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百二十方技上

關燈
年一代。

    出師及使境外、貢院鎖宿,皆令醫官随之。

    京城四面,分遣翰林祗候療視将士。

    暑月,即令醫官合藥,與内侍分詣城門寺院散給軍民。

    上每便坐閱兵,有被金瘡者,即令醫官處療。

     鹹平中,有軍士嘗中流矢,自頰貫耳,衆醫不能取,醫官閻文顯以藥傅之,信宿而镞出。

    上嘉其能,命賜绯。

     又有醫學劉赟亦善此術。

    天武右廂都指揮使韓晸從太祖征晉陽,弩矢貫左髀,镞不出幾三十年。

    景德初,上遣赟視晸,赟傅以藥出之,步履如故。

    晸請見,自陳感激,願得死所,又極稱赟之妙。

    特賜赟白金,遷醫官。

     沙門洪蘊,本姓藍,潭州長沙人。

    母翁,初以無子,專誦佛經,既而有娠,生洪蘊。

    年十三,詣郡之開福寺沙門智巴,求出家,習方技之書,後遊京師,以醫術知名。

    太祖召見,賜紫方袍,号廣利大師。

    太平興國中,诏購醫方,洪蘊錄古方數十以獻。

    真宗在蜀邸,洪蘊嘗以方藥谒見。

    鹹平初,補右街首座,累轉左街副僧錄。

    洪蘊尤工診切,每先歲時言人生死,無不應。

    湯劑精至,貴戚大臣有疾者,多诏遣診療。

    景德元年卒,年六十八。

     又有廬山僧法堅,亦以善醫著名,久遊京師,嘗賜紫方袍,号廣濟大師,後還山。

    景德二年,以雍王元份久被疾,召赴阙,至則元份已薨。

    法堅複歸山而卒。

     蘇澄隐字栖真,真定人。

    為道士,住龍興觀,得養生之術,年八十餘不衰老。

    後唐明宗嘗下诏召之,又令宰相馮道緻書谕旨,曆清泰、天福中繼有聘命,并辭疾不至。

    開運末,契丹主兀欲立,求有名稱僧道加以恩命,惟澄隐不受。

    當時公卿自馮道、李崧、和凝而下,皆在鎮陽,日造其室與談宴,各賦詩以贈。

    周廣順、顯德中,诏存問之。

     太祖征太原還,駐跸鎮陽,召見行宮,命中使掖升殿,謂之曰:“京師作建隆觀,思得有道之士居之,師累辭召命,豈懷土耶?”對曰:“大梁帝宅,浩穰繁會,非林泉之士所可寄迹也。

    ”上察其意,亦不強之,賜茶百斤、絹二百匹。

    又幸其觀,問曰:“師年逾八十而氣貌益壯,善養生者也。

    ”因問其術,對曰:“臣之養生,不過精思練氣爾,帝王養生即異于是。

    老子曰:‘我無為而民自化,我無欲而民自正。

    ’無為無欲,凝神太和,昔黃帝、唐堯享國永年,得此道也。

    ”上大悅,賜紫衣一襲、銀器五百兩、帛五百匹。

    年僅百歲而卒。

     丁少微,毫州真源人。

    為道士,持齋戒,奉科儀尤為精至。

    嘗隐華山潼谷,密通陳抟所居,與抟齊名,少微志尚清潔,抟嗜酒适性,其道不同,未嘗相往還。

    少微善服氣,多餌藥,年百餘歲,康強無疾。

    始,蔔居山上,起壇場淨室,通夕朝禮,五十餘年未嘗稍懈。

    太平興國三年,召赴阙,以金丹、巨勝、南芝、玄芝為獻。

    留數月,遣還山。

    七年冬卒。

     趙自然,太平繁昌人,家荻港旁,以鬻茗為業,本名王九。

    始十三,疾甚,父抱詣青華觀,許為道士。

    後夢一人狀貌魁偉,綸巾素袍,鬓發班白,自雲姓陰,引之登高山,謂曰:“汝有道氣,吾将教汝辟谷之法。

    ”乃出青柏枝令啖,夢中食之。

    及覺,遂不食,神氣清爽,每聞火食氣即嘔,惟生果清泉而已。

    歲餘,複夢向見老人教以篆書數百字,寤悉能記。

    寫以示人,皆不能識。

    或雲:“此非篆也,乃道家符箓耳。

    ”嘗為《元道歌》,言修練之要。

    知州王洞表其事,太宗召赴阙,親問之,賜道士服,改名自然,赉錢三十萬。

    月餘遣還,住青華觀。

    後因病,飲食如故。

    大中祥符二年,诏曰:“如聞自然頗精修養之術。

    ”委發轉使楊覃訪其行迹,命内侍武永全召至阙下,屢得對,賜紫衣,改青華觀曰延禧。

    自然以母老求還侍養,許之。

     大中祥符中,又有鄭榮者,本禁軍,戌壁州還,夜遇神人謂曰:“汝有道氣,勿火食。

    ”因授以醫術救人。

    七年,賜名自清,度為道士,居上清宮。

    所傳藥能愈大風疾,民多求之。

    皆刺臂血和餅給焉。

      又有秦州民家子趙抱一者,常牧羊田間。

    一夕,有叩門召之者,以杖引行,杖端有氣如煙,其香可悅。

    俄至山崖絕頂,見數人會飲,音樂交奏,與人間無異。

    抱一駭而不測。

    會巡檢司過其下,聞樂聲,疑群盜歡聚,集村民梯崖而上。

    至則無所睹,抱一獨在,援以下之,具言其故。

    凡經夕,若俄頃。

    自是不喜熟食,凡火化者未嘗曆口。

    茹甘菊、柏葉、果實、井泉,間亦飲酒,貌如嬰兒。

    素不習文墨,口占辭句,頗成篇詠。

    有道家之趣。

    遂不親農事,野行露宿。

    大中祥符四年,至京師,猶丱角,诏賜名,度為道士。

    自是間歲或一至京師,常令居太一宮,與人言多養生事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