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二十二 列傳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間細務,皆密察而紀之,令納賂以贖罪。
有屬邑令,因科醵拒命,密以束素募人陰求其過,後竟停其職,人甚非之。
又嘗以郡符取部内兇肆中人隸其籍者,遣于青州,舁喪至洺,郡人憚其遠,願輸直百缗以免其行,阮本無喪,即受直放還。
識者曰:「此非吉兆也。
」未幾,改曹州刺史,為政愈弊。
高祖建義入洛,阮自郡來朝,旋為本州指揮使石重立所殺,舉族無孑遺。
胡饒,大梁人也。
少事本鎮連帥為都吏,曆馬步都虞候。
會唐明宗鎮其地,與部将王建立相善,明宗即位,建立領常山,奏饒為真定少尹。
饒本憸人,既在府幕,無士君子之風。
嘗因事趙郡,有平棘令張鵬者獻策,請建立于境内每縣所管鄉置鄉直一人,令月書縣令出入行止,饒乃導而薦焉。
建立行之彌年,詞訟蜂起,四郡大擾。
天成末,王都構亂,陰使結建立為兄弟之國。
時饒又曾薦梁時右庶子張澄為判官,建立亦狎之。
澄素不知書,每座則以《陰府》、《鬼谷》為己任。
建立時密以王都之盟告之,澄與饒俱贊成其事,會王師圍中山,其事遂寝,而饒之兇戾如此。
清泰初,馮道出鎮同州,饒時為副使,道以重臣,稀于接洽,饒忿之,每乘酒于牙門诟道,道必延入,待以酒肴,緻敬而退。
道謂左右曰:「此人為不善,自當有報,吾何怒焉。
」饒後閑居河陽。
天福二年夏,會張從賓作亂,饒谒于麾下,請預其行。
從賓敗,饒以王建立方鎮平盧,走投之,建立延入城,斬之以聞,聞者快焉。
劉遂清,字得一,青州北海人,梁開封尹鄩之猶子也。
父琪,以鴻胪卿緻仕。
遂清少敏惠,初仕梁為保銮軍使,曆内諸司使,莊宗入汴,不改其職。
明宗即位,加檢校尚書仆射,委以西都監守。
逾歲,以中山王都有不臣之迹,除遂清為易州刺史,俾遏其寇沖,既至郡,大有禦侮之略,境内賴焉。
王都平,加檢校司空,遷棣州刺史。
天成、長興中,曆典淄、興、登三郡,鹹有善政。
《通鑒潞王紀》:帝之起鳳翔也,召興州刺史劉遂清,遲疑不至。
聞帝入洛,乃悉集三泉、西縣、金牛、桑林戍兵以歸,自散關以南,城鎮悉棄之,皆為蜀人所有。
入朝,帝欲治罪,以其能自歸,乃赦之。
高祖即位之二年,授鳳州防禦使,加檢校司徒,會丁母憂,起複,授内客省使、右監門衛大将軍。
六年,駕幸鄴都,轉宣徽北院使兼判三司,加檢校太保。
七年,少帝嗣位,加右領軍衛上将軍,仍賜竭誠翊戴保節功臣。
八年,出領鄭州,加檢校太傅。
開運二年,遷安州防禦使。
未幾,上表稱疾,诏許就便,回至上蔡,終于郵舍,時三年四月也。
遂清性至孝,牧淄川日,自北海迎其母赴郡,母既及境,遂清奔馳路側,控辔行數十裡,父老觀者如堵,當時榮之。
遂清素不知書,但多計畫,判三司日,每給百官俸料,與判官議曰:「斯輩非盡有才能,多世祿之家,宜澄其污而留其清者。
」或對曰:「昔唐朝渾、郭、顔、段,每一赦出,以一子出身,率為常制,且延賞垂裕,為國美譚,未有因月給而欲沙汰,恐未當也。
」群論由此減之。
房皓,京兆長安人也。
少為唐宰臣崔魏公家臣,後因亂,客于蒲州。
天成中,唐末帝出鎮河中,皓于路左迎谒,求事軍門,末帝愛之,使治賓客。
及末帝登極,曆南北院宣徽使,尋與趙延壽同為樞密使。
時薛文遇、劉延朗之徒居中用事,皓雖處密地,其聽用之言,十不得三四,但随勢可否,不為事先。
每朝廷有大事,皓與端明學士等環坐會議,多于衆中俯首而睡,其避事也如此。
高祖即位,以皓濡足閏朝,不專與奪,故特恩原之,命為左骁衛大将軍,留西京。
開運元年春,卒于洛陽。
孟承誨,大名人也。
始為本府牙校,遇高祖臨其地,升為客将。
後奏為宗城令,秩滿,以百姓舉留,為常山藁城令,皆有善政。
高祖有天下,擢為閣門副使,累遷宣徽使,官至檢校司空、太府卿、右武衛大将軍。
及少帝嗣位,以植性纖巧,善于希旨,複與權臣宦官密相表裡,凡朝廷恩澤美使,必承誨為之,一歲之中,數四不已。
由是居第華敞,财帛積累。
及契丹入汴,張彥澤引兵逼宮城,少帝召承誨計之,承誨匿身不赴。
少帝既出宮,寓于開封府舍,具以承誨背恩之事告彥澤,令捕而殺之,其妻女并配部族。
漢高祖即位,诏贈太保。
劉繼勳,衛州人也。
唐天成中,高祖鎮鄴都,繼勳時為客将,高祖愛其端謹,籍其名于帳下,從曆數鎮。
及
有屬邑令,因科醵拒命,密以束素募人陰求其過,後竟停其職,人甚非之。
又嘗以郡符取部内兇肆中人隸其籍者,遣于青州,舁喪至洺,郡人憚其遠,願輸直百缗以免其行,阮本無喪,即受直放還。
識者曰:「此非吉兆也。
」未幾,改曹州刺史,為政愈弊。
高祖建義入洛,阮自郡來朝,旋為本州指揮使石重立所殺,舉族無孑遺。
胡饒,大梁人也。
少事本鎮連帥為都吏,曆馬步都虞候。
會唐明宗鎮其地,與部将王建立相善,明宗即位,建立領常山,奏饒為真定少尹。
饒本憸人,既在府幕,無士君子之風。
嘗因事趙郡,有平棘令張鵬者獻策,請建立于境内每縣所管鄉置鄉直一人,令月書縣令出入行止,饒乃導而薦焉。
建立行之彌年,詞訟蜂起,四郡大擾。
天成末,王都構亂,陰使結建立為兄弟之國。
時饒又曾薦梁時右庶子張澄為判官,建立亦狎之。
澄素不知書,每座則以《陰府》、《鬼谷》為己任。
建立時密以王都之盟告之,澄與饒俱贊成其事,會王師圍中山,其事遂寝,而饒之兇戾如此。
清泰初,馮道出鎮同州,饒時為副使,道以重臣,稀于接洽,饒忿之,每乘酒于牙門诟道,道必延入,待以酒肴,緻敬而退。
道謂左右曰:「此人為不善,自當有報,吾何怒焉。
」饒後閑居河陽。
天福二年夏,會張從賓作亂,饒谒于麾下,請預其行。
從賓敗,饒以王建立方鎮平盧,走投之,建立延入城,斬之以聞,聞者快焉。
劉遂清,字得一,青州北海人,梁開封尹鄩之猶子也。
父琪,以鴻胪卿緻仕。
遂清少敏惠,初仕梁為保銮軍使,曆内諸司使,莊宗入汴,不改其職。
明宗即位,加檢校尚書仆射,委以西都監守。
逾歲,以中山王都有不臣之迹,除遂清為易州刺史,俾遏其寇沖,既至郡,大有禦侮之略,境内賴焉。
王都平,加檢校司空,遷棣州刺史。
天成、長興中,曆典淄、興、登三郡,鹹有善政。
《通鑒潞王紀》:帝之起鳳翔也,召興州刺史劉遂清,遲疑不至。
聞帝入洛,乃悉集三泉、西縣、金牛、桑林戍兵以歸,自散關以南,城鎮悉棄之,皆為蜀人所有。
入朝,帝欲治罪,以其能自歸,乃赦之。
高祖即位之二年,授鳳州防禦使,加檢校司徒,會丁母憂,起複,授内客省使、右監門衛大将軍。
六年,駕幸鄴都,轉宣徽北院使兼判三司,加檢校太保。
七年,少帝嗣位,加右領軍衛上将軍,仍賜竭誠翊戴保節功臣。
八年,出領鄭州,加檢校太傅。
開運二年,遷安州防禦使。
未幾,上表稱疾,诏許就便,回至上蔡,終于郵舍,時三年四月也。
遂清性至孝,牧淄川日,自北海迎其母赴郡,母既及境,遂清奔馳路側,控辔行數十裡,父老觀者如堵,當時榮之。
遂清素不知書,但多計畫,判三司日,每給百官俸料,與判官議曰:「斯輩非盡有才能,多世祿之家,宜澄其污而留其清者。
」或對曰:「昔唐朝渾、郭、顔、段,每一赦出,以一子出身,率為常制,且延賞垂裕,為國美譚,未有因月給而欲沙汰,恐未當也。
」群論由此減之。
房皓,京兆長安人也。
少為唐宰臣崔魏公家臣,後因亂,客于蒲州。
天成中,唐末帝出鎮河中,皓于路左迎谒,求事軍門,末帝愛之,使治賓客。
及末帝登極,曆南北院宣徽使,尋與趙延壽同為樞密使。
時薛文遇、劉延朗之徒居中用事,皓雖處密地,其聽用之言,十不得三四,但随勢可否,不為事先。
每朝廷有大事,皓與端明學士等環坐會議,多于衆中俯首而睡,其避事也如此。
高祖即位,以皓濡足閏朝,不專與奪,故特恩原之,命為左骁衛大将軍,留西京。
開運元年春,卒于洛陽。
孟承誨,大名人也。
始為本府牙校,遇高祖臨其地,升為客将。
後奏為宗城令,秩滿,以百姓舉留,為常山藁城令,皆有善政。
高祖有天下,擢為閣門副使,累遷宣徽使,官至檢校司空、太府卿、右武衛大将軍。
及少帝嗣位,以植性纖巧,善于希旨,複與權臣宦官密相表裡,凡朝廷恩澤美使,必承誨為之,一歲之中,數四不已。
由是居第華敞,财帛積累。
及契丹入汴,張彥澤引兵逼宮城,少帝召承誨計之,承誨匿身不赴。
少帝既出宮,寓于開封府舍,具以承誨背恩之事告彥澤,令捕而殺之,其妻女并配部族。
漢高祖即位,诏贈太保。
劉繼勳,衛州人也。
唐天成中,高祖鎮鄴都,繼勳時為客将,高祖愛其端謹,籍其名于帳下,從曆數鎮。
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