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百二十九佞幸

關燈
恩數雲。

      張說,開封人。

    父公裕,省吏也,為和州防禦使,建炎初有軍功。

    說受父任為右職,娶壽聖皇後女弟,由是累遷知閣門事。

    隆興初,兼樞密副都承旨。

    乾道初,為都承旨,加明州觀察使。

     七年三月,除簽書樞密院事。

    時起複劉珙同知樞密院,珙恥與之同命,力辭不拜,命既下,朝論嘩然不平,莫敢頌言于朝者。

    惟左司員外郎張栻在經筵力言之,中書舍人範成大不草詞。

    尋除說安遠軍節度使,奉祠歸第。

    不數月,出栻知袁州。

    說既奉祠,語人曰:“張左司平時不相樂,固也。

    範緻能亦胡為見攻?”指所坐亭材植曰:“是皆緻能所惠也。

    ”  八年二月,複自安遠軍節度使提舉萬壽觀,簽書樞密院事。

    侍禦史李衡、右正言王希呂交章論之,起居郎莫濟不書錄黃,直院周必大不草答诏,于是命權給事中姚憲書讀行下,命翰林學士王?嚴草答诏,未幾,?嚴升學士承旨,憲贈出身,為谏議大夫。

    诏希呂合黨邀名,持論反覆,責遠小監當。

    衡素與說厚,所言亦婉,止罷言職,遷左史,而濟、必大皆與在外宮觀,日下出國門。

    國子司業劉焞移書責宰相,言說不當用,即為言者所論,出為江西轉運判官。

    于是說勢赫然,無敢撄之者。

    九年春,說露章薦濟、必大,于是二人皆予郡,必大卒不出。

     淳熙元年,帝廉知說欺罔數事,命侍禦史範仲芑究之,遂罷為太尉,提舉玉隆宮。

    谏官湯邦彥又劾其奸贓,乃降為明州觀察使、責居撫州。

    三年,許自便。

    七年,卒于湖州。

    帝猶念之,诏複承宣使,給事中陳岘繳之,乃止。

    其子薦,文州刺史;嶷,明州觀察使。

    說敗,薦亦貶郴州。

     先是,南丹州莫延葚表乞就宜州市馬,比橫山省三十程,說在樞筦以聞,樞屬有論其不便,說不聽。

    說既貶,遂罷其議。

    說又嘗建議欲郎官、卿監通差武臣,中書舍人留正以為不可,遂止。

    與右相梁克家議使事不合,克家罷去而說留,其竊政權、傾大臣類如此。

     王抃,初為國信所小吏。

    金人求海、泗、唐、鄧、商、秦地,議久不決。

    金兵至,遣抃往使,許以地,易歲貢為歲币而還。

    乾道中,積官至知閣門事,帝親信之。

    金使至,議國書禮,不合,抃以宰執虞允文命,绐其使曰:“兩朝通好自有常禮,使人何得妄生事,已牒知對境。

    ”翌日,金使乃進書。

    帝以為可任,遣詣荊襄點閱軍馬。

     淳熙中,兼樞密都承旨,建議以殿、步二司軍多虛籍,請各募三千人。

    已而殿司辄捕市人充軍,号呼滿道,軍士乘隙掠取民财。

    帝專以罪殿前指揮使王友直,而命抃權殿前司事。

     時抃與曾觌、甘昪相結,恃恩專恣,其門如市。

    著作郎胡晉臣嘗論近習怙權,帝令執政趙雄詢其人,雄憚抃等,乃令晉臣舍抃等,指其位卑者數人以對,晉臣竟外補。

    校書郎鄭鑒、宗正丞袁樞因轉對,數為帝言之,帝猶未之覺也。

    吏部侍郎趙汝愚力疏抃罪,言:“陛下即位之初,宰相如葉颙等皆懼陛下左右侵其權,日夜與之為敵。

    陛下察數年已來,大臣還有與陛下左右角是非者否?蓋其勢積至此也。

    今将帥之權盡歸王抃矣。

    ” 先是,抃绐金使取國書,及使歸,金主誅之。

    嗣歲,金使至,帝以德壽宮之命,為離席受國書,尋悔之。

    淳熙八年,金賀正旦使至,複要帝起立如舊儀,帝遽入内,抃擅許金使用舊儀見。

    翌日,汝愚侍殿上,帝不怿數日。

    汝愚因亟攻抃,帝遂出抃外祠,不複召。

    淳熙十一年,以福州觀察使卒。

     姜特立字邦傑,麗水人。

    以父绶恩,補承信郎。

     淳熙中,累遷福建路兵馬副都監。

    海賊姜大獠寇泉南,特立以一舟先進,擒之。

    帥臣趙汝愚薦于朝,召見,獻所為詩百篇,除閣門舍人,命充太子宮左右春坊兼皇孫平陽王伴讀,由是得幸于太子。

    太子即位,除知閣門事,與谯熙載皆以春坊舊人用事,恃恩無所忌憚,時人謂曾、龍再出。

      留正為右相,執政尚阙人,特立一日語正曰:“帝以承相在位久,欲遷左揆,就二尚書中擇一人執政,孰可者?”明日,正論其招權納賄之狀,遂奪職與外祠。

    帝念之,複除浙東馬步軍副總管,诏賜錢二千缗為行裝。

    正引唐憲宗召吐突承璀事,乞罷相,不許。

    正複言:“臣與特立勢難兩立。

    ”帝答曰:“成命已班,朕無反汗,卿宜自處。

    ”正待罪國門外,帝不複召,而特立亦不至。

    甯宗受禅,特立遷和州防禦使,再奉祠,俄拜慶遠軍節度使,卒。

     熙載亦為平陽邸伴讀,累官至忠州防禦使、知閣門事。

    紹熙中卒,較之特立頗廉勤。

     熙載子令雍,以恩補承信郎、平陽郡王府幹辦,尋充王府内知客,小有才。

    王嘗與論《春秋》褒貶齊宣王易牛、秦穆公悔過事,令雍即為三詩以獻,王甚愛重之。

    及即位,除知閣門事,累遷至揚州承宣使。

    謝事,拜保成軍節度使。

    初賜居第,帝親書“依光”二字賜之。

    至是,複書“得閑知止”四字以名其堂。

    寶玺歸,覃恩進檢校少保,仍轉太尉緻仕。

    卒,贈開府儀同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