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四 隐帝紀中
關燈
小
中
大
兼中書令、扶風郡公、贈太師馬希聲追封衡陽王。
戊申,以前邠州節度使安審約為左神武統軍,以前洛京副留守袁鳷為右神武統軍。
乙卯,河府軍前奏,今月九日,河中節度副使周光遜棄賊河西寨,與将士一千一百三十人來奔。
己未,右監門大将軍許遷上言,奉使至博州博平縣界,睹蝝生彌亘數裡,一夕并化為蝶飛去。
辛酉,兗、郓、齊三州奏蝝生。
乙醜,永興趙思绾遣牙将劉成詣阙乞降,制授趙思绾華州節度留後、檢校太保,以永興城内都指揮使常彥卿為虢州刺史。
丁卯,宋州奏,蝗抱草而死。
己巳,湖南奏,蠻寇賀州,遣大将軍徐進率兵援之,戰于風陽山下,大敗蠻獠,斬首五千級。
六月癸西朔,日有食之。
兗州奏,捕蝗二萬斛,魏、博、宿三州蝗抱草而死。
乙亥,颍州獻白鹿。
戊寅,安州節度使楊信奏,亡父光遠,蒙賜神道碑,镌勒畢,無故中斷。
诏别令斷石镌勒。
己卯,滑、濮、澶、漕、兗、淄、青、齊、宿、懷、相、衛、博、陳等州奏蝗,分命中使緻祭于所在川澤山林之神。
開封府、滑、漕等州蝗甚,遣使捕之。
《宋史·段思恭傳》:隐帝蝗诏遍祈山川。
思恭上言:「赦過宥罪,議獄緩刑,苟獄訟平允,則災害不生。
望令諸州速決重刑,無緻淹濫,必召和平。
」從之。
壬午,月犯心星。
辛卯,回鹘遣使貢方物。
丙申,改商州乾元縣為乾祐縣,隸京兆府。
是月,邠、甯、澤、潞、泾、延、鄜、坊、晉、绛等州旱。
秋七月辛亥,湖南奏,析長沙縣東界為龍喜縣。
從之。
丙辰,樞密使郭威奏,收複河府羅城,李守貞退保子城。
丁巳,永興都部署郭從義奏:「新除華州留後趙思绾,自今月三日授華州留後,準诏赴任,三移行期,仍要铠甲以給牙兵,及與之,竟不遵路。
至九日夕,有部曲曹彥進告,思绾欲于十一日夜與同惡五百人奔南山入蜀。
是日诘旦,再促上路,雲俟夜進途。
臣尋與王峻入城,分兵守四門,其趙思绾部下軍,各已執帶,遂至牙署,令趙思绾至則執之,與一行徒黨,并處置訖。
」甲子,樞密使郭威奏,收複河中府,逆賊李守貞自燔而死。
丙寅,以權涼州留後折逋嘉施為河西軍節度留後。
兗州奏,捕蝗二萬斛。
丁卯,前洺州團練使武漢球卒。
戊辰,永興軍節度使兼兵馬都部署郭從義加同平章事,徙華州節度使。
郭從義奏,處斬前巡檢使喬守溫,供奉官王益、時知化、任繼勳等。
守溫受高祖命巡檢京兆,會王益自鳳翔押送趙思绾等赴阙,行至京兆,守溫迎益于郊外,思绾等突然作亂,遂據其城。
及郭從義率兵攻讨,令守溫部署役夫。
守溫有愛姬陷在賊城,為思绾所錄,及收城,從義盡得思绾之婢仆,守溫求其愛姬,從義雖與之,意有所慊,遂發前罪,密啟于郭威,請除之,與王益等并誅焉。
兗州奏,捕蝗四萬斛。
壬午,西京留台侍禦史趙砺彈奏,太子太保王延、太子洗馬張季凝等,自去年五月後來,每稱請假,俱是不任拜起。
诏延等宜以本官緻仕。
甲申,以陝州節度使、充河中一行兵馬都部署白文珂為西京留守,加兼侍中;潞州節度使、充河中一行副都署常思加檢校太師;以右散騎常侍盧撰為戶部侍郎緻仕。
辛卯,右拾遺高守瓊上言:「仕官年未三十,請不除授縣令。
」诏:「起今後諸色選人,年及七十者,宜注優散官;年少未曆資考者,不得注拟縣令。
」癸巳,以翰林學士、工部尚書張沆為禮部尚書。
沆蔔葬先人,以内署無例乞假,乃上章請解職,以赴葬事,遂落職以遣之。
乙未,宣徽南院使、永興行營兵馬都監王峻,宣徽北院使、河府行營兵馬都監吳虔裕,并加檢校太傅
戊申,以前邠州節度使安審約為左神武統軍,以前洛京副留守袁鳷為右神武統軍。
乙卯,河府軍前奏,今月九日,河中節度副使周光遜棄賊河西寨,與将士一千一百三十人來奔。
己未,右監門大将軍許遷上言,奉使至博州博平縣界,睹蝝生彌亘數裡,一夕并化為蝶飛去。
辛酉,兗、郓、齊三州奏蝝生。
乙醜,永興趙思绾遣牙将劉成詣阙乞降,制授趙思绾華州節度留後、檢校太保,以永興城内都指揮使常彥卿為虢州刺史。
丁卯,宋州奏,蝗抱草而死。
己巳,湖南奏,蠻寇賀州,遣大将軍徐進率兵援之,戰于風陽山下,大敗蠻獠,斬首五千級。
六月癸西朔,日有食之。
兗州奏,捕蝗二萬斛,魏、博、宿三州蝗抱草而死。
乙亥,颍州獻白鹿。
戊寅,安州節度使楊信奏,亡父光遠,蒙賜神道碑,镌勒畢,無故中斷。
诏别令斷石镌勒。
己卯,滑、濮、澶、漕、兗、淄、青、齊、宿、懷、相、衛、博、陳等州奏蝗,分命中使緻祭于所在川澤山林之神。
開封府、滑、漕等州蝗甚,遣使捕之。
《宋史·段思恭傳》:隐帝蝗诏遍祈山川。
思恭上言:「赦過宥罪,議獄緩刑,苟獄訟平允,則災害不生。
望令諸州速決重刑,無緻淹濫,必召和平。
」從之。
壬午,月犯心星。
辛卯,回鹘遣使貢方物。
丙申,改商州乾元縣為乾祐縣,隸京兆府。
是月,邠、甯、澤、潞、泾、延、鄜、坊、晉、绛等州旱。
秋七月辛亥,湖南奏,析長沙縣東界為龍喜縣。
從之。
丙辰,樞密使郭威奏,收複河府羅城,李守貞退保子城。
丁巳,永興都部署郭從義奏:「新除華州留後趙思绾,自今月三日授華州留後,準诏赴任,三移行期,仍要铠甲以給牙兵,及與之,竟不遵路。
至九日夕,有部曲曹彥進告,思绾欲于十一日夜與同惡五百人奔南山入蜀。
是日诘旦,再促上路,雲俟夜進途。
臣尋與王峻入城,分兵守四門,其趙思绾部下軍,各已執帶,遂至牙署,令趙思绾至則執之,與一行徒黨,并處置訖。
」甲子,樞密使郭威奏,收複河中府,逆賊李守貞自燔而死。
丙寅,以權涼州留後折逋嘉施為河西軍節度留後。
兗州奏,捕蝗二萬斛。
丁卯,前洺州團練使武漢球卒。
戊辰,永興軍節度使兼兵馬都部署郭從義加同平章事,徙華州節度使。
郭從義奏,處斬前巡檢使喬守溫,供奉官王益、時知化、任繼勳等。
守溫受高祖命巡檢京兆,會王益自鳳翔押送趙思绾等赴阙,行至京兆,守溫迎益于郊外,思绾等突然作亂,遂據其城。
及郭從義率兵攻讨,令守溫部署役夫。
守溫有愛姬陷在賊城,為思绾所錄,及收城,從義盡得思绾之婢仆,守溫求其愛姬,從義雖與之,意有所慊,遂發前罪,密啟于郭威,請除之,與王益等并誅焉。
兗州奏,捕蝗四萬斛。
壬午,西京留台侍禦史趙砺彈奏,太子太保王延、太子洗馬張季凝等,自去年五月後來,每稱請假,俱是不任拜起。
诏延等宜以本官緻仕。
甲申,以陝州節度使、充河中一行兵馬都部署白文珂為西京留守,加兼侍中;潞州節度使、充河中一行副都署常思加檢校太師;以右散騎常侍盧撰為戶部侍郎緻仕。
辛卯,右拾遺高守瓊上言:「仕官年未三十,請不除授縣令。
」诏:「起今後諸色選人,年及七十者,宜注優散官;年少未曆資考者,不得注拟縣令。
」癸巳,以翰林學士、工部尚書張沆為禮部尚書。
沆蔔葬先人,以内署無例乞假,乃上章請解職,以赴葬事,遂落職以遣之。
乙未,宣徽南院使、永興行營兵馬都監王峻,宣徽北院使、河府行營兵馬都監吳虔裕,并加檢校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