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百二十九佞幸
關燈
小
中
大
,權工部侍郎,而二人仍知閣門事。
必大格除目不下,尋與祠,二人除命亦寝。
未幾,卒以大淵為宜州觀察使、知閣門事;觌,文州刺史、權知閣門:皆兼皇城司。
不數月間,除命四變。
劉度出知建甯府,尋放罷。
群臣既以言二人得罪去,侍禦史周操章十五上,不報。
自是觌與大淵勢張甚,士大夫之寡恥者潛附麗之。
帝嘗令大淵撫慰兩淮将士,侍禦史王十朋言大淵銜命撫師,非出朝廷論選之公,有輕國體。
時又有内侍押班梁珂者,三人表裡用事。
及珂以罪出,右正言龔茂良入對,首論:“二人害政甚珂百倍,陛下罷行一政事,進退一人才,必掠美自歸,謂為己力。
或時有少過,昌言于外,謂嘗争之而不見聽。
群臣章疏留中未出,間得窺見,出以語人。
有司條陳利害,示以副封,公然可否。
若夫交通賄賂,幹求差遣,特其小者耳。
願特出威斷,并行罷去。
” 先是,江、浙大水,诏侍從、台谏陳阙政。
著作郎劉夙上封事曰:“陛下與觌、大淵輩觞詠唱酬,字而不名。
罷宰相,易大将,待其言而後決。
嚴法守,裁僥幸,當自宮掖近侍始。
”茂良時為監察禦史,亦言:“水至陰,其占為女寵,為嬖佞,為小人,蓋專指左右近習也。
”帝谕以二人皆潛邸舊人,非近習比;且俱有文學,敢谏诤,杜門不出,不預外事,宜退而訪問。
茂良再上疏言:“德宗不知盧杞之奸邪,此其所以奸邪也。
大淵、觌所為,行道之人能言之,特陛下未之覺耳。
”疏入不報。
茂良待罪,除太常少卿,五辭不拜,出知建甯府。
一日,右史洪邁過參政陳俊卿曰:“聞将除右史,邁遷西掖,信乎?”俊卿曰:“何自得之?”邁以二人告。
俊卿即以語宰相葉颙、魏杞,而己獨奏之,且以邁語質之帝前,帝怒,即出二人于外。
于是遷大淵為江東總管,觌為淮西副總管,中外快之。
尋改大淵浙東、觌福建。
乾道四年,大淵死,觌尚在福建。
帝憐,欲召之,樞密劉珙奏曰:“此曹奴隸爾,厚賜之可也。
引以自近而待以賓友,使得與聞政事,非所以增聖德、整朝綱也。
”帝納珙言,命遂寝。
既而觌垂滿,俊卿恐其入,預請以浙東總管處之。
台臣上疏論之,不報。
太學錄魏掞之亟上封事論列,且見俊卿切責之,掞之得台州教官以出。
觌至龍山已久,伺掞之去,然後入國門。
會虞允文使蜀還,與俊卿同奏觌不可留。
帝曰:“然,留則累朕。
”卒除浙東副總管。
未幾,以墨诏進觌一官為觀察使,中書舍人繳還,不因事除拜,必有人言。
帝不聽。
俊卿曰:“不爾,亦須有名。
”會汪大猷為賀金正旦使,俾觌副之。
比還,遷一秩,而竟申浙東之命,且戒閣門吏趣朝辭,觌由是怏怏而去。
六年夏,俊卿罷政。
十月,觌以京祠召。
七年,立皇太子,觌以伴讀勞,升承宣使。
八年,姚憲為賀金國尊号使,觌副之。
歸,除武泰軍節度使,提舉萬壽觀。
淳熙元年,除開府儀同三司。
四年,觌欲以文資官其子孫,帝遣中使至省中具使相奏補法,龔茂良時以參政行丞相事,遽以文武官各随本色蔭補法繳進,觌大怒。
茂良退朝,觌從騎不避,茂良執而撻之,待罪乞出,不許。
戶部員外郎謝廓然忽賜出身,除侍禦史。
廓然首論茂良,以資政殿學士知鎮江;章再上,镌罷;言之不已,貶英州,皆觌所使也。
觌前雖預事,未敢肆,至是責逐大臣,士始側目重足矣。
廓然既以擅權罪茂良,從班有韓彥古者,觌之姻,廓然之黨,遂獻議助之,使人主疑大臣而信近習,至是益甚。
六年二月,帝幸佑聖觀,召宰臣史浩及觌同賜酒。
是歲,加觌少保、醴泉觀使。
時周必大當草制,人謂其必不肯從,及制出,乃有“敬故在尊賢之上”之語,士論惜之。
觌始與龍大淵相朋,及大淵死,則與王抃、甘昪相蟠結,文武要職多出三人之門。
葉衡自小官十年至宰相。
徐本中由小使臣積階至刺史、知閣門事,換文資為右文殿修撰、樞密都承旨、賜三品服,俄為浙西提刑,尋以集英殿修撰奉内祠。
是二人者,皆觌所進也。
著作郎胡晉臣因轉對,極論近習怙權之害,遂出知漢州。
南康守朱熹應诏上書,其言尤力,有曰:“一二近習之人,蠱惑陛下心志,所謂宰相、師傅、賓友、谏诤之臣,或反出入其門牆,承望其風旨。
”疏入,帝怒,谕令分析,丞相趙雄言之,事遂止。
陳俊卿守金陵,過阙入見,首言曾觌、王抃招權納賂,薦進人才,皆以中批行之。
帝曰:“瑣細差遣,或勉循之。
至于近上之除,此輩何敢預。
”俊卿入辭,又曰:“向來士大夫奔觌、抃之門,十才一二,尚畏人知;今則公然趨附,十已八九,大非朝廷美事也。
”帝感悟。
觌用事二十年,權震中外,至于谮逐大臣,貶死嶺外。
自是浸覺其奸,嘗謂左右曰:“曾觌誤我不少。
”遂稍疏觌。
觌憂恚,疽發于背。
七年三月,侍帝宴于翠寒堂,退為記以進。
十二月,卒。
于是凡前論觌得罪者皆錄贈,胡晉臣起至執政,魏掞之贈直秘閣,龔茂良悉還其職名
必大格除目不下,尋與祠,二人除命亦寝。
未幾,卒以大淵為宜州觀察使、知閣門事;觌,文州刺史、權知閣門:皆兼皇城司。
不數月間,除命四變。
劉度出知建甯府,尋放罷。
群臣既以言二人得罪去,侍禦史周操章十五上,不報。
自是觌與大淵勢張甚,士大夫之寡恥者潛附麗之。
帝嘗令大淵撫慰兩淮将士,侍禦史王十朋言大淵銜命撫師,非出朝廷論選之公,有輕國體。
時又有内侍押班梁珂者,三人表裡用事。
及珂以罪出,右正言龔茂良入對,首論:“二人害政甚珂百倍,陛下罷行一政事,進退一人才,必掠美自歸,謂為己力。
或時有少過,昌言于外,謂嘗争之而不見聽。
群臣章疏留中未出,間得窺見,出以語人。
有司條陳利害,示以副封,公然可否。
若夫交通賄賂,幹求差遣,特其小者耳。
願特出威斷,并行罷去。
” 先是,江、浙大水,诏侍從、台谏陳阙政。
著作郎劉夙上封事曰:“陛下與觌、大淵輩觞詠唱酬,字而不名。
罷宰相,易大将,待其言而後決。
嚴法守,裁僥幸,當自宮掖近侍始。
”茂良時為監察禦史,亦言:“水至陰,其占為女寵,為嬖佞,為小人,蓋專指左右近習也。
”帝谕以二人皆潛邸舊人,非近習比;且俱有文學,敢谏诤,杜門不出,不預外事,宜退而訪問。
茂良再上疏言:“德宗不知盧杞之奸邪,此其所以奸邪也。
大淵、觌所為,行道之人能言之,特陛下未之覺耳。
”疏入不報。
茂良待罪,除太常少卿,五辭不拜,出知建甯府。
一日,右史洪邁過參政陳俊卿曰:“聞将除右史,邁遷西掖,信乎?”俊卿曰:“何自得之?”邁以二人告。
俊卿即以語宰相葉颙、魏杞,而己獨奏之,且以邁語質之帝前,帝怒,即出二人于外。
于是遷大淵為江東總管,觌為淮西副總管,中外快之。
尋改大淵浙東、觌福建。
乾道四年,大淵死,觌尚在福建。
帝憐,欲召之,樞密劉珙奏曰:“此曹奴隸爾,厚賜之可也。
引以自近而待以賓友,使得與聞政事,非所以增聖德、整朝綱也。
”帝納珙言,命遂寝。
既而觌垂滿,俊卿恐其入,預請以浙東總管處之。
台臣上疏論之,不報。
太學錄魏掞之亟上封事論列,且見俊卿切責之,掞之得台州教官以出。
觌至龍山已久,伺掞之去,然後入國門。
會虞允文使蜀還,與俊卿同奏觌不可留。
帝曰:“然,留則累朕。
”卒除浙東副總管。
未幾,以墨诏進觌一官為觀察使,中書舍人繳還,不因事除拜,必有人言。
帝不聽。
俊卿曰:“不爾,亦須有名。
”會汪大猷為賀金正旦使,俾觌副之。
比還,遷一秩,而竟申浙東之命,且戒閣門吏趣朝辭,觌由是怏怏而去。
六年夏,俊卿罷政。
十月,觌以京祠召。
七年,立皇太子,觌以伴讀勞,升承宣使。
八年,姚憲為賀金國尊号使,觌副之。
歸,除武泰軍節度使,提舉萬壽觀。
淳熙元年,除開府儀同三司。
四年,觌欲以文資官其子孫,帝遣中使至省中具使相奏補法,龔茂良時以參政行丞相事,遽以文武官各随本色蔭補法繳進,觌大怒。
茂良退朝,觌從騎不避,茂良執而撻之,待罪乞出,不許。
戶部員外郎謝廓然忽賜出身,除侍禦史。
廓然首論茂良,以資政殿學士知鎮江;章再上,镌罷;言之不已,貶英州,皆觌所使也。
觌前雖預事,未敢肆,至是責逐大臣,士始側目重足矣。
廓然既以擅權罪茂良,從班有韓彥古者,觌之姻,廓然之黨,遂獻議助之,使人主疑大臣而信近習,至是益甚。
六年二月,帝幸佑聖觀,召宰臣史浩及觌同賜酒。
是歲,加觌少保、醴泉觀使。
時周必大當草制,人謂其必不肯從,及制出,乃有“敬故在尊賢之上”之語,士論惜之。
觌始與龍大淵相朋,及大淵死,則與王抃、甘昪相蟠結,文武要職多出三人之門。
葉衡自小官十年至宰相。
徐本中由小使臣積階至刺史、知閣門事,換文資為右文殿修撰、樞密都承旨、賜三品服,俄為浙西提刑,尋以集英殿修撰奉内祠。
是二人者,皆觌所進也。
著作郎胡晉臣因轉對,極論近習怙權之害,遂出知漢州。
南康守朱熹應诏上書,其言尤力,有曰:“一二近習之人,蠱惑陛下心志,所謂宰相、師傅、賓友、谏诤之臣,或反出入其門牆,承望其風旨。
”疏入,帝怒,谕令分析,丞相趙雄言之,事遂止。
陳俊卿守金陵,過阙入見,首言曾觌、王抃招權納賂,薦進人才,皆以中批行之。
帝曰:“瑣細差遣,或勉循之。
至于近上之除,此輩何敢預。
”俊卿入辭,又曰:“向來士大夫奔觌、抃之門,十才一二,尚畏人知;今則公然趨附,十已八九,大非朝廷美事也。
”帝感悟。
觌用事二十年,權震中外,至于谮逐大臣,貶死嶺外。
自是浸覺其奸,嘗謂左右曰:“曾觌誤我不少。
”遂稍疏觌。
觌憂恚,疽發于背。
七年三月,侍帝宴于翠寒堂,退為記以進。
十二月,卒。
于是凡前論觌得罪者皆錄贈,胡晉臣起至執政,魏掞之贈直秘閣,龔茂良悉還其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