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十九 明宗紀九

關燈
長興三年春正月癸未朔,帝禦明堂殿受朝賀,仗衛如式。

    丁亥,陝州節度使安從進移鎮延州。

    己醜,遣邠州節度使藥彥稠、靈武節度使康福率步騎七千往方渠讨黨項之叛者。

    庚寅,以前北京副留守呂夢奇為戶部侍郎。

    辛卯,以前彰國軍留後孫漢韶為利州節度使,充西面行營副部署兼步軍都指揮使。

    庚子,契丹遣使朝貢。

    辛醜,秦王從榮加開府儀同三司、兼中書令。

    戊申,诏選人文解不合式樣,罪在發解官吏,舉人落第,次年免取文解。

    中書門下奏:「請親王官至兼侍中、中書令,則與見任宰臣分班定位,宰臣居左,諸親王居右。

    如親王及諸使守侍中、中書令,亦分行居右,其餘使相依舊。

    」從之。

    渤海、回鹘、吐蕃遣使朝貢。

    大理正張居琭上言:「所頒諸州新定格式、律令,請委逐處各差法直官一人,專掌檢讨。

    」從之。

     二月乙卯,制晉國夫人夏氏追冊為皇後。

    丙辰,幸龍門。

    诏故皇城使李從璨可贈太保。

    诏出選門官,罷任後周年方許拟議,自于所司投狀磨勘送中書。

    又诏罷城南稻田務,以其所費多而所收少,欲複其水利,資于民間碾硙故也。

    秦州奏:「州界三縣之外,别有一十一鎮人戶,系鎮将征科,欲随其便,宜複置隴城、天水二縣以隸之。

    」诏從之。

    甲子,幸至德宮。

    以右衛大将軍高居貞為右監門衛上将軍。

    庚午,以前華州節度使李從昶為左骁衛大将軍,以前夔州節度使安崇阮為右骁衛大将軍,以前新州節度使翟璋為右領軍上将軍,以右領軍上将軍羅周敬為右威衛上将軍。

    辛未,中書奏:「請依石經文字刻《九經》印闆。

    」從之。

    《五代會要》:長興三年二月,中書門下奏:「請依石經文字刻《九經》印闆,敕令國子監集博士儒徒,将西京石經本,各以所業本經,廣為抄寫,仔細看讀,然後雇召能雕字匠人,各部随帙刻印闆,廣頒天下。

    如諸色人要寫經書,并請依所印刻本,不得更使雜本交錯。

    」《愛日齋叢鈔》雲:《通鑒》載:「後唐長興三年二月辛未,初令國子監校定《九經》,雕印賣之。

    」又曰:「自唐末以來,所在學校廢絕,蜀毋昭裔出私财百萬營學館,且請闆刻《九經》,蜀主從之。

    由是蜀中文學複盛。

    」又曰:「唐明宗之世,宰相馮道、李愚請令判國子監田敏校定《九經》,刻闆印賣,從之。

    後周廣順三年六月丁巳,闆成,獻之。

    由是雖亂世,《九經》傳布甚廣。

    王仲言《揮塵錄》雲:毋昭裔貧賤時,嘗借《文選》于交遊間,其人有難色,發憤,異日若貴,當闆以镂之遺學者。

    後仕王蜀為宰相,遂踐其言,刊之,印行書籍,創見于此。

    事載陶嶽《五代史補》。

    後唐平蜀,明宗命太學博士李锷書《五經》,仿其制作,刊闆于國子監,為監中刻書之始。

    《猗覺寮雜記》雲:雕印文字,唐以前無之,唐末,益州始有墨闆,後唐方镂《九經》,悉收人間所有經史,以镂闆為正。

    見《兩朝國史》。

    此則印書已始自唐末矣。

    案《柳氏家訓》序:中和三年癸卯夏,銮輿在蜀之三年也,餘為中書舍人,旬休,閱書于重城之東南,其書多陰陽雜記、占夢相宅、九宮五緯之流。

    又有字書小學,率雕闆,印紙浸染,不可盡曉。

    葉氏《燕語》正以此證刻書不始于馮道,而沈存中又謂闆印書籍,唐人尚未盛行為之,自馮瀛王始印《五經》,自後典籍皆為闆本。

    大概唐末漸有印書,特未盛行,後人遂以為始于蜀也。

    當五季亂離之際,經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絕斯文,信矣。

    甲戌,靈武奏,都指揮使許審環等謀亂伏誅。

    藥彥稠奏,誅黨項阿埋等 十族,與康福入白魚谷追襲叛黨,獲大首領六人、諸羌二千餘人、孳畜數千,及先劫掠到回鹘物貨。

    诏彥稠軍士,所獲并令自收,勿得箕斂。

    己卯,以前河中節度使索自通為鄜州節度使。

    懷化軍節度使李贊華進契丹地圖。

    诏司天台,除密奏留中外,應奏曆象、雲物、水旱,及十曜細行、諸州災祥,一一并報史館,以備編修。

    壬午,藥彥稠進回鹘可汗先送秦王金裝胡?錄,為黨項所掠,至是得之以獻。

    帝曰:「先诏所獲令軍士自收,今何進也?」令彥稠卻與獲者。

     三月甲申,契丹遣使朝貢。

    靈武軍将裴昭隐等二人與進奏官阮順之隐官馬一匹,有司論罪合抵法,帝曰:「不可以一馬殺三人命。

    」笞而釋之。

    丙申,西京奏,百姓侯可洪于楊廣城内掘得宿藏玉四團進納。

    賜可洪二百缗、絹二百匹。

    庚子,以前鄜州節度使孫璋卒廢朝。

    癸卯,帝顧謂宰臣曰:「春雨稍多,久未晴霁,何也?」馮道對曰:「水旱作沴,雖是天之常道,然季春行秋令,臣之罪也。

    更望陛下廣敷恩宥,久雨無妨于聖政也。

    」丁未,以神捷、神威、雄武、廣捷已下指揮改為左右羽林軍,置四十指揮,每十指揮立為一軍,軍置都指揮使一人。

    庚戌,帝觀稼于近郊。

    民有父子三人同挽犁耕者,帝闵之,賜耕牛三頭。

    高麗國遣使朝貢。

    以右領軍上将軍翟璋為右羽林統軍,以前安州留後周知裕為左神武統軍。

      夏四月甲寅,诏諸道節度使未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