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十五

關燈
入為給事黃門侍郎,遷中書令,帝深器遇之。

    舊監令共車入朝,時荀勖為監,峤鄙勖為人,以意氣加之,每同乘,高抗專車而坐。

    乃使監令異車,自峤始也。

     吳平,以參謀議功,賜弟郁爵汝南亭侯。

    峤轉侍中,愈被親禮,與任恺、張華相善。

    峤見太子不令,因侍坐曰:“皇太子有淳古之風,而季世多僞,恐不了陛下家事。

    ”帝默然不答。

    後與荀顗、荀勖同侍,帝曰:“太子近入朝,差長進,卿可俱詣之,粗及世事。

    ”即奉诏而還。

    顗、勖并稱太子明識弘雅,誠如明诏。

    峤曰:“聖質如初耳!”帝不悅而起。

    峤退居,恆懷慨歎,知不見用,猶不能已。

    在禦坐言及社稷,未嘗不以儲君為憂。

    帝知其言忠,每不酬和。

    後與峤語,不及來事。

    或以告賈妃,妃銜之。

    太康末,為尚書,以母憂去職。

     及惠帝即位,拜太子少傅,加散騎常侍、光祿大夫。

    太子朝西宮,峤從入。

    賈後使帝問峤曰:“卿昔謂我不了家事,今日定雲何?”峤曰:“臣昔事先帝,曾有斯言。

    言之不效,國之福也。

    臣敢逃其罪乎!”元康二年卒,贈金紫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绶,本位如前。

    永平初,策谥曰簡。

    峤家産豐富,拟于王者,然性至吝,以是獲譏于世,杜預以為峤有錢癖。

    以弟郁子濟嗣,位至中書郎。

     郁字仲輿,才望不及峤,而以清幹稱,曆尚書左右仆射、中書令、尚書令。

    洛陽傾沒,奔于苟晞,疾卒。

      武陔,字元夏,沛國竹邑人也。

    父周,魏衛尉。

    陔沈敏有器量,早獲時譽,與二弟韶叔夏、茂季夏并總角知名,雖諸父兄弟及鄉闾宿望,莫能覺其優劣。

    同郡劉公榮有知人之鑒,常造周,周見其三子焉。

    公榮曰:“皆國士也。

    元夏最優,有輔佐之才,陳力就列,可為亞公。

    叔夏、季夏不減常伯、納言也。

    ” 陔少好人倫,與颍川陳泰友善。

    魏明帝世,累遷下邳太守。

    景帝為大将軍,引為從事中郎,累遷司隸校尉,轉太仆卿。

    初封亭侯,五等建,改封薛縣侯。

    文帝甚親重之,數與诠論時人。

    嘗問陳泰孰若其父群,陔各稱其所長,以為群、泰略無優劣,帝然之。

    泰始初,拜尚書,掌吏部,遷左仆射、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

    陔以宿齒舊臣,名位隆重,自以無佐命之功,又在魏已為大臣,不得已而居位,深懷遜讓,終始全潔,當世以為美談。

    卒于位,谥曰定。

    子輔嗣。

      韶曆吏部郎、太子右衛率、散騎常侍。

     茂以德素稱,名亞于陔,為上洛太守、散騎常侍、侍中、尚書。

    颍川荀恺年少于茂,即武帝姑子,自負貴戚,欲與茂交,距而不答,由是緻怨。

    及楊駿誅,恺時為仆射,以茂駿之姨弟,陷為逆黨,遂見害。

    茂清正方直,聞于朝野,一旦枉酷,天下傷焉。

    侍中傅祗上申明之,後追贈光祿勳。

     任恺,字元褒,樂安博昌人也。

    父昊,魏太常。

    恺少有識量,尚魏明帝女,累遷中書侍郎、員外散騎常侍。

    晉國建,為侍中,封昌國縣侯。

     恺有經國之幹,萬機大小多管綜之。

    性忠正,以社稷為己任,帝器而昵之,政事多谘焉。

    泰始初,鄭沖、王祥、何曾、荀顗、裴秀等各以老疾歸第。

    帝優寵大臣,不欲勞以筋力,數遣恺谕旨于諸公,谘以當世大政,參議得失。

    恺惡賈充之為人也,不欲令久執朝政,每裁抑焉。

    充病之,不知所為。

    後承間言恺忠貞局正,宜在東宮,使護太子。

    帝從之,以為太子少傅,而侍中如故,充計畫不行。

    會秦、雍寇擾,天子以為憂。

    恺因曰:“秦、涼覆敗,關右騷動,此誠國家之所深慮。

    宜速鎮撫,使人心有庇。

    自非威望重臣有計略者,無以康西土也。

    ”帝曰:“誰可任者?”恺曰:“賈充其人也。

    ”中書令庾純亦言之,于是诏充西鎮長安。

    充用荀勖計得留。

     充既為帝所遇,欲專名勢,而庾純、張華、溫颙、向秀、和峤之徒皆與恺善,楊珧、王恂、、華暠等充所親敬,于是朋黨紛然。

    帝知之,召充、恺宴于式乾殿,而謂充等曰:“朝廷宜一,大臣當和。

    ”充、恺各拜謝而罷。

    既而充、恺等以帝已知之而不責,結怨愈深,外相崇重,内甚不平。

    或為充謀曰:“恺總門下樞耍,得與上親接,宜啟令典選,便得漸疏,此一都令史事耳。

    且九流難精,間隙易乘。

    ”充因稱恺才能,宜在官人之職。

    帝不之疑,謂充舉得其才。

    即日以恺為吏部尚書,加奉車都尉。

      恺既在尚書,選舉公平,盡心所職,然侍觐轉希。

    充與荀勖、馮紞承間浸潤,謂恺豪侈,用禦食器。

    充遣尚書右仆射、高陽王珪奏恺,遂免官。

    有司收太官宰人檢核,是恺妻齊長公主得賜魏時禦器也。

    恺既免而毀謗益至,帝漸薄之。

    然山濤明恺為人通敏有智局,舉為河南尹。

    坐賊發不獲,又免官。

    複遷光祿勳。

     恺素有識鑒,加以在公勤恪,甚得朝野稱譽。

    而賈充朋黨又諷有司奏恺與立進令劉友交關。

    事下尚書,恺對不伏。

    尚書杜友、廷尉劉良并忠公士也,知恺為充所抑,欲申理之,故遲留而未斷,以是恺及友、良皆免官。

    恺既失職,乃縱酒耽樂,極滋味以自奉養。

    初,何劭以公子奢侈,每食必盡四方珍馔,恺乃逾之,一食萬錢,猶雲無可下箸處。

    恺時因朝請,帝或慰谕之,恺初無複言,惟泣而已。

    後起為太仆,轉太常。

     初,魏舒雖曆位郡守,而未被任遇,恺為侍中,薦舒為散騎常侍。

    至是舒為右光祿、開府,領司徒,帝臨軒使恺拜授。

    舒雖以弘量寬簡為稱,時以恺有佐世器局,而舒登三公,恺止守散卿,莫不為之憤歎也。

    恺不得志,竟以憂卒,時年六十一,谥曰元,子罕嗣。

     罕字子倫,幼有門風,才望不及恺,以淑行緻稱,為清平佳士。

    曆黃門侍郎、散騎常侍、兗州刺史、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