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列傳二
關燈
小
中
大
吐蕃,本漢西羌之地,或雲南涼秃發利鹿孤之後,其子孫以秃發為國号,語訛為吐蕃。
國人号其主為贊普,置大論、小論以理國事。
其俗随畜牧無常居,然亦有城郭,都城号邏些城。
不知節候,以麥熟為歲首。
唐時屢為邊患。
初,唐分天下為十道,河西、隴右三十三州,涼州最為大鎮。
天寶置八監,牧馬三十萬,又置都護以控制之。
安祿山之亂,肅宗在靈武,悉召河西戍卒收複兩京,吐蕃乘虛取河西、隴右,華人百萬皆陷于吐蕃。
開成時,朝廷嘗遣使至西域,見甘、涼、瓜、沙等州城邑如故,陷吐蕃之人見唐使者旌節,夾道迎呼涕泣曰:「皇帝猶念陷吐蕃生靈否?」其人皆天寶中陷吐蕃者子孫,其語言小訛,而衣服未改。
至五代時,吐蕃已微弱,回鹘、黨項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
值中國衰亂,不能撫有,惟甘、涼、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國。
甘州為回鹘牙帳,而涼、瓜、沙三州将吏猶稱唐官,數來請命。
自梁太祖時,常以靈武節度使兼領河西節度,而觀察甘、肅、威等州,然雖有其名,而涼州自立守将。
唐長興四年,涼州留後孫超遣大将拓拔承謙及僧道士耆老楊通信等至京師,明宗拜孫超節度使。
清泰元年,留後李文謙來請命。
後數年,涼州人逐出文謙,靈武馮晖遣牙将吳繼興代文謙為留後,是時天福七年。
明年,晉高祖遣泾州押牙陳延晖赍诏書安撫涼州,涼州人共劫留延晖,立以為刺史。
至漢隐帝時,涼州留後折逋嘉施來請命,漢即以為節度使。
嘉施,土豪也。
周廣順二年,嘉施遣人市馬京師。
是時樞密使王峻用事,峻故人申師厚者,少起盜賊,為兗州牙将,與峻相友善。
後峻貴,師厚弊衣蓬首,日候峻出,馬前訴以饑寒,峻未有以發。
而嘉施等來請帥,峻即建言,涼州深入夷狄,中國未嘗命吏,請帥募府率供奉官能往者。
月餘,無應募者,乃奏起師厚為左衛将軍,已而拜河西節度使。
師厚至涼州,奏薦押牙副使崔虎心、陽妃谷首領沈念般等,及中國留人子孫王廷翰、溫崇樂、劉少英為将吏,又自安國鎮至涼州立三州以控扼諸羌,用其酋豪為刺史。
然涼州夷夏雜處,師厚小人,不能撫有,至世宗時,師厚留其子而逃歸,涼州遂絕于中國。
獨瓜、沙二州,終五代常來。
沙州,梁開平中,有節度使張奉,自号「金山白衣天子」。
至唐莊宗時,回鹘來朝,沙州留後曹義金亦遣使附回鹘以來,莊宗拜義金為歸義軍節度使、瓜沙等州觀察處置等使。
晉天福五年,義金卒,子元德立。
至七年,沙州曹元忠、瓜州曹元深皆遣使來。
周世宗時,又以元忠為歸義軍節度使,元恭為瓜州團練使。
其所貢?岡砂、羚羊角、波斯錦、安西白絺、金星礬、大鵬砂、眊褐、玉團,皆因其來者以名見,而其卒立世次,史皆失其紀。
而吐蕃不見于梁世。
唐天成三年,回鹘王仁裕來朝,吐蕃亦遣使附以來,自此數至中國。
明宗嘗禦端明殿見其使者,問其牙帳所居,曰:「西去泾州二千裡。
」明宗賜以虎皮,人一張,皆披以拜,委身宛轉,落其氈帽,發亂如蓬,明宗及左右皆大笑。
至漢隐帝時,猶來朝,後遂不複至,史亦失其君世雲。
回鹘,其先匈奴之種也。
後魏時,号為鐵勒,亦名回纥。
唐元和四年,本國可汗遣使上言,改為回鹘,義取回旋搏擊,如鹘之迅捷也。
本牙在天德西北婆陵水上,距京師八千餘裡。
唐天寶中,安祿山犯阙,有助國讨賊之功,累朝尚主,自号「天驕」,大為唐朝之患。
會昌初,其國為黠戛斯所侵,部族擾亂,乃移帳至天德、振武間。
時為石雄、劉沔所襲,破之,複為幽州節度使張仲武所攻,餘衆西奔,歸于吐蕃,吐蕃處之甘州,由是族帳微弱。
其後時通中國,世以中國為舅,朝廷每賜書诏,亦常以甥呼之。
梁乾化元年十一月,遣都督周易言等入朝進貢,太祖禦朝元殿引對,以易言為右監門衛大将軍同正,以石壽兒、石論思并為右千牛衛将軍同正,仍以左監門衛将軍楊沼充押領回鹘還蕃使,《五代會要》:以易言為右監門衛大将軍同正,弟略麥之、石論思并為左千牛衛将軍同正,李屋珠、安鹽山并為右千牛衛将軍同正,仍以左鹽門衛上将軍楊沼為左骁衛上将軍,充押領回鹘還番使。
通事舍人仇元通為判官,厚賜缯帛,放令歸國,又賜其入朝僧凝盧、宜李思、宜延篯等紫衣。
後唐同光二年四月,其本國權知可汗仁美遣都督李引釋迦、副使鐵林、都監楊福安等共六十六人來貢方物,并獻善馬九匹。
莊宗召對于文明殿,乃
國人号其主為贊普,置大論、小論以理國事。
其俗随畜牧無常居,然亦有城郭,都城号邏些城。
不知節候,以麥熟為歲首。
唐時屢為邊患。
初,唐分天下為十道,河西、隴右三十三州,涼州最為大鎮。
天寶置八監,牧馬三十萬,又置都護以控制之。
安祿山之亂,肅宗在靈武,悉召河西戍卒收複兩京,吐蕃乘虛取河西、隴右,華人百萬皆陷于吐蕃。
開成時,朝廷嘗遣使至西域,見甘、涼、瓜、沙等州城邑如故,陷吐蕃之人見唐使者旌節,夾道迎呼涕泣曰:「皇帝猶念陷吐蕃生靈否?」其人皆天寶中陷吐蕃者子孫,其語言小訛,而衣服未改。
至五代時,吐蕃已微弱,回鹘、黨項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
值中國衰亂,不能撫有,惟甘、涼、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國。
甘州為回鹘牙帳,而涼、瓜、沙三州将吏猶稱唐官,數來請命。
自梁太祖時,常以靈武節度使兼領河西節度,而觀察甘、肅、威等州,然雖有其名,而涼州自立守将。
唐長興四年,涼州留後孫超遣大将拓拔承謙及僧道士耆老楊通信等至京師,明宗拜孫超節度使。
清泰元年,留後李文謙來請命。
後數年,涼州人逐出文謙,靈武馮晖遣牙将吳繼興代文謙為留後,是時天福七年。
明年,晉高祖遣泾州押牙陳延晖赍诏書安撫涼州,涼州人共劫留延晖,立以為刺史。
至漢隐帝時,涼州留後折逋嘉施來請命,漢即以為節度使。
嘉施,土豪也。
周廣順二年,嘉施遣人市馬京師。
是時樞密使王峻用事,峻故人申師厚者,少起盜賊,為兗州牙将,與峻相友善。
後峻貴,師厚弊衣蓬首,日候峻出,馬前訴以饑寒,峻未有以發。
而嘉施等來請帥,峻即建言,涼州深入夷狄,中國未嘗命吏,請帥募府率供奉官能往者。
月餘,無應募者,乃奏起師厚為左衛将軍,已而拜河西節度使。
師厚至涼州,奏薦押牙副使崔虎心、陽妃谷首領沈念般等,及中國留人子孫王廷翰、溫崇樂、劉少英為将吏,又自安國鎮至涼州立三州以控扼諸羌,用其酋豪為刺史。
然涼州夷夏雜處,師厚小人,不能撫有,至世宗時,師厚留其子而逃歸,涼州遂絕于中國。
獨瓜、沙二州,終五代常來。
沙州,梁開平中,有節度使張奉,自号「金山白衣天子」。
至唐莊宗時,回鹘來朝,沙州留後曹義金亦遣使附回鹘以來,莊宗拜義金為歸義軍節度使、瓜沙等州觀察處置等使。
晉天福五年,義金卒,子元德立。
至七年,沙州曹元忠、瓜州曹元深皆遣使來。
周世宗時,又以元忠為歸義軍節度使,元恭為瓜州團練使。
其所貢?岡砂、羚羊角、波斯錦、安西白絺、金星礬、大鵬砂、眊褐、玉團,皆因其來者以名見,而其卒立世次,史皆失其紀。
而吐蕃不見于梁世。
唐天成三年,回鹘王仁裕來朝,吐蕃亦遣使附以來,自此數至中國。
明宗嘗禦端明殿見其使者,問其牙帳所居,曰:「西去泾州二千裡。
」明宗賜以虎皮,人一張,皆披以拜,委身宛轉,落其氈帽,發亂如蓬,明宗及左右皆大笑。
至漢隐帝時,猶來朝,後遂不複至,史亦失其君世雲。
回鹘,其先匈奴之種也。
後魏時,号為鐵勒,亦名回纥。
唐元和四年,本國可汗遣使上言,改為回鹘,義取回旋搏擊,如鹘之迅捷也。
本牙在天德西北婆陵水上,距京師八千餘裡。
唐天寶中,安祿山犯阙,有助國讨賊之功,累朝尚主,自号「天驕」,大為唐朝之患。
會昌初,其國為黠戛斯所侵,部族擾亂,乃移帳至天德、振武間。
時為石雄、劉沔所襲,破之,複為幽州節度使張仲武所攻,餘衆西奔,歸于吐蕃,吐蕃處之甘州,由是族帳微弱。
其後時通中國,世以中國為舅,朝廷每賜書诏,亦常以甥呼之。
梁乾化元年十一月,遣都督周易言等入朝進貢,太祖禦朝元殿引對,以易言為右監門衛大将軍同正,以石壽兒、石論思并為右千牛衛将軍同正,仍以左監門衛将軍楊沼充押領回鹘還蕃使,《五代會要》:以易言為右監門衛大将軍同正,弟略麥之、石論思并為左千牛衛将軍同正,李屋珠、安鹽山并為右千牛衛将軍同正,仍以左鹽門衛上将軍楊沼為左骁衛上将軍,充押領回鹘還番使。
通事舍人仇元通為判官,厚賜缯帛,放令歸國,又賜其入朝僧凝盧、宜李思、宜延篯等紫衣。
後唐同光二年四月,其本國權知可汗仁美遣都督李引釋迦、副使鐵林、都監楊福安等共六十六人來貢方物,并獻善馬九匹。
莊宗召對于文明殿,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