匡、司經徐孝美等侍讀。
二十四年,世宗東巡,顯宗守國,上奉表詣上京問安,仍請車駕還都,世宗嘉其意,賜勑書荅諭。
二十五年三月,萬春節,復奉表朝賀。
六月,顯宗崩,世宗遣滕王府長史〈高,冋改堂〉、禦院通進{高二自,去口}來護視。
十二月,進封原王,判大興府事。
入以國語謝,世宗喜,且為之感動,謂宰臣曰:「朕嘗命諸王習本朝語,惟原王語甚習,朕甚嘉之。
」諭旨曰:「朕固知汝年幼,服制中未可付以職,然政事亦須學,京輦之任,姑試爾才,其勉之。
」 二十六年四月,詔賜名璟。
五月,拜尚書右丞相。
世宗謂曰「宮中有輿地圖,觀之可以具知天下遠近阨塞。
」又謂宰臣曰:「朕所以置原王於近輔者,欲令親見朝廷議論,習知政事之體故也。
」十一月,詔立為皇太孫,稱謝於慶和殿。
世宗諭之曰:「爾年尚幼,以明德皇後嫡孫惟汝一人,試之以事,甚有可學之資。
朕從正立汝為皇太孫,建立在朕,保守在汝,宜行正養德,勿近邪佞,事朕必盡忠孝,無失衆望,則惟汝嘉。
」 二十七年三月,世宗禦大安殿,授皇太孫冊,赦中外。
丁巳,謁謝太廟及山陵。
始受百官牋賀。
二十八年十二月乙亥,世宗不豫,詔攝政,聽授五品以下官。
丁亥,受「攝政之寶」。
二十九年春正月癸巳,世宗崩,即皇帝位于柩前。
丙申,詔中外。
賜內外官覃恩兩重,三品已上者一重,免今歲租稅,并自來懸欠係官等錢,鰥寡孤獨人絹一匹、米兩石。
己亥,遷大行皇帝梓宮于大安殿。
癸卯,以皇太後命為令旨。
甲辰,以大理卿王元德等報哀于宋、高麗、夏。
乙卯,白虹貫日亙天。
丁巳,參知政事宗浩罷。
山東統軍裔以私過都城不赴哭臨,笞五十,降授彰化軍節度使。
戊午,名皇太後宮曰仁壽,設衛尉等官。
二月辛酉朔,日有食之。
癸亥,始聽政。
追尊皇考為皇帝,尊母為皇太後。
甲子,命學士院進呈漢、唐便民事,及當今急務。
乙醜,白虹亙天。
勑登聞鼓院所以達冤枉,舊嘗鎖戶,其令開之。
戊辰,更仁壽宮名隆慶。
詔宮籍監戶舊係睿宗及大行皇帝、皇考之奴婢者,悉放為良。
己巳,勑禦史臺,自今監察令本臺辟舉,任內不稱職亦從奏罷。
丁醜,增定百官俸。
乙酉,詔有司稽考典故,許引用宋事。
是月,宋主內禪,子惇嗣立。
三月壬辰,朝于隆慶宮,是月凡五朝。
己酉,詔以生辰為天壽節。
癸醜,夏國遣使來弔。
夏四月己巳,夏國遣使來祭。
辛未,宋遣使來弔祭。
乙酉,葬世宗光天興運文德武功聖明仁孝皇帝於興陵。
戊子,朝于隆慶宮。
五月庚寅朔,太白晝見。
壬寅,宋主遣使來報嗣位。
夏國遣使來賀即位。
丙午,以祔廟禮成,大赦。
丁未,地生白毛。
庚戌,詔罷送宣錢,今後諸護衛考滿賜官錢二千貫。
壬子,勑收錄功臣子孫,量材於局分承應。
戊午,朝于隆慶宮。
以東北路招討使溫迪罕速可等為賀宋主即位使。
河溢曹州。
閏月庚申朔,封兄珣為豐王,琮鄆王,瓌瀛王,從彜沂王,弟從憲壽王,玠溫王。
辛酉,制諸飢民賣身已贖放為良,復與奴生男女,並聽為良。
丙寅,觀稼于近郊。
庚午,以樞密副使唐括貢為禦史大夫。
壬申,封乳母孫氏蕭國夫人,姚氏莘國夫人。
丙子,進封趙王永中漢王,曹王永功冀王,豳王永成吳王,虞王永升隨王,徐王永蹈衛王,滕王永濟潞王,薛王永德瀋王。
庚辰,宋遣使來賀即位。
癸未,朝于隆慶宮。
詔學士院,自今誥詞並用四六。
乙酉,詔諸有出身承應人,係將來受親民之職,可命所屬諭使為學。
其護衛、符寶、奉禦、奉職,侍直近密,當選有德行學問之人為之教授。
六月己醜朔,有司言:「律科舉人止知讀律,不知教化之原,必使通治論語、孟子,涵養器度。
遇府、會試,委經義試官出題別試,與本科通定去留為宜。
」從之。
詔有司,請親王到任各給錢二十萬。
辛卯,修起居注完顏烏者、同知登聞檢院孫鐸皆上書諫罷圍獵,上納其言。
拾遺馬升上儉德箴。
乙未,初置提刑司,分按九路,並兼勸農採訪事,屯田、鎮防諸軍皆屬焉。
丁酉,幸慶壽寺。
作瀘溝石橋。
己亥,朝于隆慶宮。
甲辰,罷送赦禮物錢。
朝于隆慶宮。
乙卯,高麗國王皓遣使來弔祭及會葬。
勑有司移報宋、高麗、夏,天壽節於九月一日來賀。
丁巳,命提刑官除後於便殿聽旨,每十月使副內一員入見議事,如止一員則令判官入見,其判官所掌煩劇可升同隨朝職任。
秋七月辛酉,減民地稅十之一,河東南、北路十之二,下田十之三。
甲子,朝于隆慶宮。
乙醜,勑近侍官授外任三品、四品,賜金帶一,重幣有差。
丁卯,以太尉、尚書令東平郡王徒單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