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三十七 列傳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明年,授滑州節度使。
以河水連年溢堤,乃自酸棗縣界至濮州,廣堤防一丈五尺,東西二百裡,民甚賴之。
三年,秩滿歸京,卒。
辍視朝一日。
劉彥琮,字比德,雲中人也。
事武皇,累從征役。
先是,绛州刺史王瓘叛,武皇言于彥琮,意欲緻之。
無幾,從略于汾、晉之郊,彥琮奔绛,瓘以為附己,待之甚厚,因命為騎将。
會瓘出獵,于馳驅之際,彥琮刃瓘之首來獻,武皇甚奇之。
從莊宗解上黨之圍。
同光初,稍遷至鐵林指揮使、磁州刺史。
後明宗赴難京師,授華州留後,尋正授節旄。
天成三年,改左武衛上将軍。
未幾,改陝州節度使,尋移鎮邠州,卒于鎮,時年六十四。
贈太傅。
袁建豐,武皇破巢時得于華陰,年方九歲,愛其精神爽俊,俾收養之。
漸長,列于左右,複習騎射,補鐵林都虞候。
從破邠州王行瑜,以功遷左親騎軍使,轉突騎指揮使。
從莊宗解圍上黨,破柏鄉陣,累功遷右仆射、左廂馬軍指揮使。
明宗為内衙指揮使,建豐為副。
北讨劉守光,常身先士伍,轉都教練使,權蕃漢副總管。
莊宗入鄴,以心腹幹能,選為魏府都巡檢使。
從征劉鄩,下衛、磁、洺有功,加檢校司空,授州洺州刺史。
于臨洺西敗梁将王遷數千人,生獲将領七十餘人,俄拜相州刺史。
征赴河上,豫戰于胡柳陂。
建豐領相州軍士,行營在外,委州事于小人,失于撫馭,指揮使孟守謙據城以叛,建豐引兵讨平之。
改隰州刺史,染風痹于任。
明宗嗣位,念及平昔副貳之舊,诏赴洛下,親幸其第,撫問隆厚,加檢校太傅,遙授鎮南節度使,俾請俸自給。
後卒于洛陽,年五十六。
廢朝一日,贈太尉。
子可鈞,仕皇朝,位至諸衛大将軍。
西方鄴,定州滿城人也。
父再遇,為州軍校。
鄴居軍中,以勇力聞。
年二十,南渡河遊梁,不見用,複歸。
莊宗以為孝義軍指揮使,累從征伐皆有功。
同光中,為曹州刺史,以州兵屯汴州。
明宗自魏州,南渡河,時莊宗東幸汴州。
汴州節度使孔循懷二志,使北門迎明宗,西門迎莊宗,凡供帳委積悉如一,曰:「先至者入之。
」鄴因責循曰:「主上破梁室于公,有不殺之恩,奈何欲納總管?」循不答。
鄴度循不可理争,以石敬瑭妻,明宗女也,時方在汴,欲殺之以堅人心。
循知其謀,取之藏其家,鄴無如之何。
乃将麾下兵五百騎西迎莊宗,見于汜水,嗚咽泣下,莊宗亦為之噓唏,使以兵為先鋒。
莊宗還洛陽,遇弑。
明宗入洛,鄴請死于馬前,明宗嘉歎久之。
明年,荊南高季興叛,明宗遣襄州節度使劉訓等招讨,而以東川董璋為西南招讨使,乃拜鄴夔州刺史,副璋,以兵出三峽。
已而訓等無功見黜,諸将皆罷,璋未嘗出兵,惟鄴獨取夔、忠、萬三州,乃以夔州為甯江軍,拜鄴節度使。
已而又取歸州,數敗季興之兵。
鄴,武人,所為多不中法度,判官譚善達數以谏鄴,鄴怒,遣人告善達受人金,下獄。
善達素剛,辭益不遜,遂死于獄中。
鄴病,見善達為祟,卒于鎮。
張遵誨,魏州人也。
父為宗城令,羅紹威殺牙軍之歲,為梁軍所害。
遵誨奔太原,武皇以為牙門将。
莊宗定山東,遵誨以典客從,曆幽、鎮二府馬步都虞候。
同光中,為金吾大将軍。
明宗即位,任圜保薦,授西都副留守,知留守事、京兆尹。
天成四年,入為客省使、守衛尉卿。
及将有事于南郊,為修儀仗法物使。
初,遵誨自以曆位尹正,與安重誨素亦相款,衷心有望于節钺。
及郊禋畢,止為绛州刺史,郁郁不樂。
離京之日,白衣乘馬于隼之下,至郡無疾,翌日而卒。
孫璋,齊州曆城人。
出身行間,隸梁将楊師厚麾下,稍補奉化軍使。
莊宗入鄴,累遷澶州都指揮使。
明宗鎮常山,擢為裨校。
鄴兵之變,從明宗赴難京師。
天成初,曆趙、登二州刺史,齊州防禦使。
王都之據中山,璋為定州行營都虞候,賊平,加檢校太保。
長興初,授鄜州節度使,罷鎮,卒于洛陽,年六十一。
贈太尉。
史臣曰:夫天地斯晦,則帝王于是龍飛;雲雷構屯,則王侯以之蟬蛻。
良以适遭亂世,得奮雄圖,故金全而下,鹹以軍旅之功,坐登籓阃之位,垂名簡冊,亦可貴焉。
惟重霸以奸險而仗旄钺,蓋非數子之俦也。
以河水連年溢堤,乃自酸棗縣界至濮州,廣堤防一丈五尺,東西二百裡,民甚賴之。
三年,秩滿歸京,卒。
辍視朝一日。
劉彥琮,字比德,雲中人也。
事武皇,累從征役。
先是,绛州刺史王瓘叛,武皇言于彥琮,意欲緻之。
無幾,從略于汾、晉之郊,彥琮奔绛,瓘以為附己,待之甚厚,因命為騎将。
會瓘出獵,于馳驅之際,彥琮刃瓘之首來獻,武皇甚奇之。
從莊宗解上黨之圍。
同光初,稍遷至鐵林指揮使、磁州刺史。
後明宗赴難京師,授華州留後,尋正授節旄。
天成三年,改左武衛上将軍。
未幾,改陝州節度使,尋移鎮邠州,卒于鎮,時年六十四。
贈太傅。
袁建豐,武皇破巢時得于華陰,年方九歲,愛其精神爽俊,俾收養之。
漸長,列于左右,複習騎射,補鐵林都虞候。
從破邠州王行瑜,以功遷左親騎軍使,轉突騎指揮使。
從莊宗解圍上黨,破柏鄉陣,累功遷右仆射、左廂馬軍指揮使。
明宗為内衙指揮使,建豐為副。
北讨劉守光,常身先士伍,轉都教練使,權蕃漢副總管。
莊宗入鄴,以心腹幹能,選為魏府都巡檢使。
從征劉鄩,下衛、磁、洺有功,加檢校司空,授州洺州刺史。
于臨洺西敗梁将王遷數千人,生獲将領七十餘人,俄拜相州刺史。
征赴河上,豫戰于胡柳陂。
建豐領相州軍士,行營在外,委州事于小人,失于撫馭,指揮使孟守謙據城以叛,建豐引兵讨平之。
改隰州刺史,染風痹于任。
明宗嗣位,念及平昔副貳之舊,诏赴洛下,親幸其第,撫問隆厚,加檢校太傅,遙授鎮南節度使,俾請俸自給。
後卒于洛陽,年五十六。
廢朝一日,贈太尉。
子可鈞,仕皇朝,位至諸衛大将軍。
西方鄴,定州滿城人也。
父再遇,為州軍校。
鄴居軍中,以勇力聞。
年二十,南渡河遊梁,不見用,複歸。
莊宗以為孝義軍指揮使,累從征伐皆有功。
同光中,為曹州刺史,以州兵屯汴州。
明宗自魏州,南渡河,時莊宗東幸汴州。
汴州節度使孔循懷二志,使北門迎明宗,西門迎莊宗,凡供帳委積悉如一,曰:「先至者入之。
」鄴因責循曰:「主上破梁室于公,有不殺之恩,奈何欲納總管?」循不答。
鄴度循不可理争,以石敬瑭妻,明宗女也,時方在汴,欲殺之以堅人心。
循知其謀,取之藏其家,鄴無如之何。
乃将麾下兵五百騎西迎莊宗,見于汜水,嗚咽泣下,莊宗亦為之噓唏,使以兵為先鋒。
莊宗還洛陽,遇弑。
明宗入洛,鄴請死于馬前,明宗嘉歎久之。
明年,荊南高季興叛,明宗遣襄州節度使劉訓等招讨,而以東川董璋為西南招讨使,乃拜鄴夔州刺史,副璋,以兵出三峽。
已而訓等無功見黜,諸将皆罷,璋未嘗出兵,惟鄴獨取夔、忠、萬三州,乃以夔州為甯江軍,拜鄴節度使。
已而又取歸州,數敗季興之兵。
鄴,武人,所為多不中法度,判官譚善達數以谏鄴,鄴怒,遣人告善達受人金,下獄。
善達素剛,辭益不遜,遂死于獄中。
鄴病,見善達為祟,卒于鎮。
張遵誨,魏州人也。
父為宗城令,羅紹威殺牙軍之歲,為梁軍所害。
遵誨奔太原,武皇以為牙門将。
莊宗定山東,遵誨以典客從,曆幽、鎮二府馬步都虞候。
同光中,為金吾大将軍。
明宗即位,任圜保薦,授西都副留守,知留守事、京兆尹。
天成四年,入為客省使、守衛尉卿。
及将有事于南郊,為修儀仗法物使。
初,遵誨自以曆位尹正,與安重誨素亦相款,衷心有望于節钺。
及郊禋畢,止為绛州刺史,郁郁不樂。
離京之日,白衣乘馬于隼之下,至郡無疾,翌日而卒。
孫璋,齊州曆城人。
出身行間,隸梁将楊師厚麾下,稍補奉化軍使。
莊宗入鄴,累遷澶州都指揮使。
明宗鎮常山,擢為裨校。
鄴兵之變,從明宗赴難京師。
天成初,曆趙、登二州刺史,齊州防禦使。
王都之據中山,璋為定州行營都虞候,賊平,加檢校太保。
長興初,授鄜州節度使,罷鎮,卒于洛陽,年六十一。
贈太尉。
史臣曰:夫天地斯晦,則帝王于是龍飛;雲雷構屯,則王侯以之蟬蛻。
良以适遭亂世,得奮雄圖,故金全而下,鹹以軍旅之功,坐登籓阃之位,垂名簡冊,亦可貴焉。
惟重霸以奸險而仗旄钺,蓋非數子之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