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四十九 列傳二十五

關燈
毛璋,本滄州小校。

    梁将戴思遠帥滄州,時莊宗已定魏博,思遠勢蹙,棄州遁去,璋據城歸莊宗,《玉堂閑話》:戴思遠任浮陽日,有部曲毛璋,為性輕悍。

    嘗與數十卒追捕盜賊,還宿于逆旅,毛枕劍而寝。

    夜分,其劍忽大吼,躍出鞘外,從卒聞者愕然驚異,毛亦神之。

    乃持劍祝曰:「某若異日有此山河,爾當更鳴躍,否則已。

    」毛複寝,未熟,劍吼躍如初,毛深自負。

    其後戴離鎮,毛請留,戴從之。

    未幾,毛以州歸命于唐莊宗,莊宗以毛為其州刺史,後竟帥滄海。

    曆貝州、遼州刺史。

    璋性兇悖,有膽略,從征河上,屢有戰功。

    梁平,授滄州節度使。

    王師讨蜀,以璋為行營右廂馬軍都指揮使;蜀平,璋功居多。

    明年,蕭牆禍起,繼岌自西川至渭南,部下散亡,其川貨妓樂,為璋所掠。

    明宗嗣位,錄平蜀功,授邠州節度使。

     璋既家富于财,有蜀之妓樂,驕僭自大,動多不法,招緻部下,繕理兵仗。

    朝廷移授昭義節度使,璋謀欲不奉诏,判官邊蔚密言規責,乃僶勉承命。

    洎至潞州,狂妄不悛,每擁川妓于山亭院,服赭黃,縱酒,令為王衍在蜀之戲。

    事聞于朝,征為金吾上将軍。

    其年秋,東川節度使董璋上言:「毛璋男廷赟赍父書往西川,慮有陰事。

    」因追廷赟及同行人趙延祚,與璋俱下禦史台獄。

    廷赟乃璋之假侄,稱有叔在蜀,欲往省之,亦無私書,诏停任,令歸私第。

    初,延祚在獄,多言璋陰事,璋許重賂,以塞其口。

    及免,延祚征其賂,璋拒而不與,以至延祚詣台訴璋翻覆,複下禦史台訊鞫。

    中丞呂夢奇以璋前蒙昭雪,今延祚以責賂之故,複加織羅,故稍佑璋。

    及款狀上聞,或雲夢奇受璋賂,所以獄不盡情,執之,移于軍巡。

    璋具狀曾許延祚賂未與,又雲曾借馬與夢奇,别無行賂之事。

    朝廷懲其宿惡,長流儒州,賜死于路。

     聶嶼,鄴中人。

    少為僧,漸學吟詠。

    鄭珏之知貢舉也,與鄉人趙都俱赴鄉薦,都納賄于珏,人報翌日登第,嶼聞不捷,诟來人以吓之,珏懼,俾俱成名。

    漸為拾遺,依郭崇韬為鎮州書記。

    明宗時,為起居舍人。

    雙眸若懸,性氣乖僻,人多忌之。

    天成初,除鄴都留守判官,與趙敬怡、呂夢奇不足。

    又改河東節度,及至,常鄙其土風,薄其人士。

    或達于重誨,會敬怡入為樞密使,與夢奇同構殺之。

    嶼早依郭氏門庭,緻身硃紫,名登兩史,浙江使回,生涯巨萬。

    至河東日,郭氏次子之婦,孀居于家,嶼喪偶未久,複忍而納币,人皆罪之。

    明宗在籓邸時,素聞其醜聲。

    天成中,與溫韬等同诏賜死。

     溫韬,華原人。

    少為盜,據華原,事李茂貞,名彥韬,後降于梁,更名昭圖。

    為耀州節度,唐諸陵在境者悉發之,取所藏金寶:而昭陵最固,悉藏前世圖書,鐘、王紙墨,筆迹如新。

    案:以下有阙文。

    移許州節度使,累官至檢校太尉、平章事。

    韬素善趙岩,每依附之。

    莊宗入汴,岩恃韬與己素厚,遂奔許州。

    韬延之于第,斬首傳送阙下。

    同光初,韬來朝,郭崇韬曰:「此劫陵賊,罪不可赦。

    」韬納賂劉後,賜姓,名紹沖,遽遣還鎮。

    明宗即位,流于德州,俄賜死。

     長子延浚,清泰中為泥水關使;次延招,為父牙帳都校;次延表,鄧州指揮使;鹹聚居許下。

    晉天福初,聞張從賓作亂于河陽,鹹往依之。

    從賓慮其難制,悉斬于帳下。

     段凝,開封人也。

    本名明遠,少穎悟,多智數。

    初為渑池簿,脫荷衣以事梁祖,梁祖漸器之。

    開平三年十月,自東頭供奉官授右威衛大将軍,充左軍巡使兼水北巡檢使。

    凝妹為梁祖美人,故稍委心腹。

    四年五月,授懷州刺史。

    乾化元年十二月,梁祖北征回,過郡,凝貢獻加等,梁祖大悅。

    梁祖複北,凝迎奉進貢,有加于前。

    梁祖次相州,刺史李思安迎奉疏怠,梁祖怒,貶思安。

    制雲:「懷州刺史段明遠,少年治郡,庶事惟公,兩度隻奉行銮,數程宿食本界,動無遺阙,舉必周豐,蓋能罄竭于家财,務在顯酬夫明獎。

    觀明遠之忠勤若此,見思安之悖慢何如!」其見賞如此。

    其後,遷鄭州刺史,監大軍于河上。

    梁末帝以戴思遠為北面招讨使。

    行師不利,用王彥章代之,受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