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十五 列傳四
關燈
小
中
大
卒,遣其子易從、家人數輩護喪而還,仍遣大将送至京師。
周太祖感歎久之,诏贈太傅,仍賜其子絹五百匹,以備喪事,令歸葬于華陰故裡。
劉昫,字耀遠,涿州歸義人也。
祖乘,幽府左司馬;父因,幽州巡官。
?句神彩秀拔,文學優贍,與兄晅、弟皞,俱有鄉曲之譽。
唐天佑中,契丹陷其郡,昫被俘至新州,逃而獲免。
後居上國大甯山,與呂夢奇、張麟結庵共處,以吟誦自娛。
會定州連帥王處直以其子都為易州刺史,署昫為軍事衙推。
及都去任,乞假還鄉,都招昫至中山。
會其兄晅自本郡至,都薦于其父,尋署為節度衙推,不逾歲,命為觀察推官。
曆二年,都篡父位。
時都有客和少微素嫉?亘,構而殺之,昫越境而去,寓居浮陽,節度使李存審辟為從事。
莊宗即位,授太常博士。
尋擢為翰林學士,繼改膳部員外郎,賜绯;比部郎中,賜紫。
丁母憂,服阕,授庫部郎中,依舊充職。
明宗即位,拜中書舍人,曆戶部侍郎、端明殿學士。
明宗重其風儀,愛其溫厚,長興中,拜中書侍郎兼刑部尚書、平章事。
時昫入謝,遇大祠,明宗不禦中興殿,閣門白:「舊禮,宰相謝恩,須正殿通喚,請候來日。
」樞密使趙延壽曰:「命相之制,下已數日,中謝無宜後時。
」因即奏之,遂謝于端明殿。
昫自端明殿學士拜相,而謝于本殿,士子榮之。
清泰初,兼判三司,加吏部尚書、門下侍郎,監修國史。
時與同列李愚不協,動至忿争,時論非之。
未幾,俱罷知政事,昫守右仆射,以張延朗代判三司。
初,唐末帝自鳳翔至,切于軍用,時王玫判三司,诏問錢谷,玫具奏其數,及命賞軍,甚愆于素。
《通鑒》:帝問王玫以府庫之實,對有數百萬在。
既而閱實,金帛不過三萬兩匹。
末帝怒,用昫代玫。
昫乃搜索簿書,命判官高延賞計窮诘勾,及積年殘租,或場務販負,皆虛系賬籍,條奏其事,請可征者急督之,無以償官者蠲除之。
《通鑒》:清泰元年八月,免諸道逋租三百三十八萬。
吏民相與歌詠,唯主典怨沮。
及罷相之日,群吏相賀,昫歸,無一人從之者,蓋憎其太察故也。
天福初,張從賓作亂于洛陽,害皇子重乂。
诏為東都留守,判河南府事,尋以本官判鹽鐵。
未幾,奉使入契丹,還遷太子太保兼左仆射,封谯國公,俄改太子太傅。
開運初,授司空、平章事,監修國史,複判三司。
契丹主至,不改其職。
昫以眼疾乞休緻,契丹主授昫守太保。
契丹主北去,留于東京。
其年夏,以病卒,年六十。
漢高祖登極,贈太保。
初,昫避難河朔,匿于北山蘭若,有賈少瑜者為僧,辍衾袍以溫燠之。
及昫官達,緻少瑜進士及第,拜監察禦史,聞者義之。
馮玉。
案:以下有阙文。
《歐陽史》雲:字景臣,定州人。
少帝嗣位,納馮後于中宮,後即玉之妹也。
玉既聯戚裡,恩寵彌厚,俄自知制诰、中書舍人出為颍州團練使,遷端明殿學士、戶部侍郎,尋加右仆射,軍國大政,一以委之。
案:以下有阙文。
《通鑒》雲:玉每善承迎帝意,由是益有寵。
嘗有疾在家,帝謂諸宰相曰:「自刺史以上,俟馮玉出,乃得除。
」其倚任如此。
玉乘勢弄權,四方賂遺,輻辏其門,由是朝政日壞。
張彥澤陷京城,軍士争湊其第,家财巨萬,一夕罄空。
翌日,玉假蓋而出,猶繞指以谄彥澤,且請引送玉玺于契丹主,将利其複用。
玉從少帝北遷,契丹命為太子少保。
至周太祖廣順二年,其子傑自幽州不告父而亡歸,玉懼譴責,尋以憂恚卒于蕃中。
《五代史補》:馮玉嘗為樞密使,有朝使馬承翰素有口辯,一旦持刺來谒玉,玉覽刺辄戲曰:「馬既有汗,宜卸下鞍。
」承翰應聲曰:「明公姓馮,可謂死囚逢獄。
」玉自以失言,遽延而謝之。
殷鵬,字大舉,大名人也。
以隽秀為鄉曲所稱,弱冠擢進士第。
唐闵帝之鎮魏州,聞其名,辟為從事。
及即位,命為右拾遺,曆左補阙、考功員外郎,充史館修撰,遷刑部郎中。
鵬姿顔若婦人,而性巧媚。
天福中,擢拜中書舍人,與馮玉同職。
玉本非代言之才,所得詞目,多托鵬為之。
玉嘗以「姑息」字問于人,人則以「辜負」字教之,玉乃然之,當時以為笑端。
鵬之才比玉雖優、其纖佞過之。
後玉出郡,借第以處之,分祿食之。
及玉為樞密使,擢為本院學士,每有庶僚秉?郭谒玉,故事,宰臣以履見之,鵬多在玉所,見客亦然。
有丞郎王易簡退而有言,鵬銜之。
及契丹入汴,有人獲玉與鵬有簽記字,皆朝廷上列有不得志欲左授者,則易簡是其首焉。
玉既北行,鵬亦尋以病卒。
史臣曰:維翰之輔晉室也,罄弼諧之志,參締構之功,觀其效忠,亦可謂社稷臣矣。
況和戎之策,固非誤計,及國之亡也,彼以滅口為謀,此掇殁身之禍,則畫策之難也,豈期如是哉!是以韓非慨慷而著《說難》者,當為此也,悲夫!趙瑩際會風雲,優遊籓輔,雖易箦于絕域,終歸柩于故園,蓋仁信之行通于遐迩故也。
劉昫有真相之才,克全嘉譽;馮玉乘君子之器,終殁窮荒,其優劣可知矣。
周太祖感歎久之,诏贈太傅,仍賜其子絹五百匹,以備喪事,令歸葬于華陰故裡。
劉昫,字耀遠,涿州歸義人也。
祖乘,幽府左司馬;父因,幽州巡官。
?句神彩秀拔,文學優贍,與兄晅、弟皞,俱有鄉曲之譽。
唐天佑中,契丹陷其郡,昫被俘至新州,逃而獲免。
後居上國大甯山,與呂夢奇、張麟結庵共處,以吟誦自娛。
會定州連帥王處直以其子都為易州刺史,署昫為軍事衙推。
及都去任,乞假還鄉,都招昫至中山。
會其兄晅自本郡至,都薦于其父,尋署為節度衙推,不逾歲,命為觀察推官。
曆二年,都篡父位。
時都有客和少微素嫉?亘,構而殺之,昫越境而去,寓居浮陽,節度使李存審辟為從事。
莊宗即位,授太常博士。
尋擢為翰林學士,繼改膳部員外郎,賜绯;比部郎中,賜紫。
丁母憂,服阕,授庫部郎中,依舊充職。
明宗即位,拜中書舍人,曆戶部侍郎、端明殿學士。
明宗重其風儀,愛其溫厚,長興中,拜中書侍郎兼刑部尚書、平章事。
時昫入謝,遇大祠,明宗不禦中興殿,閣門白:「舊禮,宰相謝恩,須正殿通喚,請候來日。
」樞密使趙延壽曰:「命相之制,下已數日,中謝無宜後時。
」因即奏之,遂謝于端明殿。
昫自端明殿學士拜相,而謝于本殿,士子榮之。
清泰初,兼判三司,加吏部尚書、門下侍郎,監修國史。
時與同列李愚不協,動至忿争,時論非之。
未幾,俱罷知政事,昫守右仆射,以張延朗代判三司。
初,唐末帝自鳳翔至,切于軍用,時王玫判三司,诏問錢谷,玫具奏其數,及命賞軍,甚愆于素。
《通鑒》:帝問王玫以府庫之實,對有數百萬在。
既而閱實,金帛不過三萬兩匹。
末帝怒,用昫代玫。
昫乃搜索簿書,命判官高延賞計窮诘勾,及積年殘租,或場務販負,皆虛系賬籍,條奏其事,請可征者急督之,無以償官者蠲除之。
《通鑒》:清泰元年八月,免諸道逋租三百三十八萬。
吏民相與歌詠,唯主典怨沮。
及罷相之日,群吏相賀,昫歸,無一人從之者,蓋憎其太察故也。
天福初,張從賓作亂于洛陽,害皇子重乂。
诏為東都留守,判河南府事,尋以本官判鹽鐵。
未幾,奉使入契丹,還遷太子太保兼左仆射,封谯國公,俄改太子太傅。
開運初,授司空、平章事,監修國史,複判三司。
契丹主至,不改其職。
昫以眼疾乞休緻,契丹主授昫守太保。
契丹主北去,留于東京。
其年夏,以病卒,年六十。
漢高祖登極,贈太保。
初,昫避難河朔,匿于北山蘭若,有賈少瑜者為僧,辍衾袍以溫燠之。
及昫官達,緻少瑜進士及第,拜監察禦史,聞者義之。
馮玉。
案:以下有阙文。
《歐陽史》雲:字景臣,定州人。
少帝嗣位,納馮後于中宮,後即玉之妹也。
玉既聯戚裡,恩寵彌厚,俄自知制诰、中書舍人出為颍州團練使,遷端明殿學士、戶部侍郎,尋加右仆射,軍國大政,一以委之。
案:以下有阙文。
《通鑒》雲:玉每善承迎帝意,由是益有寵。
嘗有疾在家,帝謂諸宰相曰:「自刺史以上,俟馮玉出,乃得除。
」其倚任如此。
玉乘勢弄權,四方賂遺,輻辏其門,由是朝政日壞。
張彥澤陷京城,軍士争湊其第,家财巨萬,一夕罄空。
翌日,玉假蓋而出,猶繞指以谄彥澤,且請引送玉玺于契丹主,将利其複用。
玉從少帝北遷,契丹命為太子少保。
至周太祖廣順二年,其子傑自幽州不告父而亡歸,玉懼譴責,尋以憂恚卒于蕃中。
《五代史補》:馮玉嘗為樞密使,有朝使馬承翰素有口辯,一旦持刺來谒玉,玉覽刺辄戲曰:「馬既有汗,宜卸下鞍。
」承翰應聲曰:「明公姓馮,可謂死囚逢獄。
」玉自以失言,遽延而謝之。
殷鵬,字大舉,大名人也。
以隽秀為鄉曲所稱,弱冠擢進士第。
唐闵帝之鎮魏州,聞其名,辟為從事。
及即位,命為右拾遺,曆左補阙、考功員外郎,充史館修撰,遷刑部郎中。
鵬姿顔若婦人,而性巧媚。
天福中,擢拜中書舍人,與馮玉同職。
玉本非代言之才,所得詞目,多托鵬為之。
玉嘗以「姑息」字問于人,人則以「辜負」字教之,玉乃然之,當時以為笑端。
鵬之才比玉雖優、其纖佞過之。
後玉出郡,借第以處之,分祿食之。
及玉為樞密使,擢為本院學士,每有庶僚秉?郭谒玉,故事,宰臣以履見之,鵬多在玉所,見客亦然。
有丞郎王易簡退而有言,鵬銜之。
及契丹入汴,有人獲玉與鵬有簽記字,皆朝廷上列有不得志欲左授者,則易簡是其首焉。
玉既北行,鵬亦尋以病卒。
史臣曰:維翰之輔晉室也,罄弼諧之志,參締構之功,觀其效忠,亦可謂社稷臣矣。
況和戎之策,固非誤計,及國之亡也,彼以滅口為謀,此掇殁身之禍,則畫策之難也,豈期如是哉!是以韓非慨慷而著《說難》者,當為此也,悲夫!趙瑩際會風雲,優遊籓輔,雖易箦于絕域,終歸柩于故園,蓋仁信之行通于遐迩故也。
劉昫有真相之才,克全嘉譽;馮玉乘君子之器,終殁窮荒,其優劣可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