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九 列傳四
關燈
小
中
大
史宏肇,字化元,鄭州荥澤人也。
父潘,本田家。
宏肇少遊俠無行,拳勇健步,日行二百裡,走及奔馬。
梁末,每七戶出一兵,宏肇在籍中,後隸本州開道都,選入禁軍。
嘗在晉祖麾下,遂留為親從,及踐阼,用為控鶴小校。
高祖鎮太原,奏請從行,升為牙校,後置武節左右指揮,以宏肇為都将,遙領雷州刺史。
高祖建号之初,代州王晖叛,以城歸契丹,宏肇征之,一鼓而拔,尋授許州節度使,充侍衛步軍都指揮使。
會王守恩以上黨求附,契丹主命大将耿崇美率衆登太行,欲取上黨,高祖命宏肇以軍應援。
軍至潞州,契丹退去,翟令奇以澤州迎降。
會河陽武行德遣人迎宏肇,遂率衆南下,與行德合。
故高祖由蒲、陝赴洛如歸,宏肇前鋒之功也。
宏肇嚴毅寡言,部轄軍衆,有過無舍,兵士所至,秋毫不犯。
部下有指揮使,嘗因指使少不從命,宏肇立撾殺之,将吏股栗,以至平定兩京,無敢幹忤。
從駕征鄴回,加同平章事,充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兼鎮宋州。
高祖大漸,與樞密使楊邠、周太祖、蘇逢吉等同受顧命。
隐帝嗣位,加檢校太師、兼侍中。
居無何,河中、永興、鳳翔連橫謀叛,關輔大擾,朝廷日有征發,群情憂揣,亦有不逞之徒,妄構虛語,流布京師。
宏肇都轄禁軍,警衛都邑,專行刑殺,略無顧避,無賴之輩,望風匿迹,路有遺棄,人不敢取。
然而不問罪之輕重,理之所在,但雲有犯,便處極刑,枉濫之家,莫敢上訴。
巡司軍吏,因緣為奸,嫁禍脅人,不可勝紀。
《宋史·邊歸谠傳》:史宏肇怙權專殺,闾裡告讦成風,歸谠言曰:「迩來有匿名書及言風聞事,構害良善,有傷風化,遂使貪吏得以報複私怨,讒夫得以肆其虛誕。
請明行條制,禁遏誣罔,凡顯有披論,具陳姓名。
其匿名書及風聞事者,并見止絕。
」論者韪之。
時太白晝見,民有仰觀者,為坊正所拘,立斷其腰領。
又有醉民抵忤一軍士,則誣以訛言棄市。
其他斷舌、決口、斫筋、折足者,僅無虛日。
故相李崧為部曲誣告,族戮于市,取其幼女為婢。
自是仕宦之家畜仆隸者,皆以姑息為意,而舊勳故将失勢之後,為厮養輩之所脅制者,往往有之。
軍司孔目吏解晖,性狡而酷,凡有推劾,随意鍛煉。
人有抵軍禁者,被其苦楚,無不自誣以求死所,都人遇之,莫敢仰視。
有燕人何福殷者,以商販為業。
嘗以十四萬市得玉枕,遣家僮及商人李進賣于淮南,易茗而回。
家僮無行,隐福殷貨财數十萬,福殷責其償,不伏,遂杖之。
未幾,家僮詣宏肇上變,言契丹主之入汴也,趙延壽遣福殷赍玉枕陰遺淮南,以緻誠意。
宏肇即日遣捕福殷等系之。
解晖希旨,榜掠備至,福殷自誣,連罪者數輩,并棄市。
妻女為宏肇帳下分取之,其家财籍沒。
宏肇不喜賓客,嘗言:「文人難耐,輕我輩,謂我輩為卒,可恨可恨!」宏肇所領睢陽,其屬府公利,委親吏楊乙就府檢校,貪戾兇橫,負勢生事,吏民畏之,副戎已下,望風展敬。
聚劍刻剝,無所不至,月率萬缗,以輸宏肇,一境之内,嫉之如仇。
《東都事略·薛居正傳》:史宏肇領侍衛親軍,威震人主,殘忍自恣,人莫敢忤其意。
其部下吏告民犯鹽禁,法當死。
居正疑其不實,召诘之,乃其吏以私憾而誣之也。
逮捕吏鞫之,具伏,以吏抵法。
宏肇雖怒甚,竟亦無以屈也。
周太祖平河中班師,推功于衆,以宏肇有翊衛鎮重之功,言之于隐帝,即授兼中書令。
隐帝自關西賊平之後,昵近小人,太後親族,頗行幹托,宏肇與楊邠甚不平之。
太後有故人子求補軍職,宏肇怒而斬之。
帝始聽樂,賜教坊使玉帶,諸伶官錦袍,往謝宏肇,宏肇讓之曰:「健兒為國戍邊,忍寒冒暑,未能遍有沾賜,爾輩何功,敢當此賜!」盡取袍帶還官,其兇戾如此。
周太祖有鎮鄴之命,宏肇欲兼領機樞之任,蘇逢吉異其議,宏肇忿之。
翌日,因窦貞固飲會,貴臣悉集,宏肇厲色舉爵屬周太祖曰:「昨晨廷論,一何同異!今日與弟飲此。
」楊邠、蘇逢吉亦舉大爵曰:「此國家之事也,何足介意!」俱飲釂。
宏肇又厲聲言曰:「安朝廷,定禍亂,直須長槍大劍,至如毛錐子,焉足用哉!」三司使王章曰:「雖有長槍大劍,若無毛錐子,贍軍财賦,自何而集?」宏肇默然,少頃而罷。
未幾,三司使王章于其第張酒樂,時宏肇與宰相、樞密使及内客省使閻晉卿等俱會。
酒酣,為手勢令,宏肇不熟其事,而閻晉卿坐次宏肇,屢教之。
蘇逢吉戲宏肇曰
父潘,本田家。
宏肇少遊俠無行,拳勇健步,日行二百裡,走及奔馬。
梁末,每七戶出一兵,宏肇在籍中,後隸本州開道都,選入禁軍。
嘗在晉祖麾下,遂留為親從,及踐阼,用為控鶴小校。
高祖鎮太原,奏請從行,升為牙校,後置武節左右指揮,以宏肇為都将,遙領雷州刺史。
高祖建号之初,代州王晖叛,以城歸契丹,宏肇征之,一鼓而拔,尋授許州節度使,充侍衛步軍都指揮使。
會王守恩以上黨求附,契丹主命大将耿崇美率衆登太行,欲取上黨,高祖命宏肇以軍應援。
軍至潞州,契丹退去,翟令奇以澤州迎降。
會河陽武行德遣人迎宏肇,遂率衆南下,與行德合。
故高祖由蒲、陝赴洛如歸,宏肇前鋒之功也。
宏肇嚴毅寡言,部轄軍衆,有過無舍,兵士所至,秋毫不犯。
部下有指揮使,嘗因指使少不從命,宏肇立撾殺之,将吏股栗,以至平定兩京,無敢幹忤。
從駕征鄴回,加同平章事,充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兼鎮宋州。
高祖大漸,與樞密使楊邠、周太祖、蘇逢吉等同受顧命。
隐帝嗣位,加檢校太師、兼侍中。
居無何,河中、永興、鳳翔連橫謀叛,關輔大擾,朝廷日有征發,群情憂揣,亦有不逞之徒,妄構虛語,流布京師。
宏肇都轄禁軍,警衛都邑,專行刑殺,略無顧避,無賴之輩,望風匿迹,路有遺棄,人不敢取。
然而不問罪之輕重,理之所在,但雲有犯,便處極刑,枉濫之家,莫敢上訴。
巡司軍吏,因緣為奸,嫁禍脅人,不可勝紀。
《宋史·邊歸谠傳》:史宏肇怙權專殺,闾裡告讦成風,歸谠言曰:「迩來有匿名書及言風聞事,構害良善,有傷風化,遂使貪吏得以報複私怨,讒夫得以肆其虛誕。
請明行條制,禁遏誣罔,凡顯有披論,具陳姓名。
其匿名書及風聞事者,并見止絕。
」論者韪之。
時太白晝見,民有仰觀者,為坊正所拘,立斷其腰領。
又有醉民抵忤一軍士,則誣以訛言棄市。
其他斷舌、決口、斫筋、折足者,僅無虛日。
故相李崧為部曲誣告,族戮于市,取其幼女為婢。
自是仕宦之家畜仆隸者,皆以姑息為意,而舊勳故将失勢之後,為厮養輩之所脅制者,往往有之。
軍司孔目吏解晖,性狡而酷,凡有推劾,随意鍛煉。
人有抵軍禁者,被其苦楚,無不自誣以求死所,都人遇之,莫敢仰視。
有燕人何福殷者,以商販為業。
嘗以十四萬市得玉枕,遣家僮及商人李進賣于淮南,易茗而回。
家僮無行,隐福殷貨财數十萬,福殷責其償,不伏,遂杖之。
未幾,家僮詣宏肇上變,言契丹主之入汴也,趙延壽遣福殷赍玉枕陰遺淮南,以緻誠意。
宏肇即日遣捕福殷等系之。
解晖希旨,榜掠備至,福殷自誣,連罪者數輩,并棄市。
妻女為宏肇帳下分取之,其家财籍沒。
宏肇不喜賓客,嘗言:「文人難耐,輕我輩,謂我輩為卒,可恨可恨!」宏肇所領睢陽,其屬府公利,委親吏楊乙就府檢校,貪戾兇橫,負勢生事,吏民畏之,副戎已下,望風展敬。
聚劍刻剝,無所不至,月率萬缗,以輸宏肇,一境之内,嫉之如仇。
《東都事略·薛居正傳》:史宏肇領侍衛親軍,威震人主,殘忍自恣,人莫敢忤其意。
其部下吏告民犯鹽禁,法當死。
居正疑其不實,召诘之,乃其吏以私憾而誣之也。
逮捕吏鞫之,具伏,以吏抵法。
宏肇雖怒甚,竟亦無以屈也。
周太祖平河中班師,推功于衆,以宏肇有翊衛鎮重之功,言之于隐帝,即授兼中書令。
隐帝自關西賊平之後,昵近小人,太後親族,頗行幹托,宏肇與楊邠甚不平之。
太後有故人子求補軍職,宏肇怒而斬之。
帝始聽樂,賜教坊使玉帶,諸伶官錦袍,往謝宏肇,宏肇讓之曰:「健兒為國戍邊,忍寒冒暑,未能遍有沾賜,爾輩何功,敢當此賜!」盡取袍帶還官,其兇戾如此。
周太祖有鎮鄴之命,宏肇欲兼領機樞之任,蘇逢吉異其議,宏肇忿之。
翌日,因窦貞固飲會,貴臣悉集,宏肇厲色舉爵屬周太祖曰:「昨晨廷論,一何同異!今日與弟飲此。
」楊邠、蘇逢吉亦舉大爵曰:「此國家之事也,何足介意!」俱飲釂。
宏肇又厲聲言曰:「安朝廷,定禍亂,直須長槍大劍,至如毛錐子,焉足用哉!」三司使王章曰:「雖有長槍大劍,若無毛錐子,贍軍财賦,自何而集?」宏肇默然,少頃而罷。
未幾,三司使王章于其第張酒樂,時宏肇與宰相、樞密使及内客省使閻晉卿等俱會。
酒酣,為手勢令,宏肇不熟其事,而閻晉卿坐次宏肇,屢教之。
蘇逢吉戲宏肇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