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二十二 列傳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補阙,曆刑部兵部員外郎、度支判官、右司郎中。
坐受榷鹽使王景遇厚賂,谪于均州。
漢初歸朝,除右司郎中,兼侍禦史知雜事。
廣順中,拜右谏議大夫。
時王峻為樞密使,知損以與峻有舊,遂指峻求使于江浙,峻為上言。
太祖素聞知損所為,甚難之。
峻曰:「此人如或辱命,譴之可也。
」太祖重違其請,遂可之。
知損既受命,大恣其荒誕之意,遂假資于人,廣備行李。
及即路,所經州郡,無不強貸,又移書于青州符彥卿,借錢百萬。
及在郵亭,行止穢雜。
王峻聞而奏之,乃責授棣州司馬。
世宗即位,切于求人,素聞知損狂狷,好上封事,謂有可采,且欲聞外事,即命征還,遽與複資。
數月之間,日貢章疏,多斥讟貴近,自謀進取,又上章求為過海使。
世宗因發怒,仍以其醜行日彰,故命除名,配沙門島。
知損将行,謂所親曰:「餘嘗遇善相者,言我三逐之後,當居相位,餘自此而三矣,子姑待我。
」後歲餘,卒于海中,其庸誕也如此。
《五代史補》:李知損,官至谏議大夫,好輕薄,時人謂之「李羅隐」。
至于親友間往還簡牍,往往引裡巷常談,謂之偶對。
常有朝士奉使回,以土物為贈,其意猶望卻回。
知損覺之,且贻書謝之曰:「在小子一時間卻拟送去,恐大官兩羅裡更不将來。
」乾祐中,奉使鄭州,時宋彥筠為節度。
彥筠小字忙兒,因宴會,彥筠酒酣,辄問曰:「衆人何為号足下為羅隐?」對曰:「下官平素好為詩,其格緻大抵如羅隐,故人為号。
」彥筠曰:「不然,蓋為足下輕薄如羅隐耳。
」知損大怒,厲聲曰:「隻令公,人皆謂之宋忙兒,未必便能放牛。
」滿座皆笑。
孫晟,本名鳳。
《南唐書》雲:孫忌,高密人,一名鳳,又名晟,少舉進士。
性陰賊,好奸謀。
少為道士,工詩,于廬山簡寂觀畫唐詩人賈島像,懸于屋壁,以禮事之。
觀主以為妖妄,執杖驅出之,大為時輩所嗤。
改儒服,谒唐莊宗于鎮州,授秘書省著作郎。
《南唐書》雲:豆盧革為相,雅知忌,辟為判官。
天成初,硃守殷據夷門叛,時晟為幕賓,贊成其事。
是時晟常擐甲露刃,以十數騎自随,巡行于市,多所屠害,汴人為之切齒。
城陷,硃氏被誅,晟乃匿迹更名,棄其妻子,亡命于陳、宋間。
《歐陽史》雲:安重誨惡晟,以為教守殷反者晟也,畫其像購之,不可得,遂族其家。
晟奔于吳。
會同惡者送之過淮,吳人方納叛亡,即以僞官授之。
晟亦微有詞翰,李昇僞尊楊溥為讓皇之冊文,即晟之詞也,故江南尤重之。
二十年間,累曆僞任,财貨邸第,頗适其意。
晟以家妓甚衆,每食不設食機,令衆妓各執一食器,周侍于其側,謂之「肉台盤」,其自養稱惬也如是。
《南唐書》雲:忌為舒州節度使,治軍嚴,有歸化卒二人,正晝挺白刃入府,求忌殺之。
入自西門,吏士倉卒莫能禦。
适忌閑行在東門,聞亂,得民家馬乘之,奔桐城。
叛卒不得忌,乃殺都押衙李建崇而逸。
忌坐貶光祿卿。
顯德三年春,王師下廣陵,江左驚窘,李景僞署晟為司空,令奉貢于行在,世宗遣右常侍劉悅伴之,賜與甚厚。
洎随駕到阙,舍于都亭驿,禮遇殊優。
每召見,飲之醇醴,問以江南事,晟但言:「吳畏陛下之神武,唯以北面為求,保無二也。
」先是,張永德守下蔡,素與李重進不協,每宴将校,多暴其短。
一日,永德乘醉,乃大言重進潛蓄奸謀,當時将校無不驚駭,繇是人情大擾。
後密遣親信乘驿上言,世宗不聽,亦不介意。
一日,重進自壽陽去其部從,直指永德帳下,宴飲終日而去,自此人情稍安。
時李景觇而知之,因密令人赍蠟書遺重進,勸為不軌,重進以其蠟書進呈,世宗覽之,皆斥讟反間之言。
世宗怒晟前言失實,因急召侍衛都虞候韓通令收晟下獄,與其從者百餘人皆誅之。
《南唐書》雲:世祖命都承旨曹翰護至右軍巡院,猶飲之酒,數酌,翰起曰:「相公得罪,賜自盡。
」忌怡然整衣索笏,東南望再拜曰:「臣受恩深,謹以死謝。
」從者二百人,亦皆誅死于東相國寺。
翌日,宰臣上谒,世宗親谕之,始知其事實。
議者以晟昔構禍于梁民,令伏法于梁獄,報應之道,豈徒然哉! 晟性慷慨,常感李景之厚遇,誓死以報之。
《釣矶立談》雲:晟将命周朝,自知不免,私謂副使王崇質曰:「吾思之熟矣,終不忍負永陵一壞土,餘非所知也。
」及将下獄,世宗令近臣問以江南可取之狀,晟默然不對。
臨刑之際,整其衣冠,南望金陵再拜而言曰:「臣惟以死謝。
」遂伏誅。
坐受榷鹽使王景遇厚賂,谪于均州。
漢初歸朝,除右司郎中,兼侍禦史知雜事。
廣順中,拜右谏議大夫。
時王峻為樞密使,知損以與峻有舊,遂指峻求使于江浙,峻為上言。
太祖素聞知損所為,甚難之。
峻曰:「此人如或辱命,譴之可也。
」太祖重違其請,遂可之。
知損既受命,大恣其荒誕之意,遂假資于人,廣備行李。
及即路,所經州郡,無不強貸,又移書于青州符彥卿,借錢百萬。
及在郵亭,行止穢雜。
王峻聞而奏之,乃責授棣州司馬。
世宗即位,切于求人,素聞知損狂狷,好上封事,謂有可采,且欲聞外事,即命征還,遽與複資。
數月之間,日貢章疏,多斥讟貴近,自謀進取,又上章求為過海使。
世宗因發怒,仍以其醜行日彰,故命除名,配沙門島。
知損将行,謂所親曰:「餘嘗遇善相者,言我三逐之後,當居相位,餘自此而三矣,子姑待我。
」後歲餘,卒于海中,其庸誕也如此。
《五代史補》:李知損,官至谏議大夫,好輕薄,時人謂之「李羅隐」。
至于親友間往還簡牍,往往引裡巷常談,謂之偶對。
常有朝士奉使回,以土物為贈,其意猶望卻回。
知損覺之,且贻書謝之曰:「在小子一時間卻拟送去,恐大官兩羅裡更不将來。
」乾祐中,奉使鄭州,時宋彥筠為節度。
彥筠小字忙兒,因宴會,彥筠酒酣,辄問曰:「衆人何為号足下為羅隐?」對曰:「下官平素好為詩,其格緻大抵如羅隐,故人為号。
」彥筠曰:「不然,蓋為足下輕薄如羅隐耳。
」知損大怒,厲聲曰:「隻令公,人皆謂之宋忙兒,未必便能放牛。
」滿座皆笑。
孫晟,本名鳳。
《南唐書》雲:孫忌,高密人,一名鳳,又名晟,少舉進士。
性陰賊,好奸謀。
少為道士,工詩,于廬山簡寂觀畫唐詩人賈島像,懸于屋壁,以禮事之。
觀主以為妖妄,執杖驅出之,大為時輩所嗤。
改儒服,谒唐莊宗于鎮州,授秘書省著作郎。
《南唐書》雲:豆盧革為相,雅知忌,辟為判官。
天成初,硃守殷據夷門叛,時晟為幕賓,贊成其事。
是時晟常擐甲露刃,以十數騎自随,巡行于市,多所屠害,汴人為之切齒。
城陷,硃氏被誅,晟乃匿迹更名,棄其妻子,亡命于陳、宋間。
《歐陽史》雲:安重誨惡晟,以為教守殷反者晟也,畫其像購之,不可得,遂族其家。
晟奔于吳。
會同惡者送之過淮,吳人方納叛亡,即以僞官授之。
晟亦微有詞翰,李昇僞尊楊溥為讓皇之冊文,即晟之詞也,故江南尤重之。
二十年間,累曆僞任,财貨邸第,頗适其意。
晟以家妓甚衆,每食不設食機,令衆妓各執一食器,周侍于其側,謂之「肉台盤」,其自養稱惬也如是。
《南唐書》雲:忌為舒州節度使,治軍嚴,有歸化卒二人,正晝挺白刃入府,求忌殺之。
入自西門,吏士倉卒莫能禦。
适忌閑行在東門,聞亂,得民家馬乘之,奔桐城。
叛卒不得忌,乃殺都押衙李建崇而逸。
忌坐貶光祿卿。
顯德三年春,王師下廣陵,江左驚窘,李景僞署晟為司空,令奉貢于行在,世宗遣右常侍劉悅伴之,賜與甚厚。
洎随駕到阙,舍于都亭驿,禮遇殊優。
每召見,飲之醇醴,問以江南事,晟但言:「吳畏陛下之神武,唯以北面為求,保無二也。
」先是,張永德守下蔡,素與李重進不協,每宴将校,多暴其短。
一日,永德乘醉,乃大言重進潛蓄奸謀,當時将校無不驚駭,繇是人情大擾。
後密遣親信乘驿上言,世宗不聽,亦不介意。
一日,重進自壽陽去其部從,直指永德帳下,宴飲終日而去,自此人情稍安。
時李景觇而知之,因密令人赍蠟書遺重進,勸為不軌,重進以其蠟書進呈,世宗覽之,皆斥讟反間之言。
世宗怒晟前言失實,因急召侍衛都虞候韓通令收晟下獄,與其從者百餘人皆誅之。
《南唐書》雲:世祖命都承旨曹翰護至右軍巡院,猶飲之酒,數酌,翰起曰:「相公得罪,賜自盡。
」忌怡然整衣索笏,東南望再拜曰:「臣受恩深,謹以死謝。
」從者二百人,亦皆誅死于東相國寺。
翌日,宰臣上谒,世宗親谕之,始知其事實。
議者以晟昔構禍于梁民,令伏法于梁獄,報應之道,豈徒然哉! 晟性慷慨,常感李景之厚遇,誓死以報之。
《釣矶立談》雲:晟将命周朝,自知不免,私謂副使王崇質曰:「吾思之熟矣,終不忍負永陵一壞土,餘非所知也。
」及将下獄,世宗令近臣問以江南可取之狀,晟默然不對。
臨刑之際,整其衣冠,南望金陵再拜而言曰:「臣惟以死謝。
」遂伏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