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五 隐帝紀下
關燈
小
中
大
徽南院使王峻為樞密使,右神武統軍袁鳷為宣徽南院使,陳州刺史李穀權判三司,步軍都指揮使王殷為侍衛親軍馬步都指揮使,護聖左廂都指揮使郭崇為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奉國左廂都指揮使曹英為侍衛步軍都指揮使。
鎮州、邢州馳奏,契丹寇洺州,陷内丘縣。
時契丹永康王烏裕率部族兩道入邊,内丘城小而固,契丹攻之,五日不下,敵人傷者甚衆。
時有官軍五百,在城防戍,攻急,官軍降于敵,屠其城而去。
《遼史·世宗紀》:十月,自将南伐,攻下安平、内丘、束鹿等城,大獲而還。
庚寅,樞密使郭威奏,左軍巡勘得飛龍使後贊款伏,與蘇逢吉、李業、閻晉卿、聶文進、郭允明等同謀,令散員都虞候奔德等下手殺害史宏肇等。
權開封尹劉铢具伏,朋附李業為亂,屠害将相家屬。
其劉铢等準诰旨處置訖,并蘇逢吉、郭允明、閻晉卿、聶文進首級,并枭于南北市,其骨肉放棄。
辛卯,河北諸州馳報,契丹深入。
太後诰曰:「王室多故,邊境未甯,内難雖平,外寇仍熾。
據北面奏報,強敵奔沖,繼發兵師,未聞平殄,須勞上将,暫自臨戎。
宜令樞密使郭威部署大軍,早謀掩擊。
其軍國庶事,權委宰臣窦貞固、蘇禹珪、樞密使王峻等商量施行。
在京馬步兵 士,委王殷都大提舉。
十二月甲午朔,郭威領大軍北征。
丁酉,以翰林學士、尚書戶部侍郎、知制诰範質為樞密副使。
《東都事略》:周太祖征李守貞,每朝廷遣使赍诏,處分軍事,皆中機會,太祖問:「誰為此辭?」使者以範質對,太祖曰:「宰相器也。
」太祖起兵入京師,遽令草太後诰及議迎湘陰公儀注。
乃白太後,以質為兵部侍郎、樞密副使。
陝州李洪信奏,馬步都指揮使聶召、奉國指揮使楊德、護聖指揮使康審澄等,與節度使判官路濤、掌書記張洞、都押衙楊紹勍等,同情謀叛,并殺之。
惟康審澄夜中放火斬關,奔歸京師。
初,朝議以諸道方鎮皆是勳臣,不谙政理,其都押衙孔目官,令三司軍将内選才補之,籓帥不悅,故洪信因朝廷多故,誣奏加害焉。
壬寅,湖南上言,朗州馬希萼引五谿蠻及淮南洪州軍來攻當道,望量差兵士于淮境牽引。
乙巳,遣前淄州刺史陳恩讓領軍入淮南界,以便宜進取。
辛亥,遣宰相蘇禹珪及朝臣十員,往宋州迎奉嗣君。
壬子,樞密使郭威次澶州,何福進已下及諸軍将士,扶擁威請為天子,即日南還。
威上章于太後,言為諸軍所迫班師。
庚申,威至北郊,駐軍于臯門村。
許州巡檢、前申州刺史馬铎奏,節度使劉信自殺。
壬戌,奉太後诰,命樞密使侍中郭威監國,中外庶事,并取監國處分。
先是,樞密使王峻以湘陰公已在宋州,慮聞澶州之事,左右變生,遣侍衛馬軍指揮使郭崇率七百騎往衛之。
《東都事略·郭崇傳》:王峻遣崇率七百騎拒?,遇于睢陽,崇曰:「澶州兵變,遣崇來衛乘輿,非有他也。
」具言軍情有屬,天命已定,?執崇手而泣,崇即送?就館。
己未,太後诰曰:「比者,樞密使郭威,志安社稷,議立長君,以徐州節度使赟,高祖近親,立為漢嗣,爰自籓鎮,征赴京師。
雖诰命尋行,而軍情不附,天道在北,人心靡東,适當改蔔之初,俾膺分土之命。
赟可降授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上柱國,封湘陰公,食邑三千戶,食實封五百戶。
」 明年正月丁卯,太後诰,奉符寶于監國,可即皇帝位。
周太祖踐阼,奉太後為母,遷于西宮,上尊号曰昭聖太後。
是月十五日,周太祖與百僚詣帝殡宮,成服親奠,不視朝七日。
又诏太常定谥曰「隐」。
以其年八月二日,複遣前宗正卿劉皞護靈輴,備儀仗,葬于許州陽翟縣之颍陵,祔神主于高祖之寝宮。
帝姿貌白晰,眉目疏朗,未即位時,目多閃掣,唾洟不止,即位之始,遽無此态,及内難将作,複如故。
帝自關西平定之後,稍自驕易,然畏憚大臣,未至縱恣。
嘗因乾象差忒,宮中或有怪異,召司天監趙延乂訊其休咎,延乂對以修德即無患,既退,遣中使就問延乂曰:「何者為德?」延乂勸讀《貞觀政要》。
迩後與聶文進、郭允明、後贊狎習,信其邪說,以至于敗。
高祖之征鄴城也,一日,帝語太祖曰:「我夜來夢爾為驢,負我升天,既舍爾,俄變為龍,舍我南去,是何祥也?」周太祖撫掌而笑。
冥符肸蚃,豈偶然哉! 史臣曰:隐帝以尚幼之年,嗣新造之業。
受命之主,德非禹、湯;輔政之臣,複非伊、呂。
将欲保延洪之運,守不拔之基,固不可得也。
然西摧三叛,雖僅滅于欃槍,而内稔群兇,俄自取于狼狽。
自古覆宗絕祀之速者,未有如帝之甚也。
噫!蓋人謀之弗臧,非天命之遽奪也。
鎮州、邢州馳奏,契丹寇洺州,陷内丘縣。
時契丹永康王烏裕率部族兩道入邊,内丘城小而固,契丹攻之,五日不下,敵人傷者甚衆。
時有官軍五百,在城防戍,攻急,官軍降于敵,屠其城而去。
《遼史·世宗紀》:十月,自将南伐,攻下安平、内丘、束鹿等城,大獲而還。
庚寅,樞密使郭威奏,左軍巡勘得飛龍使後贊款伏,與蘇逢吉、李業、閻晉卿、聶文進、郭允明等同謀,令散員都虞候奔德等下手殺害史宏肇等。
權開封尹劉铢具伏,朋附李業為亂,屠害将相家屬。
其劉铢等準诰旨處置訖,并蘇逢吉、郭允明、閻晉卿、聶文進首級,并枭于南北市,其骨肉放棄。
辛卯,河北諸州馳報,契丹深入。
太後诰曰:「王室多故,邊境未甯,内難雖平,外寇仍熾。
據北面奏報,強敵奔沖,繼發兵師,未聞平殄,須勞上将,暫自臨戎。
宜令樞密使郭威部署大軍,早謀掩擊。
其軍國庶事,權委宰臣窦貞固、蘇禹珪、樞密使王峻等商量施行。
在京馬步兵 士,委王殷都大提舉。
十二月甲午朔,郭威領大軍北征。
丁酉,以翰林學士、尚書戶部侍郎、知制诰範質為樞密副使。
《東都事略》:周太祖征李守貞,每朝廷遣使赍诏,處分軍事,皆中機會,太祖問:「誰為此辭?」使者以範質對,太祖曰:「宰相器也。
」太祖起兵入京師,遽令草太後诰及議迎湘陰公儀注。
乃白太後,以質為兵部侍郎、樞密副使。
陝州李洪信奏,馬步都指揮使聶召、奉國指揮使楊德、護聖指揮使康審澄等,與節度使判官路濤、掌書記張洞、都押衙楊紹勍等,同情謀叛,并殺之。
惟康審澄夜中放火斬關,奔歸京師。
初,朝議以諸道方鎮皆是勳臣,不谙政理,其都押衙孔目官,令三司軍将内選才補之,籓帥不悅,故洪信因朝廷多故,誣奏加害焉。
壬寅,湖南上言,朗州馬希萼引五谿蠻及淮南洪州軍來攻當道,望量差兵士于淮境牽引。
乙巳,遣前淄州刺史陳恩讓領軍入淮南界,以便宜進取。
辛亥,遣宰相蘇禹珪及朝臣十員,往宋州迎奉嗣君。
壬子,樞密使郭威次澶州,何福進已下及諸軍将士,扶擁威請為天子,即日南還。
威上章于太後,言為諸軍所迫班師。
庚申,威至北郊,駐軍于臯門村。
許州巡檢、前申州刺史馬铎奏,節度使劉信自殺。
壬戌,奉太後诰,命樞密使侍中郭威監國,中外庶事,并取監國處分。
先是,樞密使王峻以湘陰公已在宋州,慮聞澶州之事,左右變生,遣侍衛馬軍指揮使郭崇率七百騎往衛之。
《東都事略·郭崇傳》:王峻遣崇率七百騎拒?,遇于睢陽,崇曰:「澶州兵變,遣崇來衛乘輿,非有他也。
」具言軍情有屬,天命已定,?執崇手而泣,崇即送?就館。
己未,太後诰曰:「比者,樞密使郭威,志安社稷,議立長君,以徐州節度使赟,高祖近親,立為漢嗣,爰自籓鎮,征赴京師。
雖诰命尋行,而軍情不附,天道在北,人心靡東,适當改蔔之初,俾膺分土之命。
赟可降授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上柱國,封湘陰公,食邑三千戶,食實封五百戶。
」 明年正月丁卯,太後诰,奉符寶于監國,可即皇帝位。
周太祖踐阼,奉太後為母,遷于西宮,上尊号曰昭聖太後。
是月十五日,周太祖與百僚詣帝殡宮,成服親奠,不視朝七日。
又诏太常定谥曰「隐」。
以其年八月二日,複遣前宗正卿劉皞護靈輴,備儀仗,葬于許州陽翟縣之颍陵,祔神主于高祖之寝宮。
帝姿貌白晰,眉目疏朗,未即位時,目多閃掣,唾洟不止,即位之始,遽無此态,及内難将作,複如故。
帝自關西平定之後,稍自驕易,然畏憚大臣,未至縱恣。
嘗因乾象差忒,宮中或有怪異,召司天監趙延乂訊其休咎,延乂對以修德即無患,既退,遣中使就問延乂曰:「何者為德?」延乂勸讀《貞觀政要》。
迩後與聶文進、郭允明、後贊狎習,信其邪說,以至于敗。
高祖之征鄴城也,一日,帝語太祖曰:「我夜來夢爾為驢,負我升天,既舍爾,俄變為龍,舍我南去,是何祥也?」周太祖撫掌而笑。
冥符肸蚃,豈偶然哉! 史臣曰:隐帝以尚幼之年,嗣新造之業。
受命之主,德非禹、湯;輔政之臣,複非伊、呂。
将欲保延洪之運,守不拔之基,固不可得也。
然西摧三叛,雖僅滅于欃槍,而内稔群兇,俄自取于狼狽。
自古覆宗絕祀之速者,未有如帝之甚也。
噫!蓋人謀之弗臧,非天命之遽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