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一 太祖紀一
關燈
小
中
大
侍,鄴都留守判官王溥為左谏議大夫,并充樞密院直學士。
以元從都押衙鄭仁誨為客省使,知客押牙向訓為宮苑使。
北京留守劉崇遣押牙鞏廷美緻書,求劉赟歸籓。
帝報曰:「朕在澶州之時,軍情推戴之際,先差來直省李光美備見,必想具言,而況遐迩所聞,在後盡當知悉。
湘陰公比在宋州駐泊,見令般取赴京,但勿憂疑,必令得所。
惟公在彼,固請安心,若能同力扶持,别無顧慮,即當便封王爵,永鎮北門,鐵券丹書,必無愛惜。
其諸情素,并令來人口宣。
」遣千牛衛将軍未憲充入契丹使。
先是,去年契丹永康王烏裕寇邢、趙,陷内丘,及回,烏裕遣使與漢隐帝書,《通鑒》:契丹之攻内丘也,死傷頗多,又值月食,軍中多妖異,契丹主不敢深入,引兵還,遣使請和于漢。
使至境上,會朝廷有蕭牆之變,帝定京城,回至澶州,遇蕃使至,遂與入朝。
至是,遣硃憲伴送來使歸蕃,兼緻書叙革命之由,仍以金酒器一副、玉帶一遺烏裕。
晉州節度使王晏殺行軍司馬徐建,以通河東聞。
乙亥,郓州節度使、守太師、兼中書令、齊王高行周進位尚書令;襄州節度使、檢校太師、守太傅、兼中書令、齊國公安審琦進封南陽王;青州節度使、檢校太師、守太保、兼中書令、魏國公符彥卿進封淮陽王,夔州節度使、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檢校太傅王殷加同平章事,充鄴都留守,典軍如故。
丙子,帝赴太平宮,為漢隐帝發喪,百官陪位如儀。
是日,湘陰公元從右都押衙鞏廷美、教練使楊溫等,據徐州以拒命。
帝遣新授節度使王彥超率兵馳赴之,仍賜廷美等敕書。
《通鑒》:帝複遺劉赟書曰:「爰念斯人,盡心于主,足以賞其忠義,何由責以悔尤。
俟新節度入城,當各除刺史,公可更以委曲示之。
」丁醜,荊南高保融奏:去年十一月,朗州節度使馬希萼破潭州;十二月十八日,缢殺馬希廣;至十九日,希萼自稱天策上将軍、武平靜江甯遠等軍節度使、嗣楚王。
戊寅,湘陰公殂。
己卯,以前太師、齊國公馮道為中書令、宏文館大學士;以司徒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宏文館大學士窦貞固為侍中,監修國史;以左仆射、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蘇禹珪為守司空、平章事;夏州節度使李彜興進封隴西郡王,荊南高保融進封渤海郡王,靈武馮晖進封陳留郡王;西京白文珂、兗州慕容彥超、鳳翔趙晖并加兼中書令。
诏王彥超率兵攻徐州。
庚辰,故樞密使、左仆射、平章事楊邠追封恆農郡王,故宋州節度使兼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史宏肇追封鄭王,故三司使、檢校太尉、平章事王章追封郎琊郡王。
是日,诏曰: 朕以眇末之身,托于王公之上,懼德弗類,撫躬靡遑,豈可化未及人而過自奉養,道未方古而不知節量。
與其耗費以勞人,曷若儉約而克己。
昨者所頒赦令,已述至懷。
宮闱服禦之所須,悉從減損;珍巧纖奇之厥貢,并使寝停。
尚有未該,再宜條舉。
應天下州府舊貢滋味食馔之物,所宜除減。
其兩浙進細酒、海味、姜瓜,湖南枕子茶、乳糖、白沙糖、橄榄子,鎮州高公米、水梨,易、定粟子,河東白社梨、米粉、綠豆粉、玉屑?凡子面,永興禦田紅粳米、新大麥面,興平蘇粟子,華州麝香、羚羊角、熊膽、獺肝、硃柿、熊白,河中樹紅棗、五味子、輕錫,同州石钅敖餅,晉、绛葡萄、黃消梨,陝府鳳栖梨,襄州紫姜、新筍、橘子,安州折粳米、糟味,青州水梨,河陽諸雜果子,許州禦李子,鄭州新筍、鵝梨,懷州寒食杏仁,申州襲荷,亳州萆薢,沿淮州郡淮白魚,如聞此等之物,雖皆出于土産,亦有取于民家,未免勞煩,率皆糜費。
加之力役負荷,馳驅道途,積于有司之中,甚為無用之物,今後并不須進奉。
諸州府更有舊例所進食味,其未該者,宜奏取進止。
又诏在朝文武臣僚,各上封事,凡有益國利民之事,速具以聞。
《通鑒》:诏曰:朕生長軍旅,不親學問,未知治天下之道。
文武官有益國利民之術,各具封事以聞,鹹宜直書其事,勿事辭藻。
辛巳,鎮州武行德、晉州王晏、相州張彥成、潞州常思、邠州候章并加兼侍中;以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果州防禦使、檢校太保郭崇為洋州節度使、檢校太傅,典軍如故;以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嶽州防禦使曹英為利州節度使、檢校太傅,典軍如故。
癸未,泾州史懿、延州高允權、滄州王景、永興郭從義、定州孫方簡并加兼侍中,鄜州楊信、同州薛懷讓、貝州王繼宏并加同平章事。
乙酉,華州王饒、河中扈彥珂、鄧州折從阮、邢州劉詞并加同平章事。
丙戌,幸西莊。
潞州奏,得石會關使王延美報,河東劉崇于正月十六日僭号。
丁亥,以前澶州節度使李洪義為宋州節度使,加同平章事;以曹州防禦使、北面行營馬步都排陣使何福進為許州節度使,加檢校太傅;以博州刺史、北面行營右廂排陣使李筠為滑州節度使,加檢校太保。
戊子,有司上言:「準赦書,以晉、漢之胄為二王後,其唐五廟仲祀合廢。
」從之。
庚寅,宗正寺奏:「請以晉、漢故事,遷漢七廟神主入升平宮,行仲享之禮,以漢宗子為三獻。
」從之。
以元從都押衙鄭仁誨為客省使,知客押牙向訓為宮苑使。
北京留守劉崇遣押牙鞏廷美緻書,求劉赟歸籓。
帝報曰:「朕在澶州之時,軍情推戴之際,先差來直省李光美備見,必想具言,而況遐迩所聞,在後盡當知悉。
湘陰公比在宋州駐泊,見令般取赴京,但勿憂疑,必令得所。
惟公在彼,固請安心,若能同力扶持,别無顧慮,即當便封王爵,永鎮北門,鐵券丹書,必無愛惜。
其諸情素,并令來人口宣。
」遣千牛衛将軍未憲充入契丹使。
先是,去年契丹永康王烏裕寇邢、趙,陷内丘,及回,烏裕遣使與漢隐帝書,《通鑒》:契丹之攻内丘也,死傷頗多,又值月食,軍中多妖異,契丹主不敢深入,引兵還,遣使請和于漢。
使至境上,會朝廷有蕭牆之變,帝定京城,回至澶州,遇蕃使至,遂與入朝。
至是,遣硃憲伴送來使歸蕃,兼緻書叙革命之由,仍以金酒器一副、玉帶一遺烏裕。
晉州節度使王晏殺行軍司馬徐建,以通河東聞。
乙亥,郓州節度使、守太師、兼中書令、齊王高行周進位尚書令;襄州節度使、檢校太師、守太傅、兼中書令、齊國公安審琦進封南陽王;青州節度使、檢校太師、守太保、兼中書令、魏國公符彥卿進封淮陽王,夔州節度使、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檢校太傅王殷加同平章事,充鄴都留守,典軍如故。
丙子,帝赴太平宮,為漢隐帝發喪,百官陪位如儀。
是日,湘陰公元從右都押衙鞏廷美、教練使楊溫等,據徐州以拒命。
帝遣新授節度使王彥超率兵馳赴之,仍賜廷美等敕書。
《通鑒》:帝複遺劉赟書曰:「爰念斯人,盡心于主,足以賞其忠義,何由責以悔尤。
俟新節度入城,當各除刺史,公可更以委曲示之。
」丁醜,荊南高保融奏:去年十一月,朗州節度使馬希萼破潭州;十二月十八日,缢殺馬希廣;至十九日,希萼自稱天策上将軍、武平靜江甯遠等軍節度使、嗣楚王。
戊寅,湘陰公殂。
己卯,以前太師、齊國公馮道為中書令、宏文館大學士;以司徒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宏文館大學士窦貞固為侍中,監修國史;以左仆射、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蘇禹珪為守司空、平章事;夏州節度使李彜興進封隴西郡王,荊南高保融進封渤海郡王,靈武馮晖進封陳留郡王;西京白文珂、兗州慕容彥超、鳳翔趙晖并加兼中書令。
诏王彥超率兵攻徐州。
庚辰,故樞密使、左仆射、平章事楊邠追封恆農郡王,故宋州節度使兼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史宏肇追封鄭王,故三司使、檢校太尉、平章事王章追封郎琊郡王。
是日,诏曰: 朕以眇末之身,托于王公之上,懼德弗類,撫躬靡遑,豈可化未及人而過自奉養,道未方古而不知節量。
與其耗費以勞人,曷若儉約而克己。
昨者所頒赦令,已述至懷。
宮闱服禦之所須,悉從減損;珍巧纖奇之厥貢,并使寝停。
尚有未該,再宜條舉。
應天下州府舊貢滋味食馔之物,所宜除減。
其兩浙進細酒、海味、姜瓜,湖南枕子茶、乳糖、白沙糖、橄榄子,鎮州高公米、水梨,易、定粟子,河東白社梨、米粉、綠豆粉、玉屑?凡子面,永興禦田紅粳米、新大麥面,興平蘇粟子,華州麝香、羚羊角、熊膽、獺肝、硃柿、熊白,河中樹紅棗、五味子、輕錫,同州石钅敖餅,晉、绛葡萄、黃消梨,陝府鳳栖梨,襄州紫姜、新筍、橘子,安州折粳米、糟味,青州水梨,河陽諸雜果子,許州禦李子,鄭州新筍、鵝梨,懷州寒食杏仁,申州襲荷,亳州萆薢,沿淮州郡淮白魚,如聞此等之物,雖皆出于土産,亦有取于民家,未免勞煩,率皆糜費。
加之力役負荷,馳驅道途,積于有司之中,甚為無用之物,今後并不須進奉。
諸州府更有舊例所進食味,其未該者,宜奏取進止。
又诏在朝文武臣僚,各上封事,凡有益國利民之事,速具以聞。
《通鑒》:诏曰:朕生長軍旅,不親學問,未知治天下之道。
文武官有益國利民之術,各具封事以聞,鹹宜直書其事,勿事辭藻。
辛巳,鎮州武行德、晉州王晏、相州張彥成、潞州常思、邠州候章并加兼侍中;以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果州防禦使、檢校太保郭崇為洋州節度使、檢校太傅,典軍如故;以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嶽州防禦使曹英為利州節度使、檢校太傅,典軍如故。
癸未,泾州史懿、延州高允權、滄州王景、永興郭從義、定州孫方簡并加兼侍中,鄜州楊信、同州薛懷讓、貝州王繼宏并加同平章事。
乙酉,華州王饒、河中扈彥珂、鄧州折從阮、邢州劉詞并加同平章事。
丙戌,幸西莊。
潞州奏,得石會關使王延美報,河東劉崇于正月十六日僭号。
丁亥,以前澶州節度使李洪義為宋州節度使,加同平章事;以曹州防禦使、北面行營馬步都排陣使何福進為許州節度使,加檢校太傅;以博州刺史、北面行營右廂排陣使李筠為滑州節度使,加檢校太保。
戊子,有司上言:「準赦書,以晉、漢之胄為二王後,其唐五廟仲祀合廢。
」從之。
庚寅,宗正寺奏:「請以晉、漢故事,遷漢七廟神主入升平宮,行仲享之禮,以漢宗子為三獻。
」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