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一 太祖紀一
關燈
小
中
大
出幸鳳翔。
二年春,蔡賊益熾。
時唐室微弱,諸道州兵不為王室所用,故宗權得以縱毒,連陷汝、洛、懷、孟、唐、鄧、許、鄭,圜幅數千裡,殆絕人煙,惟宋、亳、滑、颍僅能閉壘而已。
帝累出兵與之交戰,然或勝或負,人甚危之。
三月庚辰,僖宗降制就封帝為沛郡王。
是月,僖宗移幸興元。
五月,嗣襄王煴僭即帝位于長安,改元為建貞。
遣使赍僞诏至汴,帝命焚之于庭。
未幾,襄王果敗。
七月,蔡人逼許州,節度使鹿宴宏使來求救,帝遣葛從周等率師赴援。
師未至而城陷,宴宏為蔡賊所害。
十一月,滑州節度使安師儒以怠于軍政,為部下所殺。
帝聞之,乃遣硃珍、李唐賓襲而取之,由是遂有滑台之地。
十二月,僖宗降制就加帝檢校太傅,改封吳興郡王,食邑三千戶。
是歲,鄭州為蔡賊所陷,刺史李璠單騎來奔,帝宥而納之,以為行軍司馬。
宗權既得鄭,益驕,帝遣裨将邏于金隄驿,與賊相遇,因擊之,賊衆大敗,追至武陽橋,斬首千餘級。
帝每與蔡人戰于四郊,既以少擊衆,常出奇以制之,但患師少,未快其旨。
宗權又以己衆十倍于帝,恥于頻敗,乃誓衆堅決以攻夷門。
既而獲蔡之諜者,備知其事,遂謀濟師焉。
三年春二月乙巳,承制以硃珍為淄州刺史,俾募兵于東道,且慮蔡人暴其麥苗,期以夏首回歸。
珍既至淄、棣,旬日之内,應募者萬餘人。
又潛襲青州,獲馬千匹,铠甲稱是,乃鼓行而歸。
四月辛亥,達于夷門。
帝喜曰:“吾事濟矣。
”是時,賊将張晊屯于北郊,秦賢屯于版橋,各有衆數萬,樹栅相連二十餘裡,其勢甚盛。
帝謂諸将曰:“此賊方今息師蓄銳以俟時,必來攻我。
況宗權度我兵少,又未知珍來,謂吾畏懼,止于堅守而已。
今出不意,不如先擊之。
”乃親引兵攻秦賢寨,将士踴躍争先,賊果不備,連拔四寨,斬首萬餘級,時賊衆以為神助。
庚午,賊将盧瑭領萬餘人于圃田北萬勝戍,夾汴水為營,跨河為梁,以扼運路。
帝擇精銳以襲之。
是日昏霧四合,兵及賊壘方覺,遂突入掩殺,赴水死者甚衆,盧瑭自投于河。
河南諸賊連敗,不敢複駐,皆并在張晊寨。
自是蔡寇皆懷震詟,往往軍中自相驚亂。
帝旋師休息,大行犒賞,由是軍士各懷憤激,每遇敵,無不奮勇。
五月丙子,出酸棗門,自卯至未,短兵相接,賊衆大敗,追斬二十餘裡,僵仆就枕。
宗權恥敗,益縱其虐,乃自鄭州親領突将數人,徑入張晊寨。
其日晚,大星隕于賊壘,有聲如雷。
辛巳,兗、郓、滑軍士皆來赴援,乃陳兵于汴水之上,旌旗器甲甚盛。
蔡人望之,不敢出寨。
翌日,分布諸軍,齊攻賊寨,自寅至申,斬首二萬餘級。
會夜收軍,獲牛馬、辎重、生口、器甲不可勝計。
是夜,宗權、晊遁去,遲明追之,至陽武橋而還。
宗權至鄭州,乃盡焚其廬舍,屠其郡人而去。
始蔡人分兵寇陝、洛、孟、懷、許、汝,皆先據之,因是敗也,賊衆恐懼,鹹棄之而遁。
帝乃慎選将佐,俾完葺壁壘,為戰守之備,于是遠近流亡複歸者衆矣。
是時,揚州節度使高骈為裨将畢師铎所害,複有孫儒、楊行密互相攻伐,朝廷不能制,乃就加帝檢校太尉,兼領淮南節度使。
九月,亳州裨将謝殷逐刺史宋衮,自據其郡;帝親領軍屯于太清宮,遣霍存讨平之。
帝之禦蔡寇也,郓州硃瑄、兗州硃瑾皆領兵來援。
及宗權既敗,帝以瑄、瑾宗人也,又有力于己,皆厚禮以歸之。
瑄、瑾以帝軍士勇悍,私心愛之,乃密于曹、濮界上懸金帛以誘之,帝軍利其貨而赴者甚衆,帝乃移檄以讓之。
硃瑄來詞不遜,乃命硃珍侵曹伐濮,以懲其奸。
未幾,珍伐曹州,執刺史丘禮以獻,遂移兵圍濮。
兗、郓之釁,自茲而始矣。
《通鑒考異》引高若拙《後史補》雲:“梁太祖皇帝到梁園,深有大志。
然兵力不足,常欲外掠;又虞四境之難,每有郁然之狀。
時有薦敬秀才于門下,乃白梁祖曰:‘明公方欲圖大事,辎重必為四境所侵。
但令麾下将士詐為叛者而逃,即明公奏于主上,及告四鄰,以自襲叛徒為名。
’梁祖曰:‘天降奇人,以佐于吾。
’初從其議,一出而緻衆十倍。
” 十月,僖宗命水部郎中王贊撰紀功碑以賜帝。
是月,帝親帥騎數千巡師于濮上,因破硃瑄援師于範縣。
丁未,攻陷濮州,刺史硃裕單騎奔郓。
尋為郓人所敗,逾月乃還。
十二月,僖宗遣使賜帝鐵券,又命翰林承旨劉崇望撰德政碑以賜帝。
閏月甲寅。
帝請行營司馬李璠權知淮南留後,乃遣大将郭言領兵援送以赴揚州。
文德元年正月,帝率師東赴淮海
二年春,蔡賊益熾。
時唐室微弱,諸道州兵不為王室所用,故宗權得以縱毒,連陷汝、洛、懷、孟、唐、鄧、許、鄭,圜幅數千裡,殆絕人煙,惟宋、亳、滑、颍僅能閉壘而已。
帝累出兵與之交戰,然或勝或負,人甚危之。
三月庚辰,僖宗降制就封帝為沛郡王。
是月,僖宗移幸興元。
五月,嗣襄王煴僭即帝位于長安,改元為建貞。
遣使赍僞诏至汴,帝命焚之于庭。
未幾,襄王果敗。
七月,蔡人逼許州,節度使鹿宴宏使來求救,帝遣葛從周等率師赴援。
師未至而城陷,宴宏為蔡賊所害。
十一月,滑州節度使安師儒以怠于軍政,為部下所殺。
帝聞之,乃遣硃珍、李唐賓襲而取之,由是遂有滑台之地。
十二月,僖宗降制就加帝檢校太傅,改封吳興郡王,食邑三千戶。
是歲,鄭州為蔡賊所陷,刺史李璠單騎來奔,帝宥而納之,以為行軍司馬。
宗權既得鄭,益驕,帝遣裨将邏于金隄驿,與賊相遇,因擊之,賊衆大敗,追至武陽橋,斬首千餘級。
帝每與蔡人戰于四郊,既以少擊衆,常出奇以制之,但患師少,未快其旨。
宗權又以己衆十倍于帝,恥于頻敗,乃誓衆堅決以攻夷門。
既而獲蔡之諜者,備知其事,遂謀濟師焉。
三年春二月乙巳,承制以硃珍為淄州刺史,俾募兵于東道,且慮蔡人暴其麥苗,期以夏首回歸。
珍既至淄、棣,旬日之内,應募者萬餘人。
又潛襲青州,獲馬千匹,铠甲稱是,乃鼓行而歸。
四月辛亥,達于夷門。
帝喜曰:“吾事濟矣。
”是時,賊将張晊屯于北郊,秦賢屯于版橋,各有衆數萬,樹栅相連二十餘裡,其勢甚盛。
帝謂諸将曰:“此賊方今息師蓄銳以俟時,必來攻我。
況宗權度我兵少,又未知珍來,謂吾畏懼,止于堅守而已。
今出不意,不如先擊之。
”乃親引兵攻秦賢寨,将士踴躍争先,賊果不備,連拔四寨,斬首萬餘級,時賊衆以為神助。
庚午,賊将盧瑭領萬餘人于圃田北萬勝戍,夾汴水為營,跨河為梁,以扼運路。
帝擇精銳以襲之。
是日昏霧四合,兵及賊壘方覺,遂突入掩殺,赴水死者甚衆,盧瑭自投于河。
河南諸賊連敗,不敢複駐,皆并在張晊寨。
自是蔡寇皆懷震詟,往往軍中自相驚亂。
帝旋師休息,大行犒賞,由是軍士各懷憤激,每遇敵,無不奮勇。
五月丙子,出酸棗門,自卯至未,短兵相接,賊衆大敗,追斬二十餘裡,僵仆就枕。
宗權恥敗,益縱其虐,乃自鄭州親領突将數人,徑入張晊寨。
其日晚,大星隕于賊壘,有聲如雷。
辛巳,兗、郓、滑軍士皆來赴援,乃陳兵于汴水之上,旌旗器甲甚盛。
蔡人望之,不敢出寨。
翌日,分布諸軍,齊攻賊寨,自寅至申,斬首二萬餘級。
會夜收軍,獲牛馬、辎重、生口、器甲不可勝計。
是夜,宗權、晊遁去,遲明追之,至陽武橋而還。
宗權至鄭州,乃盡焚其廬舍,屠其郡人而去。
始蔡人分兵寇陝、洛、孟、懷、許、汝,皆先據之,因是敗也,賊衆恐懼,鹹棄之而遁。
帝乃慎選将佐,俾完葺壁壘,為戰守之備,于是遠近流亡複歸者衆矣。
是時,揚州節度使高骈為裨将畢師铎所害,複有孫儒、楊行密互相攻伐,朝廷不能制,乃就加帝檢校太尉,兼領淮南節度使。
九月,亳州裨将謝殷逐刺史宋衮,自據其郡;帝親領軍屯于太清宮,遣霍存讨平之。
帝之禦蔡寇也,郓州硃瑄、兗州硃瑾皆領兵來援。
及宗權既敗,帝以瑄、瑾宗人也,又有力于己,皆厚禮以歸之。
瑄、瑾以帝軍士勇悍,私心愛之,乃密于曹、濮界上懸金帛以誘之,帝軍利其貨而赴者甚衆,帝乃移檄以讓之。
硃瑄來詞不遜,乃命硃珍侵曹伐濮,以懲其奸。
未幾,珍伐曹州,執刺史丘禮以獻,遂移兵圍濮。
兗、郓之釁,自茲而始矣。
《通鑒考異》引高若拙《後史補》雲:“梁太祖皇帝到梁園,深有大志。
然兵力不足,常欲外掠;又虞四境之難,每有郁然之狀。
時有薦敬秀才于門下,乃白梁祖曰:‘明公方欲圖大事,辎重必為四境所侵。
但令麾下将士詐為叛者而逃,即明公奏于主上,及告四鄰,以自襲叛徒為名。
’梁祖曰:‘天降奇人,以佐于吾。
’初從其議,一出而緻衆十倍。
” 十月,僖宗命水部郎中王贊撰紀功碑以賜帝。
是月,帝親帥騎數千巡師于濮上,因破硃瑄援師于範縣。
丁未,攻陷濮州,刺史硃裕單騎奔郓。
尋為郓人所敗,逾月乃還。
十二月,僖宗遣使賜帝鐵券,又命翰林承旨劉崇望撰德政碑以賜帝。
閏月甲寅。
帝請行營司馬李璠權知淮南留後,乃遣大将郭言領兵援送以赴揚州。
文德元年正月,帝率師東赴淮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