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襲列傳一
關燈
小
中
大
其子彜昌為留後,尋起複,正授旄钺。
三年春,牙将高宗益等作亂,彜昌遇害,時仁福為蕃部指揮使,本州軍吏迎立仁福為帥。
其年四月,梁祖降制授仁福檢校司空,充定難軍節度使。
未幾,後唐武皇遣大将周德威會邠、鳳之師五萬同攻夏州,仁福固守月餘,梁援軍至,德威遁去,梁祖喜之,超授檢校太保、同平章事。
仁福自梁貞明、龍德及後唐同光中,累官至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封朔方王。
長興四年三月,卒于鎮。
其年追封虢王。
子彜超嗣。
彜超,仁福之次子也。
曆本州左都押衙、防遏使,仁福卒,三軍立為帥,矯為仁福奏雲:「臣疾已甚,已委彜超權知軍州事,乞降真命。
」明宗聞之,遂以彜超為延州留後,以延帥安從進為夏州留後。
朝廷慮不從命,诏邠州節度使藥彥稠、宮苑使安從益等率師援送從進赴鎮,仍降诏谕之雲: 近據西北籓鎮奏,定難軍節度使李仁福薨。
朕以仁福自分戎阃,遠鎮塞垣,威惠俱行,忠孝兼著。
當本朝播越之後,及先皇興複之初,爰及眇躬,益全大節,統臨有術,遠迩鹹安。
委伏方深,凋殒何速,忽窺所奏,深怆予懷。
不朽之功,既存于社稷;有後之慶,宜及于子孫。
但以彼籓地處窮邊,每資經略,厥子年才弱冠,未曆艱難,或虧駕禦之方,定起奸邪之便。
其李彜超已除延州節度觀察留後,便勒赴任。
但夏、銀、綏、宥等州,最居邊遠,久屬亂離,多染夷狄之風,少識朝遷之命,既乍當于移易,宜普示于渥恩。
應夏、銀、綏、宥等州管内,罪無輕重,常赦所不原者,并公私債負、殘欠稅物,一切并放;兼自刺史、指揮使、押衙已下,皆勒依舊,各與改轉官資。
朕自總萬幾,惟宏一德,内安華夏,外撫戎夷,先既懷之以恩,後必示之以信。
且如李從?嚴之守岐、隴,疆土極寬;高允韬之鎮鄜、延,甲兵亦衆。
鹹能識時知變,舉族歸朝。
從?嚴則見鎮大梁,允韬則尋除钜鹿,次及昆仲,并建節旄,下至将僚,悉分符竹。
又若王都之貪上谷,李賓之吝朔方,或則結構契丹,偷延旦夕;或則依憑黨項,竊據山河。
不禀除移,惟謀旅拒,才興讨伐,已見覆亡。
何必廣引古今,方明利害;隻陳近事,聊谕将來。
彼或要覆族之殃,則王都、李賓足為鑒戒;彼或要全身之福,則允韬、從?嚴可作規繩。
朕設兩途,爾宜自擇。
或慮将校之内、親要之間,幸彼幼沖,恣其熒惑,遂成騷動,緻累生靈。
今特差邠州節度使藥彥稠部領馬步兵士五萬人騎,送安從進赴任,從命者秋毫勿犯,違命者全族必誅,先令後行,有犯無舍雲。
其年夏四月,彜超上言:「奉诏授延州留後,已迎受恩命,緣三軍百姓擁隔,未放赴任。
」明宗遣閣門使蘇繼彥赍诏促之。
五月,安從進領軍至城下,彜超不受代,從進駐軍以攻之。
秋七月,彜超昆仲登城謂從進曰:「孤弱小鎮,不勞王師攻取,虛煩國家饷運,得之不武,為仆聞天子,乞容改圖。
」時又四面黨項部族萬餘騎,薄其糧運,而野無刍牧,關輔之人,運鬥粟束藁,動計數千,窮民泣血,無所控訴,複為蕃部殺掠,死者甚衆,明宗聞之,乃命班師。
彜超亦上表謝罪,乃授彜超檢校司徒,充定難軍節度使,既而修貢如初。
清泰二年,卒于鎮。
弟彜興襲其位。
彜興,本名彜殷,皇朝受命之初,以犯廟諱故改之。
彜超既卒,時彜興為夏州行軍司馬,三軍推為留後,唐末帝聞之,正授定難軍節度使。
晉天福初,加檢校太尉、同平章事。
少帝嗣位,加檢校太師。
八年秋,彜興弟綏州刺史彜敏與其黨作亂,為彜興所逐,彜敏奔延州,彜興押送到阙,骨肉二百餘口,朝延以彜興之故,絷送本道斬之。
開運元年春,诏以彜興為契丹西南面招讨使。
漢乾祐元年春,加兼侍中。
是歲,李守貞叛于河中,潛使人構之,彜興為之出師,駐于延州之北境,既而聞守貞被圍,乃收軍而退。
周顯德中,累加至守太傅、兼中書令,封西平王。
皇朝建隆元年春,制加守太尉,始改名彜興。
乾德五年秋,卒于鎮。
制贈太師,追封夏王。
子光睿繼其位,其後事具皇朝日曆。
三年春,牙将高宗益等作亂,彜昌遇害,時仁福為蕃部指揮使,本州軍吏迎立仁福為帥。
其年四月,梁祖降制授仁福檢校司空,充定難軍節度使。
未幾,後唐武皇遣大将周德威會邠、鳳之師五萬同攻夏州,仁福固守月餘,梁援軍至,德威遁去,梁祖喜之,超授檢校太保、同平章事。
仁福自梁貞明、龍德及後唐同光中,累官至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封朔方王。
長興四年三月,卒于鎮。
其年追封虢王。
子彜超嗣。
彜超,仁福之次子也。
曆本州左都押衙、防遏使,仁福卒,三軍立為帥,矯為仁福奏雲:「臣疾已甚,已委彜超權知軍州事,乞降真命。
」明宗聞之,遂以彜超為延州留後,以延帥安從進為夏州留後。
朝廷慮不從命,诏邠州節度使藥彥稠、宮苑使安從益等率師援送從進赴鎮,仍降诏谕之雲: 近據西北籓鎮奏,定難軍節度使李仁福薨。
朕以仁福自分戎阃,遠鎮塞垣,威惠俱行,忠孝兼著。
當本朝播越之後,及先皇興複之初,爰及眇躬,益全大節,統臨有術,遠迩鹹安。
委伏方深,凋殒何速,忽窺所奏,深怆予懷。
不朽之功,既存于社稷;有後之慶,宜及于子孫。
但以彼籓地處窮邊,每資經略,厥子年才弱冠,未曆艱難,或虧駕禦之方,定起奸邪之便。
其李彜超已除延州節度觀察留後,便勒赴任。
但夏、銀、綏、宥等州,最居邊遠,久屬亂離,多染夷狄之風,少識朝遷之命,既乍當于移易,宜普示于渥恩。
應夏、銀、綏、宥等州管内,罪無輕重,常赦所不原者,并公私債負、殘欠稅物,一切并放;兼自刺史、指揮使、押衙已下,皆勒依舊,各與改轉官資。
朕自總萬幾,惟宏一德,内安華夏,外撫戎夷,先既懷之以恩,後必示之以信。
且如李從?嚴之守岐、隴,疆土極寬;高允韬之鎮鄜、延,甲兵亦衆。
鹹能識時知變,舉族歸朝。
從?嚴則見鎮大梁,允韬則尋除钜鹿,次及昆仲,并建節旄,下至将僚,悉分符竹。
又若王都之貪上谷,李賓之吝朔方,或則結構契丹,偷延旦夕;或則依憑黨項,竊據山河。
不禀除移,惟謀旅拒,才興讨伐,已見覆亡。
何必廣引古今,方明利害;隻陳近事,聊谕将來。
彼或要覆族之殃,則王都、李賓足為鑒戒;彼或要全身之福,則允韬、從?嚴可作規繩。
朕設兩途,爾宜自擇。
或慮将校之内、親要之間,幸彼幼沖,恣其熒惑,遂成騷動,緻累生靈。
今特差邠州節度使藥彥稠部領馬步兵士五萬人騎,送安從進赴任,從命者秋毫勿犯,違命者全族必誅,先令後行,有犯無舍雲。
其年夏四月,彜超上言:「奉诏授延州留後,已迎受恩命,緣三軍百姓擁隔,未放赴任。
」明宗遣閣門使蘇繼彥赍诏促之。
五月,安從進領軍至城下,彜超不受代,從進駐軍以攻之。
秋七月,彜超昆仲登城謂從進曰:「孤弱小鎮,不勞王師攻取,虛煩國家饷運,得之不武,為仆聞天子,乞容改圖。
」時又四面黨項部族萬餘騎,薄其糧運,而野無刍牧,關輔之人,運鬥粟束藁,動計數千,窮民泣血,無所控訴,複為蕃部殺掠,死者甚衆,明宗聞之,乃命班師。
彜超亦上表謝罪,乃授彜超檢校司徒,充定難軍節度使,既而修貢如初。
清泰二年,卒于鎮。
弟彜興襲其位。
彜興,本名彜殷,皇朝受命之初,以犯廟諱故改之。
彜超既卒,時彜興為夏州行軍司馬,三軍推為留後,唐末帝聞之,正授定難軍節度使。
晉天福初,加檢校太尉、同平章事。
少帝嗣位,加檢校太師。
八年秋,彜興弟綏州刺史彜敏與其黨作亂,為彜興所逐,彜敏奔延州,彜興押送到阙,骨肉二百餘口,朝延以彜興之故,絷送本道斬之。
開運元年春,诏以彜興為契丹西南面招讨使。
漢乾祐元年春,加兼侍中。
是歲,李守貞叛于河中,潛使人構之,彜興為之出師,駐于延州之北境,既而聞守貞被圍,乃收軍而退。
周顯德中,累加至守太傅、兼中書令,封西平王。
皇朝建隆元年春,制加守太尉,始改名彜興。
乾德五年秋,卒于鎮。
制贈太師,追封夏王。
子光睿繼其位,其後事具皇朝日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