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三十五 列傳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左省常侍,遷檢校工部尚書,充元從馬軍指揮使兼左靜邊都指揮使。
乾甯五年,再遷檢校右仆射、左領軍衛将軍同正,充宣武軍内外馬步軍都指揮使。
光化二年,權知宿州軍州事。
天複元年,表授刺史,充本州團練、埇橋鎮遏都知兵馬使。
會淮寇大至,圍迫州城,象先雘力禦備,時援兵未至,頗懷憂沮。
一日,登北城,憩其樓堞之上,怳然若寝,夢人告曰:「我陳璠也,嘗闆築是城,舊第猶在,今為軍舍,可為我立廟,即助公陰兵。
」象先納之。
翼日,淮寇急攻其壘,梯沖角進,是日州城幾陷。
頃之,有大風雨,居民望見城上兵甲無算,寇不能進,即時退去。
象先方信鬼神之助,乃為之立祠,至今裡人禱祝不辍。
三年,權知洺州軍州事。
天祐三年,授陳州刺史、檢校司空。
是歲,陳州大水,民饑,有物生于野,形類蒲萄,其實可食,貧民賴焉。
梁開平二年,授左英武軍使,再遷左神武、右羽林統軍。
三年,轉右衛上将軍,封汝南縣男。
四年,權知宋州留後,到任五月,改天平軍兩使留後。
時郓境再饑,戶民流散,象先即開倉赈恤,蒙賴者甚衆。
五年,梁祖北征,以象先為鎮定東南行營都招讨應接副使,進封開國伯。
領兵攻蓚縣,不克而還。
俄奉诏自郓赴阙,郓人遮留,毀石橋而不得進,乃自他門而逸。
尋授左龍武統軍兼侍衛親軍都指揮使。
乾化三年,與魏博節度使楊師厚合謀,誅硃友珪于洛陽。
梁末帝即位,以功授檢校太保、同平章事,遙領洪州節度使、行開封尹、判在京馬步諸軍,進封開國公。
四年,授青州節度使,加檢校太傅。
未幾,移鎮宋州,加檢校太尉。
象先在宋凡十年。
初,梁祖領四鎮,擁兵十萬,威震天下,關東籓守,皆其将吏,方面補授,由其保薦,四方輿金辇璧,駿奔結轍,納賂于其庭。
如是者十餘年,寝成風俗,籓侯牧守,下逮群吏,罕有廉白者,率皆掊斂剝下,以事權門。
象先恃甥舅之勢,所至籓府,侵刻誅求尤甚,以此家财巨萬。
莊宗初定河南,象先率先入觐,辇珍币數十萬,遍賂權貴及劉皇後、伶官巷伯,居旬日,内外翕然稱之。
初,梁将未複官資者,凡上章奏姓名而已。
郭崇韬奏曰:「河南征鎮将吏,昭洗之後,未有新官,每上表章,但書名姓,未頒綸制,必負憂疑。
」即日,複以象先為宋、亳、耀、輝、颍節度使,依前檢校太尉、平章事,仍賜姓,名紹安,尋令歸鎮。
明年,以郊禮,象先複來朝。
是時,制改宋州宣武軍為歸德軍,因侍宴,莊宗謂象先曰:「歸德之名,無乃著題否?」象先拜謝而退,即命歸鎮。
其年夏,以疾卒于理所,年六十一。
冊贈太師,周廣順中,贈中書令,追封楚國公。
象先二子,長曰正辭,曆衢、雄二州刺史。
次曰{山義},至周顯德中,終于滄州節度使。
張溫,字德潤,魏州魏縣人也。
始仕梁祖為步直小将,改崇明都校。
貞明初,蔣殷以徐州叛,從劉鄩讨平之,改左右捉生都指揮使。
莊宗伐邢台,獲之,用為永清都校,曆武州刺史、山後八軍都将。
從莊宗襲契丹于幽州,收新州,曆銀槍效義都指揮使,再任武州刺史。
同光初,契丹陷妫、儒、檀、順、平、薊六州,武州獨全,改授蔚州刺史。
天成初,曆振武、昭武留後,尋授利州節度使,入為右衛上将軍。
無幾,授洋州節度使、右龍武統軍,改雲州節制。
清泰初,屯兵雁門,逐契丹出塞,移鎮晉州,嬰疾而卒。
诏贈太尉。
李紹文,郓州人,本姓張,名從楚。
少事硃瑄為帳下,瑄敗,歸于梁祖,為四鎮牙校,累典諸軍。
天祐八年,從王景仁戰,敗于柏鄉,紹文與别将曹儒收殘衆,退保相州。
王師之攻魏州也,紹文率衆自黎陽将渡河。
時汴人大恐,河無舟楫,紹文懼為王師所逼,乃剽黎陽、臨河、内黃至魏州,歸于莊宗。
莊宗嘉納之,賜姓名,分其兩将三千人為左右匡霸軍旅,仍令紹文、曹儒分将之。
從周德威讨劉守光,進檢校司空,移将匡衛軍。
十二年,授博州刺史,預破劉鄩于故元城,曆貝、隰、代三郡刺史,領天雄軍馬步副都将,屯于德勝。
從閻寶讨張文禮,為馬步軍都虞候。
明宗收郓州,以紹文為右都押衙、馬步軍都将,從破王彥章于中都。
同光中,曆徐、滑二鎮副使,知府事。
三年,從郭崇韬讨西川,為洋州節度留後,領鎮江軍節度。
天成初,為武信軍節度使,尋卒于鎮。
史臣曰:昔丁會之事梁祖也,功既隆矣,禍将及矣,挺身北首,故亦宜然。
然食人之祿,豈合如是哉!閻寶再降于人,夫何足貴焉。
符習雪故主之沉冤,享通侯之貴位,乃趙之奇士也。
烏震不憫其親,仁斯鮮矣,雖慕樂羊之迹,豈事文侯之宜。
瓚洎象先而下,皆降将也,又何足以譏焉!
乾甯五年,再遷檢校右仆射、左領軍衛将軍同正,充宣武軍内外馬步軍都指揮使。
光化二年,權知宿州軍州事。
天複元年,表授刺史,充本州團練、埇橋鎮遏都知兵馬使。
會淮寇大至,圍迫州城,象先雘力禦備,時援兵未至,頗懷憂沮。
一日,登北城,憩其樓堞之上,怳然若寝,夢人告曰:「我陳璠也,嘗闆築是城,舊第猶在,今為軍舍,可為我立廟,即助公陰兵。
」象先納之。
翼日,淮寇急攻其壘,梯沖角進,是日州城幾陷。
頃之,有大風雨,居民望見城上兵甲無算,寇不能進,即時退去。
象先方信鬼神之助,乃為之立祠,至今裡人禱祝不辍。
三年,權知洺州軍州事。
天祐三年,授陳州刺史、檢校司空。
是歲,陳州大水,民饑,有物生于野,形類蒲萄,其實可食,貧民賴焉。
梁開平二年,授左英武軍使,再遷左神武、右羽林統軍。
三年,轉右衛上将軍,封汝南縣男。
四年,權知宋州留後,到任五月,改天平軍兩使留後。
時郓境再饑,戶民流散,象先即開倉赈恤,蒙賴者甚衆。
五年,梁祖北征,以象先為鎮定東南行營都招讨應接副使,進封開國伯。
領兵攻蓚縣,不克而還。
俄奉诏自郓赴阙,郓人遮留,毀石橋而不得進,乃自他門而逸。
尋授左龍武統軍兼侍衛親軍都指揮使。
乾化三年,與魏博節度使楊師厚合謀,誅硃友珪于洛陽。
梁末帝即位,以功授檢校太保、同平章事,遙領洪州節度使、行開封尹、判在京馬步諸軍,進封開國公。
四年,授青州節度使,加檢校太傅。
未幾,移鎮宋州,加檢校太尉。
象先在宋凡十年。
初,梁祖領四鎮,擁兵十萬,威震天下,關東籓守,皆其将吏,方面補授,由其保薦,四方輿金辇璧,駿奔結轍,納賂于其庭。
如是者十餘年,寝成風俗,籓侯牧守,下逮群吏,罕有廉白者,率皆掊斂剝下,以事權門。
象先恃甥舅之勢,所至籓府,侵刻誅求尤甚,以此家财巨萬。
莊宗初定河南,象先率先入觐,辇珍币數十萬,遍賂權貴及劉皇後、伶官巷伯,居旬日,内外翕然稱之。
初,梁将未複官資者,凡上章奏姓名而已。
郭崇韬奏曰:「河南征鎮将吏,昭洗之後,未有新官,每上表章,但書名姓,未頒綸制,必負憂疑。
」即日,複以象先為宋、亳、耀、輝、颍節度使,依前檢校太尉、平章事,仍賜姓,名紹安,尋令歸鎮。
明年,以郊禮,象先複來朝。
是時,制改宋州宣武軍為歸德軍,因侍宴,莊宗謂象先曰:「歸德之名,無乃著題否?」象先拜謝而退,即命歸鎮。
其年夏,以疾卒于理所,年六十一。
冊贈太師,周廣順中,贈中書令,追封楚國公。
象先二子,長曰正辭,曆衢、雄二州刺史。
次曰{山義},至周顯德中,終于滄州節度使。
張溫,字德潤,魏州魏縣人也。
始仕梁祖為步直小将,改崇明都校。
貞明初,蔣殷以徐州叛,從劉鄩讨平之,改左右捉生都指揮使。
莊宗伐邢台,獲之,用為永清都校,曆武州刺史、山後八軍都将。
從莊宗襲契丹于幽州,收新州,曆銀槍效義都指揮使,再任武州刺史。
同光初,契丹陷妫、儒、檀、順、平、薊六州,武州獨全,改授蔚州刺史。
天成初,曆振武、昭武留後,尋授利州節度使,入為右衛上将軍。
無幾,授洋州節度使、右龍武統軍,改雲州節制。
清泰初,屯兵雁門,逐契丹出塞,移鎮晉州,嬰疾而卒。
诏贈太尉。
李紹文,郓州人,本姓張,名從楚。
少事硃瑄為帳下,瑄敗,歸于梁祖,為四鎮牙校,累典諸軍。
天祐八年,從王景仁戰,敗于柏鄉,紹文與别将曹儒收殘衆,退保相州。
王師之攻魏州也,紹文率衆自黎陽将渡河。
時汴人大恐,河無舟楫,紹文懼為王師所逼,乃剽黎陽、臨河、内黃至魏州,歸于莊宗。
莊宗嘉納之,賜姓名,分其兩将三千人為左右匡霸軍旅,仍令紹文、曹儒分将之。
從周德威讨劉守光,進檢校司空,移将匡衛軍。
十二年,授博州刺史,預破劉鄩于故元城,曆貝、隰、代三郡刺史,領天雄軍馬步副都将,屯于德勝。
從閻寶讨張文禮,為馬步軍都虞候。
明宗收郓州,以紹文為右都押衙、馬步軍都将,從破王彥章于中都。
同光中,曆徐、滑二鎮副使,知府事。
三年,從郭崇韬讨西川,為洋州節度留後,領鎮江軍節度。
天成初,為武信軍節度使,尋卒于鎮。
史臣曰:昔丁會之事梁祖也,功既隆矣,禍将及矣,挺身北首,故亦宜然。
然食人之祿,豈合如是哉!閻寶再降于人,夫何足貴焉。
符習雪故主之沉冤,享通侯之貴位,乃趙之奇士也。
烏震不憫其親,仁斯鮮矣,雖慕樂羊之迹,豈事文侯之宜。
瓚洎象先而下,皆降将也,又何足以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