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二 高祖紀下
關燈
小
中
大
文館大學士,《宋史·窦貞固傳》:初,帝與貞固同事晉祖,甚相得。
時蘇逢吉、蘇禹珪自霸府僚佐驟居相位,思得舊臣冠首,以貞固持重寡言,有時望,乃拜司空、門下侍郎、平章事。
以翰林學士、行中書舍人李濤為中書侍郎兼戶部尚書、平章事。
《宋史·李濤傳》:杜重威據鄴叛,高祖命高行周、慕容彥超讨之,二帥不協,濤密疏親征。
高祖覽奏,以濤堪任宰輔,即拜中書侍郎兼戶部侍郎、平章事。
是日,權太常卿張昭上疏,奏改一代樂名。
戊寅,诏以杜重威叛命,取今月二十九日暫幸澶、魏。
己卯,以前樞密使李崧為太子太傅,以前左仆射和凝為太子太保。
庚辰,車駕發京師。
冬十月癸未,以太子太保李鏻為司徒,以太子太傅盧文紀為太子太師,以前磁州刺史李穀為左散騎常侍。
《宋史·李蒨傳》:舊制,罷外郡歸本官,至是進秩,獎之也。
甲申,車駕次韋城。
诏:「河北諸州見禁罪人,自十月五日昧爽以前,常赦所不原者,鹹赦除之。
」壬辰,日有黑子如雞卵。
丙申,以相州留後王繼宏為相州節度使,加檢校太傅。
至鄴都城下。
丙午,诏都部署高行周督衆攻城,帝登高阜以觀之,時衆議未欲攻擊,副部署慕容彥超堅請攻之。
是日,王師傷夷者萬餘人,不克而退。
十一月壬子,雨木冰。
癸醜,日南至,從官稱賀于行宮。
己未,湖南奏,荊南節度使高從誨叛。
辛酉,雨木冰。
壬申,杜重威上表請命。
癸酉,雨木冰。
丁醜,杜重威素服出降,待罪于宮門,诏釋其罪。
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高行周加守太尉,封臨清王。
以杜重威為檢校太師、守太傅、兼中書令、楚國公。
己卯,以許州節度使兼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史宏肇為宋州節度使、同平章事,充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以滑州節度使兼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劉信為許州節度使、同平章事,充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以澶州節度使慕容彥超為郓州節度使、同平章事;以前定州節度使李殷為貝州節度使;以鄭州防禦使郭從義為澶州節度使。
十二月辛巳朔,以護聖左廂都指揮使、嶽州防禦使李洪信為遂州節度使,充侍衛步軍都指揮使;以護聖右廂都指揮使、永州防禦使尚洪遷為夔州節度使,充侍衛步軍都指揮使。
丙戌,車駕發鄴都歸京。
癸巳,至自鄴都。
甲午,以皇子開封尹承訓薨。
廢朝三日,追封魏王。
丁酉,帝舉哀于太平宮。
庚子,司徒李鏻薨。
辛醜,以前鄜州節度使郭謹為滑州節度使,加檢校太尉。
戊申,宿州奏,部民餓死者八百六十有七人。
乾祐元年正月辛亥朔,帝不受朝賀。
乙卯,制:「大赦天下,改天福十三年為乾祐元年。
自正月五日昧爽已前,犯罪人除十惡五逆外,罪無輕重,鹹赦除之。
」己未,改禦名為暠。
辛酉,诏:「諸道行軍副使、兩使判官并不得奏薦。
帶使相節度使許奏掌書記、支使、節度推官;不帶使相節度使,許奏掌書記、節度推官。
其防禦團練判官、軍事判官等聽奏。
所薦州縣官,帶使相節度使許薦三人;不帶使相二人;防禦、團練、刺史一人」雲。
以前鄧州節度使、燕國公馮道為守太師,進封齊國公。
甲子,帝不豫。
庚午,以前宗正卿石光贊為太子賓客,以太仆卿趙上交為秘書監。
丁醜,故尚書左丞韓祚贈司徒。
二十七日丁醜,帝崩于萬歲殿,時年五十四。
秘不發喪。
庚辰,太傅杜重威伏誅。
《契丹國志》雲:漢祖召蘇逢吉、楊邠、史宏肇入受顧命,曰:「承祐幼弱,後事托在卿輩。
」又曰:「善防杜重威。
」是日殂。
逢吉等秘不發喪,下诏稱:「重威父子,因朕小疾,謗議搖衆,皆斬之。
」磔死于市,市人争啖其肉。
二月辛巳朔,内降遺制,皇子周王承祐可于柩前即皇帝位。
是日發哀。
其年二月,太常卿張昭上谥曰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廟号高祖。
十一月壬申,葬于睿陵,宰臣蘇禹珪撰谥冊、哀冊文雲。
《五代史補》:高祖嘗在晉祖麾下,晉祖既起太原,因高祖遂有天下。
先是,豫章有僧号上藍者,精于術數,自唐末著谶雲:「石榴花發石榴開。
」議者以「石榴」則晉、漢之謂也,再言「石榴」者,明享祚俱不過二世矣。
史臣曰:在昔皇天降禍,諸夏無君。
漢高祖肇起并、汾,遄臨汴、洛,乘虛而取神器,因亂而有帝圖,雖曰人謀,諒由天啟。
然帝昔莅戎籓,素虧物望,洎登宸極,未厭人心,徒矜拯溺之功,莫契來蘇之望。
良以急于止殺,不暇崇仁。
燕薊降師,既連營而受戮;鄴台叛帥,因閉壘以偷生。
蓋撫禦以乖方,俾征伐之不息。
及回銮辂,尋堕烏号,故雖有應運之名,而未睹為君之德也。
時蘇逢吉、蘇禹珪自霸府僚佐驟居相位,思得舊臣冠首,以貞固持重寡言,有時望,乃拜司空、門下侍郎、平章事。
以翰林學士、行中書舍人李濤為中書侍郎兼戶部尚書、平章事。
《宋史·李濤傳》:杜重威據鄴叛,高祖命高行周、慕容彥超讨之,二帥不協,濤密疏親征。
高祖覽奏,以濤堪任宰輔,即拜中書侍郎兼戶部侍郎、平章事。
是日,權太常卿張昭上疏,奏改一代樂名。
戊寅,诏以杜重威叛命,取今月二十九日暫幸澶、魏。
己卯,以前樞密使李崧為太子太傅,以前左仆射和凝為太子太保。
庚辰,車駕發京師。
冬十月癸未,以太子太保李鏻為司徒,以太子太傅盧文紀為太子太師,以前磁州刺史李穀為左散騎常侍。
《宋史·李蒨傳》:舊制,罷外郡歸本官,至是進秩,獎之也。
甲申,車駕次韋城。
诏:「河北諸州見禁罪人,自十月五日昧爽以前,常赦所不原者,鹹赦除之。
」壬辰,日有黑子如雞卵。
丙申,以相州留後王繼宏為相州節度使,加檢校太傅。
至鄴都城下。
丙午,诏都部署高行周督衆攻城,帝登高阜以觀之,時衆議未欲攻擊,副部署慕容彥超堅請攻之。
是日,王師傷夷者萬餘人,不克而退。
十一月壬子,雨木冰。
癸醜,日南至,從官稱賀于行宮。
己未,湖南奏,荊南節度使高從誨叛。
辛酉,雨木冰。
壬申,杜重威上表請命。
癸酉,雨木冰。
丁醜,杜重威素服出降,待罪于宮門,诏釋其罪。
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高行周加守太尉,封臨清王。
以杜重威為檢校太師、守太傅、兼中書令、楚國公。
己卯,以許州節度使兼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史宏肇為宋州節度使、同平章事,充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以滑州節度使兼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劉信為許州節度使、同平章事,充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以澶州節度使慕容彥超為郓州節度使、同平章事;以前定州節度使李殷為貝州節度使;以鄭州防禦使郭從義為澶州節度使。
十二月辛巳朔,以護聖左廂都指揮使、嶽州防禦使李洪信為遂州節度使,充侍衛步軍都指揮使;以護聖右廂都指揮使、永州防禦使尚洪遷為夔州節度使,充侍衛步軍都指揮使。
丙戌,車駕發鄴都歸京。
癸巳,至自鄴都。
甲午,以皇子開封尹承訓薨。
廢朝三日,追封魏王。
丁酉,帝舉哀于太平宮。
庚子,司徒李鏻薨。
辛醜,以前鄜州節度使郭謹為滑州節度使,加檢校太尉。
戊申,宿州奏,部民餓死者八百六十有七人。
乾祐元年正月辛亥朔,帝不受朝賀。
乙卯,制:「大赦天下,改天福十三年為乾祐元年。
自正月五日昧爽已前,犯罪人除十惡五逆外,罪無輕重,鹹赦除之。
」己未,改禦名為暠。
辛酉,诏:「諸道行軍副使、兩使判官并不得奏薦。
帶使相節度使許奏掌書記、支使、節度推官;不帶使相節度使,許奏掌書記、節度推官。
其防禦團練判官、軍事判官等聽奏。
所薦州縣官,帶使相節度使許薦三人;不帶使相二人;防禦、團練、刺史一人」雲。
以前鄧州節度使、燕國公馮道為守太師,進封齊國公。
甲子,帝不豫。
庚午,以前宗正卿石光贊為太子賓客,以太仆卿趙上交為秘書監。
丁醜,故尚書左丞韓祚贈司徒。
二十七日丁醜,帝崩于萬歲殿,時年五十四。
秘不發喪。
庚辰,太傅杜重威伏誅。
《契丹國志》雲:漢祖召蘇逢吉、楊邠、史宏肇入受顧命,曰:「承祐幼弱,後事托在卿輩。
」又曰:「善防杜重威。
」是日殂。
逢吉等秘不發喪,下诏稱:「重威父子,因朕小疾,謗議搖衆,皆斬之。
」磔死于市,市人争啖其肉。
二月辛巳朔,内降遺制,皇子周王承祐可于柩前即皇帝位。
是日發哀。
其年二月,太常卿張昭上谥曰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廟号高祖。
十一月壬申,葬于睿陵,宰臣蘇禹珪撰谥冊、哀冊文雲。
《五代史補》:高祖嘗在晉祖麾下,晉祖既起太原,因高祖遂有天下。
先是,豫章有僧号上藍者,精于術數,自唐末著谶雲:「石榴花發石榴開。
」議者以「石榴」則晉、漢之謂也,再言「石榴」者,明享祚俱不過二世矣。
史臣曰:在昔皇天降禍,諸夏無君。
漢高祖肇起并、汾,遄臨汴、洛,乘虛而取神器,因亂而有帝圖,雖曰人謀,諒由天啟。
然帝昔莅戎籓,素虧物望,洎登宸極,未厭人心,徒矜拯溺之功,莫契來蘇之望。
良以急于止殺,不暇崇仁。
燕薊降師,既連營而受戮;鄴台叛帥,因閉壘以偷生。
蓋撫禦以乖方,俾征伐之不息。
及回銮辂,尋堕烏号,故雖有應運之名,而未睹為君之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