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十七 列傳六
關燈
小
中
大
房知溫,字伯玉,兗州瑕丘人也。
少有勇力,籍名于本軍,為赤甲都官健。
《玉堂閑話》:知溫少年,與外弟徐某為盜于兗、郓之境。
梁将葛從周鎮其地,選置麾下。
時部将牛存節屯于鎮,好摴博,每求辨采者,知溫以善博見推,因得侍左右,遂熟于存節。
及王師範遣劉鄩據兗州,梁祖命存節将兵讨之,知溫夕缒出奔,存節喜而納焉。
明夜,竊良馬一驷,複入城,鄩乃擢為裨将。
鄩降,隸于同州劉知俊,知俊補為克和軍使。
知俊奔岐,改隸魏州楊師厚,以為馬步軍校,漸升至親随指揮使,繼加檢校司空。
莊宗入魏,賜姓,名紹英,改天雄軍馬步都指揮使,加檢校司徒、澶州刺史、行台右千牛衛大将軍。
莊宗平梁,曆曹、貝州刺史,權充東北面蕃漢馬步都虞候,遣戍瓦橋關。
明宗自鄴入洛,知溫與王晏球首赴焉。
明宗自總管府署知溫滑州兩使留後。
天成元年,授兗州節度使。
明宗即位,诏充北面招讨,屯于盧台軍。
以盧文進來歸,加特進、同平章事,賞招讨之功也。
後除烏震為招讨副使,代知溫歸鎮。
知溫怒震遽至,有怨言,因縱博,誘牙兵殺震于席上。
會次将安審通保騎軍隔河按甲不動,知溫懼不濟,乃束身渡水,複結審通,逐其亂軍以奏。
時朝廷姑息知溫,下诏于鄴盡殺軍士家口老幼凡數萬,清漳為之變色。
尋诏遣知溫就便之鎮,以安反側。
俄改徐州節度使,加兼侍中。
會朝廷起兵伐高季興,授荊南招讨使,知行府事。
尋丁母憂,起複雲麾将軍,墨缞即戎,竟無功而還。
長興中,節制文陽。
越二年,除平盧軍節度使,累官至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封東平王,食邑五千戶,食實封三百戶。
天福元年冬十二月辛巳,卒于鎮。
贈太尉,歸葬于瑕丘,诏立神道碑。
知溫性粗犷,動罕由禮。
每迎待王人,不改戎服,寡言笑,多縱左右排辱賓僚,他日知誤,亦無愧色。
始與唐末帝嘗失意于杯盤間,以白刃相恐,及末帝即位,知溫憂甚,末帝乃封王爵以甯之也。
知溫徑赴洛陽,申其宿過,且感新恩,末帝開懷以厚禮慰而遣之。
及還郡,厚斂不已,積貨數百萬,治第于南城,出則以妓樂相随,任意所之,曾不以政事為務。
有幕客顔衎者,正直之士也,委曲陳其利病,知溫不能用焉。
及高祖建義入洛,尚不即進獻,耀兵于牙帳之下,衎正色謂曰:「清泰富有天下,多力善戰,豈明公之比!而天運有歸,坐成灰燼。
今青州遷延不貢,何以求安?千百武夫,無足為恃,深為大王之所憂也。
」知溫遂馳表稱賀,青人乃安。
未幾,以沈湎成疾而卒,部曲将吏分其所聚,例為富室。
衎又勸其子彥儒進錢十萬貫,以助國用,朝廷除彥儒為沂州刺史。
其家幸獲保全,皆衎之力也。
王建立,遼州榆社人也。
曾祖秋,祖嘉,父弁,累贈太保。
建立少鸷猛無檢。
明宗領代州刺史,擢為虞候将。
莊宗鎮晉陽,以諸陵在代郡,遣女使飨祭,其下有擾于民者,建立必捕而笞之。
莊宗怒,令收之,為明宗所護而免,由是知名。
明宗曆遷籓鎮,皆署為牙門都校,累奏加檢校司空。
及明宗為魏軍所迫,時皇後曹氏、淑妃王氏在常山,使建立殺其監護并部下兵,故明宗家屬因而保全。
及即位,以功授鎮州節度副使,加檢校司徒,旋為留後。
未幾,正授節旄,繼加檢校太尉、同平章事。
會王都據中山叛,密使通弟兄之好。
《通鑒》:王都陰與謀複河北故事,建立陽許而密奏之。
安重誨素與建立不協,知其事,奏之。
明宗慮陷建立,尋征赴阙,《通鑒》:建立奏重誨專權,求入朝面言其狀,帝召之。
拜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平章事、判鹽鐵戶部度支,充集賢殿大學士。
天成四年,出為青州節度使。
五年,移鎮上黨,辭不赴任,請退居丘園,制以太子少保緻仕,建立自是郁郁不得志。
長興中,嘗欲求見,中旨不許,皆重誨蔽之也。
清泰初,末帝召赴阙,授天平軍節度使。
建立少曆軍校,職當捕盜,及位居方伯,為政嚴烈。
闾裡有惡迹者,必族而誅之,其刑失于入者,不可勝紀,故當時人目之為「王垛疊」,言殺其人而積其屍也。
後聞末帝失勢,殺副使李彥赟及從事一人,報其私怨,人甚鄙之。
高祖即位,再為青州節度使,累加檢校太尉、兼中書令。
建立晚年,歸心釋氏,飯僧營寺,戒殺慎獄,民稍安之。
天福二年,封臨淄王。
明年,封東平王。
五年,入觐,高祖曰:「三紀前老兄,宜賜不拜。
」仍許肩輿入朝,上殿則使二宦者掖之,論者榮之。
尋表乞休緻,高祖不允。
乃授潞州節度使,割遼、沁二州為上黨屬郡,加檢校太師,進封韓王,以光
少有勇力,籍名于本軍,為赤甲都官健。
《玉堂閑話》:知溫少年,與外弟徐某為盜于兗、郓之境。
梁将葛從周鎮其地,選置麾下。
時部将牛存節屯于鎮,好摴博,每求辨采者,知溫以善博見推,因得侍左右,遂熟于存節。
及王師範遣劉鄩據兗州,梁祖命存節将兵讨之,知溫夕缒出奔,存節喜而納焉。
明夜,竊良馬一驷,複入城,鄩乃擢為裨将。
鄩降,隸于同州劉知俊,知俊補為克和軍使。
知俊奔岐,改隸魏州楊師厚,以為馬步軍校,漸升至親随指揮使,繼加檢校司空。
莊宗入魏,賜姓,名紹英,改天雄軍馬步都指揮使,加檢校司徒、澶州刺史、行台右千牛衛大将軍。
莊宗平梁,曆曹、貝州刺史,權充東北面蕃漢馬步都虞候,遣戍瓦橋關。
明宗自鄴入洛,知溫與王晏球首赴焉。
明宗自總管府署知溫滑州兩使留後。
天成元年,授兗州節度使。
明宗即位,诏充北面招讨,屯于盧台軍。
以盧文進來歸,加特進、同平章事,賞招讨之功也。
後除烏震為招讨副使,代知溫歸鎮。
知溫怒震遽至,有怨言,因縱博,誘牙兵殺震于席上。
會次将安審通保騎軍隔河按甲不動,知溫懼不濟,乃束身渡水,複結審通,逐其亂軍以奏。
時朝廷姑息知溫,下诏于鄴盡殺軍士家口老幼凡數萬,清漳為之變色。
尋诏遣知溫就便之鎮,以安反側。
俄改徐州節度使,加兼侍中。
會朝廷起兵伐高季興,授荊南招讨使,知行府事。
尋丁母憂,起複雲麾将軍,墨缞即戎,竟無功而還。
長興中,節制文陽。
越二年,除平盧軍節度使,累官至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封東平王,食邑五千戶,食實封三百戶。
天福元年冬十二月辛巳,卒于鎮。
贈太尉,歸葬于瑕丘,诏立神道碑。
知溫性粗犷,動罕由禮。
每迎待王人,不改戎服,寡言笑,多縱左右排辱賓僚,他日知誤,亦無愧色。
始與唐末帝嘗失意于杯盤間,以白刃相恐,及末帝即位,知溫憂甚,末帝乃封王爵以甯之也。
知溫徑赴洛陽,申其宿過,且感新恩,末帝開懷以厚禮慰而遣之。
及還郡,厚斂不已,積貨數百萬,治第于南城,出則以妓樂相随,任意所之,曾不以政事為務。
有幕客顔衎者,正直之士也,委曲陳其利病,知溫不能用焉。
及高祖建義入洛,尚不即進獻,耀兵于牙帳之下,衎正色謂曰:「清泰富有天下,多力善戰,豈明公之比!而天運有歸,坐成灰燼。
今青州遷延不貢,何以求安?千百武夫,無足為恃,深為大王之所憂也。
」知溫遂馳表稱賀,青人乃安。
未幾,以沈湎成疾而卒,部曲将吏分其所聚,例為富室。
衎又勸其子彥儒進錢十萬貫,以助國用,朝廷除彥儒為沂州刺史。
其家幸獲保全,皆衎之力也。
王建立,遼州榆社人也。
曾祖秋,祖嘉,父弁,累贈太保。
建立少鸷猛無檢。
明宗領代州刺史,擢為虞候将。
莊宗鎮晉陽,以諸陵在代郡,遣女使飨祭,其下有擾于民者,建立必捕而笞之。
莊宗怒,令收之,為明宗所護而免,由是知名。
明宗曆遷籓鎮,皆署為牙門都校,累奏加檢校司空。
及明宗為魏軍所迫,時皇後曹氏、淑妃王氏在常山,使建立殺其監護并部下兵,故明宗家屬因而保全。
及即位,以功授鎮州節度副使,加檢校司徒,旋為留後。
未幾,正授節旄,繼加檢校太尉、同平章事。
會王都據中山叛,密使通弟兄之好。
《通鑒》:王都陰與謀複河北故事,建立陽許而密奏之。
安重誨素與建立不協,知其事,奏之。
明宗慮陷建立,尋征赴阙,《通鑒》:建立奏重誨專權,求入朝面言其狀,帝召之。
拜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平章事、判鹽鐵戶部度支,充集賢殿大學士。
天成四年,出為青州節度使。
五年,移鎮上黨,辭不赴任,請退居丘園,制以太子少保緻仕,建立自是郁郁不得志。
長興中,嘗欲求見,中旨不許,皆重誨蔽之也。
清泰初,末帝召赴阙,授天平軍節度使。
建立少曆軍校,職當捕盜,及位居方伯,為政嚴烈。
闾裡有惡迹者,必族而誅之,其刑失于入者,不可勝紀,故當時人目之為「王垛疊」,言殺其人而積其屍也。
後聞末帝失勢,殺副使李彥赟及從事一人,報其私怨,人甚鄙之。
高祖即位,再為青州節度使,累加檢校太尉、兼中書令。
建立晚年,歸心釋氏,飯僧營寺,戒殺慎獄,民稍安之。
天福二年,封臨淄王。
明年,封東平王。
五年,入觐,高祖曰:「三紀前老兄,宜賜不拜。
」仍許肩輿入朝,上殿則使二宦者掖之,論者榮之。
尋表乞休緻,高祖不允。
乃授潞州節度使,割遼、沁二州為上黨屬郡,加檢校太師,進封韓王,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