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百二十方技上

關燈
緻其詳密。

     其制有九,事具《天文志》。

    自是顯符專測驗渾儀,累加春官正,又轉太子洗馬。

     大中祥符三年,诏顯符擇監官或子孫可以授渾儀法者。

    顯符言長子監生承矩善察躔度,次子保章正承規見知算造,又主簿杜贻範、保章正楊惟德皆可傳其學。

    诏顯符與贻範等參驗之。

    顯符後改殿中丞兼翰林天文。

    六年卒,年七十四。

    又诏監丞丁文泰嗣其事焉。

     史序字正倫,京兆人。

    善推步曆算,太平興國中,補司天學生。

    太宗親較試,擢為主簿。

    稍遷監丞,賜绯魚,隸翰林天文院。

    雍熙二年,廷試中選者二十六人,而序為之首,命知算造,又知監事。

     淳化三年,司天鄭昭宴言:“臣測金、火行度須有相犯。

    今驗之天,而火行漸南,金度漸北,有若相避,遂不相犯。

    ”序又言:“木、火、金三星初夜在午,木在東,火在中,金最西,漸北行去火尺餘。

    此國家欽崇天道,聖德所感也。

    ” 序後累遷夏官正、河西、環慶二路随軍轉運、太子洗馬。

    修《儀天曆》上之,又嘗纂天文曆書為十二卷以獻,改殿中丞,賜金紫,俄權監事。

    景德二年遷權知少監,大中祥符初即真。

    三年卒,年七十六。

    序慎密勤職,在監三十年,未嘗有過,衆賴稱之。

     周克明字昭文。

    曾祖德扶,唐司農卿。

    祖傑,開成中進士,解褐獲嘉尉,曆弘文館校書郎。

    中和中,僖宗在蜀,傑上書言治亂萬餘言。

    擢水部員外郎,三遷司農少卿。

    傑精于曆算,嘗以《大衍曆》數有差,因敷衍其法,著《極衍》二十四篇,以究天地之數。

    時天下方亂,傑以天文占之,惟嶺南可以避地,乃遣其弟鼎求為封州錄事參軍。

    傑天複中亦棄官攜家南适嶺表。

    劉隐素聞其名,每令占候天文災變。

    傑自以年老,嘗策名中朝,恥以星曆事僭僞,乃謝病不出。

    ?襲位,強起之,令知司天監事,因問國祚脩短。

    傑以《周易》筮之,得《比》之《複》,曰:“卦有二土,土數生五,成于十,二五相比,以歲言之,當五百五十。

    ”?大喜,賞赉甚厚。

    ?以梁貞明三年僭号,至開寶四年國滅,止五十五年。

    蓋傑舉成數以避害爾。

    大有中,遷太常少卿,卒,年九十餘。

    傑生茂元,亦世其學,事?至司天少監,歸宋授監丞而卒,即克明之父也。

     克明精于數術,凡律曆、天官、五行、谶緯及三式、風雲、龜筮之書,靡不究其指要。

    開寶中授司天六壬,改台主簿,轉監丞,五遷春官正。

    克明頗修詞藻,喜藏書。

    景德初,嘗獻所著文十編,召試中書,賜同進士出身。

    三年,有大星出氐西,衆莫能辨;或言國皇妖星,為兵兇之兆。

    克明時使嶺表,及還,亟請對,言:“臣按《天文錄》、《荊州占》,其星名曰周伯,其色黃,其光煌煌然,所見之國大昌,是德星也。

    臣在塗聞中外之人頗惑其事,願許文武稱慶,以安天下心。

    ”上嘉之,即從其請。

    拜太子洗馬、殿中丞,皆兼翰林天文,又權判監事。

    屬修兩朝國史,其天文律曆事,命克明參之。

    大中祥符九年,坐本監擇日差互,例降為洗馬。

      天禧元年夏,火犯靈台,克明語所親曰:“去歲太白犯靈台,掌曆者悉被降譴,上天垂象,深可畏也。

    今熒惑又犯之,吾其不起乎!”八月,疽發背,卒,年六十四。

    克明久居司天之職,頗勤慎,凡奏對必據經盡言。

    及卒,上頗悼惜,遣内侍谕其婿直龍圖閣馮元,令主喪事,賜赙甚厚。

     初,諸僭國皆有纂錄,獨嶺南阙焉。

    惟胡賓王、胡元興二家纂述,皆不之備。

    克明訪耆舊,采碑志,孳孳著撰,裁十數卷,書未成而卒。

     劉翰,滄州臨津人。

    世習醫業,初攝護國軍節度巡官。

    周顯德初,詣阙獻《經用方書》三十卷、《論候》十卷、《今體治世集》二十卷。

    世宗嘉之,命為翰林醫官,其書付史館,再加衛尉寺主簿。

      太祖北征,命翰從行。

    建隆初,加朝散大夫、鴻胪寺丞。

    時太祖求治,事皆核實,故方技之士必精練。

    乾德初,令太常寺考較翰林醫官藝術,以翰為優,绌其業不精者二十六人。

    自後,又诏諸州訪醫術優長者籍其名,仍量賜裝錢,所在廚傳給食,遣詣阙。

    開寶五年,太宗在藩邸有疾,命翰與馬志視之。

    及愈,轉尚藥奉禦,賜銀器、缗錢、鞍勒馬。

      嘗被诏詳定《唐本草》,翰與道士馬志、醫官翟煦、張素、吳複珪圭、王光祐、陳昭遇同議,凡《神農本經》三百六十種,《名醫錄》一百八十二種,唐本先附一百一十四種,有名無用一百九十四種,翰等又參定新附一百三十三種。

    既成,诏翰林學士中書舍人李昉、戶部員外郎知制诰王祐、左司員外郎知制诰扈蒙詳覆畢上之。

    昉等序之曰: 《三墳》之書,神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