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八 列傳三
關燈
小
中
大
州人也。
少拳勇,潞帥李嗣昭倚為親信,事唐莊宗、明宗,繼為禁軍裨校。
清泰中,會晉高祖引契丹為援,與朝廷隔絕,遂歸晉祖。
天福初,授趙州刺史,入為奉國軍都指揮使,出刺曹州。
開運初,遷耀州團練使。
高祖至東京,授洺州刺史,漢球以目疾年高辭郡,帝曰:「廣平小郡,卿卧理有餘,無以疾辭。
」至郡未期,複以目疾請代而免。
乾祐二年秋,卒于京師。
漢球雖出自行伍,然長于撫理,常以掊斂為戒,民懷其惠,身死之日,家無餘财。
有管回者,漢球守郡日,辟為判官。
及漢球卒于汴,回在洺州未之知,一日,忽謂所親曰:「太保遣人召我。
」遂沐浴,新衣冠,無疾瞑目而終。
家人不知其故,後數日,方聞漢球卒。
張瓘,同州車渡村人,故太原監軍使承業之猶子也。
承業,《唐書》有傳。
唐天祐中,承業佐唐武皇、莊宗有功,甚見委遇,瓘聞之,與昆仲五人,自故裡奔于太原,莊宗皆任用之。
瓘天祐十三年補麟州刺史。
承業治家嚴毅,小過無所容恕,一侄為磁州副使,以其殺河西賣羊客,承業立捕斬之。
常誡瓘等曰:「汝車渡村百姓劉開道下賊,慣作非為,今須改行,若故态不除,死無日矣。
」故瓘所至不敢誅求。
晉天福中,為密州刺史,秩滿入居環衛。
乾祐三年夏,卒于官,辍視朝一日。
李殷,薊州人也。
自後唐莊宗、明宗、晉高祖朝,以偏校遞遷,曆官至檢校司徒,累為郡守。
性沈厚,所莅無苛暴之名。
晉少帝禦契丹于澶淵,殷典禁旅,駕還,授鄜州留後,俄加檢校太保。
開運中,授定州節度使,将行,啟少帝曰:「臣之此行,破敵必矣。
」衆皆壯其言,及至郡,威略無聞,敵再至,首納降款。
後随契丹至常山,常山将耶律嘉哩遣殷與契丹首領楊安,同拒我師于洺水,俄而安退,殷以橐裝駝馬遺安。
安既北走,殷匿于丘墓獲免,馳以歸我。
高祖嘉其首赴朝阙,及魏州平,以甘陵乏帥,乃命殷為貝州節度使,加檢校太傅。
乾祐初,卒于鎮。
诏贈太師。
劉在明,幽州人。
少有膽氣,本州節度使劉守光用為親信,出為平塞軍使。
守光敗,歸于太原,唐莊宗收為列校。
明宗時,為捧聖左廂都指揮使,領和州刺史。
從幸汴州,至荥陽,聞硃守殷叛,用為前鋒。
至汴城,率先登城,賊平,授汴州馬步軍都指揮使。
應順初,為貝州刺史。
明年,移趙州,兼北面行營馬軍都指揮使,以軍戍易州。
清泰末,幽州節度使趙德鈞引軍赴團柏谷,路由易州,取在明軍從。
及德鈞兵敗,在明奔歸懷州,唐末帝令與苌從簡同守河陽。
晉祖至,乃迎之,京都事定,出為單州刺史。
天福中,李金全以安州叛,在明從李守貞攻之,大破淮賊,以功授安州防禦使,明年,移绛州。
楊光遠據青州叛,召為行營馬步軍都指揮使,領齊州防禦使。
青州平,遷相州留後,曆邢州、晉州留後。
《通鑒》:契丹入汴,建雄留後劉在明朝于契丹,以節度副使駱知朗知州事。
高祖踐阼,授幽州道行營都部署。
時契丹守中山,在明出師經略,契丹乃棄城而去,遂授鎮州留後。
乾祐元年五月,正授鎮州節度使。
六月,以疾卒于鎮。
贈侍中。
馬萬,澶州人也。
少從軍,善水遊。
唐莊宗與梁軍對壘于河上,莊宗于德勝渡夾河立南北寨。
會梁軍急攻南寨,于中流聯戰艦以絕援路,晝夜攻城者三日,寨将氏延賞告急于莊宗。
莊宗隔河望敵,無如之何,乃召人能水遊破賊者。
時萬兄弟皆應募,遂潛行入南寨,往來者三,又助燒船艦,汴軍遂退。
由此升為水軍小校,漸典禁軍,遙領刺史,累遷奉國左廂都指揮使、泗州防禦使。
晉天福二年夏,範延光叛于鄴,牙将孫銳率兵至黎陽,朝廷遣侍衛馬軍都指揮使白奉進領兵渡滑州,萬亦預其行。
時滑州節度使符彥饒潛通鄴下,殺白奉進于牙署。
萬領本軍兵士将助亂,會奉國右廂都指揮使盧順密亦以兵至,谕以逆順,萬不得已,與順密急趨公府,執彥饒生送阙下。
朝廷即以萬為滑州節度使,而盧順密酬之甚淺。
居無何,晉高祖稍知其事,即以順密為泾州兵馬留後,漸薄于萬。
萬鎮鄧州,未幾罷鎮,授上将軍,以目疾緻仕。
乾祐三年四月卒。
辍視
少拳勇,潞帥李嗣昭倚為親信,事唐莊宗、明宗,繼為禁軍裨校。
清泰中,會晉高祖引契丹為援,與朝廷隔絕,遂歸晉祖。
天福初,授趙州刺史,入為奉國軍都指揮使,出刺曹州。
開運初,遷耀州團練使。
高祖至東京,授洺州刺史,漢球以目疾年高辭郡,帝曰:「廣平小郡,卿卧理有餘,無以疾辭。
」至郡未期,複以目疾請代而免。
乾祐二年秋,卒于京師。
漢球雖出自行伍,然長于撫理,常以掊斂為戒,民懷其惠,身死之日,家無餘财。
有管回者,漢球守郡日,辟為判官。
及漢球卒于汴,回在洺州未之知,一日,忽謂所親曰:「太保遣人召我。
」遂沐浴,新衣冠,無疾瞑目而終。
家人不知其故,後數日,方聞漢球卒。
張瓘,同州車渡村人,故太原監軍使承業之猶子也。
承業,《唐書》有傳。
唐天祐中,承業佐唐武皇、莊宗有功,甚見委遇,瓘聞之,與昆仲五人,自故裡奔于太原,莊宗皆任用之。
瓘天祐十三年補麟州刺史。
承業治家嚴毅,小過無所容恕,一侄為磁州副使,以其殺河西賣羊客,承業立捕斬之。
常誡瓘等曰:「汝車渡村百姓劉開道下賊,慣作非為,今須改行,若故态不除,死無日矣。
」故瓘所至不敢誅求。
晉天福中,為密州刺史,秩滿入居環衛。
乾祐三年夏,卒于官,辍視朝一日。
李殷,薊州人也。
自後唐莊宗、明宗、晉高祖朝,以偏校遞遷,曆官至檢校司徒,累為郡守。
性沈厚,所莅無苛暴之名。
晉少帝禦契丹于澶淵,殷典禁旅,駕還,授鄜州留後,俄加檢校太保。
開運中,授定州節度使,将行,啟少帝曰:「臣之此行,破敵必矣。
」衆皆壯其言,及至郡,威略無聞,敵再至,首納降款。
後随契丹至常山,常山将耶律嘉哩遣殷與契丹首領楊安,同拒我師于洺水,俄而安退,殷以橐裝駝馬遺安。
安既北走,殷匿于丘墓獲免,馳以歸我。
高祖嘉其首赴朝阙,及魏州平,以甘陵乏帥,乃命殷為貝州節度使,加檢校太傅。
乾祐初,卒于鎮。
诏贈太師。
劉在明,幽州人。
少有膽氣,本州節度使劉守光用為親信,出為平塞軍使。
守光敗,歸于太原,唐莊宗收為列校。
明宗時,為捧聖左廂都指揮使,領和州刺史。
從幸汴州,至荥陽,聞硃守殷叛,用為前鋒。
至汴城,率先登城,賊平,授汴州馬步軍都指揮使。
應順初,為貝州刺史。
明年,移趙州,兼北面行營馬軍都指揮使,以軍戍易州。
清泰末,幽州節度使趙德鈞引軍赴團柏谷,路由易州,取在明軍從。
及德鈞兵敗,在明奔歸懷州,唐末帝令與苌從簡同守河陽。
晉祖至,乃迎之,京都事定,出為單州刺史。
天福中,李金全以安州叛,在明從李守貞攻之,大破淮賊,以功授安州防禦使,明年,移绛州。
楊光遠據青州叛,召為行營馬步軍都指揮使,領齊州防禦使。
青州平,遷相州留後,曆邢州、晉州留後。
《通鑒》:契丹入汴,建雄留後劉在明朝于契丹,以節度副使駱知朗知州事。
高祖踐阼,授幽州道行營都部署。
時契丹守中山,在明出師經略,契丹乃棄城而去,遂授鎮州留後。
乾祐元年五月,正授鎮州節度使。
六月,以疾卒于鎮。
贈侍中。
馬萬,澶州人也。
少從軍,善水遊。
唐莊宗與梁軍對壘于河上,莊宗于德勝渡夾河立南北寨。
會梁軍急攻南寨,于中流聯戰艦以絕援路,晝夜攻城者三日,寨将氏延賞告急于莊宗。
莊宗隔河望敵,無如之何,乃召人能水遊破賊者。
時萬兄弟皆應募,遂潛行入南寨,往來者三,又助燒船艦,汴軍遂退。
由此升為水軍小校,漸典禁軍,遙領刺史,累遷奉國左廂都指揮使、泗州防禦使。
晉天福二年夏,範延光叛于鄴,牙将孫銳率兵至黎陽,朝廷遣侍衛馬軍都指揮使白奉進領兵渡滑州,萬亦預其行。
時滑州節度使符彥饒潛通鄴下,殺白奉進于牙署。
萬領本軍兵士将助亂,會奉國右廂都指揮使盧順密亦以兵至,谕以逆順,萬不得已,與順密急趨公府,執彥饒生送阙下。
朝廷即以萬為滑州節度使,而盧順密酬之甚淺。
居無何,晉高祖稍知其事,即以順密為泾州兵馬留後,漸薄于萬。
萬鎮鄧州,未幾罷鎮,授上将軍,以目疾緻仕。
乾祐三年四月卒。
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