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三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皆是,但小未精耳。
”辟州主簿,舉秀才,不行。
後曆著作、散騎郎、國子博士、黃門侍郎、侍中,代王獻之為長兼中書令。
二人素齊名,世謂獻之為“大令”,珉為“小令”。
太元十三年卒,時年三十八,追贈太常。
二子:朗、練。
義熙中,并曆侍中。
協字敬祖,元帝撫軍參軍,襲爵武岡侯,早卒,無子,以弟劭子谧為嗣。
谧字稚遠。
少有美譽,與谯國桓胤、太原王綏齊名。
拜秘書郎,襲父爵,遷秘書丞,曆中軍長史、黃門郎、侍中。
及桓玄舉兵,诏谧銜命詣玄,玄深敬昵焉。
拜建威将軍、吳國内史,未至郡,玄以為中書令、領軍将軍、吏部尚書,遷中書監,加散騎常侍,領司徒。
及玄将篡,以谧兼太保,奉玺冊詣玄。
玄篡,封武昌縣開國公,加班劍二十人。
初,劉裕為布衣,衆未之識也,惟谧獨奇貴之,嘗謂裕曰:“卿當為一代英雄。
”及裕破恆玄,谧以本官加侍中,領揚州刺史、錄尚書事。
谧既受寵桓氏,常不自安。
護軍将軍劉毅嘗問谧曰:“玺绶何在?”谧益懼。
會王綏以桓氏甥自疑,謀反,父子兄弟皆伏誅。
谧從弟谌,少骁果輕俠,欲誘谧還吳,起兵為亂,乃說谧曰:“王綏無罪,而義旗誅之,是除時望也。
兄少立名譽,加位地如此,欲不危,得乎!”谧懼而出奔。
劉裕箋詣大将軍、武陵王遵,遣人追蹑,谧既還,委任如先,加谧班劍二十人。
義熙三年卒,時年四十八。
追贈侍中、司徒,谥曰文恭。
三子:瓘、球、琇。
入宋,皆至大官。
劭字敬倫,曆東陽太守、吏部郎、司徒左長史、丹陽尹。
劭美姿容,有風操,雖家人近習,未嘗見其墜替之容。
桓溫甚器之。
遷吏部尚書、尚書仆射,領中領軍,出為建威将軍、吳國内史。
卒,贈車騎将軍,谥曰簡。
三子:穆、默、恢。
穆,臨海太守。
默,吳國内史,加二千石。
恢,右衛将軍。
穆三子:簡、智、超。
默二子:鑒、惠。
義熙中,并曆顯職。
荟字敬文。
恬虛守靖,不競榮利,少曆清官,除吏部郎、侍中、建威将軍、吳國内史。
時年饑粟貴,人多餓死,荟以私米作饘粥,以饴餓者,所濟活甚衆。
征補中領軍,不拜。
徙尚書,領中護軍,複為征虜将軍、吳國内史。
頃之,桓沖表請荟為江州刺史,固辭不拜。
轉督浙江東五郡、左将軍、會稽内史,進号鎮軍将軍,加散騎常侍。
卒于官,贈衛将軍。
子廞,曆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長史。
以母喪,居于吳。
王恭舉兵,假廞建武将軍、吳國内史,令起軍,助為聲援。
廞即墨绖合衆,誅殺異己,仍遣前吳國内史虞嘯父等入吳興、義興聚兵,輕俠赴者萬計。
廞自謂義兵一動,勢必未甯,可乘間而取富貴。
而曾不旬日,國寶賜死,恭罷兵符,廞去職。
廞大怒,回衆讨恭。
恭遣司馬劉牢之距戰于曲阿,廞衆潰奔走,遂不知所在。
長子泰為恭所殺,少子華以不知廞存亡,憂毀布衣蔬食。
後從兄谧言其死所,華始發喪,入仕。
初,導渡淮,使郭璞筮之,卦成,璞曰:“吉,無不利。
淮水絕,王氏滅。
”其後子孫繁衍,竟如璞言。
史臣曰:飛龍禦天,故資雲雨之勢;帝王興運,必俟股肱之力。
軒轅,聖人也,杖師臣而授圖;商湯,哲後也,托負鼎而成業。
自斯已降,罔不由之。
原夫典午發蹤,本于陵寡,金行撫運,無德在時。
九土未宅其心,四夷已承其弊。
既而中原蕩覆,江左嗣興,兆著玄石之圖,乖少康之祀夏;時無思晉之士,異文叔之興劉;輔佐中宗,艱哉甚矣!茂弘策名枝屏,葉情交好,負其才智,恃彼江湖,思建克複之功,用成翌宣之道。
于是王敦内侮,憑天邑而狼顧;蘇峻連兵,指宸居而隼擊。
實賴元宰,固懷匪石之心;潛運忠谟,竟翦吞沙之寇。
乃誠貫日,主垂餌以終全;貞志陵霜,國綴旒而不滅。
觀其開設學校,存乎沸鼎之中,爰立章程,在乎栉風之際;雖則世道多故,而規模弘遠矣。
比夫蕭曹弼漢,六合為家;奭望匡周,萬方同軌,功未半古,不足為俦。
至若夷吾體仁,能相小國;孔明踐義,善翊新邦,撫事論情,抑斯之類也。
提挈三世,終始一心,稱為“仲父”,蓋其宜矣。
恬珣踵德,副呂虔之贈刀;谧乃聩聲,慚劉毅之征玺。
語曰:“深山大澤,有龍有蛇。
”實斯之謂也。
贊曰:虎嘯猋馳,龍升雲映。
武岡矯矯,匡時輯政。
懿績克宣,忠規靡競。
契葉三主,榮逾九命。
贻刀表祥,巫水流慶。
赫矣門族,重光斯盛。
”辟州主簿,舉秀才,不行。
後曆著作、散騎郎、國子博士、黃門侍郎、侍中,代王獻之為長兼中書令。
二人素齊名,世謂獻之為“大令”,珉為“小令”。
太元十三年卒,時年三十八,追贈太常。
二子:朗、練。
義熙中,并曆侍中。
協字敬祖,元帝撫軍參軍,襲爵武岡侯,早卒,無子,以弟劭子谧為嗣。
谧字稚遠。
少有美譽,與谯國桓胤、太原王綏齊名。
拜秘書郎,襲父爵,遷秘書丞,曆中軍長史、黃門郎、侍中。
及桓玄舉兵,诏谧銜命詣玄,玄深敬昵焉。
拜建威将軍、吳國内史,未至郡,玄以為中書令、領軍将軍、吏部尚書,遷中書監,加散騎常侍,領司徒。
及玄将篡,以谧兼太保,奉玺冊詣玄。
玄篡,封武昌縣開國公,加班劍二十人。
初,劉裕為布衣,衆未之識也,惟谧獨奇貴之,嘗謂裕曰:“卿當為一代英雄。
”及裕破恆玄,谧以本官加侍中,領揚州刺史、錄尚書事。
谧既受寵桓氏,常不自安。
護軍将軍劉毅嘗問谧曰:“玺绶何在?”谧益懼。
會王綏以桓氏甥自疑,謀反,父子兄弟皆伏誅。
谧從弟谌,少骁果輕俠,欲誘谧還吳,起兵為亂,乃說谧曰:“王綏無罪,而義旗誅之,是除時望也。
兄少立名譽,加位地如此,欲不危,得乎!”谧懼而出奔。
劉裕箋詣大将軍、武陵王遵,遣人追蹑,谧既還,委任如先,加谧班劍二十人。
義熙三年卒,時年四十八。
追贈侍中、司徒,谥曰文恭。
三子:瓘、球、琇。
入宋,皆至大官。
劭字敬倫,曆東陽太守、吏部郎、司徒左長史、丹陽尹。
劭美姿容,有風操,雖家人近習,未嘗見其墜替之容。
桓溫甚器之。
遷吏部尚書、尚書仆射,領中領軍,出為建威将軍、吳國内史。
卒,贈車騎将軍,谥曰簡。
三子:穆、默、恢。
穆,臨海太守。
默,吳國内史,加二千石。
恢,右衛将軍。
穆三子:簡、智、超。
默二子:鑒、惠。
義熙中,并曆顯職。
荟字敬文。
恬虛守靖,不競榮利,少曆清官,除吏部郎、侍中、建威将軍、吳國内史。
時年饑粟貴,人多餓死,荟以私米作饘粥,以饴餓者,所濟活甚衆。
征補中領軍,不拜。
徙尚書,領中護軍,複為征虜将軍、吳國内史。
頃之,桓沖表請荟為江州刺史,固辭不拜。
轉督浙江東五郡、左将軍、會稽内史,進号鎮軍将軍,加散騎常侍。
卒于官,贈衛将軍。
子廞,曆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長史。
以母喪,居于吳。
王恭舉兵,假廞建武将軍、吳國内史,令起軍,助為聲援。
廞即墨绖合衆,誅殺異己,仍遣前吳國内史虞嘯父等入吳興、義興聚兵,輕俠赴者萬計。
廞自謂義兵一動,勢必未甯,可乘間而取富貴。
而曾不旬日,國寶賜死,恭罷兵符,廞去職。
廞大怒,回衆讨恭。
恭遣司馬劉牢之距戰于曲阿,廞衆潰奔走,遂不知所在。
長子泰為恭所殺,少子華以不知廞存亡,憂毀布衣蔬食。
後從兄谧言其死所,華始發喪,入仕。
初,導渡淮,使郭璞筮之,卦成,璞曰:“吉,無不利。
淮水絕,王氏滅。
”其後子孫繁衍,竟如璞言。
史臣曰:飛龍禦天,故資雲雨之勢;帝王興運,必俟股肱之力。
軒轅,聖人也,杖師臣而授圖;商湯,哲後也,托負鼎而成業。
自斯已降,罔不由之。
原夫典午發蹤,本于陵寡,金行撫運,無德在時。
九土未宅其心,四夷已承其弊。
既而中原蕩覆,江左嗣興,兆著玄石之圖,乖少康之祀夏;時無思晉之士,異文叔之興劉;輔佐中宗,艱哉甚矣!茂弘策名枝屏,葉情交好,負其才智,恃彼江湖,思建克複之功,用成翌宣之道。
于是王敦内侮,憑天邑而狼顧;蘇峻連兵,指宸居而隼擊。
實賴元宰,固懷匪石之心;潛運忠谟,竟翦吞沙之寇。
乃誠貫日,主垂餌以終全;貞志陵霜,國綴旒而不滅。
觀其開設學校,存乎沸鼎之中,爰立章程,在乎栉風之際;雖則世道多故,而規模弘遠矣。
比夫蕭曹弼漢,六合為家;奭望匡周,萬方同軌,功未半古,不足為俦。
至若夷吾體仁,能相小國;孔明踐義,善翊新邦,撫事論情,抑斯之類也。
提挈三世,終始一心,稱為“仲父”,蓋其宜矣。
恬珣踵德,副呂虔之贈刀;谧乃聩聲,慚劉毅之征玺。
語曰:“深山大澤,有龍有蛇。
”實斯之謂也。
贊曰:虎嘯猋馳,龍升雲映。
武岡矯矯,匡時輯政。
懿績克宣,忠規靡競。
契葉三主,榮逾九命。
贻刀表祥,巫水流慶。
赫矣門族,重光斯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