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四十二 列傳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安重誨,其先本北部豪長。
父福遷,為河東将,救兗、郓而沒。
重誨自明宗龍潛時得給事左右。
及鎮邢州,以重誨為中門使。
随從征讨,凡十餘年,委信無間,勤勞亦至。
洎鄴城之變,佐命之功,獨居其右。
明宗踐祚,領樞密使,俄遷左領軍衛大将軍充職。
案:以下有阙文。
明宗遣回鹘侯三馳傳至其國,侯三至醴泉縣,地素僻,無驿馬,縣令劉知章出獵,不時給馬,侯三遽以聞。
明宗大怒,械知章至京師,将殺之;重誨從容為言,乃得不死。
明宗幸汴州,重誨建議欲因以伐淮,而明宗難之。
後李鏻得淮南諜者言:「徐知诰欲奉其國稱籓,臣願得安公一言以為信。
」鏻即引諜者見重誨。
重誨大喜,以為然,乃以玉帶與諜者,使遺知诰為信,其直千缗。
重誨為樞密使,四五年間,獨绾大任,臧否自若,環衛、酋長、貴戚、近習,無敢幹政者。
弟牧鄭州,子鎮懷、孟,身為中令,任過其才,議者謂必有覆餗之禍。
無何,有吏人李虔徽弟揚言于衆雲:「聞相者言其貴不可言,今将統軍征淮南。
」時有軍将密以是聞,頗駭上聽。
明宗謂重誨曰:「聞卿樹心腹,私市兵仗,欲自讨淮南,有之否?」重誨惶恐,奏曰:「興師命将,出自宸衷,必是奸人結構,臣願陛下窮诘所言者。
」翌日,帝召侍衛指揮使安從進、藥彥稠等,謂之曰:「有人告安重誨私置兵仗,将不利于社稷,其若之何?」從進等奏曰:「此是奸人結構,離間陛下勳舊。
且重誨事陛下三十年,從微至著,無不盡心,今日何苦乃圖不軌!臣等以家屬保明,必無此事。
」帝意乃解。
重誨三上表乞解機務,诏不允。
複面奏:「乞與臣一鎮,以息謗議。
」明宗不悅。
重誨奏不已,明宗怒,謂曰:「放卿出,朕自有人!」即令武德使孟漢瓊至中書,與宰臣商量重誨事。
馮道言曰:「諸人苟惜安令公,解樞務為便。
」趙鳳曰:「大臣豈可輕動,公失言也。
」道等因附漢瓊奏曰:「此斷自宸旨,然重臣不可輕議移改。
」由是兼命範延光為樞密使,重誨如故。
時以東川帥董璋恃險難制,乃以武虔裕為綿州刺史,董璋益懷疑忌,遂絷虔裕以叛。
及石敬瑭領王師伐蜀,峽路艱阻,糧運不繼,明宗憂之,而重誨請行。
翌日,領數騎而出,日馳數百裡,西諸侯聞之,莫不惶駭。
所在錢帛糧料,星夜辇運,人乘斃踣于山路者不可勝紀,百姓苦之。
重誨至鳳翔,節度使硃宏昭延于寝室,令妻子奉食器,敬事尤謹。
重誨坐中言及:「昨有人讒構,幾不保全,賴聖上保鑒,苟獲全族。
」因泣下。
重誨既辭,宏昭遣人具奏:「重誨怨望出惡言,不可令至行營,恐奪石敬瑭兵柄。
」而宣徽使孟漢瓊自西回,亦奏重誨過惡。
重誨已至三泉,複令歸阙。
再過鳳翔,硃宏昭拒而不納,重誨懼,急騎奔程,未至京師,制授河中帥。
既至鎮,心不自安,遂請緻仕。
制初下,其子崇贊、崇緒走歸河中。
二子初至,重誨駭然曰;「渠安得來?」家人欲問故,重誨曰:「吾知之矣,此非渠意,是他人教來。
吾但以一死報國家,餘複何言!」翌日,中使至,見重誨,号泣久之。
重誨曰:「公但言其故,勿過相愍。
」中使曰:「人言令公據城異志矣!」重誨曰:「吾一死未塞責,已負君親,安敢辄懷異志,遽勞朝廷興師,增聖上宵旰,則仆之罪更萬萬矣!」 時遣翟光鄴使河中,如察重誨有異志,則誅之。
既至,李從璋自率甲士圍其第,仍拜重誨于其庭,重誨下階迎拜曰:「太傅過禮。
」俯首方拜,從璋以楇擊其首,其妻驚走抱之,曰:「令公死亦不遲,太傅何遽如此!」并擊重誨妻首碎
父福遷,為河東将,救兗、郓而沒。
重誨自明宗龍潛時得給事左右。
及鎮邢州,以重誨為中門使。
随從征讨,凡十餘年,委信無間,勤勞亦至。
洎鄴城之變,佐命之功,獨居其右。
明宗踐祚,領樞密使,俄遷左領軍衛大将軍充職。
案:以下有阙文。
明宗遣回鹘侯三馳傳至其國,侯三至醴泉縣,地素僻,無驿馬,縣令劉知章出獵,不時給馬,侯三遽以聞。
明宗大怒,械知章至京師,将殺之;重誨從容為言,乃得不死。
明宗幸汴州,重誨建議欲因以伐淮,而明宗難之。
後李鏻得淮南諜者言:「徐知诰欲奉其國稱籓,臣願得安公一言以為信。
」鏻即引諜者見重誨。
重誨大喜,以為然,乃以玉帶與諜者,使遺知诰為信,其直千缗。
重誨為樞密使,四五年間,獨绾大任,臧否自若,環衛、酋長、貴戚、近習,無敢幹政者。
弟牧鄭州,子鎮懷、孟,身為中令,任過其才,議者謂必有覆餗之禍。
無何,有吏人李虔徽弟揚言于衆雲:「聞相者言其貴不可言,今将統軍征淮南。
」時有軍将密以是聞,頗駭上聽。
明宗謂重誨曰:「聞卿樹心腹,私市兵仗,欲自讨淮南,有之否?」重誨惶恐,奏曰:「興師命将,出自宸衷,必是奸人結構,臣願陛下窮诘所言者。
」翌日,帝召侍衛指揮使安從進、藥彥稠等,謂之曰:「有人告安重誨私置兵仗,将不利于社稷,其若之何?」從進等奏曰:「此是奸人結構,離間陛下勳舊。
且重誨事陛下三十年,從微至著,無不盡心,今日何苦乃圖不軌!臣等以家屬保明,必無此事。
」帝意乃解。
重誨三上表乞解機務,诏不允。
複面奏:「乞與臣一鎮,以息謗議。
」明宗不悅。
重誨奏不已,明宗怒,謂曰:「放卿出,朕自有人!」即令武德使孟漢瓊至中書,與宰臣商量重誨事。
馮道言曰:「諸人苟惜安令公,解樞務為便。
」趙鳳曰:「大臣豈可輕動,公失言也。
」道等因附漢瓊奏曰:「此斷自宸旨,然重臣不可輕議移改。
」由是兼命範延光為樞密使,重誨如故。
時以東川帥董璋恃險難制,乃以武虔裕為綿州刺史,董璋益懷疑忌,遂絷虔裕以叛。
及石敬瑭領王師伐蜀,峽路艱阻,糧運不繼,明宗憂之,而重誨請行。
翌日,領數騎而出,日馳數百裡,西諸侯聞之,莫不惶駭。
所在錢帛糧料,星夜辇運,人乘斃踣于山路者不可勝紀,百姓苦之。
重誨至鳳翔,節度使硃宏昭延于寝室,令妻子奉食器,敬事尤謹。
重誨坐中言及:「昨有人讒構,幾不保全,賴聖上保鑒,苟獲全族。
」因泣下。
重誨既辭,宏昭遣人具奏:「重誨怨望出惡言,不可令至行營,恐奪石敬瑭兵柄。
」而宣徽使孟漢瓊自西回,亦奏重誨過惡。
重誨已至三泉,複令歸阙。
再過鳳翔,硃宏昭拒而不納,重誨懼,急騎奔程,未至京師,制授河中帥。
既至鎮,心不自安,遂請緻仕。
制初下,其子崇贊、崇緒走歸河中。
二子初至,重誨駭然曰;「渠安得來?」家人欲問故,重誨曰:「吾知之矣,此非渠意,是他人教來。
吾但以一死報國家,餘複何言!」翌日,中使至,見重誨,号泣久之。
重誨曰:「公但言其故,勿過相愍。
」中使曰:「人言令公據城異志矣!」重誨曰:「吾一死未塞責,已負君親,安敢辄懷異志,遽勞朝廷興師,增聖上宵旰,則仆之罪更萬萬矣!」 時遣翟光鄴使河中,如察重誨有異志,則誅之。
既至,李從璋自率甲士圍其第,仍拜重誨于其庭,重誨下階迎拜曰:「太傅過禮。
」俯首方拜,從璋以楇擊其首,其妻驚走抱之,曰:「令公死亦不遲,太傅何遽如此!」并擊重誨妻首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