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十七 列傳六

關燈
,唐潞州節度使抱真之後。

    曾祖融、祖毅、父矩,皆不仕。

    周年十六,為内丘捕賊将,以任俠自負。

    時河朔群盜充斥,南北交兵,行旅無援者不敢出郡邑。

    有士人盧嶽,家于太原,攜妻子囊橐寓于逆旅,進退無所保,唯與所親相對流涕,周憫之,請援送以歸。

    行經西山中,有賊夜于林麓間俟之,射盧嶽,中其馬。

    周大呼曰:「爾為誰耶?」賊聞其聲,相謂曰:「李君至此矣。

    」即時散走。

    嶽全其行裝,至于家。

    周将辭去,嶽謂周曰:「嶽明曆象,善知人。

    子有奇表,方頤隆準,眉目疏朗,身長七尺,乃将相之材也。

    河東李氏将有天下,子宜事之,以求富貴。

    」周辭以母老而歸。

    既而梁将葛從周拔邢、洺,唐武皇麾兵南下,築壘于青山口。

    周向背莫決,因思盧嶽之言,乃投青山寨将張污落,武皇賞之,補萬勝黃頭軍使。

    武皇之平雲州,莊宗之戰柏鄉,周皆有功,遷匡霸都指揮使。

    莊宗入魏,率兵屯臨河、楊劉,所至與士伍同甘苦。

    周尤善守備,一日奔母喪,以他将代之,既出,則其城将陷,莊宗即遣追之,使墨缞從事。

    會莊宗北征,周與寺人焦彥賓守楊劉城,《九國志·焦彥賓傳》:彥賓字英服,滄州清池人。

    少聰敏,多智略,事武皇,尤所委信。

    及莊宗即位,遷左監門衛将軍,充四方館使,出護邢州軍。

    梁将王彥章以數萬衆攻之。

    周日夜乘城,躬當矢石,使人馳告莊宗,請百裡趨程,以纾其難。

    莊宗曰:「李周在内,朕何憂也!」遂日行二舍,不廢畋獵,既至,士衆絕糧三日矣。

    及攻圍既解,莊宗謂周曰:「微卿九拒之勞,諸公等為梁人所擄矣。

    」同光中,曆相、蔡二州刺史,及蜀平,授西川節度副使。

    天成二年春,遷遂州兩使留後,尋正授節旄,未幾,受代歸阙。

    三年秋,出為邠州節度使,會慶州刺史窦廷琬據城拒命,周奉诏讨平之。

    長興、清泰中,曆徐、安、雍、汴四鎮,所至無苛政,人皆樂之。

    高祖有天下,複鎮邠州,累官至檢校太師、兼侍中。

    及罷鎮赴阙,會少帝幸澶淵,以周累朝耆德,乃命為東京留守。

    車駕還京,授開封尹。

    及遘疾,夢焚旌旗铠甲,因自嗟歎,上章請退,尋卒于官,時年七十四。

    诏贈太師,陪葬于明宗徽陵之北。

     張從訓,字德恭。

    本姑臧人,其先回鹘别派,随沙陀徙居雲中,後從唐武皇家于太原,從訓遂為太原人。

    祖君政,雲州長史,識蕃字,通佛理。

    父存信,河東蕃漢馬步軍都指揮使,武皇賜姓名,眷同親嫡,前史有傳。

    天福中,贈太師、中書令,追封趙國公。

    從訓讀儒書,精騎射,初為散員大将,天祐中,轄沙陀數百人,屯壺關十餘歲,節度使李嗣昭委遇之。

    莊宗與梁人相拒于德勝口,征赴軍前,補充先鋒遊奕使,俄轉雲捷指揮使、檢校司空,賜名繼鸾,從諸子之行也。

    明宗微時,嘗在存信麾下為都押牙,與從訓有舊,及即位,授石州刺史,複舊姓名。

    曆憲、德二州刺史。

    高祖之鎮太原也,為少帝娶從訓長女為妃。

    清泰初授唐州刺史。

    三年,高祖舉義,從訓奉唐末帝诏,征赴行在,分領鄉兵,次于團柏谷,兵敗宵遁,潛身民間。

    高祖入洛,有诏搜訪,月餘乃出焉,及見戚裡之故,深加轸恻。

    尋授绛州刺史、檢校太保,在任數年,天福中,卒于官,年五十二。

    少帝以後父之故,超贈太尉。

     弟從恩仕皇朝,為右金吾衛上将軍,卒。

     李繼忠,字化遠,後唐昭義軍節度使、兼中書令嗣昭之第二子。

    嗣昭,《唐書》有傳。

    繼忠少善騎射,從父征讨有功,莊宗手制授檢校兵部尚書,充感義馬軍指揮使,改潞府司馬,加檢校尚書右仆射,充安義都巡檢使。

    天成中,自北京大内皇城使轉河東行軍司馬,入為右骁衛将軍。

    未幾,授成德軍司馬,加檢校司徒。

    高祖即位,二年三月,授沂州刺史,加檢校太保,尋移棣州刺史。

    繼忠舊苦風痹,皆辭以地遠,乃授單州刺史,仍加輸忠奉國功臣。

    三年,入為右神武統軍。

    四年三月,出領隰州。

    七年八月,移刺澤州。

    開運元年,複入為右監門大将軍。

    三年秋,以疾卒于東京,年五十一。

      始繼忠母楊氏善治産,平生積财巨萬。

    及高祖建義于太原,楊已終,繼忠舉族家于晉陽。

    時以諸軍方困,契丹援兵又至,高祖乃使人就其第,疏其複壁,取其舊積,所獲金銀纨素甚廣,至于巾屦瑣屑之物,無不取足。

    高祖既濟大事,感而奇之,故車駕入洛,繼忠雖有舊恙,連領大郡,皆楊氏之力也。

     李頃,陳州項城人,即河陽節度使、兼侍中罕之子也。

    罕之,《梁書》有傳。

    唐光啟中,罕之與河南張全義為仇,交相攻擊,罕之兵敗,北投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