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二 太祖紀二
關燈
小
中
大
宣免之,帝即入見稱罪,拜伏者數四。
既而促召升殿,密迩禦座,且曰:“宗廟社稷是卿再造,朕與戚屬是卿再生。
”因解所禦玉帶面以賜帝;帝亦以玉鞍勒馬、金銀器、紋錦、禦馔酒果等躬自拜進焉。
及翠華東行,帝匹馬前導十餘裡,宣令止之。
己巳,昭宗至長安,谒太廟,禦長樂樓。
禮畢,謂帝曰:“朕生入舊京,是卿之力也。
自古救君之危,曾無有如是者。
況今日再及清廟,得親奉觞酒,奠于先皇帝室前,卿之德,朕知不能報矣!”即召帝執手,聲淚俱發者久之。
翼日,誅宦官第五可範等五百餘人于内侍省。
三月庚辰,制以帝為守太尉、兼中書令、宣武宣義天平護國等軍節度使、諸道兵馬副元師,加食邑三千戶,實封四百戶,仍賜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
戊戌,帝建旆東還,昭宗禦延喜樓送之,既醉,遣内臣賜帝禦制《楊柳詞》五首。
三月戊午,至大梁。
時以青州未平,命軍士休浣以俟東征。
四月丙子,巡師于臨朐,亟命逼其城,與青州兵戰于城下,大敗之。
是夕,淮将王景仁以所部援軍宵遁,帝遣楊師厚追及輔唐,殺千人,乘勝攻下密州。
八月戊辰,以伐叛之柄委于楊師厚,帝乃東還。
九月癸卯,師厚率大軍與王師範戰于臨朐,青軍大敗,殺萬餘人,并擒師範弟師克,即時徙寨以逼其城。
辛亥,偏将劉重霸擒棣州刺史邵播來獻。
播,師範之謀主也,帝命斃之。
戊午,師範舉城請降。
青州平。
翼日,分命将校略地于登、萊、淄、棣等州,皆下之。
由是東漸至海,皆為梁土也。
帝複命師範權知青州軍州事,師範乃請以錢二十萬貫犒軍,帝許之。
十月辛巳,護駕都指揮使朱友倫因擊鞠堕馬,卒于長安。
訃至,帝大怒,以為唐室大臣欲謀叛己,緻友倫暴死。
十一月丁酉,青将劉鄩舉兗州來降。
鄩,王師範之将也,師範令竊據兗州久之,及聞師範降,鄩乃歸命。
帝以鄩善事其主,待之甚優,尋署為元帥府都押牙,權知鄜州留後。
天祐元年正月己酉,帝發自大梁,西赴河中,京師聞之,為之震懼。
是時,将議迎駕東幸洛陽,慮唐室大臣異議,帝乃密令護駕都指揮使朱友諒矯昭宗命,收宰相崔允、京兆尹鄭元規等殺之。
《歐陽史》雲:遣朱謙殺胤于京師,其與友倫擊鞠者皆殺之。
又,邠、岐兵士侵逼京畿,帝因是上表,堅請昭宗幸洛,昭宗不得已而從之。
帝乃率諸道丁匠财力,同構洛陽官,不數月而成。
二月乙亥,昭宗駐跸于陝,帝自河中來觐,谒見行營。
因灑涕而言曰:“李茂貞等竊謀禍亂,将迫乘輿,老臣無狀,請陛下東遷,為社稷大計也。
”昭宗命延于寝室見何皇後,面賜酒器及衣物。
何後謂帝曰:“此後大家夫婦委身于全忠矣。
”因欷歔泣下。
後數日,帝開宴于陝之私第,請駕臨幸。
翼日,帝辭歸洛陽,昭宗開内宴,時有宮人與昭宗附耳而語。
韓建蹑帝之足,帝遽出,以為圖己,因連上章請車駕幸洛。
《十國春秋》、《吳世家》,三月丁巳,唐帝遣間使以絹诏告難于我及西川、河東等,令糾率籓鎮,以圖匡複。
诏有雲:“朕至洛陽,則為全忠所幽閉,诏敕皆出其手,朕意不得複通矣。
”三月丁未,昭宗制以帝兼判左右神策及六軍諸衛事。
是時,昭宗累遣中使及内夫人傳宣,謂帝曰:“皇後方在草蓐,未任就路,欲以十月幸洛。
”帝以陝州小籓,非萬乘久留之地,期以四月内東幸。
閏月丁酉,昭宗發自陝郡。
壬寅,次于谷水。
是時,昭宗左右惟小黃門及打球供奉、内園小兒二百餘人,帝猶忌之。
是日,密令醫官許昭遠告變,乃設馔于别幄,召而盡殺之,皆坑于幕下。
先是,選二百餘人,形貌大小一如内園人物之狀,至是使一人擒二人,缢于坑所,即蒙其衣及戎具自飾。
昭宗初不能辨,久而方察。
自是,昭宗左右前後,皆梁人矣。
甲辰,車駕至洛都,帝與宰相百官導駕入宮。
乙卯,昭宗以帝為宣武、宣義、護國、忠武四鎮節度使。
時帝請以郓州授張全義,故有此命。
五月丙寅,昭宗宴群臣,曰:“昨來禦樓前一夜亡失赦書,賴梁王收得副本,不然誤事,宰執不得無過矣。
”是日宴次,昭宗入内,召帝于内殿曲宴,帝不測其事,不敢奉诏。
又曰:“卿不欲來,即令敬翔人來。
”帝密遣翔出,乃止。
己巳,奉辭東歸。
乙亥,至大梁。
六月,帝遣都将朱友裕率師讨邠州,節度使楊崇本叛故也。
癸醜,帝西征,遂朝于洛陽。
七月甲子,昭宗宴帝于文思鞠場。
乙醜,帝發東都。
壬申,至河中。
八月壬寅,昭宗遇弑于大内,遺制以輝王柷為嗣。
乙巳,帝自河中引軍而西。
癸醜,次于永壽,邠軍不出。
九月辛未,班師。
十月癸巳,至洛陽,詣西内,臨于梓宮前,祗見于嗣君。
辛醜,制以案此下有阙文。
帝至自西征。
十一月辛酉,光州遣使來求援。
時光州歸款于帝,尋為淮人所攻,故來乞師。
戊寅,帝南征渡淮,次于霍丘,大掠盧、壽之境,淮人乃棄光州而去。
二年正月庚申,進攻壽州,壽人堅壁不出。
丁亥,帝自霍丘班師。
二月辛卯,帝至自南征。
甲午,青州節度使王師範至大梁,帝待以賓禮,尋表授河陽節度使。
七月辛酉,天子賜帝迎鸾紀功碑,樹于洛陽。
既而促召升殿,密迩禦座,且曰:“宗廟社稷是卿再造,朕與戚屬是卿再生。
”因解所禦玉帶面以賜帝;帝亦以玉鞍勒馬、金銀器、紋錦、禦馔酒果等躬自拜進焉。
及翠華東行,帝匹馬前導十餘裡,宣令止之。
己巳,昭宗至長安,谒太廟,禦長樂樓。
禮畢,謂帝曰:“朕生入舊京,是卿之力也。
自古救君之危,曾無有如是者。
況今日再及清廟,得親奉觞酒,奠于先皇帝室前,卿之德,朕知不能報矣!”即召帝執手,聲淚俱發者久之。
翼日,誅宦官第五可範等五百餘人于内侍省。
三月庚辰,制以帝為守太尉、兼中書令、宣武宣義天平護國等軍節度使、諸道兵馬副元師,加食邑三千戶,實封四百戶,仍賜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
戊戌,帝建旆東還,昭宗禦延喜樓送之,既醉,遣内臣賜帝禦制《楊柳詞》五首。
三月戊午,至大梁。
時以青州未平,命軍士休浣以俟東征。
四月丙子,巡師于臨朐,亟命逼其城,與青州兵戰于城下,大敗之。
是夕,淮将王景仁以所部援軍宵遁,帝遣楊師厚追及輔唐,殺千人,乘勝攻下密州。
八月戊辰,以伐叛之柄委于楊師厚,帝乃東還。
九月癸卯,師厚率大軍與王師範戰于臨朐,青軍大敗,殺萬餘人,并擒師範弟師克,即時徙寨以逼其城。
辛亥,偏将劉重霸擒棣州刺史邵播來獻。
播,師範之謀主也,帝命斃之。
戊午,師範舉城請降。
青州平。
翼日,分命将校略地于登、萊、淄、棣等州,皆下之。
由是東漸至海,皆為梁土也。
帝複命師範權知青州軍州事,師範乃請以錢二十萬貫犒軍,帝許之。
十月辛巳,護駕都指揮使朱友倫因擊鞠堕馬,卒于長安。
訃至,帝大怒,以為唐室大臣欲謀叛己,緻友倫暴死。
十一月丁酉,青将劉鄩舉兗州來降。
鄩,王師範之将也,師範令竊據兗州久之,及聞師範降,鄩乃歸命。
帝以鄩善事其主,待之甚優,尋署為元帥府都押牙,權知鄜州留後。
天祐元年正月己酉,帝發自大梁,西赴河中,京師聞之,為之震懼。
是時,将議迎駕東幸洛陽,慮唐室大臣異議,帝乃密令護駕都指揮使朱友諒矯昭宗命,收宰相崔允、京兆尹鄭元規等殺之。
《歐陽史》雲:遣朱謙殺胤于京師,其與友倫擊鞠者皆殺之。
又,邠、岐兵士侵逼京畿,帝因是上表,堅請昭宗幸洛,昭宗不得已而從之。
帝乃率諸道丁匠财力,同構洛陽官,不數月而成。
二月乙亥,昭宗駐跸于陝,帝自河中來觐,谒見行營。
因灑涕而言曰:“李茂貞等竊謀禍亂,将迫乘輿,老臣無狀,請陛下東遷,為社稷大計也。
”昭宗命延于寝室見何皇後,面賜酒器及衣物。
何後謂帝曰:“此後大家夫婦委身于全忠矣。
”因欷歔泣下。
後數日,帝開宴于陝之私第,請駕臨幸。
翼日,帝辭歸洛陽,昭宗開内宴,時有宮人與昭宗附耳而語。
韓建蹑帝之足,帝遽出,以為圖己,因連上章請車駕幸洛。
《十國春秋》、《吳世家》,三月丁巳,唐帝遣間使以絹诏告難于我及西川、河東等,令糾率籓鎮,以圖匡複。
诏有雲:“朕至洛陽,則為全忠所幽閉,诏敕皆出其手,朕意不得複通矣。
”三月丁未,昭宗制以帝兼判左右神策及六軍諸衛事。
是時,昭宗累遣中使及内夫人傳宣,謂帝曰:“皇後方在草蓐,未任就路,欲以十月幸洛。
”帝以陝州小籓,非萬乘久留之地,期以四月内東幸。
閏月丁酉,昭宗發自陝郡。
壬寅,次于谷水。
是時,昭宗左右惟小黃門及打球供奉、内園小兒二百餘人,帝猶忌之。
是日,密令醫官許昭遠告變,乃設馔于别幄,召而盡殺之,皆坑于幕下。
先是,選二百餘人,形貌大小一如内園人物之狀,至是使一人擒二人,缢于坑所,即蒙其衣及戎具自飾。
昭宗初不能辨,久而方察。
自是,昭宗左右前後,皆梁人矣。
甲辰,車駕至洛都,帝與宰相百官導駕入宮。
乙卯,昭宗以帝為宣武、宣義、護國、忠武四鎮節度使。
時帝請以郓州授張全義,故有此命。
五月丙寅,昭宗宴群臣,曰:“昨來禦樓前一夜亡失赦書,賴梁王收得副本,不然誤事,宰執不得無過矣。
”是日宴次,昭宗入内,召帝于内殿曲宴,帝不測其事,不敢奉诏。
又曰:“卿不欲來,即令敬翔人來。
”帝密遣翔出,乃止。
己巳,奉辭東歸。
乙亥,至大梁。
六月,帝遣都将朱友裕率師讨邠州,節度使楊崇本叛故也。
癸醜,帝西征,遂朝于洛陽。
七月甲子,昭宗宴帝于文思鞠場。
乙醜,帝發東都。
壬申,至河中。
八月壬寅,昭宗遇弑于大内,遺制以輝王柷為嗣。
乙巳,帝自河中引軍而西。
癸醜,次于永壽,邠軍不出。
九月辛未,班師。
十月癸巳,至洛陽,詣西内,臨于梓宮前,祗見于嗣君。
辛醜,制以案此下有阙文。
帝至自西征。
十一月辛酉,光州遣使來求援。
時光州歸款于帝,尋為淮人所攻,故來乞師。
戊寅,帝南征渡淮,次于霍丘,大掠盧、壽之境,淮人乃棄光州而去。
二年正月庚申,進攻壽州,壽人堅壁不出。
丁亥,帝自霍丘班師。
二月辛卯,帝至自南征。
甲午,青州節度使王師範至大梁,帝待以賓禮,尋表授河陽節度使。
七月辛酉,天子賜帝迎鸾紀功碑,樹于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