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二十 列傳九

關燈
常思,字克恭,太原人也。

    父仁嶽,河東牙将,累贈太子太師。

    唐莊宗之為晉王也,廣募勝兵,時思以趫悍應募,累從戎役,後為長直都校,曆捧聖軍使。

    晉初,遷六軍都虞候。

    漢高祖出鎮并門,奏以思從行,尋表為河東牢城都指揮使,以勤幹見稱。

    漢國初建,授檢校太保,遙領鄧州。

    漢有天下,遷檢校太尉、昭義軍節度使。

    乾佑初,李守貞叛于河中,太祖征之,朝廷命思帥部兵以副焉。

    既而禦衆無能,勒歸舊籓。

    思在上黨凡五年,無令譽可稱,唯以聚斂為務,性又鄙吝,未嘗與賓佐有酒肴之會。

    嘗有從事欲求谒見者,思覽刺而怒曰:「彼必是來獵酒也。

    」命典客者飲而遣之,其鄙吝也如是。

    太祖受命,就加平章事。

    初,太祖微時,以季父待思,及即位,遣其妻入觐,太祖拜之如家人之禮,仍呼曰叔母,其恩顧如是。

    廣順二年秋,思來朝,加兼侍中,移鎮宋州。

    三年夏,诏赴阙,改授平盧軍節度使。

    思将赴鎮,奏太祖雲:「臣在宋州出鎮,得絲十餘萬兩,謹以上進,請行征督。

    」太祖颔之,尋诏本州折券以谕其民。

    及到鎮,未幾,染風痹之疾,上表請尋醫,既而舁疾歸洛。

    顯德元年春卒,年六十有九。

    贈中書令。

     翟光鄴,字化基,濮州鄄城人。

    父景珂,倜傥有膽氣。

    梁貞明初,唐莊宗始駐軍于河上,景珂率聚邑人守永定驿,固守逾年,後為北軍所攻,景珂戰殁,衆潰。

    光鄴時年十歲,為明宗軍所俘,以其穎悟,俾侍左右,字之曰永定。

    既冠,沈毅有謀,莅事寡過。

    明宗即位,特深委遇,累遷至皇城使、檢校司空。

    長興中,樞密使安重誨得罪,時光鄴與中官孟小僧頗有力焉。

    居無何,出為耀州團練使。

    清泰初,入為左監門衛大将軍。

    晉天福中,曆棣沂二州刺史、西京副留守。

    開運初,授宣徽使。

    楊光遠叛滅,青州平,除為防禦使,朝廷以兵亂之後,人物雕弊,故命光鄴理之。

    光鄴好聚書,重儒者,虛齋論議,惟求理道。

    時郡民喪亡十之六七,而招懷撫谕,視之如傷,故期月之間,流亡載輯。

    契丹入汴,僞命權知曹州。

    李從益假号,以光鄴明宗舊臣,署為樞密使。

    漢祖至汴,改左領衛大将軍。

    乾祐初,遷右金吾衛大将軍,充街使、檢校太保。

    太祖踐阼,複授宣徽使、左千牛衛上将軍、檢校太傅。

    數月,兼樞密副使。

    會永興李洪信入朝,代知軍府事。

    廣順二年十月,卒于長安,時年四十六。

     光鄴有器度,慎密敦厚,出于天然,喜愠不形于色。

    事繼母以孝聞,兄弟皆雍睦。

    雖食祿日久,家無餘财,任金吾日,假官屋數間以蔽風雨,親族累重,粝食才給,人不堪其憂,光鄴處之晏如也。

    賓朋至,則贳酒延之,談說終日,略無厭倦,士大夫多之。

    及權知京兆,以寬靜為治,前政有煩苛之事,一切停罷,百姓便之。

    及病甚,召親随于卧内,戒之曰:「氣絕之後,以屍歸洛,不得于此停留,慮煩軍府。

    」言訖而終。

    京兆吏如喪所親,或有以漿酒遙奠者。

    樞密使王峻素重光鄴,且欲厚恤其家,為之上請,故自終及葬,所賜赙赗幾數千計。

    诏贈太子少師。

    光鄴膚革肥皙,善于攝養,故司天監趙延乂有袁、許之術,嘗謂人曰:「翟君外厚而内薄,雖貴而無壽。

    」果如其言。

     曹英,字德秀,舊名犯今上禦名,故改焉。

    本常山鎮定人也。

    父全武,事趙王王镕為列校,英因得隸于镕之帳下。

    及張文禮之亂,唐莊宗奄有其地,乃錄镕之左右,署為散指揮使。

    明宗即位,英侍于仗下,問其祖考,英以實對,明宗曰:「乃朕之舊也。

    」擢為本班行首,每加顧遇。

    晉天福中,遷弩手軍使。

    平張從賓于汜水,以功授本軍都校。

    漢初,改奉國軍主,加檢校司徒,兼康州刺史。

    乾祐初,李守貞據河中叛,授行營步軍都校。

    河中平,遷本軍廂主,領嶽州防禦使。

    随太祖在魏,為北面行營步軍都校,從平内難。

    國初,以翊戴功授昭武節度使、檢校太傅、侍衛步軍都指揮使。

    二年春,總兵讨慕容彥超于兗州,梯沖塹壘,頗有力焉。

    夏五月,太祖親征,因并兵攻陷其城,及凱旋,領彰信軍節度使,典軍如故。

    世宗嗣位,加同平章事,授成德軍節度使。

    車駕自太原回,加兼侍中。

    顯德元年冬,卒于鎮,時年四十九。

    制贈中書令。

    英性沈厚,謙恭有禮,雖衽席之際,接對賓客,亦未嘗造次。

    及卒,搢紳之士亦皆惜之。

     李彥頵,字德循,太原人也。

    本以商賈為業,太祖鎮鄴,置之左右,及即位,曆绫錦副使、搉易使。

    世宗嗣位,以彥頵有舊,超授内客省使。

    未幾,知相州軍府事,尋改延州兵馬留後。

    到鎮,頗以殖貨為意,窺圖剩利,侵漁蕃漢部人,群情大擾。

    會世宗南征,蕃部結聚,圍迫州城,彥頵閉壁自守,求援于鄰道,賴救兵至,乃解。

    世宗不悅,征赴京師,然猶委曲庇護,竟不之責。

    尋為西京水南巡檢使,居無何,命權知泗州軍州事,改滄州兩使留後。

    彥頵到任,處置乖方,大為物情所鄙。

    顯德六年秋,受代歸阙,遇疾而卒,時年五十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