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九

關燈
德》、《大豫》雅頌未合,命顗定樂。

    事未終,以泰始十年薨。

    帝為舉哀,皇太子臨喪,二宮赙贈,禮秩有加。

    诏曰:“侍中、太尉、行太子太傅、臨淮公顗,清純體道,忠允立朝,曆司外内,茂績既崇,訓傅東宮,徽猷弘著,可謂行歸于周,有始有卒者矣。

    不幸薨殂,朕甚痛之。

    其賜溫明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襲。

    谥曰康。

    ”又诏曰:“太尉不恤私門,居無館宇,素絲之志,沒而彌顯。

    其賜家錢二百萬,使立宅舍。

    ”鹹甯初,诏論次功臣,将配飨宗廟。

    所司奏顗等十二人銘功太常,配飨清廟。

     顗明《三禮》,知朝廷大儀,而無質直之操,唯阿意苟合于荀勖、賈充之間。

    初,皇太子将納妃,顗上言賈充女姿德淑茂,可以參選,以此獲譏于世。

     顗無子,以從孫徽嗣。

    中興初,以顗兄玄孫序為顗後,封臨淮公。

    序卒,又絕,孝武帝又封序子恆繼顗後。

    恆卒,子龍符嗣。

    宋受禅,國除。

     荀勖,字公曾,颍川颍陰人,漢司空爽曾孫也。

    祖棐,射聲校尉。

    父肸,早亡。

    勖依于舅氏。

    岐嶷夙成,年十餘歲能屬文。

    從外祖魏太傅鐘繇曰:“此兒當及其曾祖。

    ”既長,遂博學,達于從政。

    仕魏,辟大将軍曹爽掾,遷中書通事郎。

    爽誅,門生故吏無敢往者,勖獨臨赴,衆乃從之。

    為安陽令,轉骠騎從事中郎。

    勖有遺愛,安陽生為立祠。

    遷廷尉正,參文帝大将軍軍事,賜爵關内侯,轉從事中郎,領記室。

     高貴鄉公欲為變時,大将軍掾孫佑等守阊阖門。

    帝弟安陽侯幹聞難欲入,佑謂幹曰:“未有入者,可從東掖門。

    ”及幹至,帝遲之,幹以狀白,帝欲族誅佑。

    勖谏曰:“孫佑不納安陽,誠宜深責。

    然事有逆順,用刑不可以喜怒為輕重。

    今成倅刑止其身,佑乃族誅,恐義士私議。

    ”乃免佑為庶人。

    時官騎路遺求為刺客入蜀,勖言于帝曰:“明公以至公宰天下,宜杖正義以伐違貳。

    而名以刺客除賊,非所謂刑于四海,以德服遠也。

    ”帝稱善。

     及鐘會謀反,審問未至,而外人先告之。

    帝待會素厚,未之信也。

    勖曰:“會雖受恩,然其性未可許以見得思義,不可不速為之備。

    ”帝即出鎮長安,主簿郭奕、參軍王深以勖是會從甥,少長舅氏,勸帝斥出之。

    帝不納,而使勖陪乘,待之如初。

    先是,勖啟“伐蜀,宜以衛瓘為監軍”。

    及蜀中亂,賴瓘以濟。

    會平,還洛,與裴秀、羊祜共管機密。

     時将發使聘吳,并遣當時文士作書與孫皓,帝用勖所作。

    皓既報命和親,帝謂勖曰:“君前作書,使吳思順,勝十萬之衆也。

    ”帝即晉王位,以勖為侍中,封安陽子,邑千戶。

    武帝受禅,改封濟北郡公。

    勖以羊祜讓,乃固辭為侯。

    拜中書監,加侍中,領著作,與賈充共定律令。

     充将鎮關右也,勖謂馮紞曰:“賈公遠放,吾等失勢。

    太子婚尚未定,若使充女得為妃,則不留而自停矣。

    ”勖與紞伺帝間并稱“充女才色絕世,若納東宮,必能輔佐君子,有《關雎》後妃之德。

    ”遂成婚。

    當時甚為正直者所疾,而獲佞媚之譏焉。

    久之,進位光祿大夫。

    既掌樂事,又修律呂,并行于世。

    初,勖于路逢趙賈人牛铎,識其聲。

    及掌樂,音韻未調,乃曰:“得趙之牛铎則諧矣。

    ”遂下郡國,悉送牛铎,果得諧者。

    又嘗在帝坐進飯,謂在坐人曰:“此是勞薪所炊。

    ”鹹未之信。

    帝遣問膳夫,乃雲:“實用故車腳。

    ”舉世伏其明識。

    俄領秘書監,與中書令張華依劉向《别錄》,整理記籍。

    又立書博士,置弟子教習,以鐘、胡為法。

     鹹甯初,與石苞等并為佐命功臣,列于銘飨。

    及王浚表請伐吳,勖與賈充固谏不可,帝不從,而吳果滅。

    以專典诏命,論功封子一人為亭侯,邑一千戶,賜絹千匹。

    又封孫顯為颍陽亭侯。

      及得汲郡冢中古文竹書,诏勖撰次之,以為《中經》,列在秘書。

     時議遣王公之國,帝以問勖,勖對曰:“諸王公已為都督,而使之國,則廢方任。

    又分割郡縣,人心戀本,必用嗷嗷。

    國皆置軍,官兵還當給國,而阙邊守。

    ”帝重使勖思之,勖又陳曰:“如诏準古方伯選才,使軍國各随方面為都督,誠如明旨。

    至于割正封疆。

    使親疏不同誠為佳矣。

    然分裂舊土,猶懼多所搖動,必使人心聰擾,思惟竊宜如前。

    若于事不得不時有所轉封,而不至分割土域,有所損奪者,可随宜節度。

    其五等體國經遠,實不成制度。

    然但虛名,其于實事,略與舊郡縣鄉亭無異。

    若造次改奪,恐不能不以為恨。

    今方了其大者,以為五等可須後裁度。

    凡事雖有久而益善者,若臨時或有不解,亦不可忽。

    ”帝以勖言為允,多從其意。

     時又議省州郡縣半吏以赴農功,勖議以為:“省吏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

    昔蕭曹相漢,載其清靜,緻畫一之歌,此清心之本也。

    漢文垂拱,幾緻刑措,此省事也。

    光武并合吏員,縣官國邑裁置十一,此省官也。

    魏太和中,遣王人四出,減天下吏員,正始中亦并合郡縣,此省吏也。

    今必欲求之于本,則宜以省事為先。

    凡居位者,使務思蕭曹之心,以翼佐大化。

    笃義行,崇敦睦,使昧寵忘本者不得容,而僞行自息,浮華者懼矣。

    重敬讓,尚止足,令賤不妨貴,少不陵長,遠不間親,新不間舊,小不加大,淫不破義,則上下相安,遠近相信矣。

    位不可以進趣得,譽不可以朋黨求,則是非不妄而明,官人不惑于聽矣。

    去奇技,抑異說,好變舊以徼非常之利者必加其誅,則官業有常,人心不遷矣。

    事留則政稽,政稽則功廢。

    處位者而孜孜不怠,奉職司者而夙夜不懈,則雖在挈瓶而守不假器矣。

    使信若金石,小失不害大政,忍忿悁以容之。

    簡文案,略細苛,令之所施,必使人易視聽,願之如陽春,畏之如雷震。

    勿使微文煩撓,為百吏所黩,二三之命,為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