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二十三 列傳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據城叛。
時朝廷以福王友璋鎮徐方,殷不受代,末帝遣鄩與郓帥牛存節率兵攻之。
殷求援于淮夷,僞吳楊溥遣大将硃瑾領衆赴援,鄩逆擊破之。
貞明元年春,城陷,殷舉族自燔,于火中得其屍,枭首以獻,诏加檢校太尉。
三月,魏楊師厚卒,朝廷分相、魏為兩鎮,遣鄩率大軍屯南樂,以讨王镕為名。
既而魏軍果亂,囚節度使賀德倫,送款于太原。
六月,晉王入魏州,鄩以精兵萬人自洹水移軍魏縣,晉王來觇,鄩設伏于河曲叢木間,俟晉王至,大噪而進,圍之數匝,殺獲甚衆,晉王僅以身免。
是月,鄩潛師由黃澤西趨太原,将行,慮為晉軍所追,乃結刍為人,縛旗于上,以驢負之,循堞而行,數日,晉人方覺。
軍至樂平,會霖雨積旬,師不克進,鄩即整衆而旋。
魏之臨清,積粟之所,鄩引軍将據之,遇晉将周陽五自幽州率兵至,鄩乃取貝州,與晉軍遇于堂邑,鄩邀擊卻之,追北五十餘裡,遂軍于莘縣。
增城壘,浚池隍,自莘及河,築甬道以通饷路。
八月,末帝賜鄩诏曰:「阃外之事,全付将軍。
河朔諸州,一旦淪沒,勞師弊旅,患難日滋,退保河?需,久無鬥志。
昨東面諸侯,奏章來上,皆言倉儲已竭,飛挽不充,于役之人,每遭擒擄,夙宵轸念,惕懼盈懷。
将軍與國同休,當思良畫,如聞寇敵兵數不多,宜設機權,以時翦撲,則予之負荷,無累先人。
」鄩奏曰:「臣受國深恩,忝茲阃政,敢不枕戈假寐,罄節輸忠。
昨者,比欲西取太原,斷其歸路,然後東收鎮、冀,解彼連雞,止于旬時,再清河朔。
豈期天方稔亂,國難未平,才出師徒,積旬霖潦,資糧殚竭,軍士劄瘥,切慮蒼黃,乖于統攝,乃詢部伍,皆欲旋歸。
凡次舍經行,每張犄角,又欲絕其饷道,且據臨清。
才及宗城,周陽五奄至,騎軍馳突,變化如神。
臣遂領大軍,保于莘縣。
深溝高壘,享士訓兵,日夜戒嚴,伺其進取。
偵視營壘,兵數極多。
樓煩之人,皆能騎射,最為勍敵,未可輕謀。
臣若苟得機宜,焉敢坐滋患難。
臣心體國,天鑒具明。
」末帝又遣使問鄩決勝之策,鄩曰:「臣無奇術,但人給糧十斛,盡則破敵。
」末帝大怒,讓鄩曰:「将軍蓄米,将療饑耶?将破賊耶?」乃遣中使督戰。
鄩集諸校而謀曰:「主上深居宮禁,未曉兵機,與白面兒共謀,終敗人事。
大将出征,君命有所不受,臨機制變,安可預謀。
今揣敵人,未可輕動,諸君更籌之。
」時諸将皆欲戰,鄩默然。
他日,複召諸将列坐軍門,人具河水一器,因命飲之,衆未測其旨,或飲或辭。
鄩曰:「一器而難若是,滔滔河流,可勝既乎!」衆皆失色。
居數日,鄩率萬餘人薄鎮、定之營。
時鄩軍奄至,上下騰亂,殺獲甚衆。
少頃,晉軍繼至,乃退。
二年三月,鄩自莘引軍襲魏州,與晉王戰于故元城,王師敗績,鄩脫身南奔,自黎陽濟河至滑州。
尋授滑州節度使,诏屯黎陽。
三年二月,晉王悉衆來攻黎陽,鄩拒之而退。
及歸阙,再授開封尹,領鎮南軍節度使。
其年,河朔失守,朝廷歸咎于鄩,鄩亦不自安,上表避位。
九月,落平章事,授亳州團練使。
屬淮人寇蔡、颍、亳三郡,鄩奉命渡淮,至霍丘,大殲賊黨。
五年,兗州節度使張萬進反,北結晉人為援,末帝遣鄩攻之,鄩為兗州安撫制置使。
是冬,萬進危蹙,小将邢師遇潛應王師,遂拔其城,枭萬進首以獻。
十一月,制授泰甯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同平章事。
六年六月,授河東道招讨使,與華州尹皓攻取同州。
先是,河中硃友謙襲取同州,以其子令德為留後,表請旄钺,末帝怒,命鄩讨之。
其年九月,晉将李嗣昭率師來援,戰于城下,王師不利,敗兵走河南;橋梁陷,溺死者甚衆,鄩以餘衆退保華州羅文寨。
先是,鄩與河中硃友謙為婚家,及王師西讨,行次陝州,鄩遣使赍檄與友謙,谕以禍福大計,誘令歸國,友謙不從,如是停留月餘。
尹皓、段凝輩素忌鄩,遂構其罪,言鄩逗留養寇,俾俟援兵,末帝以為然。
及兵敗,诏歸洛,河南尹張宗奭承朝廷密旨,逼令飲鸩而卒。
時年六十四,诏贈中書令。
子遂凝、遂雍别有傳。
時朝廷以福王友璋鎮徐方,殷不受代,末帝遣鄩與郓帥牛存節率兵攻之。
殷求援于淮夷,僞吳楊溥遣大将硃瑾領衆赴援,鄩逆擊破之。
貞明元年春,城陷,殷舉族自燔,于火中得其屍,枭首以獻,诏加檢校太尉。
三月,魏楊師厚卒,朝廷分相、魏為兩鎮,遣鄩率大軍屯南樂,以讨王镕為名。
既而魏軍果亂,囚節度使賀德倫,送款于太原。
六月,晉王入魏州,鄩以精兵萬人自洹水移軍魏縣,晉王來觇,鄩設伏于河曲叢木間,俟晉王至,大噪而進,圍之數匝,殺獲甚衆,晉王僅以身免。
是月,鄩潛師由黃澤西趨太原,将行,慮為晉軍所追,乃結刍為人,縛旗于上,以驢負之,循堞而行,數日,晉人方覺。
軍至樂平,會霖雨積旬,師不克進,鄩即整衆而旋。
魏之臨清,積粟之所,鄩引軍将據之,遇晉将周陽五自幽州率兵至,鄩乃取貝州,與晉軍遇于堂邑,鄩邀擊卻之,追北五十餘裡,遂軍于莘縣。
增城壘,浚池隍,自莘及河,築甬道以通饷路。
八月,末帝賜鄩诏曰:「阃外之事,全付将軍。
河朔諸州,一旦淪沒,勞師弊旅,患難日滋,退保河?需,久無鬥志。
昨東面諸侯,奏章來上,皆言倉儲已竭,飛挽不充,于役之人,每遭擒擄,夙宵轸念,惕懼盈懷。
将軍與國同休,當思良畫,如聞寇敵兵數不多,宜設機權,以時翦撲,則予之負荷,無累先人。
」鄩奏曰:「臣受國深恩,忝茲阃政,敢不枕戈假寐,罄節輸忠。
昨者,比欲西取太原,斷其歸路,然後東收鎮、冀,解彼連雞,止于旬時,再清河朔。
豈期天方稔亂,國難未平,才出師徒,積旬霖潦,資糧殚竭,軍士劄瘥,切慮蒼黃,乖于統攝,乃詢部伍,皆欲旋歸。
凡次舍經行,每張犄角,又欲絕其饷道,且據臨清。
才及宗城,周陽五奄至,騎軍馳突,變化如神。
臣遂領大軍,保于莘縣。
深溝高壘,享士訓兵,日夜戒嚴,伺其進取。
偵視營壘,兵數極多。
樓煩之人,皆能騎射,最為勍敵,未可輕謀。
臣若苟得機宜,焉敢坐滋患難。
臣心體國,天鑒具明。
」末帝又遣使問鄩決勝之策,鄩曰:「臣無奇術,但人給糧十斛,盡則破敵。
」末帝大怒,讓鄩曰:「将軍蓄米,将療饑耶?将破賊耶?」乃遣中使督戰。
鄩集諸校而謀曰:「主上深居宮禁,未曉兵機,與白面兒共謀,終敗人事。
大将出征,君命有所不受,臨機制變,安可預謀。
今揣敵人,未可輕動,諸君更籌之。
」時諸将皆欲戰,鄩默然。
他日,複召諸将列坐軍門,人具河水一器,因命飲之,衆未測其旨,或飲或辭。
鄩曰:「一器而難若是,滔滔河流,可勝既乎!」衆皆失色。
居數日,鄩率萬餘人薄鎮、定之營。
時鄩軍奄至,上下騰亂,殺獲甚衆。
少頃,晉軍繼至,乃退。
二年三月,鄩自莘引軍襲魏州,與晉王戰于故元城,王師敗績,鄩脫身南奔,自黎陽濟河至滑州。
尋授滑州節度使,诏屯黎陽。
三年二月,晉王悉衆來攻黎陽,鄩拒之而退。
及歸阙,再授開封尹,領鎮南軍節度使。
其年,河朔失守,朝廷歸咎于鄩,鄩亦不自安,上表避位。
九月,落平章事,授亳州團練使。
屬淮人寇蔡、颍、亳三郡,鄩奉命渡淮,至霍丘,大殲賊黨。
五年,兗州節度使張萬進反,北結晉人為援,末帝遣鄩攻之,鄩為兗州安撫制置使。
是冬,萬進危蹙,小将邢師遇潛應王師,遂拔其城,枭萬進首以獻。
十一月,制授泰甯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同平章事。
六年六月,授河東道招讨使,與華州尹皓攻取同州。
先是,河中硃友謙襲取同州,以其子令德為留後,表請旄钺,末帝怒,命鄩讨之。
其年九月,晉将李嗣昭率師來援,戰于城下,王師不利,敗兵走河南;橋梁陷,溺死者甚衆,鄩以餘衆退保華州羅文寨。
先是,鄩與河中硃友謙為婚家,及王師西讨,行次陝州,鄩遣使赍檄與友謙,谕以禍福大計,誘令歸國,友謙不從,如是停留月餘。
尹皓、段凝輩素忌鄩,遂構其罪,言鄩逗留養寇,俾俟援兵,末帝以為然。
及兵敗,诏歸洛,河南尹張宗奭承朝廷密旨,逼令飲鸩而卒。
時年六十四,诏贈中書令。
子遂凝、遂雍别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