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一 太祖紀一

關燈
訓齊師旅,固護邊陲,隻将身許國家,不以賊遺君父。

    外憂少息,内患俄生,群小連謀,大臣遇害,棟梁既壞,社稷将傾。

    朕方在籓維,以遭讒構。

    逃一生于萬死,徑赴阙庭;枭四罪于九衢,幸安區宇。

    将延漢祚,擇立劉宗,征命已行,軍情忽變。

    朕以衆庶所迫,逃避無由,扶擁至京,尊戴為主。

    重以中外勸進,方嶽推崇, 喊雖順于群心,臨禦實慚于涼德。

    改元建号,祗率于舊章;革故鼎新,宜覃于霈澤。

     朕本姬室之遠裔,虢叔之後昆,積慶累功,格天光表,盛德既延于百世,大命複集于眇躬,今建國宜以大周為号,可改漢乾祐四年為廣順元年。

    自正月五日昧爽已前,應天下罪人,常赦所不原者,鹹赦除之。

    故樞密使楊邠、侍衛都指揮使史宏肇、三司使王章等,以勞定國,盡節緻君,千載逢時,一旦同命,悲感行路,憤結重泉,雖尋雪于沈冤,宜更伸于渥澤,并可加等追贈,備禮歸葬,葬事官給,仍訪子孫叙用。

    其餘同遭枉害者,亦與追贈。

    馬步諸軍将士等,戮力葉誠,輸忠效義,先則平持内難,後乃推戴朕躬,言念勳勞,所宜旌賞。

    其原屬将士等,各與等第,超加恩命,仍賜功臣名号,已帶功臣者别與改賜。

    應左降官,未量移者與量移,已量移者與複資,已複資者量加叙錄。

    亡官失爵之人,宜與齒用,配流徒役人,并許放還。

    諸處有犯罪逃亡之人,及山林草寇等,一切不問,如赦到後一月不歸本業者,複罪如初。

    内外前任、見任文武官僚緻仕官,各與加恩。

    應在朝文武臣僚、内諸司使、諸道行軍副使、籓方馬步都指揮使,如父母在,未有恩澤者即與恩澤,已有者更與恩澤;如亡沒,未曾追封贈者亦與封贈,已封贈者更與封贈。

     應天下州縣,所欠乾祐元年、二年已前夏秋殘稅及沿征物色,并三年夏稅諸色殘欠,并與除放。

    澶州已來,官路兩邊共二十裡内,并乾祐三年殘稅欠稅,并與除放。

    應河北沿邊州縣,自去年九月後來,曾經契丹蹂踐處,其人戶應欠乾祐三年終已前積年殘欠諸色稅物,并與除放。

    應系三司主持錢谷敗阙場院官取乾祐元年終已前征納外,灼然無抵當者,委三司分析聞奏。

    天下倉場、庫務,宜令節度使專切钤轄,掌納官吏一依省條指揮,不得别納鬥餘、秤耗,舊來所進羨餘物色,今後一切停罷。

      應乘輿服禦之物,不得過為華飾,宮闱器用,務從樸素,大官常膳,一切減損。

    諸道所有進奉,以助軍國之費,其珍巧纖華及奇禽異獸鷹犬之類,不得辄有獻貢,諸無用之物、不急之務,并宜停罷。

    帝王之道,德化為先,崇飾虛名,朕所不取,苟緻治之未洽,雖多端以奚為!今後諸道所有祥瑞,不得辄有奏獻。

     古者用刑,本期止辟,今茲作法,義切禁非。

    蓋承弊之時,非猛則奸兇難制;及知勸之後,在寬則典憲得宜。

    相時而行,庶臻中道。

    今後應犯竊盜賊贓及和奸者,并依晉天福元年已前條制施行。

    應諸犯罪人等,除反逆罪外,其罪并不得籍沒家産、誅及骨肉,一依格令處分。

     天下諸侯,皆有親戚,自可慎擇委任,必當克效參裨。

    朝廷選差,理或未當,宜矯前失,庶葉通規。

    其先于在京諸司差軍将充諸州郡元從都押衙、孔目官、内知客等,并可停廢,仍勒卻還舊處職役。

    近代帝王陵寝,合禁樵采。

    唐莊宗、明宗、晉高祖,各置守陵十戶,以近陵人戶充。

    漢高祖皇帝陵署職員及守宮人,時日薦飨,并守陵人戶等,一切如故。

    仍以晉、漢之胄為二王後,委中書門下處分雲。

     司天上言:「今國家建号,以木德代水,準經法國以姓墓為臘,請以未日為臘。

    」從之。

    時議者曰:「昔武王勝殷,歲集于房,國家受命,金、木集于房。

    文王厄羑裡,而卦遇明夷,帝脫于鄴,大衍之數,複得明夷,則周為國号,符于文、武矣。

    」先是,丁未年夏六月,土、金、木、火四星聚于張,占者雲,當有帝王興于周者。

    故漢祖建國,由平陽、陝服趨洛陽以應之,及隐帝将嗣位,封周王以符其事。

    而帝以姬虢之胄,複繼宗周,而天下之契炳然矣。

    昔武王以木德王天下,宇文周亦承木德,而三朝皆以木代水,不其異乎! 戊辰,前曹州防禦使何福進受宣權許州節度使,前複州防禦使王彥超受宣權徐州節度使,前澶州節度使李洪義受宣權宋州節度使。

    己巳,上漢太後尊号曰昭聖皇太後。

    是日,诏有司擇日為故主發哀。

    《五代會要》載原敕雲:漢高祖為義帝發喪,魏明帝正禅陵尊号,一時達禮,千古所稱,況朕久事前朝,常參大政,雖遷虞事夏,見奪于群情,而四海九州,鹹知予夙志。

    宜令所司擇日為故主舉哀,仍備山陵葬禮。

    辛未,有司上言:「皇帝為故主舉哀日,服缟素,直領深衣、腰绖等。

    成服畢祭奠,不視朝七日,坊市禁音樂。

    文武内外臣僚成服後,每日赴太平宮臨,三日止,七日釋服。

    至山陵啟攢塗日,服初服,輴車出城,班辭釋服。

    」從之。

    壬申,前博州刺史李筠受宣權滑州節度使。

    癸酉,樞密使、檢校太傅王峻加同平章事;以前澶州節度使李洪義為宋州節度使,加同平章事。

    以滑州節度副使陳觀為左散騎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