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三 太祖紀三
關燈
小
中
大
廣順元年冬十月己醜朔,宰臣王峻獻唐張蘊古《大寶箴》、謝偃《惟皇誡德賦》二圖。
诏報曰:「朕生長軍戎,勤勞南北,雖用心於于《钤》、《匮》,且無暇于《詩》、《書》,世務時艱,粗經閱曆,前言往行,未甚讨尋。
卿有佐命立國之勳,居代天調鼎之任,恆慮眇德,未及古人。
于是采掇箴規,弼諧寡昧,披文閱理,怿意怡神,究為君治國之源,審修己禦人之要。
帝王之道,盡在于茲,辭翰俱高,珠寶何貴!再三省覽,深用愧嘉。
其所進圖,已令于行坐處張懸,所冀出入看讀,用為鑒戒。
」壬辰,潞州奏,巡檢使陳思讓、監軍向訓破河東賊軍于虒亭。
癸巳,以刑部侍郎司徒诩為戶部侍郎,以左散騎常侍張煦為刑部侍郎,以給事中呂鹹休為左散騎常侍。
甲午,绛州防禦使孫漢英卒。
辛醜,荊南奏,湖南亂,大将軍陸孟俊執僞節度使馬希萼遷于衡州,立希萼弟希崇為留後,将吏二千餘人,遇害者半,牙署庫藏焚燒殆盡。
乙巳,诏并吏部三铨為一铨,委本司長官通判。
丙午,晉州巡檢王萬敢奏,河東劉崇入寇,營于州北。
辛亥,潞州奏,河東賊軍寇境。
乙卯,荊南奏,淮南遣鄂州節度使劉仁贍,以戰船二百艘于今月二十五日入嶽州。
丙辰,诏樞密使王峻率兵援晉州。
丁巳,以左衛将軍申師厚為河西軍節度使、檢校太保。
師厚素與王峻善,及峻貴,師厚羁旅無依,日于峻馬前望塵而拜,會西涼請帥,帝令擇之,無欲去者,峻乃以師厚奏之,師厚亦欣然求往,尋自前鎮将授左衛将軍、檢校工部尚書。
翼日,乃有涼州之命,賜旌節、駝馬、缯帛以遣之。
十一月己未朔,荊南奏,淮南大将邊鎬率兵三萬,自袁州路趨潭州,馬希崇遣從事送牌印,納器仗。
鎬入城,稱武安軍節度使,馬氏諸族及将吏千餘人皆徙于金陵。
甲子夜,東南白虹亘天。
以新晉州節度使王彥超為晉绛行營馬軍都虞候。
乙醜,命王峻出征晉州,帝幸西莊以餞之。
甲戌,日南至,群臣拜表稱賀。
甲申,葬故貴妃張氏。
丁亥,诏:「唐朝五廟,舊在至德宮安置,應屬徽陵莊田園舍,宜令新除右監門将軍李重玉為主。
其緣陵緣廟法物,除合留外,所有金銀器物,充遷葬故淑妃王氏及許王從益外,其餘并給與重玉及尼惠英、惠燈、惠能、惠嚴等。
令重玉以時祀陵廟,務在豐潔。
」重玉,故皇城使李從璨之子,明宗之孫,惠英等亦明宗親屬也,故帝授重玉官秩,令主先祀,恤王者之後也。
十二月戊子朔,诏以劉崇入寇,取當月三日暫幸西京。
庚寅,诏巡幸宜停。
時王峻駐軍陝府,聞帝西巡,遣使馳奏,不勞車駕順動,帝乃止。
乙未,幸西莊。
兗州慕容彥超上言,乞朝觐,诏允之,尋稱部内草寇起,不敢離鎮。
戊申,郓州奏,慕容彥超據城反。
己酉,王峻奏,劉崇逃遁,王師已入晉州。
《宋史·陳思讓傳》:王峻援晉州,以思讓與康延昭分為左右廂排陣使,令率軍自烏嶺路至绛州,與大軍合。
崇燒營遁去,思讓又與藥元福襲破之。
廣順二年春正月戊午朔,不受朝賀,以宿兵在外故也。
庚申,王峻奏,起近鎮丁夫二萬城晉州。
壬戌,修東京羅城,凡役丁夫五萬五千,兩旬而罷。
甲子,以侍衛步軍都指揮使曹英為兗州行營都部署,以齊州防禦使史延韬為副部署,以皇城使向訓為兵馬都監,陳州防禦使藥元福為馬步都虞候,率兵讨慕容彥超。
《隆平集》:慕容彥超盜據兗、海,周祖命曹英為帥,向訓副之,參用藥元福以兵從。
謂元福曰:「已敕英、訓,勿以軍禮見汝。
」及元福至,英、訓皆父事焉。
諸軍入兗州界,不得下路停止村舍,犯者以軍法從事。
丙寅,徐州巡檢供給官張令彬奏,破淮賊于沭陽,斬首千餘級,擒賊将燕敬權。
時慕容彥超求援于淮南,淮南僞主李景發兵援之,師于下邳,聞官軍至,退趨沭陽,遂破之。
庚午,高麗權知國事王昭遣使貢方物。
壬申,鎮州何福進差人部送先擒獲到河東賊軍二百餘人至阙下,诏給巾履衫袴以釋之。
戊寅,徐州部送沭陽所獲賊将燕敬權等四人至阙下,诏賜衣服金帛,放歸本土,敬權等感泣謝罪。
帝召見謂之曰:「夫惡兇邪,獎忠順,天下一也。
我之賊臣,撓亂國法,嬰城作逆,殃及生靈,不意吳人助茲兇惡,非良算也,爾當歸言之于爾君。
」初,漢末遣三司軍将路昌祚于湖南市茶,屬淮南将邊鎬陷長沙,昌祚被賊送金陵。
及敬權自大朝歸,具以帝言告于李景,景乃召昌祚,延坐從容久之,且稱美大朝皇帝聖德廣被,恩沾鄰土,深有依附國家之意。
及罷,遣僞宰相宋齊丘宴昌祚于别館,又令訪昌祚在湖南遭變之時,亡失綱運之數,命依數償之,給茗荈萬八千斤,遣水運至江夏,仍厚給行裝,遣之歸阙。
二月庚寅,府州防卸使折德扆奏,河東賊軍寇境,率州兵破之,斬首二千級。
辛卯,太白經天。
癸巳,以權知高麗國事王昭為高麗國王。
庚子,府州防卸使折德扆奏,收河東界岢岚。
癸卯,诏先獲河東
诏報曰:「朕生長軍戎,勤勞南北,雖用心於于《钤》、《匮》,且無暇于《詩》、《書》,世務時艱,粗經閱曆,前言往行,未甚讨尋。
卿有佐命立國之勳,居代天調鼎之任,恆慮眇德,未及古人。
于是采掇箴規,弼諧寡昧,披文閱理,怿意怡神,究為君治國之源,審修己禦人之要。
帝王之道,盡在于茲,辭翰俱高,珠寶何貴!再三省覽,深用愧嘉。
其所進圖,已令于行坐處張懸,所冀出入看讀,用為鑒戒。
」壬辰,潞州奏,巡檢使陳思讓、監軍向訓破河東賊軍于虒亭。
癸巳,以刑部侍郎司徒诩為戶部侍郎,以左散騎常侍張煦為刑部侍郎,以給事中呂鹹休為左散騎常侍。
甲午,绛州防禦使孫漢英卒。
辛醜,荊南奏,湖南亂,大将軍陸孟俊執僞節度使馬希萼遷于衡州,立希萼弟希崇為留後,将吏二千餘人,遇害者半,牙署庫藏焚燒殆盡。
乙巳,诏并吏部三铨為一铨,委本司長官通判。
丙午,晉州巡檢王萬敢奏,河東劉崇入寇,營于州北。
辛亥,潞州奏,河東賊軍寇境。
乙卯,荊南奏,淮南遣鄂州節度使劉仁贍,以戰船二百艘于今月二十五日入嶽州。
丙辰,诏樞密使王峻率兵援晉州。
丁巳,以左衛将軍申師厚為河西軍節度使、檢校太保。
師厚素與王峻善,及峻貴,師厚羁旅無依,日于峻馬前望塵而拜,會西涼請帥,帝令擇之,無欲去者,峻乃以師厚奏之,師厚亦欣然求往,尋自前鎮将授左衛将軍、檢校工部尚書。
翼日,乃有涼州之命,賜旌節、駝馬、缯帛以遣之。
十一月己未朔,荊南奏,淮南大将邊鎬率兵三萬,自袁州路趨潭州,馬希崇遣從事送牌印,納器仗。
鎬入城,稱武安軍節度使,馬氏諸族及将吏千餘人皆徙于金陵。
甲子夜,東南白虹亘天。
以新晉州節度使王彥超為晉绛行營馬軍都虞候。
乙醜,命王峻出征晉州,帝幸西莊以餞之。
甲戌,日南至,群臣拜表稱賀。
甲申,葬故貴妃張氏。
丁亥,诏:「唐朝五廟,舊在至德宮安置,應屬徽陵莊田園舍,宜令新除右監門将軍李重玉為主。
其緣陵緣廟法物,除合留外,所有金銀器物,充遷葬故淑妃王氏及許王從益外,其餘并給與重玉及尼惠英、惠燈、惠能、惠嚴等。
令重玉以時祀陵廟,務在豐潔。
」重玉,故皇城使李從璨之子,明宗之孫,惠英等亦明宗親屬也,故帝授重玉官秩,令主先祀,恤王者之後也。
十二月戊子朔,诏以劉崇入寇,取當月三日暫幸西京。
庚寅,诏巡幸宜停。
時王峻駐軍陝府,聞帝西巡,遣使馳奏,不勞車駕順動,帝乃止。
乙未,幸西莊。
兗州慕容彥超上言,乞朝觐,诏允之,尋稱部内草寇起,不敢離鎮。
戊申,郓州奏,慕容彥超據城反。
己酉,王峻奏,劉崇逃遁,王師已入晉州。
《宋史·陳思讓傳》:王峻援晉州,以思讓與康延昭分為左右廂排陣使,令率軍自烏嶺路至绛州,與大軍合。
崇燒營遁去,思讓又與藥元福襲破之。
廣順二年春正月戊午朔,不受朝賀,以宿兵在外故也。
庚申,王峻奏,起近鎮丁夫二萬城晉州。
壬戌,修東京羅城,凡役丁夫五萬五千,兩旬而罷。
甲子,以侍衛步軍都指揮使曹英為兗州行營都部署,以齊州防禦使史延韬為副部署,以皇城使向訓為兵馬都監,陳州防禦使藥元福為馬步都虞候,率兵讨慕容彥超。
《隆平集》:慕容彥超盜據兗、海,周祖命曹英為帥,向訓副之,參用藥元福以兵從。
謂元福曰:「已敕英、訓,勿以軍禮見汝。
」及元福至,英、訓皆父事焉。
諸軍入兗州界,不得下路停止村舍,犯者以軍法從事。
丙寅,徐州巡檢供給官張令彬奏,破淮賊于沭陽,斬首千餘級,擒賊将燕敬權。
時慕容彥超求援于淮南,淮南僞主李景發兵援之,師于下邳,聞官軍至,退趨沭陽,遂破之。
庚午,高麗權知國事王昭遣使貢方物。
壬申,鎮州何福進差人部送先擒獲到河東賊軍二百餘人至阙下,诏給巾履衫袴以釋之。
戊寅,徐州部送沭陽所獲賊将燕敬權等四人至阙下,诏賜衣服金帛,放歸本土,敬權等感泣謝罪。
帝召見謂之曰:「夫惡兇邪,獎忠順,天下一也。
我之賊臣,撓亂國法,嬰城作逆,殃及生靈,不意吳人助茲兇惡,非良算也,爾當歸言之于爾君。
」初,漢末遣三司軍将路昌祚于湖南市茶,屬淮南将邊鎬陷長沙,昌祚被賊送金陵。
及敬權自大朝歸,具以帝言告于李景,景乃召昌祚,延坐從容久之,且稱美大朝皇帝聖德廣被,恩沾鄰土,深有依附國家之意。
及罷,遣僞宰相宋齊丘宴昌祚于别館,又令訪昌祚在湖南遭變之時,亡失綱運之數,命依數償之,給茗荈萬八千斤,遣水運至江夏,仍厚給行裝,遣之歸阙。
二月庚寅,府州防卸使折德扆奏,河東賊軍寇境,率州兵破之,斬首二千級。
辛卯,太白經天。
癸巳,以權知高麗國事王昭為高麗國王。
庚子,府州防卸使折德扆奏,收河東界岢岚。
癸卯,诏先獲河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