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百一十二忠義八
關燈
小
中
大
劉晏,字平甫,嚴州人。
入遼,舉進士,為尚書郎。
宣和四年,帥衆數百來歸,授通直郎。
金人犯京師,以晏總遼東兵,号“赤心隊”。
建炎初,從劉正彥擊淮西賊丁進。
進黨頗衆,晏所提赤心騎才八百,乃為五色旗,使騎兵持之,循山而出,一色盡則以一色易之。
賊見官軍累日不絕,顔色各異,遂不戰而降。
遷朝散郎。
正彥反,晏謂其部曲曰:“吾豈從逆黨者耶?”以衆歸韓世忠。
世忠追正彥及苗傅于浦城,以晏騎六百為疑兵于浦山之陽,賊大駭,晏以所部力戰。
正彥既擒,世忠上其功,遷一官。
金人犯建康,杜充兵潰,世忠退保江陰,晏領赤心百五十騎屯青龍。
群寇犯常州,郡守請晏為援,晏以精銳七千人出奇破之。
進直龍圖閣。
保馬迹山以捍寇,寇再至,晏選舟師迎戰,降其衆千五百人,郡人為晏立生祠。
戚方圍宣城,急命晏往援,晏至城下,未立營壘,出不意直搗方帳下,方大驚卻走。
晏欲生緻方,單騎追之,方率其衆迎戰,晏不能敵,猶手殺數十人,為賊所害。
事聞,贈龍圖閣待制,官其子四人,于死所立廟曰義烈,歲時祀之。
鄭振,字亨叔,興化軍仙遊人。
建炎中,盜楊勍起,邑令檄振糾集民兵以禦之。
振力戰,賊衆披靡,一夕遁去。
紹興十三年,群盜曾少龍、周老龍、何白旗、陳大刀衆至數萬,帥司檄振行,盜素聞振名,不戰自屈。
十六年,盜詹鐵義者,入振井裡,振帥衆拒之,殺數十人,遂遇害。
廟食裡中。
有孫知微者,以朝請大夫通判舒州。
紹興元年,賊劉忠入其境,執知微以去,知微不屈,忠怒,脔而食之。
孟彥卿,忠厚從父也,頗知兵。
通判潭州。
建炎三年,潭城中叛卒焚掠,自東門出,帥臣向子諲命彥卿領兵追之。
已而招安其衆。
未幾,潰兵杜彥自袁州入浏陽,遂犯善化、長沙二縣。
彥卿率民兵拒之,手殺數人,賊勢挫,退還浏陽。
彥卿追與之戰。
俄而民兵有自潰者,賊遂乘之,斬彥卿,持其首以告所掠民兵曰:“此善戰孟通判首也。
”因支解以徇。
添差通判趙民彥以民兵赴之,鏖戰浏陽城南南流橋,依山為陣,殺傷甚衆。
偶為間者折其陣中認旗,衆驚謂民彥已敗,遂潰,民彥為賊所得。
邑士謝淳以才勇,衆推之帥民兵為前鋒,助民彥戰。
淳手殺數十人,力屈亦被執。
賊并殺之。
事聞,彥卿、民彥并贈直龍圖閣,官其家各三人。
淳字景祥,贈成忠郎,官其子晞古。
朱熹帥湖南,請為彥卿、民彥立廟,以淳侑之。
高談字景遂,邵武光澤人。
紹定二年,旁郡盜作,諸子請避之,談曰:“昔楊子訓問避寇于胡文定公,語之曰:‘往歲盜起燕山,則河北、關中可避;入關,則淮南、漢南可避;今惟二廣,甯保其無寇乎?吾惟存心以聽命爾。
’小子識之,此格言也。
今南去則汀、劍,西去則盱、贛,皆為盜區;東去富、沙,雖有城避,吾聞官吏例弗我納;北去廣信,防夫、守隸利人囊箧,指民為諜,數剽殺之。
舍胡公之言未有他策也。
”盜入,諸子又請,談曰:“有廟祏在,将焉之?” 盜至,談出曰:“時和歲豐,何忍為此?”盜曰:“吏貪暴,民無所訴,我為直之。
”談曰:“獨不能楇鼓上聞乎?民何辜而殺之。
”盜怒,執諸庭。
遺之牛酒,不釋;遺之金帛,不釋。
談曰:“然則将何為?”盜曰:“我欲東破武陽,若得耆老如爾者,率是鄉子弟,吾其濟乎。
”談曰:“斯言奚為至我。
”唾賊大罵,遂遇害,而裡人賴以免。
談平居言動,必由禮法,故鄉人敬而附之。
連萬夫,德安人,或曰南夫弟也。
補将仕郎。
建炎四年,群賊犯應山,萬夫率邑人數千保山砦,賊不能犯。
寇浪子者以兵至,圍之三日,卒破之。
賊知萬夫勇敢有謀,欲留為用,萬夫怒,厲聲罵賊,為所害。
贈右承務郎,官其家一人。
謝臯者,開封人,為鎮撫司統制官。
李成陷虢州,欲降之,臯指腹示賊曰:“此吾赤心也。
”自剖其心以死。
王大壽,泉州人,為左翼隊将。
紹定五年,海寇王子清犯圍頭,守真德秀遣大壽領卒百人防遏。
猝與賊遇,奮前控弦,斃賊十餘,後無援者,遂沒。
從死者五人。
賊就俘,剖心祭之。
事聞,贈官,恤其家。
薛良顯,字貴勤,溫之瑞安人。
登崇甯二年進士第,累官為大宗正丞,出為江東轉運使。
江甯軍校周德作亂,良顯聞變,率衆與戰,斬十餘級,力不勝,死之。
事聞,贈恤良渥。
唐敏求,字好古,太平當塗人。
宣和六年進士,調德化主簿。
盜起,敏求挺身率衆捍賊,度力不能支,谕以禍福,賊憤诋觸,噪而前,遂遇害。
事聞,加贈升朝官,仍補其子楠将仕郎。
王師道,字居中,兖州人。
為人沈勇。
任吉州栗傳砦巡檢。
紹興中,與盜戰于吳村,每射辄斃,追擊數裡,遇賊有伏于民居者,挺身力戰,遂死。
立廟其地。
部使者以聞,官其二子。
王輝者,青州人。
亦嘗為栗傳砦巡檢。
靖康初,诏起義兵,輝應募,立奇功,官至正使,寓吉州。
淳熙二年,茶寇犯邑,郡以輝骁勇,檄之使行。
至勝鄉,地險,輝勇于進,士卒不繼,為賊所得,以刃加頸欲全之,輝含血大罵,遂死。
帥司以聞,贈忠州刺史,與恩澤二人,立廟羅陂。
陳霖者,字傅容,泉州人。
嘉定十三年進士,為瑞金尉。
盜起江、閩,霖迎敵力戰,盜系之以去,不屈遇害。
入遼,舉進士,為尚書郎。
宣和四年,帥衆數百來歸,授通直郎。
金人犯京師,以晏總遼東兵,号“赤心隊”。
建炎初,從劉正彥擊淮西賊丁進。
進黨頗衆,晏所提赤心騎才八百,乃為五色旗,使騎兵持之,循山而出,一色盡則以一色易之。
賊見官軍累日不絕,顔色各異,遂不戰而降。
遷朝散郎。
正彥反,晏謂其部曲曰:“吾豈從逆黨者耶?”以衆歸韓世忠。
世忠追正彥及苗傅于浦城,以晏騎六百為疑兵于浦山之陽,賊大駭,晏以所部力戰。
正彥既擒,世忠上其功,遷一官。
金人犯建康,杜充兵潰,世忠退保江陰,晏領赤心百五十騎屯青龍。
群寇犯常州,郡守請晏為援,晏以精銳七千人出奇破之。
進直龍圖閣。
保馬迹山以捍寇,寇再至,晏選舟師迎戰,降其衆千五百人,郡人為晏立生祠。
戚方圍宣城,急命晏往援,晏至城下,未立營壘,出不意直搗方帳下,方大驚卻走。
晏欲生緻方,單騎追之,方率其衆迎戰,晏不能敵,猶手殺數十人,為賊所害。
事聞,贈龍圖閣待制,官其子四人,于死所立廟曰義烈,歲時祀之。
鄭振,字亨叔,興化軍仙遊人。
建炎中,盜楊勍起,邑令檄振糾集民兵以禦之。
振力戰,賊衆披靡,一夕遁去。
紹興十三年,群盜曾少龍、周老龍、何白旗、陳大刀衆至數萬,帥司檄振行,盜素聞振名,不戰自屈。
十六年,盜詹鐵義者,入振井裡,振帥衆拒之,殺數十人,遂遇害。
廟食裡中。
有孫知微者,以朝請大夫通判舒州。
紹興元年,賊劉忠入其境,執知微以去,知微不屈,忠怒,脔而食之。
孟彥卿,忠厚從父也,頗知兵。
通判潭州。
建炎三年,潭城中叛卒焚掠,自東門出,帥臣向子諲命彥卿領兵追之。
已而招安其衆。
未幾,潰兵杜彥自袁州入浏陽,遂犯善化、長沙二縣。
彥卿率民兵拒之,手殺數人,賊勢挫,退還浏陽。
彥卿追與之戰。
俄而民兵有自潰者,賊遂乘之,斬彥卿,持其首以告所掠民兵曰:“此善戰孟通判首也。
”因支解以徇。
添差通判趙民彥以民兵赴之,鏖戰浏陽城南南流橋,依山為陣,殺傷甚衆。
偶為間者折其陣中認旗,衆驚謂民彥已敗,遂潰,民彥為賊所得。
邑士謝淳以才勇,衆推之帥民兵為前鋒,助民彥戰。
淳手殺數十人,力屈亦被執。
賊并殺之。
事聞,彥卿、民彥并贈直龍圖閣,官其家各三人。
淳字景祥,贈成忠郎,官其子晞古。
朱熹帥湖南,請為彥卿、民彥立廟,以淳侑之。
高談字景遂,邵武光澤人。
紹定二年,旁郡盜作,諸子請避之,談曰:“昔楊子訓問避寇于胡文定公,語之曰:‘往歲盜起燕山,則河北、關中可避;入關,則淮南、漢南可避;今惟二廣,甯保其無寇乎?吾惟存心以聽命爾。
’小子識之,此格言也。
今南去則汀、劍,西去則盱、贛,皆為盜區;東去富、沙,雖有城避,吾聞官吏例弗我納;北去廣信,防夫、守隸利人囊箧,指民為諜,數剽殺之。
舍胡公之言未有他策也。
”盜入,諸子又請,談曰:“有廟祏在,将焉之?” 盜至,談出曰:“時和歲豐,何忍為此?”盜曰:“吏貪暴,民無所訴,我為直之。
”談曰:“獨不能楇鼓上聞乎?民何辜而殺之。
”盜怒,執諸庭。
遺之牛酒,不釋;遺之金帛,不釋。
談曰:“然則将何為?”盜曰:“我欲東破武陽,若得耆老如爾者,率是鄉子弟,吾其濟乎。
”談曰:“斯言奚為至我。
”唾賊大罵,遂遇害,而裡人賴以免。
談平居言動,必由禮法,故鄉人敬而附之。
連萬夫,德安人,或曰南夫弟也。
補将仕郎。
建炎四年,群賊犯應山,萬夫率邑人數千保山砦,賊不能犯。
寇浪子者以兵至,圍之三日,卒破之。
賊知萬夫勇敢有謀,欲留為用,萬夫怒,厲聲罵賊,為所害。
贈右承務郎,官其家一人。
謝臯者,開封人,為鎮撫司統制官。
李成陷虢州,欲降之,臯指腹示賊曰:“此吾赤心也。
”自剖其心以死。
王大壽,泉州人,為左翼隊将。
紹定五年,海寇王子清犯圍頭,守真德秀遣大壽領卒百人防遏。
猝與賊遇,奮前控弦,斃賊十餘,後無援者,遂沒。
從死者五人。
賊就俘,剖心祭之。
事聞,贈官,恤其家。
薛良顯,字貴勤,溫之瑞安人。
登崇甯二年進士第,累官為大宗正丞,出為江東轉運使。
江甯軍校周德作亂,良顯聞變,率衆與戰,斬十餘級,力不勝,死之。
事聞,贈恤良渥。
唐敏求,字好古,太平當塗人。
宣和六年進士,調德化主簿。
盜起,敏求挺身率衆捍賊,度力不能支,谕以禍福,賊憤诋觸,噪而前,遂遇害。
事聞,加贈升朝官,仍補其子楠将仕郎。
王師道,字居中,兖州人。
為人沈勇。
任吉州栗傳砦巡檢。
紹興中,與盜戰于吳村,每射辄斃,追擊數裡,遇賊有伏于民居者,挺身力戰,遂死。
立廟其地。
部使者以聞,官其二子。
王輝者,青州人。
亦嘗為栗傳砦巡檢。
靖康初,诏起義兵,輝應募,立奇功,官至正使,寓吉州。
淳熙二年,茶寇犯邑,郡以輝骁勇,檄之使行。
至勝鄉,地險,輝勇于進,士卒不繼,為賊所得,以刃加頸欲全之,輝含血大罵,遂死。
帥司以聞,贈忠州刺史,與恩澤二人,立廟羅陂。
陳霖者,字傅容,泉州人。
嘉定十三年進士,為瑞金尉。
盜起江、閩,霖迎敵力戰,盜系之以去,不屈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