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八 世宗紀四
關燈
小
中
大
顯德四年春正月己醜朔,帝禦崇元殿受朝賀,仗衛如儀。
诏天下見禁罪人,除大辟外,一切釋放。
壬寅,兵部尚書張昭上言:「奉诏編修太祖實錄及梁、唐二末主實錄。
伏以撰《漢書》者先為項籍,編《蜀記》首序劉璋,貴神器之傳授有因,其曆數之推遷得序。
伏緣漢隐帝君臨在太祖之前,其曆試之績,并在隐帝朝内,請先修隐帝實錄,以全太祖之事。
竊又以唐末主之前有闵帝,在位四月,出奔于衛,亦未編紀,請修闵帝實錄。
其清泰帝實錄,請書為廢帝實錄。
」從之。
案:自「唐末主」以上,原文疑有脫誤。
據《五代會要》雲:梁末主之上有郢王友珪,篡弑居位,未有紀錄,請依《宋書》劉劭例,書為「元兇友珪」,其末主請依古義書曰後梁實錄。
又,唐末主之前有應順帝,在位四月出奔,亦未編紀,請書為前廢帝,清泰主為後廢帝,其書并為實錄。
丁未,淮南道招讨使李重進奏,破淮賊五千人于壽州北。
先是,李景遣其弟僞齊王達率全軍來援壽州,達留駐濠州,遣其将許文缜、邊鎬、硃元領兵數萬,溯淮而上,至紫金山,設十餘寨,與城内烽火相應。
又築夾道數裡,将抵壽春,為運糧之路,至是為重進所敗。
戊申,诏取來月幸淮南。
《宋史·李蒨傳》:師老無功,時請罷兵為便,世宗令範質、王溥就蒨謀之。
蒨手疏請親征,有必勝之利者三,世宗大悅,用其策。
二月庚申,以前工部侍郎王敏為司農卿。
辛酉,诏每遇入閣日,賜百官廊下食,從舊制也。
淮南道行營都監向訓奏,破淮賊二千于黃蓍寨。
甲戌,以樞密副使王樸為權東京留守兼判開封府,以三司使張美為大内都巡檢。
乙亥,車駕發京師。
乙酉,次下蔡。
三月庚寅旦,帝率諸軍駐于紫金山下,命今上率親軍登山擊賊,連破數寨,斬獲數千,斷其來路,賊軍首尾不相救。
是夜,賊将硃元、硃仁裕、孫璘各舉寨來降,降其衆萬餘人。
翌日,盡陷諸寨,殺獲甚衆,擒賊大将建州節度使許文缜、前湖南節度使邊鎬,其餘黨沿流東奔,帝自率親騎沿淮北岸追賊。
及晡,馳二百餘裡,至鎮淮軍,殺獲數千人,奪戰艦糧船數百艘,錢帛器仗不可勝數。
甲午,诏發近縣丁夫城鎮淮軍,仍構浮梁于淮上。
廬州都部署劉重進奏,殺賊三千人于壽州東山口,皆紫金山之潰兵也。
戊戌,授宣徽南院使、淮南節度使向訓為徐州節度使,充淮南道行營都監,即命屯鎮淮上。
己亥,帝自鎮淮軍複幸下蔡。
壬寅,賜淮南降軍許文缜、邊鎬已下萬五百人衣服錢帛有差。
丙午,壽州劉仁贍上表乞降,帝遣閣門使張保績入城慰撫。
翌日,仁贍複令子崇讓上表請罪。
戊申,幸壽州城北,劉仁贍與将佐已下及兵士萬餘人出降,帝慰勞久之,恩賜有差。
庚戌,诏移壽州于下蔡,以故壽州為壽春縣。
是日,曲赦壽州管内見禁罪人,自今月二十一日已前,凡有過犯,并從釋放。
應歸順職員,并與加恩。
壽州管界去城五十裡内,放今年秋夏租稅。
自來百姓,有曾受江南文字聚集山林者,并不問罪。
如有曾相傷害者,今後不得更有相仇及經官論訴。
自用兵已來,被擄卻骨肉者,不計遠近,并許本家識認,官中給物收贖。
曾經陣敵處所暴露骸骨,并仰收拾埋瘗。
自前政令有不便于民者,委本州條例聞奏,當行厘革。
辛亥,以僞命清淮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兼侍中劉仁贍為特進、檢校太尉、兼中書令、郓州節度使,以右羽林統軍楊信為壽州節度使。
是日,劉仁贍卒。
壬子,以江南僞命西北面行營都監使、舒州團練使硃元為蔡州防禦使,以江南僞命文德殿使、壽州監軍使周延構為衛尉卿,以江南僞命壽州營田副使孫羽為太仆卿,以壽州節度判官鄭牧為鴻胪卿,賞歸順也。
癸醜,追奪前許州行軍司馬韓倫在身官爵,配流沙門島。
倫,侍衛馬軍都指揮使令坤之父也。
令坤領陳州,倫在州幹預郡政,掊斂之暴,公私患之,為項城民武都等所訟。
帝命殿中侍禦史率汀就按之,倫詐報汀雲「準诏赴阙」,汀即奏之,帝愈怒,遽令遣劾,盡得其實,故有是命。
《宋史·韓令坤傳》雲:倫法當棄市,令坤泣請于世宗,遂免死。
遣左谏議大夫尹日就于壽州開倉赈饑民。
丙辰,車駕發下蔡還京。
夏四月己巳,車駕至自下蔡。
辛未,以江南僞命西北面行營應援使、前永安軍節度使、檢校太尉許文缜為左監門衛上将軍、檢校太
诏天下見禁罪人,除大辟外,一切釋放。
壬寅,兵部尚書張昭上言:「奉诏編修太祖實錄及梁、唐二末主實錄。
伏以撰《漢書》者先為項籍,編《蜀記》首序劉璋,貴神器之傳授有因,其曆數之推遷得序。
伏緣漢隐帝君臨在太祖之前,其曆試之績,并在隐帝朝内,請先修隐帝實錄,以全太祖之事。
竊又以唐末主之前有闵帝,在位四月,出奔于衛,亦未編紀,請修闵帝實錄。
其清泰帝實錄,請書為廢帝實錄。
」從之。
案:自「唐末主」以上,原文疑有脫誤。
據《五代會要》雲:梁末主之上有郢王友珪,篡弑居位,未有紀錄,請依《宋書》劉劭例,書為「元兇友珪」,其末主請依古義書曰後梁實錄。
又,唐末主之前有應順帝,在位四月出奔,亦未編紀,請書為前廢帝,清泰主為後廢帝,其書并為實錄。
丁未,淮南道招讨使李重進奏,破淮賊五千人于壽州北。
先是,李景遣其弟僞齊王達率全軍來援壽州,達留駐濠州,遣其将許文缜、邊鎬、硃元領兵數萬,溯淮而上,至紫金山,設十餘寨,與城内烽火相應。
又築夾道數裡,将抵壽春,為運糧之路,至是為重進所敗。
戊申,诏取來月幸淮南。
《宋史·李蒨傳》:師老無功,時請罷兵為便,世宗令範質、王溥就蒨謀之。
蒨手疏請親征,有必勝之利者三,世宗大悅,用其策。
二月庚申,以前工部侍郎王敏為司農卿。
辛酉,诏每遇入閣日,賜百官廊下食,從舊制也。
淮南道行營都監向訓奏,破淮賊二千于黃蓍寨。
甲戌,以樞密副使王樸為權東京留守兼判開封府,以三司使張美為大内都巡檢。
乙亥,車駕發京師。
乙酉,次下蔡。
三月庚寅旦,帝率諸軍駐于紫金山下,命今上率親軍登山擊賊,連破數寨,斬獲數千,斷其來路,賊軍首尾不相救。
是夜,賊将硃元、硃仁裕、孫璘各舉寨來降,降其衆萬餘人。
翌日,盡陷諸寨,殺獲甚衆,擒賊大将建州節度使許文缜、前湖南節度使邊鎬,其餘黨沿流東奔,帝自率親騎沿淮北岸追賊。
及晡,馳二百餘裡,至鎮淮軍,殺獲數千人,奪戰艦糧船數百艘,錢帛器仗不可勝數。
甲午,诏發近縣丁夫城鎮淮軍,仍構浮梁于淮上。
廬州都部署劉重進奏,殺賊三千人于壽州東山口,皆紫金山之潰兵也。
戊戌,授宣徽南院使、淮南節度使向訓為徐州節度使,充淮南道行營都監,即命屯鎮淮上。
己亥,帝自鎮淮軍複幸下蔡。
壬寅,賜淮南降軍許文缜、邊鎬已下萬五百人衣服錢帛有差。
丙午,壽州劉仁贍上表乞降,帝遣閣門使張保績入城慰撫。
翌日,仁贍複令子崇讓上表請罪。
戊申,幸壽州城北,劉仁贍與将佐已下及兵士萬餘人出降,帝慰勞久之,恩賜有差。
庚戌,诏移壽州于下蔡,以故壽州為壽春縣。
是日,曲赦壽州管内見禁罪人,自今月二十一日已前,凡有過犯,并從釋放。
應歸順職員,并與加恩。
壽州管界去城五十裡内,放今年秋夏租稅。
自來百姓,有曾受江南文字聚集山林者,并不問罪。
如有曾相傷害者,今後不得更有相仇及經官論訴。
自用兵已來,被擄卻骨肉者,不計遠近,并許本家識認,官中給物收贖。
曾經陣敵處所暴露骸骨,并仰收拾埋瘗。
自前政令有不便于民者,委本州條例聞奏,當行厘革。
辛亥,以僞命清淮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兼侍中劉仁贍為特進、檢校太尉、兼中書令、郓州節度使,以右羽林統軍楊信為壽州節度使。
是日,劉仁贍卒。
壬子,以江南僞命西北面行營都監使、舒州團練使硃元為蔡州防禦使,以江南僞命文德殿使、壽州監軍使周延構為衛尉卿,以江南僞命壽州營田副使孫羽為太仆卿,以壽州節度判官鄭牧為鴻胪卿,賞歸順也。
癸醜,追奪前許州行軍司馬韓倫在身官爵,配流沙門島。
倫,侍衛馬軍都指揮使令坤之父也。
令坤領陳州,倫在州幹預郡政,掊斂之暴,公私患之,為項城民武都等所訟。
帝命殿中侍禦史率汀就按之,倫詐報汀雲「準诏赴阙」,汀即奏之,帝愈怒,遽令遣劾,盡得其實,故有是命。
《宋史·韓令坤傳》雲:倫法當棄市,令坤泣請于世宗,遂免死。
遣左谏議大夫尹日就于壽州開倉赈饑民。
丙辰,車駕發下蔡還京。
夏四月己巳,車駕至自下蔡。
辛未,以江南僞命西北面行營應援使、前永安軍節度使、檢校太尉許文缜為左監門衛上将軍、檢校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