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百一十忠義六

關燈
陽攻嚴山隘,潛自唐港蕩舟入漢,東攻鄂,鄂降。

     世傑提所部兵入衛,道複饒州,乃入朝。

    時方危急,征諸将勤王多不至,獨世傑來,上下歎異。

    自和州防禦使不數月累加至保康軍承宣使,總都督府兵。

    遣将四出,取浙西諸郡,複平江、安吉、廣德、溧陽諸城,兵勢頗振。

    七月,與劉師勇諸将大出師焦山,令以十舟為方,碇江中,非有号令毋發碇,示以必死。

    元帥阿術載彀士以火矢攻之,世傑兵亂,無敢發碇,赴江死者萬餘人。

    大敗,奔圌山。

    上疏請濟師,不報。

    尋擢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

    十月,進沿江招讨使,改制置副使、兼知江陰軍。

    已而大軍至獨松關,召文天祥入衛,以世傑為保康軍節度使、知平江。

    尋亦召入衛,加檢校少保。

      二年正月,大軍迫臨安,世傑請移三宮入海,而與天祥合兵背城一戰。

    丞相陳宜中方遣人請和,不可,白太皇太後止之。

    未幾,和議亦沮。

    兵至臯亭山,世傑乃提兵入定海。

    石國英遣都統卞彪說之使降,世傑以為彪來從己俱南也,椎牛享之,酒半,彪從容為言,世傑大怒,斷其舌,磔之巾子山。

      四月,從二王入福州。

    五月,與宜中奉昰為主,拜簽書樞密院事。

    王世強導大軍攻之,世傑乃奉益王入海,而自将陳吊眼、許夫人諸畬兵攻蒲壽庚,不下。

    十月,元帥唆都将兵來援泉,遂解去。

    既而唆都遣人招益王,又遣經曆孫安甫說世傑,世傑拘安甫軍中不遣。

    招讨劉深攻淺灣,世傑兵敗,移王居井澳,深複來攻井澳,世傑戰卻之,因徒石?岡洲。

     至元十五年正月,遣将王用攻雷州,用敗績。

    四月,益王殂,衛王昺立,拜世傑少傅、樞密副使。

    五月,遣瓊州安撫張應科攻雷州,三戰皆不利。

    六月,再決戰雷城下,應科死之。

    世傑以?岡洲不可居,徙王新會之崖山。

    八月,封越國公。

    發瓊州粟以給軍。

    十月,遣淩震、王道夫襲廣州,震敗績。

     明年,元帥張弘範等兵至崖山,或謂世傑曰:“北兵以舟師塞海口,則我不能進退,盍先據海口。

    幸而勝,國之福也;不勝,猶可西走。

    ”世傑恐久在海上有離心,動則必散,乃曰:“頻年航海,何時已乎?今須與決勝負。

    ”悉焚行朝草市,結大舶千餘作水砦,為死守計,人皆危之。

    已而弘範兵至,據海口,樵汲道絕,兵茹幹糧十餘日,渴甚,下掬海水飲之,海鹹,飲即嘔洩,兵大困。

    世傑率蘇劉義、方興日大戰。

    弘範得世傑甥韓,命以官,使三至招之,世傑曆數古忠臣曰:“吾知降,生且富貴,但為主死不移耳。

    ”二月癸未,弘範等攻崖山,世傑敗,走衛王舟。

    大軍薄中軍,世傑乃斷維,以十餘艦奪港去。

    後還收兵崖山,劉自立擊敗之,降其将方遇龍、葉秀榮、章文秀等四十餘人。

    世傑複欲奉楊太妃求趙氏後而立之,俄飓風壞舟,溺死平章山下。

     劉師勇者,廬州人。

    以戰功曆環衛官。

    魯港師潰,賈似道欲東入海,師勇贊之入揚州圖再舉,似道然之。

    時姚訔複常州,似道命師勇以淮兵取呂城,朝廷加師勇和州防禦使,助訔守常,而以張彥守呂城,合兵拒大軍。

    戰失利,彥馬弱,陷淖中見執,呂城失守,常州勢益孤。

    大軍置彥城下招降,師勇以大義斥彥,彥慚而退。

    又遣範文虎來谕,師勇伏弩射走之。

    常受圍數月,援兵絕,有群鸱飛鳴繞城,衆惡為不祥,俄而城陷。

    師勇拔栅,戰且行,其弟馬堕塹,躍不能出,師勇舉手與訣而去。

    淮軍數千人皆鬥死。

    有婦人伏積屍下,窺淮兵六人反背相拄,殺敵十百人乃殪。

    師勇從二王至海上,見時事不可為,憂憤縱酒卒,葬于鼓山。

     陸秀夫,字君實,楚州鹽城人。

    生三歲,其父徙家鎮江。

    稍長,從其鄉人孟先生學,孟之徒恒百餘,獨指秀夫曰:“此非凡兒也。

    ”景定元年,登進士第。

    李庭芝鎮淮南,聞其名,辟置幕中。

    時天下稱得士多者,以淮南為第一,号“小朝廷”。

      秀夫才思清麗,一時文人少能及之。

    性沉靜,不苟求人知,每僚吏至閣,賓主交歡,秀夫獨斂焉無一語。

    或時宴集府中,坐尊俎間,矜莊終日,未嘗少有希合。

    至察其事,皆治,庭芝益器之,雖改官不使去己,就幕三遷至主管機宜文字。

    鹹淳十年,庭芝制置淮東,擢參議官。

    德祐元年,邊事急,諸僚屬多亡者,惟秀夫數人不去。

    庭芝上其名,除司農寺丞,累擢至宗正少卿兼權起居舍人。

     二年正月,以禮部侍郎使軍前請和,不就而反。

    二王走溫州,秀夫與蘇劉義追從之,使人召陳宜中、張世傑等皆至,遂相與立益王于福州。

    進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

    宜中以秀夫久在兵間,知軍務,每事咨訪始行,秀夫亦悉心贊之,無不自盡。

    旋與議宜中不合,宜中使言者劾罷之。

    張世傑讓宜中曰:“此何如時,動以台谏論人?”宜中皇恐,亟召秀夫還。

     時君臣播越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