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二十二 列傳十一

關燈
可複無他才,惟以謹願保長年,加之迂懦,多為同列輕俊者所侮,而累階至金紫,居三品之秩,亦其命耶! 于德辰,字進明,元城人也。

    幼敏悟,笃志好學,及射策文場,數上不調。

    後唐明宗鎮邢州,德辰往谒焉,明宗見而器之,因得假官于屬邑。

    後繼曆州縣,曆仕晉、漢、周,官至工部尚書。

      王延,字世美,鄚州長豐人也。

    少為儒,善詞賦,會鄉曲離亂,不獲從鄉薦,因客于浮陽,随滄帥戴思遠入梁。

    嘗以所為賦谒梁相李琪,琪覽之,欣然曰:「此道近難其人,王生升我堂矣。

    」繇是人士稱之。

    尋薦為即墨縣令,曆徐、宋、郓、青四鎮從事。

    長興初,鄉人馮道、趙鳳在相位,擢拜左補阙。

    逾年,以水部員外知制诰遷中書舍人,賜金紫。

    清泰末,以本官權知貢舉。

    時有舉子崔颀者,故相協之子也。

    協素與吏部尚書盧文紀不睦,及延将入貢院,文紀謂延曰:「舍人以謹重聞于時,所以去冬老夫在相位時,與諸相首以長者聞奏,用掌文衡。

    然貢闱取士,頗多面目。

    說者雲:'越人善泅,生子方晬,乳母浮之水上。

    或駭然止之,乳母曰,其父善泅,子必無溺。

    '今若以名下取士,即此類也。

    舍人當求實才,以副公望。

    」延退而謂人曰:「盧公之言,蓋為崔颀也。

    縱與其父不悅,緻意何至此耶!」來春,以颀登甲科。

    其年,改禦史中丞,歲滿,轉尚書右丞。

    奉使兩浙,吳人深重之。

    複命,授吏部侍郎,改尚書左丞,拜太常卿,曆工、禮、刑三尚書。

    周初,以疾求分司西洛,授太子少保。

    既而連月請告,為留台所糾,改少傅緻仕。

    廣順二年冬卒,時年七十有三。

     子億,仕皇朝為殿中丞。

     申文炳,字國華,洛陽人也。

    父鄂,唐左千牛衛将軍。

    文炳長興中進士擢第,釋褐中正軍節度推官,曆孟、懷支使,郓城、陝縣二邑宰,自澶州觀察判官入為右補阙。

    晉開運初,授虞部員外郎知制诰,轉金部郎中充職。

    廣順中,為學士,遷中書舍人、知貢舉。

    《玉壺清話》:李慶,顯德中舉進士,工詩,有雲:「醉輕浮世事,老重故鄉人。

    」樞密王樸以此一聯薦于申文炳。

    文炳知貢舉,遂為第三人。

    顯德五年秋,以疾解職,授左散騎常侍。

    六年秋,卒于家,時年五十。

    文炳為文典雅,有訓诰之風。

    執性纾緩,待搢紳以禮,中年而卒,皆惜之。

     扈載,少好學,善屬文,賦頌碑贊尤其所長。

    廣順初,随計于禮部,文價為一時之最,是歲升高等。

    載因遊相國寺,見庭竹可愛,作《碧鮮賦》題其壁。

    世宗聞之,遣小黃門就壁錄之,覽而稱善,因拜水部員外郎知制诰,遷翰林學士,賜绯。

    《宋史·李蒨傳》:扈載以文章馳名,樞密使王樸薦令知制诰,除書未下,樸詣中書言之,蒨曰:「斯人命薄,慮不克享耳。

    」樸曰:「公在衡石之地,當以材進人,何得言命而遺才。

    」載遂知制诰、遷翰林學士,未幾卒。

    世謂樸能薦士,蒨能知人。

    載已病,不能謝,居百餘日,乃力疾入直學士院。

    世宗憐之,賜诰還第,遣太醫視疾。

    年三十有六卒。

    載始自解褐至終才四年,而與劉衮皆有才無命,時論惜之。

     劉衮,彭城人。

    神爽氣俊,富有文藻,繇進士第任左拾遺,與扈載齊名,年二十八而卒。

      賈緯,真定獲鹿人也。

    宋祁《景文集·賈令君墓志銘》:賈氏自唐司空魏國公耽,世貫滄州南皮,子孫稍稍徙真定。

    五世祖諒,高祖瑾。

    曾祖處士諱初,有至性,疾世方亂,守鄉裡,不肯事四方。

    祖諱緯。

    少苦學為文,唐末舉進士不第,遇亂歸河朔,本府累署參軍、邑宰。

    唐天成中,範延光鎮定州,表授趙州軍事判官,遷石邑縣令。

    緯屬文之外,勤于撰述,以唐代諸帝實錄,自武宗已下阙而不紀,乃采掇近代傳聞之事,及諸家小說,第其年月,編為《唐年補錄》,凡六十五卷,識者賞之。

    《景文集》:緯博學善詞章,論議明銳,一時諸儒皆屈。

    唐自武宗後,史錄亡散,君掇拾殘餘,為《唐年補錄》數十萬言,叙成敗事甚悉,書顯于時。

     晉天福中,入為監察禦史,改太常博士。

    緯常以史才自負,銳于編述,不樂曲台之任,乃陳情于相座。

    又與監修國史趙瑩詩曰:「滿朝唯我相,秉柄無親雠,三年司大董,最切是編修,史才不易得,勤勤處處求。

    愚從年始立,東觀思優遊,昔時人未許,今來虛白頭,春台與秋閣,往往興歸愁,信運北阙下,不系如虛舟。

    綿蕝非所好,一日疑三秋,何當适所願,便如升瀛洲。

    」未幾,轉屯田員外郎,改起居郎、史館修撰。

    又謂瑩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