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九十八文苑一
關燈
小
中
大
矣。
”至道中,遷工部郎中。
真宗在儲宮,知其名,徵之,時為左庶子,因令取其所為文章,周翰悉纂以獻,上答以書。
及即位,未行慶,首擢為駕部郎中、知制诰,俄判史館、昭文館。
鹹平三年,召入翰林為學士,受诏與趙安易同修屬籍。
唐末喪亂,籍譜罕存,無所取則,周翰創意為之,頗有倫貫。
車駕幸澶淵,命判留司禦史台,周翰懇求扈從,從之。
明年,授給事中,與宋白俱罷學士。
大中祥符元年,遷工部侍郎。
逾年,被疾卒,年八十一。
真宗憫之,錄其子忠寶為大理評事,給奉終喪。
周翰性疏隽卞急,臨事過于嚴暴,故多曠敗。
晚年才思稍減,書诏多不稱旨。
有集五十卷及《續因話錄》。
朱昂,字舉之,其先京兆人,世家渼陂。
唐天複末,徙家南陽。
梁祖篡唐,父葆光與唐舊臣顔荛、李濤數輩挈家南渡,寓潭州。
每正旦夕至,必序立南嶽祠前,北望号恸,殆二十年。
後濤北歸,葆光樂衡山之勝,遂往家焉。
昂少與熊若谷、鄧洵美同學。
朱遵度好讀書,人号之為“朱萬卷”,目昂為“小萬卷”。
昂嘗間行經廬陵,道遇異人,謂之曰:“中原不久當有真主平一天下,子仕至四品,安用南為?”遂北遊江、淮。
時周世宗南征,韓令坤統兵至揚州,昂谒見,陳治亂方略,令坤奇之,署權知揚州揚子縣。
适兵革之際,逃亡過半,昂便宜綏輯,複逋亡者七千餘家,令坤即表授本縣令。
宋初,為衡州錄事參軍,嘗讀陶潛《閑情賦》而慕之,因廣其辭曰: 維禀氣兮清濁,獨得意兮虛徐。
耳何聰兮無瑱,衣何散兮無裾。
務冥懷于得喪,甯勤體乎菑畬。
将使同方姬、孔,抗迹孫、蘧。
精骛廣漠,心遊太虛。
傲朝曦兮南榮,溯夕飙兮北疏。
非道之病,惟情之舒。
繇是含穎懷粹,凝和習懿。
器CO淪兮幽憂,德芬馨兮周比。
井無渫兮泉融,珠潛輝兮川媚。
又何必陋雄之尚《玄》,笑奕之心醉,悲墨之素絲,歎展之下位?苟因時之明揚,乃斯文之不墜。
睇煙景兮飄飄,心懸旌兮搖搖。
感朝榮而夕落,嗟響蛩而鳴蜩。
姑藏器以有待,因寄物而長謠。
願在首而為弁,束玄發而未衰。
會名器之有得,與纓珥兮相宜。
願在足而為舄,何坎險之罹憂。
欲效勤于豎亥,思追踵于浮丘。
願在服而為袂,傳缯素而飾躬。
異化缁之色涅,甯拭面而道窮。
願在目而為鑒,分妍醜于崇朝。
驚青陽之難久,庶白首以見招。
願在地而為簟,當暑溽而冰寒。
伊膚革之尚疚,胡寤寐以求安?願在觞而為醴,不亂德而溺真。
體虛受之為器,革谲性以歸淳。
願在握而為劍,每輔衽而保裾。
殊鉛銛之效用,比硎刃而有餘。
願在橐而為矢,美筈羽之斯全。
疇懋勳而錫晉,射窮壘而衄燕。
願在體而為裘,托針縷以成功。
非珍華而取飾,将被服而有容。
願在軒而為篁,貫歲寒而不改。
挺介節以自持,廓虛心而有待。
人之願兮實繁,我之心兮若此。
蓄為志兮璞藏,發為文兮霧委。
既持瑾兮掌瑜,複撷蘭兮藝芷。
始無言兮植杖,終俯首兮嗟髀。
振襟兮自适,觌物兮解頤。
雲無心兮遐舉,蘿倚幹兮叢滋。
想陵谷之變地,況玄黃之易絲。
人可汰而可鍛,己不磷而不缁。
苟一鳴而驚人,何五鼎而勿饴? 已而擁膝清嘯,傾懷自寬。
樞桑戶荜兮差樂,鸠飛梭躍兮胡難。
指夜蟾兮為伍,仰疏籁兮邀歡。
何孫牧而伊耕?何巢箕而呂磻?滌我慮兮綠绮。
清我眠兮琅玕。
周旋兮有則,徙倚兮可觀。
終卷舒兮自得,契休哉于《考槃》。
李昉知州事,暇日多召語,且以文為贽,昉深所嗟賞。
曆宜城令。
開寶中,拜太子洗馬、知蓬州,徙廣安軍。
會渠州妖賊李仙衆萬人劫掠軍界,昂設策禽之。
自餘果、合、渝、涪四州民連結為妖者,置不問,蜀民遂安。
宰相薛居正稱其能,遷殿中丞、知泗州。
嘗作《隋河辭》,謂浚決之病民,遊觀之傷财,乃天意之所以亡隋也。
使隋不興役費财以害其民,則安得有今日之利哉! 嘗聚淮水流屍三千,為冢瘗之。
有戍卒謀亂,昂誅其首惡,凡支黨之诖誤者悉贳之。
就遷監察禦史、江南轉運副使。
太平興國二年,知鄂州,加殿中侍禦史,為峽路轉運副使,就改庫部員外郎,遷轉運使。
端拱二年,以本官直秘閣,賜金紫。
久之,出知複州,表求謝事,不許。
遷水部郎中,複請老,召還,再直秘閣,尋兼越王府記室參軍。
直宗即位,遷秩司封郎中,俄知制诰,判史館,受诏編次三館秘閣書籍,既畢,加吏部。
鹹平二年,召入翰林為學士。
逾年,拜章乞骸骨,召對,敦谕,請彌确,乃拜工部侍郎緻仕。
翌日,遣使就第賜器币,給全奉,诏本府歲時存問,章奏聽附驿以聞。
命其子正辭知公安縣,以便侍養,許歸江陵。
舊制,緻仕官止謝殿門外,昂特延見命坐,恩禮甚厚。
令俟秋涼上道,遣中使賜宴于玉津園,兩制三館皆預,仍诏賦詩餞行,缙紳榮之。
昂前後所得奉賜,以三之一購奇書,以諷
”至道中,遷工部郎中。
真宗在儲宮,知其名,徵之,時為左庶子,因令取其所為文章,周翰悉纂以獻,上答以書。
及即位,未行慶,首擢為駕部郎中、知制诰,俄判史館、昭文館。
鹹平三年,召入翰林為學士,受诏與趙安易同修屬籍。
唐末喪亂,籍譜罕存,無所取則,周翰創意為之,頗有倫貫。
車駕幸澶淵,命判留司禦史台,周翰懇求扈從,從之。
明年,授給事中,與宋白俱罷學士。
大中祥符元年,遷工部侍郎。
逾年,被疾卒,年八十一。
真宗憫之,錄其子忠寶為大理評事,給奉終喪。
周翰性疏隽卞急,臨事過于嚴暴,故多曠敗。
晚年才思稍減,書诏多不稱旨。
有集五十卷及《續因話錄》。
朱昂,字舉之,其先京兆人,世家渼陂。
唐天複末,徙家南陽。
梁祖篡唐,父葆光與唐舊臣顔荛、李濤數輩挈家南渡,寓潭州。
每正旦夕至,必序立南嶽祠前,北望号恸,殆二十年。
後濤北歸,葆光樂衡山之勝,遂往家焉。
昂少與熊若谷、鄧洵美同學。
朱遵度好讀書,人号之為“朱萬卷”,目昂為“小萬卷”。
昂嘗間行經廬陵,道遇異人,謂之曰:“中原不久當有真主平一天下,子仕至四品,安用南為?”遂北遊江、淮。
時周世宗南征,韓令坤統兵至揚州,昂谒見,陳治亂方略,令坤奇之,署權知揚州揚子縣。
适兵革之際,逃亡過半,昂便宜綏輯,複逋亡者七千餘家,令坤即表授本縣令。
宋初,為衡州錄事參軍,嘗讀陶潛《閑情賦》而慕之,因廣其辭曰: 維禀氣兮清濁,獨得意兮虛徐。
耳何聰兮無瑱,衣何散兮無裾。
務冥懷于得喪,甯勤體乎菑畬。
将使同方姬、孔,抗迹孫、蘧。
精骛廣漠,心遊太虛。
傲朝曦兮南榮,溯夕飙兮北疏。
非道之病,惟情之舒。
繇是含穎懷粹,凝和習懿。
器CO淪兮幽憂,德芬馨兮周比。
井無渫兮泉融,珠潛輝兮川媚。
又何必陋雄之尚《玄》,笑奕之心醉,悲墨之素絲,歎展之下位?苟因時之明揚,乃斯文之不墜。
睇煙景兮飄飄,心懸旌兮搖搖。
感朝榮而夕落,嗟響蛩而鳴蜩。
姑藏器以有待,因寄物而長謠。
願在首而為弁,束玄發而未衰。
會名器之有得,與纓珥兮相宜。
願在足而為舄,何坎險之罹憂。
欲效勤于豎亥,思追踵于浮丘。
願在服而為袂,傳缯素而飾躬。
異化缁之色涅,甯拭面而道窮。
願在目而為鑒,分妍醜于崇朝。
驚青陽之難久,庶白首以見招。
願在地而為簟,當暑溽而冰寒。
伊膚革之尚疚,胡寤寐以求安?願在觞而為醴,不亂德而溺真。
體虛受之為器,革谲性以歸淳。
願在握而為劍,每輔衽而保裾。
殊鉛銛之效用,比硎刃而有餘。
願在橐而為矢,美筈羽之斯全。
疇懋勳而錫晉,射窮壘而衄燕。
願在體而為裘,托針縷以成功。
非珍華而取飾,将被服而有容。
願在軒而為篁,貫歲寒而不改。
挺介節以自持,廓虛心而有待。
人之願兮實繁,我之心兮若此。
蓄為志兮璞藏,發為文兮霧委。
既持瑾兮掌瑜,複撷蘭兮藝芷。
始無言兮植杖,終俯首兮嗟髀。
振襟兮自适,觌物兮解頤。
雲無心兮遐舉,蘿倚幹兮叢滋。
想陵谷之變地,況玄黃之易絲。
人可汰而可鍛,己不磷而不缁。
苟一鳴而驚人,何五鼎而勿饴? 已而擁膝清嘯,傾懷自寬。
樞桑戶荜兮差樂,鸠飛梭躍兮胡難。
指夜蟾兮為伍,仰疏籁兮邀歡。
何孫牧而伊耕?何巢箕而呂磻?滌我慮兮綠绮。
清我眠兮琅玕。
周旋兮有則,徙倚兮可觀。
終卷舒兮自得,契休哉于《考槃》。
李昉知州事,暇日多召語,且以文為贽,昉深所嗟賞。
曆宜城令。
開寶中,拜太子洗馬、知蓬州,徙廣安軍。
會渠州妖賊李仙衆萬人劫掠軍界,昂設策禽之。
自餘果、合、渝、涪四州民連結為妖者,置不問,蜀民遂安。
宰相薛居正稱其能,遷殿中丞、知泗州。
嘗作《隋河辭》,謂浚決之病民,遊觀之傷财,乃天意之所以亡隋也。
使隋不興役費财以害其民,則安得有今日之利哉! 嘗聚淮水流屍三千,為冢瘗之。
有戍卒謀亂,昂誅其首惡,凡支黨之诖誤者悉贳之。
就遷監察禦史、江南轉運副使。
太平興國二年,知鄂州,加殿中侍禦史,為峽路轉運副使,就改庫部員外郎,遷轉運使。
端拱二年,以本官直秘閣,賜金紫。
久之,出知複州,表求謝事,不許。
遷水部郎中,複請老,召還,再直秘閣,尋兼越王府記室參軍。
直宗即位,遷秩司封郎中,俄知制诰,判史館,受诏編次三館秘閣書籍,既畢,加吏部。
鹹平二年,召入翰林為學士。
逾年,拜章乞骸骨,召對,敦谕,請彌确,乃拜工部侍郎緻仕。
翌日,遣使就第賜器币,給全奉,诏本府歲時存問,章奏聽附驿以聞。
命其子正辭知公安縣,以便侍養,許歸江陵。
舊制,緻仕官止謝殿門外,昂特延見命坐,恩禮甚厚。
令俟秋涼上道,遣中使賜宴于玉津園,兩制三館皆預,仍诏賦詩餞行,缙紳榮之。
昂前後所得奉賜,以三之一購奇書,以諷