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十
關燈
小
中
大
。
而楊皇後及荀顗亦并稱之。
帝納其言。
會京師大雪,平地二尺,軍不得發。
既而皇儲當婚,遂不西行。
诏充居本職。
先是羊祜密啟留充,及是,帝以語充。
充謝祜曰:“始知君長者。
” 時吳将孫秀降,拜為骠騎大将軍。
帝以充舊臣。
欲改班,使車騎居骠騎之右。
充固讓,見聽。
尋遷司空,侍中、尚書令、領兵如故。
會帝寝疾,充及齊王攸、荀勖參醫藥。
及疾愈,賜絹各五百匹。
初,帝疾笃,朝廷屬意于攸。
河南尹夏侯和謂充曰:“卿二女婿,親疏等耳,立人當立德。
”充不答。
及是,帝聞之,徙和光祿勳,乃奪充兵權,而位遇無替。
尋轉太尉、行太子太保、錄尚書事。
鹹甯三年,日蝕于三朝,充請遜位,不許。
更以沛國之公丘益其封,寵幸愈甚,朝臣鹹側目焉。
河南尹王恂上言:“弘訓太後入廟,合食于景皇帝,齊王攸不得行其子禮。
”充議以為:“禮,諸侯不得祖天子,公子不得祢先君,皆謂奉統承祀,非謂不得複其父祖也。
攸身宜服三年喪事,自如臣制。
”有司奏:“若如充議,服子服,行臣制,未有前比。
宜如恂表,攸喪服從諸侯之例。
”帝從充議。
伐吳之役,诏充為使持節、假黃钺、大都督,總統六師,給羽葆、鼓吹、缇幢、兵萬人、騎二千,置左右長史、司馬、從事中郎,增參軍、騎司馬各十人,帳下司馬二十人,大車、官騎各三十人。
充慮大功不捷,表陳“西有昆夷之患,北有幽并之戍,天下勞擾,年谷不登,興軍緻讨,懼非其時。
又臣老邁,非所克堪。
”诏曰:“君不行,吾便自出。
”充不得已,乃受節钺,将中軍,為諸軍節度,以冠軍将軍楊濟為副,南屯襄陽。
吳江陵諸守皆降,充乃徙屯項。
王浚之克武昌也,充遣使表曰:“吳未可悉定,方夏,江淮下濕,疾疫必起,宜召諸軍,以為後圖。
雖腰斬張華,不足以謝天下。
”華豫平吳之策,故充以為言。
中書監荀勖奏,宜如充表。
帝不從。
杜預聞充有奏,馳表固争,言平在旦夕。
使及至轘轅,而孫皓已降。
吳平,軍罷。
帝遣侍中程鹹犒勞,賜充帛八千匹,增邑八千戶;分封從孫暢新城亭侯,蓋安陽亭侯;弟陽裡亭侯混、從孫關内侯衆增戶邑。
充本無南伐之謀,固谏不見用。
及師出而吳平,大慚懼,議欲請罪。
帝聞充當詣阙,豫幸東堂以待之。
罷節钺、僚佐,仍假鼓吹、麾幢。
充與群臣上告成之禮,請有司具其事。
帝謙讓不許。
及疾笃,上印绶遜位。
帝遣侍臣谕旨問疾,殿中太醫緻湯藥,賜床帳錢帛,自皇太子宗室躬省起居。
太康三年四月薨,時年六十六。
帝為之恸,使使持節、太常奉策追贈太宰,加衮冕之服、綠綟绶、禦劍,賜東園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襲,大鴻胪護喪事,假節钺、前後部羽葆、鼓吹、缇麾,大路、銮路、辒辌車、帳下司馬大車,椎斧文衣武贲、輕車介士。
葬禮依霍光及安平獻王故事,給茔田一頃。
與石苞等為王功配飨廟庭,谥曰武。
追贈充子黎民為魯殇公。
充婦廣城君郭槐,性妒忌。
初,黎民年三歲,乳母抱之當閣。
黎民見充入,喜笑,充就而拊之。
槐望見,謂充私乳母,即鞭殺之。
黎民戀念,發病而死。
後又生男,過期,複為乳母所抱,充以手摩其頭。
郭疑乳母,又殺之,兒亦思慕而死。
充遂無胤嗣。
及薨,槐辄以外孫韓谧為黎民子,奉充後。
郎中令韓鹹、中尉曹轸谏槐曰:“禮,大宗無後,以小宗支子後之,無異姓為後之文。
無令先公懷腆後土,良史書過,豈不痛心。
”槐不從。
鹹等上書求改立嗣,事寝不報。
槐遂表陳是充遺意。
帝乃诏曰:“太宰、魯公充,崇德立勳,勤勞佐命,背世殂隕,每用悼心。
又胤子早終,世嗣未立。
古者列國無嗣,取始封支庶,以紹其統,而近代更除其國。
至于周之公旦,漢之蕭何,或豫建元子,或封爵元妃,蓋尊顯勳庸,不同常例。
太宰素取外孫韓谧為世子黎民後。
吾退而斷之,外孫骨肉至近,推恩計情,合于人心。
其以谧為魯公世孫,以嗣其國。
自非功如太宰,始封無後如太宰,所取必以己自出不如太宰,皆不得以為比。
”及下禮官議充谥,博士秦秀議谥曰荒,帝不納。
博士段暢希旨,建議谥曰武,帝乃從之。
自充薨至葬,赙賜二千萬。
惠帝即位,賈後擅權,加充廟備六佾之樂,母郭為宜城君。
及郭氏亡,谥曰宣,特加殊禮。
時人譏之,而莫敢言者。
初,充前妻李氏淑美有才行,生二女褒、裕,褒一名荃,裕一名浚。
父豐誅,李氏坐流徙。
後娶城陽太守郭配女,即廣城君也。
武帝踐阼,李以大赦得還,帝特诏充置左右夫人,充母亦敕充迎李氏。
郭槐怒,攘袂數充曰:“刊定律令,為佐命之功,我有其分。
李那得與我并!”充乃答诏,托以謙沖,不敢當兩夫人盛禮,實畏槐也。
而荃為齊王攸妃,欲令充遣郭而還其母。
時沛國劉含母,及帝舅羽林監王虔前妻,皆毌丘儉孫女。
此例既多,
而楊皇後及荀顗亦并稱之。
帝納其言。
會京師大雪,平地二尺,軍不得發。
既而皇儲當婚,遂不西行。
诏充居本職。
先是羊祜密啟留充,及是,帝以語充。
充謝祜曰:“始知君長者。
” 時吳将孫秀降,拜為骠騎大将軍。
帝以充舊臣。
欲改班,使車騎居骠騎之右。
充固讓,見聽。
尋遷司空,侍中、尚書令、領兵如故。
會帝寝疾,充及齊王攸、荀勖參醫藥。
及疾愈,賜絹各五百匹。
初,帝疾笃,朝廷屬意于攸。
河南尹夏侯和謂充曰:“卿二女婿,親疏等耳,立人當立德。
”充不答。
及是,帝聞之,徙和光祿勳,乃奪充兵權,而位遇無替。
尋轉太尉、行太子太保、錄尚書事。
鹹甯三年,日蝕于三朝,充請遜位,不許。
更以沛國之公丘益其封,寵幸愈甚,朝臣鹹側目焉。
河南尹王恂上言:“弘訓太後入廟,合食于景皇帝,齊王攸不得行其子禮。
”充議以為:“禮,諸侯不得祖天子,公子不得祢先君,皆謂奉統承祀,非謂不得複其父祖也。
攸身宜服三年喪事,自如臣制。
”有司奏:“若如充議,服子服,行臣制,未有前比。
宜如恂表,攸喪服從諸侯之例。
”帝從充議。
伐吳之役,诏充為使持節、假黃钺、大都督,總統六師,給羽葆、鼓吹、缇幢、兵萬人、騎二千,置左右長史、司馬、從事中郎,增參軍、騎司馬各十人,帳下司馬二十人,大車、官騎各三十人。
充慮大功不捷,表陳“西有昆夷之患,北有幽并之戍,天下勞擾,年谷不登,興軍緻讨,懼非其時。
又臣老邁,非所克堪。
”诏曰:“君不行,吾便自出。
”充不得已,乃受節钺,将中軍,為諸軍節度,以冠軍将軍楊濟為副,南屯襄陽。
吳江陵諸守皆降,充乃徙屯項。
王浚之克武昌也,充遣使表曰:“吳未可悉定,方夏,江淮下濕,疾疫必起,宜召諸軍,以為後圖。
雖腰斬張華,不足以謝天下。
”華豫平吳之策,故充以為言。
中書監荀勖奏,宜如充表。
帝不從。
杜預聞充有奏,馳表固争,言平在旦夕。
使及至轘轅,而孫皓已降。
吳平,軍罷。
帝遣侍中程鹹犒勞,賜充帛八千匹,增邑八千戶;分封從孫暢新城亭侯,蓋安陽亭侯;弟陽裡亭侯混、從孫關内侯衆增戶邑。
充本無南伐之謀,固谏不見用。
及師出而吳平,大慚懼,議欲請罪。
帝聞充當詣阙,豫幸東堂以待之。
罷節钺、僚佐,仍假鼓吹、麾幢。
充與群臣上告成之禮,請有司具其事。
帝謙讓不許。
及疾笃,上印绶遜位。
帝遣侍臣谕旨問疾,殿中太醫緻湯藥,賜床帳錢帛,自皇太子宗室躬省起居。
太康三年四月薨,時年六十六。
帝為之恸,使使持節、太常奉策追贈太宰,加衮冕之服、綠綟绶、禦劍,賜東園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襲,大鴻胪護喪事,假節钺、前後部羽葆、鼓吹、缇麾,大路、銮路、辒辌車、帳下司馬大車,椎斧文衣武贲、輕車介士。
葬禮依霍光及安平獻王故事,給茔田一頃。
與石苞等為王功配飨廟庭,谥曰武。
追贈充子黎民為魯殇公。
充婦廣城君郭槐,性妒忌。
初,黎民年三歲,乳母抱之當閣。
黎民見充入,喜笑,充就而拊之。
槐望見,謂充私乳母,即鞭殺之。
黎民戀念,發病而死。
後又生男,過期,複為乳母所抱,充以手摩其頭。
郭疑乳母,又殺之,兒亦思慕而死。
充遂無胤嗣。
及薨,槐辄以外孫韓谧為黎民子,奉充後。
郎中令韓鹹、中尉曹轸谏槐曰:“禮,大宗無後,以小宗支子後之,無異姓為後之文。
無令先公懷腆後土,良史書過,豈不痛心。
”槐不從。
鹹等上書求改立嗣,事寝不報。
槐遂表陳是充遺意。
帝乃诏曰:“太宰、魯公充,崇德立勳,勤勞佐命,背世殂隕,每用悼心。
又胤子早終,世嗣未立。
古者列國無嗣,取始封支庶,以紹其統,而近代更除其國。
至于周之公旦,漢之蕭何,或豫建元子,或封爵元妃,蓋尊顯勳庸,不同常例。
太宰素取外孫韓谧為世子黎民後。
吾退而斷之,外孫骨肉至近,推恩計情,合于人心。
其以谧為魯公世孫,以嗣其國。
自非功如太宰,始封無後如太宰,所取必以己自出不如太宰,皆不得以為比。
”及下禮官議充谥,博士秦秀議谥曰荒,帝不納。
博士段暢希旨,建議谥曰武,帝乃從之。
自充薨至葬,赙賜二千萬。
惠帝即位,賈後擅權,加充廟備六佾之樂,母郭為宜城君。
及郭氏亡,谥曰宣,特加殊禮。
時人譏之,而莫敢言者。
初,充前妻李氏淑美有才行,生二女褒、裕,褒一名荃,裕一名浚。
父豐誅,李氏坐流徙。
後娶城陽太守郭配女,即廣城君也。
武帝踐阼,李以大赦得還,帝特诏充置左右夫人,充母亦敕充迎李氏。
郭槐怒,攘袂數充曰:“刊定律令,為佐命之功,我有其分。
李那得與我并!”充乃答诏,托以謙沖,不敢當兩夫人盛禮,實畏槐也。
而荃為齊王攸妃,欲令充遣郭而還其母。
時沛國劉含母,及帝舅羽林監王虔前妻,皆毌丘儉孫女。
此例既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