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八 本紀第八 世宗下

關燈
及諸皇孫執喪,並用漢儀。

     七月戊申,發好水川。

     九月辛巳朔,次轄沙河,賜百歲老嫗帛。

    甲申,次遼水,召見百二十歲女直老人,能道太祖開創事,上嘉歎,賜食,并賜帛。

    己酉,至自上京。

    是日,上臨奠宣孝皇太子于熈春園。

     十月丙辰,尚書省奏親軍數多,宜稍減損,詔定額為三千。

    宰臣退,上謂左右曰:「宰相年老艱于久立,可置小榻廊下,使少休息。

    」甲子,禁上京等路大雪及含胎時採捕。

    上謂宰臣曰:「護衛年老出職而授臨民,手字尚不能畫,何以治民。

    人胸中明暗外不能知,精神昏耄已見於外,是強其所不能也。

    天子以兆民為子,不能家家而撫,在用人而已。

    知其不能而強授之,百姓其謂我何。

    」丁醜,命學士院、諫院、秘書監、司天臺、著作局、閤門、通進、拱衛、直武器署等官,凡直宮中,午前許退。

     十一月庚辰朔,詔曰:「豺未祭獸,不許採捕。

    冬月,雪尺以上,不許用網及速撒海,恐盡獸類。

    」歲星晝見。

    壬午,太白晝見。

    甲午,以臨潢尹僕散守中等為賀宋正旦使。

    丙申,夏國遣使問起居。

    戊戌,以曹王永功為禦史大夫。

    壬寅,以禮部員外郎移剌履為高麗生日使。

     十二月戊午,以皇孫金源郡王麻達葛判大興尹,進封原王。

    甲子,太白晝見,經天。

    丙寅,左丞相完顏守道、左丞張汝弼、右丞粘割斡特剌、參知政事張汝霖坐擅增東宮諸皇孫食料,各削官一階。

    甲戌,制增留守、統軍、緫管、招討、都轉運、府尹、轉運、節度使月俸。

    上謂宰臣曰:「太尉守道論事止務從寬,犯罪罷職者多欲復用。

    若懲其首惡,後來知畏,罪而復用,何以示戒。

    」是日,命範銅為「禮信之寶」,凡賜外方禮物,給信袋則用之。

    丙子,上問宰臣曰:「原王大興行事如何?」右丞斡特剌對曰:「聞都人皆稱之。

    」上曰「朕令察于民間,鹹言見事甚明,予奪皆不失當,曹、豳二王弗能及也。

    又聞有女直人訴事,以女直語問之,漢人訴事,漢語問之。

    大抵習本朝語為善,不習,則淳風將棄。

    」汝弼對曰:「不忘本者,聖人之道也。

    」斡特剌曰:「以西夏小邦,崇尚舊俗,猶能保國數百年。

    」上曰:「事當任實,一事有偽則喪百真,故凡事莫如真實也。

    」 二十六年正月庚辰朔,宋、高麗、夏遣使來賀。

    甲辰,如長春宮春水。

     二月癸酉,還都。

    乙亥,詔曰:「每季求仕人,問以疑難,令剖決之。

    其才識可取者,仍訪察政迹,如其言行相副,即加陞用。

    」 三月己卯朔,萬春節,宋、高麗、夏遣使來賀。

    丁亥,以大理卿闕,上問誰可,右丞粘割斡特剌言,前吏部尚書唐括貢可,乃授以是職。

    己醜,尚書省擬奏除授,上曰:「卿等在省未嘗薦士,止限資級,安能得人。

    古有布衣入相者,聞宋亦多用山東、河南流寓踈遠之人,皆不拘於貴近也。

    以本朝境土之大,豈無其人,朕難遍知,卿又不舉。

    自古豈有終身為相者。

    外官三品以上,必有可用之人,但無故得進耳。

    」左丞張汝弼曰:「下位雖有才能,必試之乃見。

    」參政程輝曰:「外官雖有聲,一旦入朝,卻不稱任,亦在沙汰而已。

    」癸巳,香山寺成,幸其寺,賜名大永安,給田二千畝,栗七千株,錢二萬貫。

    丁酉,以親軍完顏乞奴言,制猛安謀克皆先讀女直字經史然後承襲。

    因曰:「但令稍通古今,則不肯為非。

    爾一親軍粗人,乃能言此,審其有益,何憚而不從。

    」 四月壬子,尚書省奏定院務監官虧兌陪納法及橫班格。

    因曰「朕常日禦膳亦從減省,嘗有一公主至,至無餘膳可與,當直官皆目睹之。

    若欲豐腆,雖日用五十羊亦不難矣,然皆民之脂膏,不忍為也。

    監臨官惟知利己,不知其利自何而來。

    朕嘗歷外任,稔知民間之事,想前代之君,雖享富貴,不知稼穡艱難者甚多,其失天下,皆由此也。

    遼主聞民間乏食,謂何不食乾臘,蓋幼失師保之訓,及其即位,故不知民間疾苦也。

    隋煬帝時,楊素專權行事,乃不慎委任之過也。

    與正人同處,所知必正道,所聞必正言,不可不慎也。

    今原王府官屬,當選純謹秉性正直者充,勿用有權術之人。

    」戊午,尚書左丞張汝弼罷。

    己未,幸壽安宮。

    壬戌,太尉、左丞相完顏守道緻仕。

    以客省使李磐為橫賜高麗使。

    尚書省奏「北京轉運使以贓除名」。

    尚書省奏事,上曰:「比有上書言,職官犯除名不可復用,朕謂此言極當。

    如軍期急速,權可使用。

    今天下無事,復用此輩,何以戒將來。

    」又奏「年前以諸路水旱,於軍民地土二十一萬餘頃內,擬免稅四十九萬餘石」,從之。

    詔曰:「今之稅,考古行之,但遇災傷,常加蠲免。

    」 五月甲申,以司徒、樞密使徒單克寧為太尉、尚書左丞相,判大宗正事趙王永中復為樞密使,大興尹原王麻達葛為尚書右丞相,賜名璟。

    參知政事程輝緻仕。

    戊子,盧溝決於上陽村,湍流成河,遂因之。

    庚寅,禦史大夫曹王永功罷,以豳王永成為禦史大夫。

    戊戌,以尚書右丞粘割斡特剌為左丞,參知政事張汝霖為右丞。

     六月癸亥,尚書省奏速頻、胡裡改世襲謀克事,上曰:「其人皆勇悍,昔世祖與之鄰,苦戰累年,僅能克復。

    其後乍服乍叛,至穆、康時,始服聲教。

    近世亦嘗分徙。

    朕欲稍遷其民上京,實國家長久之計。

    」己巳,上謂宰執曰:「齊桓中庸主也,得一管仲,遂成霸業。

    朕夙夜以思,惟恐失人。

    朕旣不知,卿等又不薦,必俟全才而後舉,蓋亦難矣。

    如舉某人長於某事,朕亦量材用之。

    朕與卿等俱老矣。

    天下至大,豈得無人,薦舉人材,當今急務也。

    」又言:「人之有幹能,固不易得,然不若德行之士最優也。

    」上謂右丞相原王曰:「爾嘗讀太祖實錄乎?太祖征麻產,襲之,至泥淖馬不能進,太祖捨馬而步,歡都射中麻產,遂擒之。

    創業之難如此,可不思乎。

    」甲戌,詔曰:「凡陳言文字詣登聞檢院送學士院聞奏,毋經省廷。

    」 七月壬午,詔給內外職事官兼職俸錢。

    丙申,禦史中丞馬惠迪為參知政事。

    庚子,上聞同知中都路都轉運使事趙曦瑞,其在職應錢穀利害文字多不題署,但思安身,降授積石州刺史。

     閏月己未,還都。

     八月丁醜,上謂宰臣曰:「親軍雖不識字,亦令依例出職,若涉贓賄,必痛繩之。

    」太尉左丞相克寧曰:「依法則可。

    」上曰:「朕於女直人未嘗不知優恤。

    然涉於贓罪,雖朕子弟亦不能恕。

    太尉之意,欲姑息女直人耳。

    」戊寅,尚書省奏,河決,衛州壞。

    命戶部侍郎王寂、都水少監王汝嘉徙衛州胙城縣。

    丁亥,尚書省奏,遣吏部侍郎李晏等二十六人分路推排諸路物力,從之。

    己醜,以宿直將軍李達可為夏國生日使。

    辛卯,以益都尹宗浩等為賀宋生日使。

    甲午,秋獵。

    庚子,次薊州。

    辛醜,幸仙洞寺。

    壬寅,幸香林、淨名二寺。

     九月甲辰朔,幸盤山上方寺,因遍歷中盤、天香、感化諸寺。

    庚申,還都。

    丙寅,上謂宰臣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