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關燈
日屬私,請比大朝會宣召例。

    」從之。

    以陝府節度使康思立為邢州節度使,以同州節度使安重霸為西京留守,以羽林右第一軍都指揮使、春州刺史楊思權為邠州節度使。

    己酉,左監門衛将軍孔知鄴、右骁衛将軍華光裔并勒停見任。

    時差知鄴應州告廟,稱疾辭命,改差光裔,複稱馬墜傷足,故俱罷之。

     庚戌,以司空兼門下侍郎、平章事馮道為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充同州節度使;以天雄軍節度使範延光為樞密使,封齊國公;郓州節度使李從?嚴為鳳翔節度使。

    辛亥,以嚴衛都指揮使尹晖為齊州防禦使。

    甲寅,以侍衛馬軍都指揮、順化軍節度使安從進為河陽節度使,典軍如故。

    太常卿盧文紀奏:「明宗一室,酌獻舞曲,請名《雍熙之舞》。

    」從之。

    丁巳,以皇子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工部尚書重美為檢校司徒、守左衛上将軍。

    自是,諸道節度使、刺史、文武臣僚,相繼加檢校官,或階爵封邑,以帝登位覃慶也。

    戊午,以隴州防禦使相裡金為陝州節度使。

    初,帝以檄書告籓鄰,惟金遣判官薛文遇往來計事,故以節鎮獎之。

    宣徽北院使、檢校工部尚書房暠加檢校司空,行左威衛大将軍,使如故;以樞密使、左谏議大夫韓昭允為刑部尚書,使如故。

     己未,太白晝見。

    以樞密副使劉延朗為左領軍大将軍,職如故。

    庚申,左仆射、門下侍郎、平章事、監修國史李愚加特進,充太微宮使、宏文館大學士,餘如故。

    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集賢院大學士、判三司劉煦加門下侍郎、兼吏部尚書、平章事、監修國史、判三司。

    癸亥,秦州奏,西川孟知祥出軍迫陷成州。

    以宣徽南院使、右骁衛大将軍郝瓊為左骁衛上将軍,職如故;以前義州刺史張承祐為武勝軍留後。

    戊辰,以前右龍武統軍王景戡為右骁衛上将軍。

     六月庚午朔,改侍衛捧聖軍為彰聖,改嚴衛軍為甯衛。

    壬申,封吳嶽成德公為靈應王,禮秩同五嶽。

    帝初起,遣使祭嶽以求祐,及登祚,故有是報。

    《五代會要》載中書門下奏:天寶十載正月,封吳山成德公,與沂山、會稽、醫巫闾同封。

    至德二載十二月,改吳山為嶽,祠享官屬一同五嶽。

    今國家欲祈禱靈應,宜示殊禮,臣等商量,請加封為靈應王。

    從之。

    幽州節度使趙德鈞進封北平王,青州節度使房知溫進封東平王。

    癸酉,以前鄜州節度使索自通為右龍武統軍。

    甲戌,皇子左衛上将軍重美加檢校太保、同平章事,充鎮州節度使兼河南尹,判六軍諸衛事。

    丁醜,诏天下見禁罪人,委所在長吏躬親慮問,疾速疏決。

    庚辰,幸至德宮,因幸房知溫、安元信、範延光、索自通、李從敏第。

    壬午,以檢校太子太傅緻仕王建立為檢校太尉、兼侍中、郓州節度使;以前宋州節度使安元信為檢校太尉、兼侍中、潞州節度使。

      癸未,三司使劉煦奏:「天下戶民,自天成二年括定秋夏田稅,迨今八年。

    近者相次有百姓詣阙訴田不均,累行蠲放,漸失稅額,望差朝臣一概檢視。

    」不報。

    甲申,帝為故皇子亳州刺史重吉、皇長女尼惠明大師幼澄舉哀行服,群臣詣閣門奉慰。

    帝起兵之始,重吉、幼澄俱為闵帝所害。

    乙酉,以戶部侍郎韓彥恽為绛州刺史,以左武衛上将軍李肅為單州刺史。

    丙戌,襄州節度使趙在禮加同平章事。

    甲午,以武勝軍留後張承祐為華州節度使;以皇城使宋審虔為壽州節度使,充侍衛步軍都指揮使;以右衛上将軍劉仲殷為宋州節度使;以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壽州節度使皇甫遇為鄧州節度使;以前華州節度使華溫琪為太子太傅緻仕。

    丁酉,左神武統軍周知裕卒,贈太傅。

    是月,京師大旱,熱甚,暍死者百餘人。

     秋七月庚子,太子少保緻仕崔沂卒。

    癸卯,鳳翔進僞蜀孟知祥來書,稱「大蜀皇帝獻書于大唐皇帝」,且言「見迫群情,以今年四月十二日即皇帝位」雲,帝不答。

    以前武州刺史鄭琮為右衛上将軍。

    甲辰,幸龍門佛寺禱雨。

    乙巳,皇子故亳州團練使重吉贈太尉,仍于宋州置廟。

    丁未,鳳翔節度使李從?嚴封西平王。

    是日,宰臣李愚、劉煦因論公事,于政事堂相诟,辭甚鄙惡,帝令樞密副使劉延朗宣谕曰:「卿等輔弼之臣,不宜如是,今後不得更然。

    」辛亥,以太常卿盧文紀為中書侍郎、平章事。

    是日,中書門下三上章請立中宮,從之。

    丁巳,制立沛國夫人劉氏為皇後。

    庚申,太子少傅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